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皇明 > 第292章 择路潜师,志在奇功

第292章 择路潜师,志在奇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率教扶着桌沿站稳,脸色蜡黄中透着苍白
    连日晕船让这位京营猛将几乎脱了形,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毛将军不必多言。”
    他抬手抹了把额头的虚汗,声音虽有些沙哑,却字字铿锵。
    “我等领的是陛下的旨,揣的是报国的志。别说休整一日,便是此刻出发,也绝无二话!”
    他想起临行前皇帝的密信,那句“皮岛之事,朕信你”的嘱托,只觉得肩上的甲胄又沉了几分。
    这趟奇袭,不仅关乎辽东战局,更关乎天子的信任,绝容不得半点差池。
    “老赵说得是!”
    祖大寿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桌上的茶碗都跳了跳。
    “弟兄们晕船归晕船,拿起刀来照样能砍建奴!赶紧分了任务,早一日动手,早一日踏实!”
    黄德功也抱拳附和:“我等听凭毛将军调遣!”
    毛文龙见众人士气可用,紧绷的下颌线柔和了几分。
    他转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在“皮岛”二字上重重一点,随即沿着一条墨线缓缓移动:“好!那咱们就先说第一条路,也是我心中的主力路线。”
    “从皮岛出发,乘小船渡海至朝鲜义州,再沿鸭绿江支流北上,经宽甸六堡旧址,直插赫图阿拉。”
    赵率教凑近细看,眉头微蹙:“借道朝鲜?这义州到宽甸,怕是有一百五十里山路吧?”
    “正是。”
    毛文龙点头,指尖敲了敲“宽甸六堡”的位置。
    “这段路多是密林河谷,建奴的常设哨所不多,初期可以藏行迹。四千兵马走这条路,只要轻装简行,不带辎重,十五日定能摸到赫图阿拉城下。”
    “可宽甸六堡……”
    祖大寿忽然开口,他这段时间问过辽南的老兵,对那片土地熟稔得很。
    “虽说宽甸六堡当年被李成梁弃了,但建奴在宽甸镇上留了几十兵卒,还有几个烽火台,若是撞上……”
    “撞上就杀。”
    毛文龙的声音冷了几分。
    “几十人而已,咱们四千精锐,还吃不下他们?”
    他话锋一转,语气凝重起来。
    “真正的麻烦在朝鲜人。义州是朝鲜的边地,他们素来怕建奴,咱们借道的消息,保不齐就会被哪个贪生怕死的官吏捅给建奴哨探,这是此路最大的变数。”
    见众人神色严肃,毛文龙继续说道:“放心,不止一条路可以走,还有其他几条路,譬如第二条路,就是走长白山东麓林道。”
    他的声音沉了些,带着几分凝重:
    “从皮岛渡海至朝鲜铁山,再往北到惠山,之后便要钻进长白山东侧的原始老林,那片林子,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透不进几分。穿过去,便是讷殷部的故地,也就是如今的抚松一带,最后直扑赫图阿拉。”
    赵率教猛地抬头:“这不是当年刘綎将军走的路吗?”
    萨尔浒之战的惨烈,至今仍是明军将领心头的刺。
    现在要走刘綎走过的老路,众人不禁眉头紧皱。
    “正是。”
    毛文龙点头。
    “此路的好处是隐蔽,全程都在密林里钻,建奴的屯子、哨所基本碰不上,四千大军走这条路,只要不自己闹出动静,建奴未必能察觉。”
    “可坏处也致命。”
    祖大寿凑近舆图,眉头拧成了疙瘩。
    “那讷殷部虽说被建奴灭了,可难保没有漏网的部民,这些人恨建奴,可也未必信咱们,一旦被他们撞见,消息照样能传到赫图阿拉。”
    “其实远不止如此。”
    毛文龙的声音更低了。
    “那片原始林子里,瘴气能毒死人,毒虫、猛兽遍地走,以前派过探路的斥候,回来的很少,说是亲眼见着黑熊叼走了同伴。”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而且路太难走,披荆斩棘,一日最多能走十里地,按这速度,二十五日才能到赫图阿拉。”
    大堂里静了片刻,连窗外的风声都仿佛停了。
    黄德功咂舌:“二十五日?等咱们到了,建奴怕是早有防备了。”
    毛文龙没接话,手指转而指向第三条路线,那是一条沿着鸭绿江水系勾勒的虚线,尽头同样连着赫图阿拉:“第三条,走鸭绿江峡谷水路。”
    “水路?”
    赵率教有些意外、
    “这季节江水正涨,能行船?”
    “不是大船,是桦皮舟。”
    毛文龙解释道:“从皮岛到朝鲜朔州,然后换乘桦皮舟,夜里顺着鸭绿江上游走,穿过集安的高句丽墓群,再转富尔江支流,一路往北就能摸到赫图阿拉。”
    “这条路最快,沿河而上,加上夜里行船,十五日之内,应能抵达。”
    “十五日?!”
    祖大寿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
    “可鸭绿江上游水流太急了,尤其是这段峡谷,礁石林立,夜里行船,怕是十艘船得翻五艘。”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毛文龙的语气带着无奈。
    “桦皮舟是朝鲜边民打渔用的,小得很,一艘最多坐五个人,还得轻装,连火铳都得拆开了放。咱们搜遍各地,短时间最多能凑一百艘,满打满算,也就能走五百人。”
    他望着那条水路,眉头紧锁:“而且最要命的是,沿江有建奴的瞭望台,夜里行船虽能藏形迹,可船桨划水的声音、偶尔的呼救声,都可能被听见。一旦暴露,两岸都是悬崖,想退都退不了。”
    黄德功忽然道:“五百人……若是都是精锐,倒能打个措手不及。”
    “可风险太大。”
    赵率教摇头。
    “五百人太少,真要遇上建奴,就是肉包子打狗。毛游击,还有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还有一条路,也是最后一条路……”
    毛文龙顿了顿,像是在掂量措辞。
    “这是条险路,咱们叫它‘宽甸北路鬼涧道’。”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了过去。
    只见那条路线从皮岛出发,先到朝鲜的身弥岛,再秘密登陆盐场,接着穿越虎山长城的缺口,经灌水屯、八河川峡谷,最终直抵赫图阿拉。
    “这条路,是陆路最短的,全程约二百八十里。若是精锐轻装,十日之内就能摸到赫图阿拉城下。”
    “十日?”
