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皇明 > 第300章 旗倒兵溃,沈阳告捷

第300章 旗倒兵溃,沈阳告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厮杀声在旷野上回荡了整整两个时辰,天边终于泛起了鱼肚白。
    晨曦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笼罩战场的硝烟,露出沈阳城头那面被血污浸染的明旗。
    熊廷弼站在城楼最高处,官袍早已被晨露打湿,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城下的战场。
    他在这里站了一夜,眼里布满血丝,却依旧锐利如锋。
    沈阳城下,明军与建奴的八旗主力仍在胶着。
    安定门方向,步兵方阵虽已残缺,却依旧像一块顽强的礁石,抵挡着镶黄旗的轮番冲击。
    德胜门的骑兵在陈策的带领下,正与正白旗展开拉锯,马刀碰撞的脆响隔老远都能听见。
    最惨烈的是西南角,那里的尸骸已经堆成了小山,明军的残兵正依托着几辆废弃的楯车,与冲上来的建奴白甲兵殊死搏斗。
    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
    建奴的骑兵虽勇,却始终无法彻底撕开明军的防线;明军的步卒虽疲,却靠着阵列和火器,一次次将敌人逼退。
    阳光渐渐升高,照亮了战场上的每一处血腥。
    折断的长矛、炸碎的甲胄、倒毙的战马,还有那些嵌在泥土里的箭矢,密密麻麻像一片绝望的森林。
    熊廷弼的目光落在一处混战最烈的地方:
    三名明军士兵背靠背,用断刀和矛杆抵挡着七八名建奴的围攻,其中一人的腿已经断了,却依旧用身体护住同伴,直到被乱刀砍倒。
    而就在不远处,几名建奴正试图拖拽同伴的尸体,却被城上射来的火箭引燃了战袍,惨叫着滚进尸堆。
    “互有损伤……”
    熊廷弼低声自语。
    建奴并没有展现出传说中“满万不可敌”的绝对性优势,他们的伤亡甚至比明军还要多些。
    至少从战场上的尸骸数量看是这样。
    这一刻,熊廷弼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明悟,像拨开了笼罩辽东多年的迷雾。
    不是建奴真的不可战胜,也不是辽东的明军天生怯懦。
    他想起萨尔浒之战:杜松的西路军被数倍于己的建奴围歼,马林的北路军在萨尔浒战败后,仅存的残兵如何抵挡八旗主力?
    开原、铁岭之战更是如此,守城的明军不过数千,面对数万建奴的猛攻,能坚持数日已是不易。
    那些战役里,明军往往是在兵力悬殊、粮草不济、甚至连主将都心存侥幸的情况下仓促应战,所谓的“野战不敌”,更多是兵力与士气的双重溃败。
    “战法错了,士气也散了。”
    熊廷弼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过去的明军总想着凭坚城固守,一旦被迫野战,便如惊弓之鸟;将领们各怀心思,士兵们不知为何而战,这样的军队,就算装备再好,又怎能抵挡悍勇的建奴?
    可眼前的战场不同。
    沈阳的明军知道,城破就是家破人亡,身后是父母妻儿,是自己的土地。
    他熊廷弼亲自坐镇城楼,赏罚分明,军令如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兵力上终于与建奴形成了相持。
    虽然是倾巢而出的结果,却证明了只要兵力相当、士气高昂,明军未必就输。
    熊廷弼正凝眉沉思间,身侧的亲卫突然爆发出一阵急促的惊呼,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经略公!您快看,建奴的帅旗倒了!”
    这声喊像一道惊雷劈在城楼,熊廷弼猛地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建奴营寨中央的高台。
    晨曦中,那杆昨夜还在风中狂舞的黑纛,此刻竟真的消失了踪影,只剩光秃秃的旗杆在晨风中摇晃,像一截折断的骨殖。
    “好!好个尤世功!”
