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168章 三晋大地的牺牲

第168章 三晋大地的牺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嘿,我也有份,那感情好。”王大彪笑着说道。
    王玉梅当初做的那一顿加了牛肉罐头的肉粥,是王大彪吃的最好吃的一顿。
    哪怕后来区小队发展成了独立支队,部队发展起来了,王大彪吃过不知道多少次牛肉罐头粥,心里依然觉得比不上当初的那顿。
    这次跟着陈铭,王大彪想再次尝一尝记忆中的味道。
    来到王玉梅家后,陈铭看到了一个十来岁的小伙子。
    这人就是王玉梅的儿子——李狗儿,今天十二岁了。
    “陈铭叔叔。”
    见到陈铭后,李狗儿热情的迎了上来,眼里满是尊敬与崇拜。
    “狗儿长这么大了啊,都快成大小伙子了。”陈铭笑着摸了摸李狗儿的脑袋。
    当初怯生生躲在母亲怀里的小伙子,如今健康的长大,这让陈铭很是欣慰。
    “快去给你陈叔叔搬椅子。”王玉梅朝着狗儿说道。
    “好嘞娘。”
    李狗儿飞快的搬来了两张椅子,让陈铭和王大彪可以坐下。
    这次生日宴的规模极小,仅有陈铭,王大彪,王玉梅以及李狗儿四人。
    食物也只是普通的饭食,没有特殊化,唯一的区别是多了一道牛肉罐头煮的肉粥。
    这是之前独立支队打了胜仗之后,以集体名义奖励的,王玉梅作为妇救会主任自然能拿出一罐,不过也仅有一罐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王玉梅没有搞特殊化处理,就算是组织奖励的东西,她也会主动分给更需要的人如受伤的战士。
    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这个时期的根据地内一切以简朴为主。
    没过多久,四人就开始吃饭。
    王大彪一开饭,眼睛就瞄着桌子上的那锅肉粥了。
    等到开饭后,就呼噜噜的开始和肉粥较劲。
    “你饿死鬼投胎啊,能不能有点吃相。”陈铭拍了一下大彪的脑袋。
    怎么在山城的时候,没见到过王大彪这幅吃相,偏偏这一次吃相这么难看,净丢他的人。
    “好吃,就是这个味道,和当初咱第一次吃的牛肉罐头粥一个味道。”
    “陈队长,大彪同志喜欢吃,就让他多吃点,还有很多呢。”王玉梅笑着说道。
    大彪的话让她想起了当初陈铭带领区小队救了她们母子后,她给区小队的同志们做的那一顿粥。
    那是她们母子救赎的开始,也是王玉梅一生都会记得的回忆。
    能够获得当初拯救了她们母子的区小队战士的认可,王玉梅心里很开心。
    “也就玉梅同志给你求情,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
    吃完饭后,王玉梅开始将狗儿身上佩戴的红布(布锁)取下,象征着狗儿结束童年。
    “队长,我这次请你来,想请你给狗儿取一个名字。”王玉梅朝着陈铭说道。
    “没问题,那我就托大了。”陈铭笑着说道。
    在这个时期的农村家庭,喜欢给孩子取贱名,核心逻辑是“以名压命,避凶纳吉”。
    通过可以刻意赋予孩子低俗,粗俗或丑陋的名字,躲避灾厄,祈求孩子健康长大。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取贱名好养活。
    这是我们老百姓朴素的愿景。
    “陈队长能给狗儿起一个新名字,是狗儿的福气,狗儿快过来给陈叔叔磕头。”王玉梅朝着狗儿说道。
    “好嘞娘。”
    得到母亲的指示,狗儿跑了过来,作势就要下跪磕头。
    “哎哎使不得,玉梅同志,这我就要批评你了,你也是一个党员了,我们党不兴这一套的。”陈铭连忙拉住狗儿,不让对方下跪。
    “对对,陈队长,我向您检讨,我差点犯错误了。”王玉梅连忙说道。
    王玉梅年纪不小,加入了组织两年多的时间,多年的传统观念难以一时间改过来。
    在陈铭的提醒下,也明白了过来。
