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发根据地!
至于武器弹药,那是绝对不能留给八路军的,这一点鬼子知道,陈铭也知道。
因此,在双方的默契之下,鬼子只带着枪支弹药撤回了县城。
陈铭不急着吃县城外据点的鬼子,打算把鬼子全都聚集在一起,逼迫鬼子做选择。
要是吃掉了据点外的鬼子,固然可以缴获一部分枪支弹药和物资,消灭这部队的伪军和鬼子。
可这样做,五寨县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鬼子很有可能不会为了县城内两百多名鬼子派出援兵,而是让他们自己从县城撤退。
可把据点内的鬼子驱赶进县城就不一样了。
不仅完整的缴获了除了武器弹药以外的物资,还把鬼子的兵力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数量。
两百多人鬼子不会救,可五百多人就不一定了。
这已经是半个大队的鬼子了,要是不救的话,对于日军的士气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今天能放弃一个大队,明天是不是就能放弃一个联队了?
就算底层的鬼子被武士道精神洗脑了,可依旧还是人,在明白自己已经被放弃时,也是会有情绪的。
等五寨县外的日伪军全都被驱赶进入县城后,鬼子彻底失去了对县城外的掌控,只能龟缩在县城内。
陈铭也没有客气,直接接管了县城外的据点,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让老百姓把这些据点拆了,砖头都带走。
而是继续加固据点的防御。
这些据点鬼子能用,他们独立支队自然也能用。
陈铭已经打算好了,围绕岢岚和五寨,把这里打造成重要的产粮基地,保证部队的粮食供给。
岢岚-五寨河谷,位于汾河上游,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较肥沃,是晋西北少有的连片农耕区。
同时位于晋西北深处,只要一直威胁神池县这条路,鬼子就进不来。
眼下旱灾的形势越来越严重,部队发展越来越壮大,陈铭不得不考虑部队的后勤了。
养一支部队,不是像游戏里那样,简单的发把枪就可以了,还得供应粮食,衣物,药物等物资。
后勤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的总结。
为了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后勤基地,这些县城外的据点,自然就不用拆掉了。
相反,陈铭能利用这些据点,进一步加强除了县城之外的防御,斩断鬼子伸向农村的触角。
五寨县被独立支队包围后,消息传到了第一军司令部内。
筱冢义男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也明白独立支队的打算。
不就是威胁他去救援五寨嘛,让五寨县一直被包围,失去了对周边乡镇的控制,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赖从神池县运送物资过去。
不然就只能被饿死在县城内。
可运输物资过去,要派多少部队护送啊?
一个大队够不够?一个联队够不够?
筱冢义男现在已经不敢赌了,不想再白白的将部队送给独立支队吃掉。
他虽然已经明白了自己的结局,却依旧还是个帝国军人,绝不会做出这种损害帝国利益的事情。
无奈之下,筱冢义男只能抽调一个联队加一个步兵大队,前往五寨将被围困的五百多鬼子救回来。
为此,他还下了命令“不要分兵,不要夜战,不要给独立支队抓机会的机会。”
“把县城的部队救回来后就立刻返回,等其他地方的扫荡部队兵力返回后,再开始针对独立支队进行进攻。”
小鬼子出动了这么多部队,还谨慎无比,每走一段据地都要先侦察,确认安全了再继续走。
陈铭知道没有机会,鬼子的防御太周密了,以独立支队现在的实力,根本吃不了这么多的鬼子。
他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拿下两座县城,其实也有虚张声势的打算。
用最快的速度打下两座县城,让鬼子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独立支队还保存了很强的战斗力,让鬼子不敢轻举妄动。
打下两座县城后,独立支队的实力受损已经非常严重了。
新增了很多伤兵,部队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种情况,放在普通部队早就崩溃了。
也就是独立支队现在已经是一支有了军魂的部队,凝聚力和组织度很强,才能保持部队不散。
可即便是这样,独立支队还拥有的战斗力已经不多了。
这次鬼子别说来了一个联队加一个大队,就算只来了一个大队,陈铭都要斟酌考虑要不要打。
“不就是五百多鬼子嘛,跑了就跑了,跑得了初一难道还能跑得了十五?等以后还有机会再消灭他们。”
“不过,这五百个鬼子换来的,却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后勤基地,恢复建设起来的速度快了不少。”
陈铭开口说道。
因为独立支队的逼迫,五寨县没有像神池县和岢岚县那样,被战火破坏太多,依旧保存了相对完好的设施和生产力。
为之后建设后勤基地降低了难度。
新的伤员需要安置,立功的战士们需要表彰,部队需要消化这段时间的战斗收获。
该晋升的晋升,该宣传的宣传。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陈铭决定组织战士们垦荒,和老百姓们一起劳作。
发挥军民鱼水情的传统。
部队内除了有任务,负责警戒和防御的部队外,都被陈铭拉着参加了开垦。
陈铭也参与了进去,拿着一把锄头带头开垦荒地。
八路军奉行官兵平等,既然战士们都在垦荒,陈铭也不能闲着,要做好表率。
在热火朝天的开垦队伍中,你甚至不能分出谁是干部,谁是群众。
大家都扛一样的锄头,挖一样的地。
陈铭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怎么开垦荒地更省力,开垦出来的土地,适合种什么作物。
面对陈铭的虚心请教,老农们毫无保留,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陈铭。
等到陈铭让大彪拿纸笔来,准备把这些经验记录成册,让全军战士们学习时。
老农们这才知道,原来一直跟着他们开垦荒地,虚心请教的汉子,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独立支队的指挥员陈铭。
其中有几个刚才还觉得陈铭连种地都种不好,开口说教过陈铭的老农,更是臊得脸都红了。
他们竟然教训了陈铭,教训了这个抗日英雄。
看着老乡们的表情,陈铭毫不在意,笑呵呵的开口道:
“都说达者为师,谁都不是天生就会干活的,我向你们请教问题,你们就是我的老师嘛。”
“首长,使不得使不得,您是英雄,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当不得您的老师。”
听到陈铭这么说,几个老农连忙说道。
“哎~我现在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想让战士们和乡亲们吃上一口饱饭的普通汉子,你们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后辈就好了。”陈铭摆了摆手,亲切的说道。
听着陈铭的话,老农民由衷的敬佩陈铭,敬佩八路军,敬佩党。
这些人是真心为了他们当家做主的人,和国府,军阀们完全不一样。
看着陈铭继续在开垦荒地,老农们也不继续休息了,吐了口唾沫摸在手上,继续跟着陈铭的步伐开垦荒地。
过了一段时间后,一个小男孩给开垦荒地的人们送来了水。
听到自己父亲说什么英雄时,好奇的问道:
“爹,你说这个叔叔就是英雄吗?”
“是啊,首长他带着八路军的叔叔们打鬼子,把小鬼子赶出我们的家园,保护了我们,他们就是大英雄。”孩子父亲朴素的说道。
“那我也要当英雄,也要保护爹娘。”小男孩兴奋的说道。
陈铭看着这个孩子,走上前去摸了摸对方的脑袋,轻声细语的说道:
“小娃娃,你现在给我们送水,支援我们开垦荒地,你也是英雄哦。”
小男孩听到自己父亲口中的大英雄说自己也是英雄,高兴的喊道:
“爹,你听大英雄说的话了吗?他说我现在也是英雄了,我也是英雄喽。”
(本章完)
(/bi/286266/17237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