    黄德功眼睛一亮,随即又皱起眉。
    “既是近路,为何叫‘鬼涧’?”
    “因为险。”
    “身弥岛的暗礁能把船底戳穿,盐场的烂泥能陷没人马,虎山长城的缺口藏着毒蛇,最要命的是八河川峡谷,两侧是刀削似的悬崖,底下是没腰深的冰水,稍有不慎就会坠崖,当地人说那是‘阎王的嗓子眼’。”
    他抬眼看向众人:“更要紧的是,这一路全是敌占区。灌水屯、八河川有他们的猎户哨探,每一步都踩在建奴的眼皮子底下。一旦被发现,前后都是悬崖,想退都退不了。”
    祖大寿倒吸一口冷气:“那这条路能走多少人?”
    “最多两千。”
    毛文龙沉声道:“人多了容易暴露,也走不快。”
    大堂里的空气像凝固了,烛火在舆图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见众人沉默,毛文龙再次开口。
    “道路有这么多条。”
    毛文龙收回手,目光扫过众人。
    “选哪条,怎么走,干系着六千弟兄的性命,更干系着奇袭的成败。诸位不妨说说看法。”
    赵率教沉思片刻,率先开口:“我以为,两条路足够了。第一条路借道朝鲜,能藏住大股人马;第四条路虽险,却快,正好能打个时间差。两条路合计六千兵力,与咱们的人手正好匹配。”
    他顿了顿,补充道:“第二条路太远,二十五日太久,等赶到了,建奴早有防备;第三条路只有五百人,怕是难成气候。”
    “老赵此言差矣。”
    黄德功忽然开口,声音洪亮。
    “第三条水路不能弃!”
    他走到舆图前,指着鸭绿江水道:“这条路可以上大一些的船只。”
    此话一出,众人眉头微皱。
    “桦皮舟才能隐藏行踪,换做大船,如何能成?”
    黄德功咧嘴一笑,他虽然是勇将,但不代表他没有脑子。
    “等主力兵临赫图阿拉城下,粮草弹药跟不上怎么办?总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攻城。这条水路,既是奇兵道,更是补给线!等咱们拿下赫图阿拉外围,就能用舟船运粮运炮,比陆路快十倍!”
    “可风险太大了。”
    祖大寿皱眉。
    “水流湍急,很可能被建奴发现。”
    “风险大,才有机可乘。”
    黄德功的眼睛亮得惊人。
    “咱们可以让水路的弟兄晚三日出发,等主力快到赫图阿拉了,他们再动。这样既不怕暴露,又能及时跟上。且等奇袭差不多了,此路还可以作为撤退的最快路线。”
    毛文龙看着争论的众人,忽然笑了。
    他抬手按住舆图,声音斩钉截铁:“黄将军说得对!三条路都走!”
    他指向第一条路:“赵将军带四千人走主力道,借道朝鲜,稳扎稳打,十五日务必抵达!”
    又指向第四条路:“祖将军带两千人走鬼涧道,轻装疾行,十五日之内必须摸到赫图阿拉西侧,相机行事!”
    最后指向第三条水路:“黄将军带一千精锐走水路,乘大船,晚三日出发,携带佛郎机炮,负责炸开东门,接应主力!”
    “另外,待我等出兵五日后,传信辽南各卫,让他们从金州、复州、海州出兵,接引我等!另外,让朝鲜国主负责一部分后勤问题。”
    赵率教心思活络,立刻明白了其中关节:“将军是怕消息提前泄露?”
    “没错。”
    “这五日,足够咱们的先锋摸到宽甸了。就算有细作想把消息捅给建奴,等他们的信使跑到赫图阿拉,咱们的刀子怕是已经架在城门上了。辽南的弟兄以及朝鲜人晚五日动,既能避开风声,又能恰到好处地牵制建奴,这叫‘前后呼应,虚实相济’。”
    祖大寿望着第二条路的标记,忽然叹了口气:“这么说来,长白山林道是真不用走了?”
    “不用了。”
    毛文龙的声音沉了些。
    “萨尔浒之战,刘綎将军的血还没干呢。那片林子,不光有猛兽瘴气,更有弟兄们的冤魂,咱们不能再把弟兄们往绝路上送。再说那条路实在太慢,二十五日,变数太多,赌不起。”
    众人都沉默了。
    “就这么定了。”
    毛文龙再次拍板。
    “三条路,六千弟兄,够了。”
    “今夜好生歇息,让弟兄们喝口热汤,吃餐饱饭,把甲胄磨利些。后日卯时,天一亮,咱们就出发。”
    赵率教起身抱拳,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我这就回去整兵!”
    祖大寿、黄德功也纷纷领命,转身大步走出游击府。
    奇袭赫图阿拉的计策,就此尘埃落定。
    此刻。
    渤海的风浪,长白山的密林,鸭绿江的急流。
    都在静静等待着这声即将撕裂辽东夜空的惊雷。
    ps:
    晚上可能有月票加更,只是可能,就算有也会很晚,众爱卿不用等更新。
    (本章完)
    (/bi/286248/1723734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