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开荒:逍遥山农 > 第124章 割地

第124章 割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明允经过各种排查,出宫回家。
    轿子里,王明允思考着这次要怎么和已经是武王的北极武对话。
    “这个北极武已经立了山农国,又自称武王,肯定是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如今实力雄厚,恐怕不会那么简单的答应议和。”
    “况且之前就说过了,若是这边再起战事,山农族绝对不会再提议和之事。”
    “找他哥哥北极勇?”
    王明允皱起眉头,这一年多一直都在关注北极武的事情。
    北极武从来就没在乎过他哥,自从把他哥送来后就没写过一封信,也没有送过一份礼物。
    不闻不问,仿佛是没有这个哥哥一般。
    王明允忽然想到了一个事情。
    “他哥不是山农人!”
    “难道是送了假人过来?”
    不管是哪种情况,北极武都不会因为北极勇的事情改变主意。
    一路上王明允都在为这个事情发愁,好不容易到家后,就发现门后多了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下人。
    王家的管家立刻道:“老爷,家里来了客人在书房等您。”
    王明允目光一凝,未经自己允许就把客人带去自己的书房,那这位客人绝对比自己的地位高很多。
    “好。”
    王明允没有询问,直接平稳的走过去。
    那个不认识的下人就跟在身后,而王家的人却没有跟上。
    这更加坚定了王明允的判断。
    “多半不是好事情。”王明允在心中叹了口气,也不再多想。
    不认识的下人守在了书房门口,王明允推门进入自己的书房,就看到两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看向这边。
    “王尚书,冒昧打扰,勿怪。”
    作为六部尚书之一的王明允知道自己麻烦了,客气道:“燕国公,魏国公,不知两位国公前来有何事情?”
    王明允不敢坐下,也不敢多说废话。
    一旦被皇帝知道自己私下见两个国公,恐怕人头不保。
    燕国公微笑道:“听闻陛下让王尚书去议和,还打算和亲割地,不知道王尚书何时出发?”
    王明允心中一突,自己前脚刚从皇宫过来,刚从皇帝那里得到了消息,结果这两人知道了密谈的内容不说,还比自己更早一步到家。
    皇帝身边,恐怕早就不都是他自己的人了。
    “确有此事。”王明允在两位国公面前,选择了配合。
    一个还好说,同时来两个,肯定是串联了,多半不止一个。
    如今皇帝年迈,城中瘟疫正起,燕国公和魏国公又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
    军权没有,也没有封地,只有食邑,没有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权力,需要自己经营关系才可以涉足地方,而且违法。
    但是国公府里都有战场上退役下来的亲卫家仆,每个国公府里至少百十来人精锐。
    皇帝年迈,太子自从晋州回来后就神志不清,朝廷禁军从晋州回来后也多感瘟疫。
    如今皇帝家早就没有了能肃清寰宇的威信,能打的几个万家人也都分派到了各地镇守,除了掌管万州铁骑的万家人将领外,洛阳几百万人多是依靠几个将军分管。
    燕国公也不隐瞒,直接道:“我听闻山农族建立了山农国,山农族族长为武王,又准备攻打幽州冀州。”
    两个国公都是武人,也都比王明允要年长。
    王明允心知大家伙一点都不熟,现在私下里见面说起这个事情,就不可能是好事情。
    “是,如此。”
    王明允客气回答,心中却是发苦,这下不论好坏,自己都要惹上麻烦。
    燕国公直接道:“我是燕国公,但却没有去过几次燕国,这次我派人随你走一遭,护你安全,你看可好?”
    王明允道:“这个要看陛下的旨意。”
    魏国公不满的瞪着王明允,教训道:“些许小事情,还需要向陛下汇报吗?你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过去,既然会带人过去,多带一个下人,谁会知道?”
    王明允很为难的回答说:“这个不合规矩……”
    魏国公大怒道:“老子追随陛下打天下的时候,你还在你娘怀里吃奶,竟敢拿规矩来管老夫?!”
    王明允看着要打人的老头子,脸上非常为难。
    燕国公笑道:“王尚书,你就答应吧,这事情陛下肯定不会知道,出城的时候也不用管,如今瘟疫四起,不找个信得过的人护你出去,老夫也怕你暴毙而亡,坏了国家大事。”
    王明允这次不敢嘴硬了,只能硬着头皮道:“是,就依两位国公。”
    皇帝不好得罪,这些率兵打仗的武夫又岂是好得罪的?
