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开荒:逍遥山农 > 第134章 进洛阳

第134章 进洛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草的!”
    北极武手里根本就没多少闲人了,只得带着所剩不多的五百骑兵南下前往洛阳。
    冬天行军极为不利,花了两天半的时间才到达洛阳。
    此时洛阳城外十里处,留守下来的文武百官夹道欢迎。
    “参见武王陛下!武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北极武看着面前跪着的两三千人,无奈道:“南朝军队到了哪里?”
    薛崇虎抬起头,双手抱拳回答道:“启禀陛下,叛军被阻挡在了虎牢关、伊阙关、鲁阳关外。”
    “南阳宛城,颍川许昌,汴州开封三城有勋贵想要开门投降,都被立刻斩杀,如今大量淮北难民逃到了豫州,南方叛军一路烧杀掳掠,约有二十余万百姓逃到了豫州境内,豫州百姓知道后都愿意追随武王陛下!”
    北极武点了点头,“派人告诉各城,我已到达洛阳,各地官员百姓各司其职,各城百姓稍安勿躁,勿要生事。”
    “命豫州各个城池开仓救济百姓,发放府库棉衣给将士们御寒,若有多余的,都发给城中难民御寒。”
    “府库若有银两,守将与守官主簿凑成七人一起带百人入库取银,守城之人每人发放银子五两,若不够的,写信与我,我会派人补上。”
    “这里天寒地冻,先进去再说吧,你处理的很不错,各司其职,恪守本分。”
    北极武对着薛崇虎赞赏道:“不够万户的数量,自己补上就是。”
    薛崇虎感激道:“谢陛下!”
    北极武对着其余人道:“平身,城中一切照旧,一如既往,凡是恪守本分,尽忠职守者,以先前待遇续之,过往之事不再追究,以今后表现为准,加官进爵,不会吝惜。”
    留下来的都是中下层官员,此时齐声道:“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北极武在洛阳的欢迎中,进入了繁华的洛阳城。
    尽管之前对这里很不看好,不喜欢这片麻烦的地方,可如今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这座保存完整的帝都后,北极武自然不会再让出去。
    这座恢弘壮丽的巨型城池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城墙高十三米,底部宽二十米,周长近五十里,怎么都撞不倒。
    文朝立国才三年,但是洛阳城至少三十多年没有经历战火,在文朝之前的几代皇帝和文朝的治理下,这座城市三年前刚翻修过。
    穿过高大的外郭城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阔的天街。
    这条南北中轴大道宽逾百步,青石铺就,两侧槐柳成荫,一直延伸向远方的皇城。
    天街两侧跪着大量洛阳军民,身着各色官服的官吏,还有附近的各色店铺也都在正常营业。
    北极武满意道:“洛阳百姓互相转告,今年明年,豫州士农工商免一切赋税,先休养生息两年。”
    附近看热闹的百姓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情,立刻激动的跪下。
    “谢陛下!”
    “谢皇上!”
    “谢武王万岁!”
    北极武面带微笑地骑在马上,目光看向北方的皇宫。
    北方皇城的朱红宫墙与巍峨的应天门矗立在龙首原的高地上,飞檐斗拱在阳光下闪烁着琉璃金光。
    宫城内,各种巨型建筑拔地而起,历代皇帝都曾在此俯瞰天下。
    而城南的洛水之上,天桥如长虹卧波,连接着南北城区,桥下漕船密布,等待明军稳定局势后再开漕运。
    整座城市如棋盘般规整,一百零九坊被纵横街道分割,坊墙内院落重重,佛寺的钟声与道观的青烟袅袅升起。
    南市与西市人声鼎沸,波斯珠宝、西域骏马、蜀锦吴绫在此交易,胡姬酒肆中琵琶声碎,这座巨型城池无处都在显示着海纳百川的气度。
    相对于这个能够容纳百万人的千古帝都,一千五百人就显得很渺小了,像是牙签搅水缸。
    但是北极武带领的一千五百人,足以撑死它!
    在率领留守的众人进入皇宫,在上万洛阳禁卫军的跪拜下进入了皇帝召见百官的大业宝殿。
    以前名字不叫这个,万业登基后自己重新命名。
    北极武暂时没有改名的想法,在众人的期待下坐在了龙椅上。
    “豫州还有多少百姓?洛阳又有多少军民?”