    他们现在是党员,是一名革命战士,以前那一套都不兴了。
    “好了,下不为例。”
    说完,陈铭看向狗儿。
    “站直了,挺起胸膛,你现在是一个男子汉了。”
    狗儿听到陈铭的话,抬头挺胸,身体站得笔直,眼神坚定。
    “既然你娘让我给你取一个名,那就叫李新华吧——李新华,寄托个人新生与民族解放的理想,建立属于我们的新中华。”
    陈铭想了想后开口说道。
    “李新华,李新华,这名字好啊。”王玉梅激动的踱着步,不停的念叨着这个名字。
    “娘,我叫李新华,我有新名字了,陈叔叔给我取的,我是李新华,建立属于我们的新中华。”
    李狗儿不对是李新华,对陈铭这个他尊敬又崇拜的英雄取的名字非常满意,高兴的喊着。
    “是啊,新华,你要对得起你陈叔叔给你起的这个名字,不能让他失望。”王玉梅朝着儿子郑重的叮嘱道。
    “娘,我知道,我一定不会辜负李新华这个名字。”李新华坚定的说道。
    待母子二人激动过后,王玉梅又朝着陈铭开口说道:
    “队长,我还有一个请求。”
    “有什么困难直接说吧。”陈铭开口说道。
    王玉梅不是个不懂得分寸的人,她的请求应该不会让陈铭为难。
    “队长,新华如今已经过完了十二岁生日,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我想请队长帮帮忙,让新华能够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一名革命战士。”王玉梅开口请求道。
    这就是她今天请陈铭来的目的,除了请陈铭给儿子取一个名字外,她还想把自己的儿子送进队伍里去。
    当初在被鬼子屠杀的李家村,区小队的战士们救了她们母子时。
    王玉梅只想把儿子抚养长大,延续老李家的香火。
    可现在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投身到抗战事业中去。
    不就是族谱断绝嘛,整个三晋大地没有族谱的太多了,也不缺她一家。
    听到王玉梅的请求,陈铭久违的沉默了,没有开口。
    良久。
    “我不同意,老李家就新华这一根独苗苗了,参加革命是会死人牺牲的,我不同意他参加。”陈铭开口说道。
    “队长,我知道,我知道革命会有牺牲,可我不怕,新华也不怕,整个三晋大地断绝香火的人家太多了,我不想让更多的同胞像我们一样。”
    “我和新华都想为革命出一份力,新华的名字是您取的,新华新华,兴复中华,您不也希望他能够继承兴复中华的理想吗?”
    王玉梅言真意切的说道。
    沉默,还是沉默。
    王玉梅的话让陈铭感触良多。
    三晋大地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牺牲了太多太多。
    整个抗战时期,山西是主战场,总人口一千万人,军民牺牲总数就达到了三百万人,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90%的山西家庭失去了族谱。
    45年时八路军总数有132万,其中有七十万为山西籍,全省超百万人加入民兵,武工队等抗日组织。
    县县有历史陵园,家家有牺牲并非文学夸张,而是山西人民用血肉之躯拱卫华北的见证。
    每一捧黄土下,都有一曲慷慨赴死的壮歌!
    而山西十二岁大过一次生日的习俗,实际含义是告别蒙昧,准备以“战士”的身份面对死亡。
    山西很多地方都是没有年夜饭的,因为一到过年,每个家庭都在等,等不到就再等。
    希望有人能赶回家一起吃个年夜饭呐。
    所以很多山西人直到现在都延续了这个习惯,除夕夜不吃年夜饭,晚上守夜,院子里的灯要亮一夜,为了等家人回来团圆。
    川军户户挂白绫,山西无人挂白绫。
    山西十年不征军,山西没有年夜饭。
    山西多数没族谱,山西县县有陵园。
    也正是基于此,陈铭才不同意李新华参军。
    上了战场,陈铭自己都不能保证一定能活下来,何况是别人呢?