    朝廷已经没有多少能打的老人了,新生一代完全不是北极武的对手,老一代里拔尖的几个也都被北极武杀了。
    不是不想打,是真的打不过,为了江山社稷和手中的权势,必须要投降才能保证国家不乱。
    这是皇帝的想法,不是屁民和底层的想法。
    对底层来说,山农族又不乱杀百姓,还丰衣足食一天吃三顿饭,而且当官的都投降了,自己投降多好。
    对乡绅地主来说,山农族允许自治,允许商人掌权,允许世家大族获得大量土地,也愿意与文臣武将共享权力,用人唯贤。
    对朝廷官员来说,投降时是什么官位,只要带兵投降就是官复原职,没有兵的文臣只要有能力,也会当作自己人重用。
    而对几位有权有势的国公来说,在文朝是无法称王的,但是在山农族就不一定了。
    文朝接近二十位国公都是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全都被圈养在京城,随时会被皇帝处置掉。
    除非是出去打仗,不然皇帝根本不放他们出去,就算是出去也会派人盯着。
    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挨个都杀了,只留几个当牌面。
    越有实力的人,被杀的可能性越大。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被养在京城的王公贵族,生死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本来也就认命了,知道皇帝会杀人,但都赌皇帝念旧情。
    可上次皇帝直接骂几位国公和大臣狗奴才的事情,还有逼疯了太子的行为,以及无数次纵容几个皇子王爷恶劣行为的事情,都说明这个天下就是他家的天下,其余人都是他眼里的外人。
    皇帝不把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当成是自家人对待,那就别怪弟兄们自己找出路了。
    燕国公和魏国公都没有封地,只有俸禄和食邑,食邑不是封地,是封地里部分农庄土地的收成。
    食邑不是实封,燕国公和魏国公的三千户食邑,也就两百户的产出。
    单是一个投降的守将,就能轻松获得千户封地的实封,而且还不限制人口。
    之前投降北极武的那些人都得到了重用,自认为是刀山火海淬炼出来的国公爷,自然觉得自己可以得到更多。
    一旦国公们开始投降,那么这些国公手下的将军和门生故吏,亲戚们就会跟着投降。
    皇帝身体好的时候还能监督下面,如今不知道为何,自从回来后就精力憔悴,开始嗜睡,没精神了起来,吃饭也也只愿意喝点稀的。
    在皇帝开始注重养生和躲避瘟疫的时候,不少人以躲避瘟疫为理由,把家中一些人偷偷送出京城。
    王明允没有走洛阳到晋州再到山农国的路线,为了防范晋中瘟疫,王明允的千人使者团队携带金银和盐茶从洛阳前往冀州,从冀州走太行八陉中的蒲阴陉紫荆关,前往距离最近的同州。
    蒲阴陉是飞狐口南部的关卡,也是进入幽州的重要门户,在重要程度上比居庸关更甚。
    王明允带着千余人靠近紫荆关,这里马匹难行,需要用驴子和挑夫搬运大量重物。
    从山脚下往上攀登,道路越来越险要。
    由隘门峡入,取道岩石间,路窄三四米。
    右壁峭插千霄,左则绝涧数百丈,下有怒涛激流,以晴雷起于足下,看起来着实有些吓人。
    带路的向导擦了擦汗,对着下来走路的王明允说:“从这里开始就进入蒲阴陉,往上面就是紫荆关了。”
    王明允看着前方的高山,又回头看了看队伍里的使者,里面不光是有干活的苦力,还有几十个一路颠簸了一个多月的妇人小姐。
    从太行山开始上山后,这里的道路就极为难走了,但是这些女人依旧被轿子抬着,不需要吃太多苦。
    “还多久下山?”王明允询问向导,也想早点下山。
    向导回答说:“这里是五阮关,上面有个五回岭,需要来回扭转五次,走蛇形路才能上去。”
    王明允不再多说,带着人继续往前走。
    这次的队伍里混入了一些亲卫家丁,也都是南征北战的人,所以秩序方面也不需要多说,自有燕国公的公子去安排。
    在走之字形路线扭转了五次后,千人大军才靠近了上方的紫荆关。
    站在紫荆关门前往后看,能够看到自己过来的山路,也能看到下方的平原沃土,再无障碍。
    登高俯视,可见东临万仞山,西接犀牛山,南连黄土岭,北临拒马河,依山傍水,锁住蒲阴陉通往易县,直达幽州侧后方的咽喉要道。
    同样这里也是支援同州,抵御草原入侵的重要防线,可沿着长城去支援飞狐陉。
    “开门!我们是圣上派来的使臣!早就给你们将军送过信了!”