    户部员外郎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立国之初统计时是一百七十万户,六百万人在豫州。”
    “去年豫州遭受水患,今年又逢大疫战乱,大部分州县被叛军掳掠,家家户户多有减损,又因去年迁入幽州冀州青州等三百万人,之后迁都,大量官员和驻军家属南下,增增减减,具体难以统计。。”
    “两年前豫州鼎盛时期,不断迁江南富户过来,汇集天下英才聚集一堂,最多有八百余万人,如今臣粗略估计还有四百万人。”
    “洛阳城和附近十八县共有二百二十万人。”
    北极武点了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李承仁立刻道:“臣是李承仁,家父是原户部尚书李露阳,因谏言被文王赐死,四日前被城中官员引荐,以白身入户部为官,等待武王陛下入主王都,目前担任户部员外郎一职。”
    北极武看这人起码能办点事情,就打算用用。
    “原来户部高官都跑了吗?”
    李承仁鞠躬道:“是,原六部尚书都去了江南,另有一些人追随太子去了蜀中,留下来的多是一些小官。”
    北极武笑道:“谁都是小官做上去的,既然有人舍弃了这份职责,那自然也舍弃了这份厚禄!”
    “昭告全城百姓!山农族不伤百姓,不夺人家产,不辱人妻女,城中官吏士卒正常当差,正常领取粮饷俸禄,各司其职,尽忠职守,城中商户正常经营,城外百姓免税一年!”
    “城中官吏贵族商户,凡叛逃者,臣服于江南朝廷者,没收田园屋舍及境内所有土地,查封家产!”
    “万碲乃是我兄长,原来的东宫旧部继续当差就是,宫中所有物品不得动用,更不得伤害兄长家人。”
    “是!陛下。”李承仁小心的说道:“陛下族兄北极勇,被带去了江南,并不在城中。”
    北极武早就忘记了自己这个大哥,随意道:“此事我自会解决,你可知道如今南北共有多少人?”
    北极武完全不会理会北极勇的事情,甚至很意外那家伙竟然还活着。
    文朝人杀了那么多人,怎么就心慈手软不杀北极勇?
    李承仁也没有理会北极勇的事情,北极勇就像是假的一样,不会山农族的文字,也不会山农人的武艺,就连头发也不是山农族的短发。
    更要命的是和疯了一样,整天说不知道什么山农族,没有山农族。
    大家只当他是装疯卖傻,和北极武划分关系。
    “启禀陛下,如今天下应有八百万户,对应四千万人,因北方和中原地区战乱瘟疫水旱不断,实际上会少一些,约有七成都在江南之地。”
    “北方一千一百余万人,其中洛阳淮河地区约有四百万人,都是这些年从南方迁徙而来。”
    “山后九州据说有百万人,西北应有不到百万人,燕赵齐鲁之地四百余万,蜀中百万人,另有不少人逃去了吐蕃西域。”
    北极武算了一下,自己统治的地区应该不到千万人。
    而且大部分都是烂地,环境恶劣到只能种植春小麦,没办法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种植高产的春小麦。
    对比一下原本逃避胡人政权开发百年的江南地区,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富庶之地,水稻一亩两三石,两年三熟。
    和南方土地比起来,开发过度的北方早就失去了土壤肥力,尤其是西北地区就是一片烂地。
    一千万人啊!
    山后九州绝对养不起这么多人。
    北极武穷到连明年种麦的麦种都没有了,不赈灾的话,中原地区又一定会乱。
    “城中有多少人?”
    北极武需要解决粮食问题,实在不行就去南方抢。
    反正饿肚子的灾民肯定会同意的。
    他们要是不愿意就算了。
    北极武自己反正不会挨饿。
    李承仁这几天没少做工作,立刻道:
    “洛阳城有原有一百一十万人,今年虽有一部分人南下,战乱一月来也有十余万贵族官员自行离去避难,但附近各城都涌入来不少百姓前来避难,如今城内一百五十万人,城外一百二十万人。”
    “臣为了防备奸细混入其中,只收附近匠户军户和其家眷入城避难,其余流民就在城郊开设粥棚施舍安置,臣擅自开了粮仓救济安抚灾民,还望圣上恕罪!”
    北极武笑道:“本就应该如此,分内之事何罪之有?这城中粮食可还够,若是不够,我带人去把叛军杀了,夺了粮草过来给我们自己人吃。”
    殿内外数百人都低下了头,感觉暖心了很多。
    武王就是武王,不愧是武王!
    李承仁回答说:“洛阳一城十八县粮仓,共有粟米二十万吨,陈米六万吨,小麦七十余万吨,另有麦种四万吨。”
    李承仁用的是山农族的计数单位,北极武很好理解。
    北极武不解道:“怎么那么多粮食?”