    李新华,作为李家村孤儿,他得活着,无论是为了李家村那被鬼子屠杀殆尽的几百口人,还是为了见证新中国的诞生,他都得活着。
    “无论如何,我都不同意新华参加队伍。”陈铭斩钉截铁的说道。
    王玉梅听到陈铭坚定的话语,神色一黯。
    “那队长,让新华参加儿童团,不上战场留在根据地内编入后勤可以吗?”王玉梅退而求其次的请求道。
    不能让儿子参加队伍,那参加儿童团,不上战场总可以了吧。
    留在后方从事后勤或辅助岗工作,传递文件、照顾伤员,宣传员这些岗位同时是为了革命做贡献。
    陈铭看着眼神真挚的王玉梅,还有一脸期盼的李新华,最终叹了口气。
    “可以,但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允许新华上战场,大彪你记一下。”
    “是。”
    王大彪对于陈铭的这个决定,心里也无比赞同。
    一个村子就剩一个独苗苗了,要是这个孩子上了战场再牺牲了,那李家村这个村子就绝村了。
    那样的话就太惨了。
    李家村之战对于区小队而言,意义特殊。
    所以就算陈铭不说,他也会一直关注李新华这个孩子。
    “谢谢队长,谢谢队长。”王玉梅激动的说道。
    “新华,快谢谢你陈叔叔。”
    “谢谢陈叔叔,我也能参加革命了。”李新华激动的喊道。
    “大彪,新华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安排好他,事后向我汇报。”
    “明白。”
    解决完李新华的事情后,陈铭回到了指挥部,而王大彪则开始着手安排李新华的事情。
    一天后。
    “报告,新华那孩子,我给安排到了宣传部门当一名宣传员,向根据地的老百姓们宣传鬼子丧尽天良的行径。”
    王大彪朝着陈铭汇报道。
    听着大彪的汇报,陈铭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安排。
    李新华的身份,加上李家村的悲惨遭遇,作为宣传员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大彪的这个安排很不错。
    毕竟是陈铭的贴身特务员,跟了陈铭这么长的时间,就算再笨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何况王大彪只是名字里带彪,平时看起来虎了吧唧的。
    但作为陈铭贴身特务员该有的心思机敏却一点不少。
    可以说,就目前的王大彪,把他下放到独立支队主力大队当个副参谋长,或是营级的军事主官或指导员都能完全胜任。
    这就是更高层次视野的巨大作用。
    虽然军事方面可能逊色于基层摸爬滚打升上来的干部,但战略眼界上却能远超基层干部。
    这也是明明赵刚是燕京大学毕业,又在抗大深造学习,组织过学生运动,却依然能从陈铭这里学到不少东西的原因。
    平台的高度决定了眼界。
    大同。
    野音三郎对大同的城防有着绝对的信心,借助他抓来几万苦力修建的工事,别说一个独立支队了,就算再来一个独立支队他都不怕。
    他现在头疼的是八路在大同外围活动得太过频繁,让大同失去了很多重要的矿区。
    抓来的几万矿工也被八路一一解救走,等战后想要继续恢复开采又得重新抓,恢复速度缓慢。
    没有了大同地区的煤炭资源,对于第一军和驻蒙军的影响非常巨大。
    因为丢失了煤矿,失去了煤矿煤炭的供给,野音三郎也数次受到了华北派遣军乃至于大本营的责问。
    野音三郎对此却毫无办法。
    实在是手上没兵了,没有实力和独立支队决战。
    他也向岗村要兵要重火力,只要给他兵员和重火力,他就敢把八路打走,重新恢复生产。
    而野音三郎的要求,华北派遣军也缺啊。
    刚送走一批精锐赶赴太平洋战场和加强南方战场防止盟军反扑,华北派遣军现在的兵力也捉襟见肘。
    次要据点都已经移交伪军守备,开始收缩防线了。
    哪还有兵力和重火力调给野音三郎啊?
    最多调两个伪军旅,至于重火力那是一门炮都没有。
    野音三郎对此毫无办法,谁叫他因为自己侄子被俘,加上丢失大片防区,现在是戴罪之身,说话都不硬气了。
    不过对于派遣军调给他的两个伪军旅,野音三郎心里极为不情愿。
    这次他和第110师团可是被伪军坑惨了,要不是那三个伪军团一触即退,直接导致了作战的失利。
    他现在也不至于被迫退守坚城,让八路在大同盆地肆虐。
    “皇协军,那些玩意有什么用?来吃我存储的粮食,消耗我的弹药吗?”
    野音三郎在指挥部无能狂怒。
    PS:八千字已经是极限了,求一求月票
    (本章完)
    (/bi/286266/1723746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