    熊廷弼的手掌重重拍在垛口上,青灰的城砖被震得簌簌落尘。
    他瞬间明白了。
    出城袭营的那五百精锐没有白死,尤世功的奇袭成了!
    虽不知是否斩了敌酋,但帅旗乃三军魂魄,旗杆一倒,建奴的军心必乱!
    他眼中精光一闪,猛地转身对亲兵下令:“传我口令!让城上所有人扯开嗓子喊:建奴帅旗已倒,黄台吉已死!”
    亲兵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明悟,抱拳应道:“属下这就去办!”
    他转身便跑,靴底踏过城楼的石板,发出急促的“噔噔”声。
    不过片刻,沈阳城四面的城楼突然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呐喊:
    “建奴帅旗已倒,黄台吉已死!”
    “建奴帅旗已倒,黄台吉已死!”
    数千明军的吼声汇聚成一股洪流,撞在城下的旷野上,又反弹回来,在天地间回荡不休。
    更绝的是,有几十个通晓夷语的老兵,用生硬却清晰的通古斯语反复高喊,字字句句都像重锤,砸在建奴的心上。
    城下的明军听得真切,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正在与建奴厮杀的士兵们仿佛瞬间被注入了强心剂,有人挥舞着断刀狂吼,有人举着长矛直冲敌阵,连带着阵型都往前推进了数步。
    “听到了吗?黄台吉死了!”
    一个满脸血污的小兵对着身边的同伴嘶吼,声音里带着哭腔。
    “咱们赢了!”
    同伴没说话,只是挥舞着马刀劈开迎面砍来的兵器,可眼里的光芒却亮得惊人。
    敌军主帅已死,帅旗已倒。
    没有什么消息,比这个更能鼓舞人心了。
    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手中的兵器也变得格外锋利。
    与明军的士气高涨不同,就八旗兵卒一方,却是士气低落。
    建奴的阵脚开始松动。
    前排的白甲兵听到呐喊,动作明显一滞,有人下意识地回头望向大营的方向,眼神里充满了惊疑。
    一个披甲的牛录额真厉声嘶吼:“别信明狗的鬼话!主帅还在!”
    可他的声音在明军的呐喊声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有个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建奴小兵,看向高台方向,突然扔掉了手中的刀。
    他昨夜亲眼看到大纛还在,此刻却没了踪影,明军的喊声又如此真切,由不得他不信。
    熊廷弼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城下渐渐紊乱的建奴阵型,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先乱了敌兵的心,再溃了他们的阵。
    “接着喊!”
    他对身边的旗牌官下令。
    “让他们喊到建奴自己信了为止!”
    呐喊声再次拔高,像无数把尖刀,刺向建奴的软肋。
    城下的明军越战越勇,攻势如潮;而建奴的抵抗,则在这震耳的呐喊中,一点点变得迟缓。
    胜负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而另外一边。
    建奴营寨前方。
    此刻已是一片狼藉。
    硝烟混着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伤兵的哀嚎、杂乱的脚步声与远处隐约的厮杀声交织在一起,让人窒息。
    高台之上,黄台吉死死盯着那面被炸药炸得焦黑的黑纛帅旗,旗杆从中断裂,残破的旗面垂落在地,被几个慌乱的士兵踩得满是泥污。
    “废物!一群废物!”
    黄台吉一脚踹翻身边的案几,铜制的酒壶摔在地上,滚出老远。
    他的目光像淬了毒的刀子,扫过周围噤若寒蝉的亲卫,最后落在身侧的梅勒额真身上。
    “副纛呢?赶紧给本贝勒换上去!”
    他心里清楚,帅旗是三军之魂,尤其是在这胶着的战局里,纛旗一倒,士兵们看不到指挥核心,用不了半个时辰,军心就得散。
    好在大金有制度,每旗除了主黑纛,还备有两面尺寸稍小的副纛,由梅勒额真执掌,就是为了应对主纛受损的紧急情况。
    只要副纛升起,就能稳住阵脚。
    可那梅勒额真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脑袋埋得快贴到地面,声音带着哭腔:“贝勒爷……副、副纛还在主营的辎重库里,没、没随军带出来啊!”