    山后九州一年的米麦加起来,也才不到四十万吨,还有最需要的麦种。
    李承仁回答说:“今年初春为了应对战事备了不少粮食,又因为水旱灾害,预备了不少赈灾粮食,立朝那年,曾发仓粮六十万石救济灾民,仓中也多备粮种鼓励各地开荒所用,于是多从各地调集粮草过来应对战事灾荒。”
    “去年朝廷将冀州青州淮北多地的储粮和库银都收了回来,实际存粮只多不少,又因迁都之事过于仓促,尚未来得及带走,所以都保存完好,陛下因天命前来,乃是洛阳百姓之福,我朝之福!”
    北极武这才想起来,文朝一直都在鼓励开荒耕种,发种子和粮食给边军移民开荒。
    多灾多难的地区一定会有储备意识,而且文皇一直都在想着和北方作战,肯定会多备粮草。
    又因为去年割地的时候给了皇帝准备时间,皇帝自己就派人把各州的金银都收了回来。
    作为这个时代的帝都,存粮绝对不会少。
    北极武叹道:“有如此之多的粮食,却守不住这等宝地,真是暴殄天物。”
    李承仁继续回答说:“启禀陛下,府库有金八十万两,银七百三十万两,铜钱一亿贯,堆了十多个宝库。”
    “皇家内库的百万匹绢帛积累如山,珍宝阁,藏书阁,秘宝阁,明堂,万象金佛宫,观音堂,百鸟苑,另有各种奇珍古玩,礼器皆都保存完好,万无一失,藏书二十余万,万无一失。”
    因为是被败家子让出来的完好城池,各种全套的宫廷礼器,金器银器无数。
    北极武随意道:“金银珠宝对我来说就是破铜烂铁,山农族不留长发是因为干活打仗碍事,头发长了不好打理,并不是崇尚佛教。”
    李承仁明显有准备,立刻道:“城中有铁匠书匠等匠户二十万户都完好的在城里藏着,光是织锦工匠就超过五千人。”
    “另有太监宫女,女官女御史,佛道僧侣,舞女美婢总计十万人在宫中,各个府衙官阁只走了大人,干活的人都在,只要安排负责人上去,就能顺畅的运行下去,武王陛下没来这些天,城中因知道陛下前来,上下一心都安定下来,未再起波折。”
    这些金银珠宝和人才储备,都是文朝征服一个个地方所得。
    文朝大军不断在南方北方征战,杀了不少人,也从王公贵族和大臣家里掳走漂亮女人和金银珠宝。
    尤其是从南方几个政权获得的战利品,极为的丰富!
    再有就是洛阳城的文朝王爷贵族也都有不少财富。
    城中内外豪宅庄园无数,大量官员和贵族去了南方,只留少数人看守宅子。
    还有和尚庙道观这种藏宝地,里面钱粮肯定也不会少。
    北极武肯定要杀除一部分人,但肯定不是现在。
    自己现在就两千人,大军不在,自己又要在这里吃喝拉撒,总归是要低调点。
    谁有钱谁没钱,谁有能力谁没能力,时间一久就能看出来。
    “好,尔等没有辜负我,我自然也不会辜负尔等。”
    北极武点了点头,“你以后就是户部尚书,如今城中百废待兴,你可推荐一些贤人入朝为官,不需向我汇报,先做事,再加官,做哪一级的事情,就领取哪一级的俸禄。”
    “府库米粮金银,你看着用就是,可以先做事情再打报告,花销超过百万时向我汇报一次,将各个举荐官员的信息籍贯和位置能力都写清楚。”
    李承仁跪下道:“谢陛下!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极武需要尽快拉拢一些人,不然自己吃个饭都不踏实。
    “城中宫女太监是谁在管?”
    北极武话刚落下,站在龙庭台阶附近的一个太监就迅速走下去面对着北极武这边跪下。
    “回禀陛下,是奴才在管,前任内务府总管太监去了南边,又有不少太监跟了皇上去了蜀中,奴才谷米福,在宫中三十余年,因此被剩下太监推举为了总管。”
    北极武微笑道:“好,你就继续担任内务府总管一职,让太监宫女各司其职就是,若有空缺,从下面选拔人才担任。”
    “是!奴才遵旨!”太监立刻磕头道谢。
    北极武又道:“取银百万犒赏将士,宫中宫女太监,宫外守城士卒,朝中官吏,沿途驿站人员,各领五贯钱恩赏,命城中粮商日落之前统一价格,不得高出正常粮价两倍,不得私自涨价。”
    “兵部带人去粮草搬出陈年粮贩卖,卖掉最早的三个仓库粮食,以一斤五文的价格出售。”
    “如今即将过年,朕再出一千万贯从民间买些猪羊鸡鸭犒赏大军,让朝中内外大家过个好年。”
    “命各个国公和王爷,还有五品以上大员在门前设立粥棚赈济百姓,我给他们发一年的俸禄,也不计较之前的事情,若是连一点点善心都不肯施舍,不肯做事情让大家都过个好年,我就让他们全家下去陪阎王过年!”