    王明允的手下走到距离城门五米外的地方,对着八米高的城墙喊话。
    使者团队一天只能走四五十里路,派出去的信使一日能行四百里。
    这近一个月来,王明允一直都在担心皇帝把自己喊回去,说自己勾结外臣谋反。
    可如今过去了一个月还没有反应,就只能说皇帝确实是不中用了。
    最重要的是不管谁当皇帝,都明白议和的重要性!
    只要自己能达成议和,不管是谁当皇帝,自己都有作用。
    有用就不会被整,和丞相一样被随意关在监狱里病死。
    “开门!城上的人死了吗?”
    脾气暴躁的男人大声喊话,对着上面的守门小卒撒气。
    此时几个男人露头出来。
    他们刚露头,王明允和队伍里的一些人就感觉到了不妙!
    平头短发!!
    上面的小卒都不说话,随后一个王明允熟悉的男人走了出来,居高临下的看着下方的商队。
    “此处已经我占领,城中将士拼死顽抗,已经被全部诛杀,尔等带着这些英勇之人回去吧,好好安葬,也让你们的皇帝好好安置这些人的家眷,多给赏赐。”
    王明允得到了一个预料之中的意外消息。
    预料之中的是紫荆关和居庸关必定会被拿下,根本挡不住北极武。
    意外的是北极武这个时候亲自过来拿下了此关,足见对这里的重视。
    “武王,我乃之前与您和谈的礼部官员王明允,此番奉命前来与您商量议和之事。”
    北极武笑道:“我早就说过,你们率先进攻之后,就不议和了,怎么还谈这个?”
    王明允立刻道:“此言差矣,两月前我朝未起兵事,也无攻打过山农族,反倒是原来岚州,忻州,代州三州都被山农所领。”
    北极武骂道:“南边是还没打就自己死伤大半,东边冀州难道不是你们发的兵?”
    文朝攻打山农郡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契丹人和蒙古人也都清楚这事情,遮掩不住。
    王明允喊道:“可否让在下入城,当面与武王说。”
    北极武消失在了城墙上,“开门,进来说。”
    紫荆关不管有多少人,王明允等人都没有偷袭的打算。
    山农人更加不会在乎这种可能。
    有北极武在这里,下面就是来十万大军,也破不了这地方,反倒是要担心会不会十万人滚雪球一样掉落山崖。
    这种山势险要的地方,十万人只会自己把自己搞死。
    十个人能在平原地方拿着木棍打死一头虎,但是在陡峭能用手碰到地面的山坡上,十万人肯定会有很多人还没见到老虎就自己摔下去了。
    王明允进入城中后,就看到了许多堆积在一起的尸体。
    地上干涸的血液,说明至少是半天前的事情了。
    两人在城墙上见面,王明允躬身道:“武王。”
    一个称呼就说明了朝廷对山农国的态度。
    北极武见过忠臣,还杀了不少,也见过不少见风使舵,委曲求全的人。
    “我说过的话不会反悔,既然你们打了,那就没有议和的余地。”
    王明允站起身说道:“武王爱民如子,山农族上下也都希望休养生息,过太平日子,如今天下刚定,百姓们不想再起战事,还望武王三思,能化干戈为玉帛。”
    北极武笑道:“攻打我的时候怎么没这么想过?”
    王明允不理会北极武的气话,继续认真的表明自己的善意。
    “这一次我带来了一千石茶叶,金银万两,若是武王答应议和,陛下愿意嫁公主一人,再给足了嫁妆,今后以雁门关和雄州霸州为界,接永世之好,不起兵戈。”
    北极武没想到南朝皇帝那么舍得,直接把幽州和大半个冀州都割了。
    刚打下来的天下,就这么舍得?
    不过想想自己刚得到的岚州忻州代州也是说放弃就放弃,北极武就大致理解了南朝皇帝的想法。
    反正都是抢来打来的地盘,情况不对,丢掉也不可惜。
    “东边我要青州莱州大名府这一片,晋州这边我要整个晋州!”
    北极武直接狮子大开口,并且气势如虹。
    “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打!”
    “我打洛阳!”
    (本章完)
    (/bi/286218/1723751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