    谁能想到,高台之上的帅旗能够被斩?
    明军明明没有野战能力的。
    “你说什么?!”
    黄台吉的声音陡然拔高,像被踩了尾巴的野兽。
    “出征不带副纛?你是猪脑子吗?!”
    他一脚踹在梅勒额真的背上,将人踹得在地上滚了两圈。
    “贻误军机,本贝勒现在就剁了你!还不快去主营取来!”
    “嗻!嗻!”
    梅勒额真连滚带爬地起身,捂着流血的嘴角,连甲胄都顾不上扶,跌跌撞撞地冲下高台。
    黄台吉胸口剧烈起伏,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砍人的冲动,转头对阿济格吼道:“吹海螺号!三长两短!快!”
    按大金军规,主纛倾倒时,号手需立刻吹响三长两短的海螺号,向全军示警,表明指挥系统仍在运作。
    这是最后的补救办法了。
    阿济格刚要应声,负责吹号的士兵手忙脚乱地抓起海螺,腮帮子鼓得老高,正要吹奏.
    “建奴帅旗已倒,黄台吉已死!”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突然从前方战场炸响,像一道惊雷劈进营寨。
    紧接着,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层层叠叠,汇成一股滔天洪流:
    “建奴帅旗已倒,黄台吉已死!”
    “黄台吉授首啦!”
    “鞑子没了头,快投降啊!”
    更要命的是,这呐喊不仅有汉话,还有人用生硬却清晰的通古斯语反复嘶吼,字字句句都像重锤,砸在每个建奴士兵的心上。
    号手吓得手一抖,海螺“啪”地掉在地上。
    那刚要吹响的三长两短,还没来得及发出一丝声响,就被这铺天盖地的喊杀声彻底吞没了。
    黄台吉猛地转头,死死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脸色铁青得像要滴出水来。
    他能看到前线的阵型开始出现混乱,不少士兵停下了动作,茫然地望向大营方向,显然是听到了这要命的呐喊。
    “吹!给老子吹!”
    黄台吉一把抓起地上的海螺,塞进号手嘴里。
    “使劲吹!”
    号手被吓得魂飞魄散,拼命鼓起腮帮子,海螺终于发出“呜~呜~”的声响。
    可那声音在明军震天的呐喊面前,微弱得像蚊子哼哼,刚飘出高台不远,就被更响亮的“黄台吉已死”的吼声盖了过去。
    阿济格策马在台下来回奔驰,嘶吼着让士兵们稳住,可他的声音同样淹没在声浪里。
    有几个白甲兵跑来问他:“贝勒爷,大纛真倒了?四贝勒爷他……”
    “放屁!”阿济格怒喝着挥刀砍向身边的空气。
    “主帅好得很!是明狗造谣!”
    可他的辩解苍白无力。
    越来越多的建奴士兵看到了高台上空荡荡的旗杆,听到了明军的呐喊,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
    前排的士兵开始后退,后排的不知缘由,也跟着骚动,原本严整的阵型,竟出现了溃散的迹象。
    黄台吉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一切,表情越发难看。
    他知道,完了。
    梅勒额真就算现在飞回去取副纛,也来不及了。
    明军这一手,太狠了。
    黑纛倾倒的连锁反应,在八旗军阵中炸开了不可收拾的裂痕。
    最先溃散的是正白旗。
    那些披甲的士兵望着高台上空荡荡的旗杆,耳边是明军“黄台吉已死”的震天呐喊,心头最后一根弦彻底崩断。
    在八旗军制里,旗主便是旗兵的天,旗主若死,旗下兵丁轻则受罚为奴,重则抄家灭族。
    恐惧像瘟疫般蔓延,有人下意识地勒住了战马,有人握着刀的手开始发抖。
    “跑啊!旗主没了,咱们都得死!”