    众人齐声道:“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时候,一名穿着棉服的短发士兵直接进入大殿。
    “启禀陛下!”战士单膝跪在地上,行礼道:“陈州传来捷报,南朝军队已经裹挟流民,逃回了淮河以南。”
    北极武没什么感觉,世界和平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以前北原人总是被这个那个的欺负,等北极武欺负别人后,曾经过来打劫的蒙古人也好,契丹人也好,冀州人也好,都识趣的放下了百年恩怨。
    吏部尚书陈法立刻道:“启禀陛下,臣自听闻武王陛下前来后就立刻书信五百里外的陈州官员准备迎接,陈州官员与开封府各地官员,之前因形势所迫才从了南朝叛军,如今武王陛下前来,臣立刻联系了吏部上下官员,为武王陛下效忠!!”
    有四国公在前,再加上万家人自己内讧,愿意投降山农族的其实真不少。
    很多人从没想过打天下这么容易。
    两年打下整个北方,现在真要死磕的话,蜀中和南方都很容易打下来。
    “好,命各地先稳定秩序,安抚灾民,将失去土地的百姓集中安置,等待开春后分发粮种进行耕种。”
    “等地方恢复了秩序,各级官员有序来洛阳汇报工作,务必将管辖范围内的土地和人口都查清楚无误!”
    “如今非常时期,若有官员南去,下一级官员可自行晋升,勿要群龙无首,乱了方寸。”
    “万家族人与我并非仇敌,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作奸犯科,就不要管他们。”
    “朝中勋贵,皇亲国戚,朝中大员,城中士绅守军凡是主动投降南边,带着南边匪军过来烧杀掳掠者不算,凡是给匪兵投降,致使城中受兵匪荼毒者,戴罪立功者不算,其余泯顽不灵,见识不妙就逃者,家产充公!”
    总要杀点人立威,顺便回收一下资金和土地。
    洛阳城内家家户户又过上了安稳日子,城门大开,商铺都贴上春联准备过年。
    南朝军队退的也快,大部分人都劫掠到了钱财,早就想着回家过年了,正好无敌的北极武过来了,那就更加不想打了。
    十多个州县因为富足,再加上南朝都觉得这些将来肯定会便宜了胡人,于是自己就对着城中的女人和财宝粮食狠狠的糟蹋了起来。
    在两王三公的默许下,一城之人,死了十五六,剩余的人像是奴隶牲口一样搬运那些文朝人的战利品,看着他们投降了的老婆女儿骑在驴上和文朝人谈笑自若。
    因为着急回家过年,再加上看管不严,不少男人逃了出去,将南朝文人做了的事情告诉了已经太平的洛阳府人。
    二十几万乌合之众满载而归,收获了十多个城池的巨额财富,也损失了中原地区对文朝的信心,让被劫掠的汉人和大部分北人都对文朝失去了信心。
    可能就连南方人自己也对这种政权失去了信心。
    整个豫州和整个秦地都免除了一整年的赋税,并且发放了大量救济粮,将灾民安置在城区内外,成为县里附近人。
    发钱发粮分土地,免税免赋,虽然征徭役去盖房子,但也给工钱给吃的,也免费给小孩子热稀饭喝。
    这几天,豫州山区下了暴雪。
    如果是以前肯定是灾害,如今因为山区没人了,随便它下去吧。
    豫州人都集中在了几个地势高的大城市附近,自然不担心水淹雪盖。
    打匈奴和契丹的计划被完全搁置,北极武进入洛阳的消息过了六七天才传到老家武州。
    这个正月,大家纷纷剪了短发,成为历史悠久的山农人。
    北极武也遇到了武朝二年的最大难题。
    史官司马贞躬身站在北极武三四米外的地方。
    “陛下,臣请命为山农族修史,但是才疏学浅,对山农族的渊源不甚了解,不知该从何处修史。”
    这个问题真的把北极武难到了,北极武皱着眉头,努力思考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糟糕的事情。
    “山农族与汉人同源,只是为了避祸去山中隐居,学得一身种地打猎本事的人,你先把文朝史修了吧,山农族的历史以后单独一卷。”
    “是,陛下。”
    司马贞对山农族的历史依旧不清楚,但是武王亲口说了山农族与汉人同源,那就是一个祖宗的意思,不是外人。
    这对中原地区的汉人来说是好事情,法理上更容易接受。
    (本章完)
    (/bi/286218/1723750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