    不知是谁嘶吼了一声,像在滚油里泼了一瓢水。
    第一个骑兵调转马头的瞬间,整个正白旗的阵型如同被冲垮的沙堤,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朝着后方逃窜,甲胄碰撞的脆响、战马的嘶鸣、人的哭喊混在一起,乱成了一锅粥。
    阿巴泰在高坡上看得睚眦欲裂,可他身边的镶白旗兵丁也开始骚动。
    “台吉老爷,正白旗跑了!咱们再顶下去就是孤军!”
    身边的牛录额真急得满脸通红。
    阿巴泰望着前方越来越近的明军阵线,又回头看了看开始动摇的部下,牙关咬得咯咯作响。
    他打了一辈子仗,从未见过如此荒唐的溃败,可事到如今,再硬撑下去只会把自己的家底赔光。
    “撤!”
    阿巴泰猛地调转马头,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狼狈。
    他麾下的镶黄旗本就损失惨重,此刻见主将撤退,顿时如蒙大赦,跟着潮水般向后涌去。
    连建州贵种都跑了!
    我们这些包衣奴才,还撑什么?
    李永芳的部下本就士气低落,此刻见八旗主力溃散,哪里还肯卖命?
    “将军,走啊!”
    几名亲兵架起犹豫不决的李永芳,跟着人流往后方逃窜,那些临时征调的汉兵更是丢盔弃甲,跑得比谁都快。
    正白旗与镶白旗的溃退,在战场上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明军像闻到血腥味的猛虎,陈策的骑兵率先从缺口杀入,马刀劈砍间将溃散的建奴冲得七零八落。
    安定门的步兵方阵紧随其后,长矛如林,一步步向前推进,将缺口越撕越大。
    战场西侧的两红旗与两蓝旗顿时成了孤立的突出部。
    他们虽未立刻溃散,可正白旗撤退后,右翼彻底暴露在明军的刀锋之下。
    “台吉,侧翼!明军抄过来了!”
    一名红甲兵嘶吼着指向侧面。
    代善的次子萨哈廉望着空荡荡的右翼,脸色惨白。
    再不退,就要被明军包了饺子!
    “有序撤退!结阵后退!”
    萨哈廉嘶吼着试图稳住阵型,可溃逃的洪流早已冲垮了秩序。
    前方的败兵像潮水般向后涌来,撞得他们的阵型东倒西歪。
    许多兵卒被溃兵撞倒,刚想爬起来就被后面的战马踩断了腿,惨叫声淹没在混乱的喧嚣里。
    “杀啊!别让鞑子跑了!”
    明军的呐喊声震耳欲聋。
    压抑了太久的怒火在此刻彻底爆发。
    萨尔浒的惨败、开原的屠戮、铁岭的血仇,无数冤魂仿佛都附在了刀刃上。
    士兵们红着眼,踩着建奴的尸体往前冲,有人追得太急,连甲胄都跑掉了,却依旧挥舞着断刀嘶吼。
    建奴的溃逃很快变成了毫无章法的奔命。
    人马互相践踏,甲胄兵器散落一地,不少人慌不择路,竟朝着明军的方向冲去,转眼就被乱刀砍死。
    有个白甲兵想勒住马,却被后面涌来的溃兵撞得马失前蹄,活活被踩成了肉泥。
    沈阳城头,熊廷弼望着旷野上那道黑色的溃逃洪流,缓缓松开了紧握的拳头。
    他眼神锐利无比。
    宜将剩勇追穷寇,但也不能追过头。
    他当即吼道:“传我将令,追杀十里即止,不可恋战。”
    他对着身边的旗牌官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胜利的喜悦。
    “留下人手,清理战场,救治伤员。”
    他死死盯着战场,警惕着任何对明军不利的变数出现。
    (本章完)
    (/bi/286248/1723733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