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皇明 > 第186章 以威立威,以恩收心

第186章 以威立威,以恩收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涟彻夜未眠。
    实际上,今夜的淮安府的官吏商贾,利益相关者,能够睡着的人并不多。
    整整一夜,淮安府喋血。
    昨夜的骚乱渐渐平息,雷霆行动之下,各方都来不及反应。
    但杨涟心里很清楚,要整顿运河漕运,光杀几个人,那是完全不够的。
    如果真这么简单,历代的巡漕御史,有胆魄,有手腕的人早就做了。
    雷霆行动虽以铁腕肃清了漕运积弊,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若不能妥善善后,漕运瘫痪、民变四起的危局恐难避免。
    当务之急,是要迅速填补权力真空。
    杨涟深知,唯有擢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实干之臣坐镇要职,方能将这场变革推向深入。
    他指尖轻叩案上名册,这些名册是锦衣卫先期收集而来的名单。
    烛火将漕运副总兵陈璘、淮安府通判张文焕、户部仓场主事林汝翥等人的名字映得忽明忽暗。
    他抬眼看向李养正,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锐利:“漕运衙门经此一役,百废待兴,此些人底细如何?可堪大用?”
    李养正虽肩伤未愈,仍挺直脊背,沉声答道:“杨公明鉴,此三人皆非趋炎附势之辈,虽在漕运衙门多年,却未被杨国栋之流拉拢腐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陈璘善水战,曾率轻舟截杀白莲教水匪,身中三箭仍死战不退;张文焕执掌漕粮核验,素有‘铁面判官’之称,连周德兴的贿赂都敢当堂掷回;至于林汝翥,杨国栋曾以三千两白银诱他虚报仓廒存粮,反被他将贿银封存,直呈户部弹劾!”
    “这么说,这些人都是可用之才了。”
    杨涟眸光微动,朱笔在名册上重重一划:“既如此,本官要见一见他们。”
    太阳渐渐升起。
    漕运总督府衙门的青石阶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
    陈璘、张文焕、林汝翥三人依次踏入大堂。
    他们官袍齐整,神色肃然,虽一夜未眠,眼中却无半分倦怠,反倒透着几分锐利。
    昨夜动乱,消息渐渐传递出去,三人既是兴奋,又是担忧。
    兴奋的是,漕运终于有人来清洗了,担忧的是,漕运经过如此震荡,当真不会出乱子?
    众人心情复杂,对着案前的杨涟、李养正行礼。
    “我等拜见天使、总督!”
    杨涟端坐案前,指尖轻叩桌案,目光如刀,缓缓扫过三人。
    “昨夜淮安血流成河,诸位可知为何?”他声音低沉,却字字如铁。
    陈璘率先抱拳,嗓音沙哑却坚定:“杨公雷霆手段,诛杀叛逆,肃清漕运,末将虽为武夫,亦知国法不容亵渎!”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杨国栋、刘三刀之流,早该伏诛!”
    杨涟目光微动,这是个可用之人,锦衣卫密报没写错。
    他转头转看向淮安府通判张文焕。
    “通判以为呢?”
    张文焕面色冷峻,袖中双手紧握成拳:“下官为通判数年,亲眼所见漕粮亏空、贪腐横行,却碍于周德兴等人权势,屡屡弹劾无果。”
    他抬头直视杨涟,声音微颤。
    “昨夜见杨公斩尽奸佞,下官……只恨未能亲手刃之!”
    林汝翥话语更加激动,说道:“杨公明鉴!下官曾三次密奏户部,揭发仓场亏空,却皆被压下。若非杨公此番犁庭扫穴,下官怕是此生难见天日!”
    堂内一时寂静,唯有烛火摇曳。
    杨涟缓缓起身,袖袍一振:“好!既如此,本官今日便给你们一个整顿漕运、青云直上的机会。”
    他目光如炬,一字一顿道:“陈璘,即日起代掌漕运总兵官之职,整顿军务,肃清余孽;张文焕,暂代淮安知府,安抚百姓,清查府库;林汝翥,升代仓场侍郎,三日之内,我要见到漕粮账目分毫不差!”
    三人闻言,齐齐单膝跪地,声音铿锵如铁:“下官(末将)必不负杨公所托!”
    杨涟微微颔首,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与期许。
    他负手而立,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求贤若渴,常不拘一格擢拔人才。尔等若能在此番差事中尽忠职守,这‘代’字去留,不过陛下一句话的事。”
    陈璘闻言,虎目圆睁。
    升官进爵的机会就在眼前,陈璘做了多年副总兵,如何不把握住这个机会?
    他当即抱拳朗声道:“末将愿立军令状!十日之内,必肃清漕运沿线匪患,整顿水师,若有差池,甘受军法!”
    张文焕深吸一口气,心中激荡。
    通判到知府,看似是一步,然而这一步,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跨过,如今机会再面前,张文焕如何不珍惜?
    他上前一步,肃然拱手:“下官以项上人头担保,半月之内,必厘清淮安府历年积弊,追回赃款,安抚流民。若有一户百姓因漕运断绝而饥馑,下官自请革职问罪!”
    林汝翥更是激动得眼眶发红,他区区主事,本是微末之职,能够骤然拔升,那是祖坟冒青烟的运势。
    这次机会要是错过了,没有关系的他,恐怕一辈子要碌碌无为了。
    这一次机会,他必定要把握住!
    他当即表态道:“杨公与陛下如此信重,下官纵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三日内必理清仓场账目,若少一粒漕粮,下官愿自填家产补足!”
    杨涟见三人如此表态,唇角微扬,抬手虚扶道:“好!要的就是这股子锐气。”
    他转身从案头取出一卷丝帛,肃容道:“本官已拟好密折,将尔等今日誓言具表上奏。望诸位莫负皇恩,汝等所言,皆已记录在案.”
    话音未落,三人已齐声应和:“臣等必誓死效忠陛下!”
    对于三人的态度,杨涟很是满意。
    然而.
    只擢升三个人,是不足以扭转整个局势的。
    杨涟的动作未停。
    他翻开锦衣卫提供的另一份名单,朱笔连点,将那些在漕运衙门中虽职位不高,但素有清名、未被杨国栋一党拉拢的官吏一一提拔。
    “淮安府经历司经历赵秉忠,升任漕运衙门经历,负责文书往来,严查密信传递。”
    “漕运千户王守义,暂代漕运参将,协助陈璘整顿水师,肃清运河匪患。”
    “户部主事刘时敏,调任淮安府同知,协助张文焕清查府库,追缴赃银。”
    每念一个名字,李养正便在一旁低声补充此人的履历与品性,确保杨涟所选之人皆非庸碌之辈,而是真正能办事的干才。
    杨涟微微颔首,沉声道:“漕运乃国之命脉,不容半点闪失。这些人虽资历尚浅,但胜在清廉刚正,若能尽心用事,日后必成大器。”
    他合上名册,目光扫过堂下众人,声音陡然一厉:“诸位既受朝廷拔擢,当知今日之权柄,乃是用血换来的!若有人胆敢阳奉阴违,或借机中饱私囊——”
    他指尖重重敲在案上,发出一声闷响。
    “昨夜之刀,未尝不利!”
    众人心头一凛,齐声应道:“下官(末将)谨记杨公教诲,必竭忠尽智,不负朝廷重托!”
    他目光沉静,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安排。
    陈璘、张文焕、林汝翥等人皆是能吏,只要他们稳住各自辖境,再配合锦衣卫暗中监察,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便翻不起大浪。
    “李总督。”他低声唤道。
    李养正立刻上前,拱手道:“天使有何吩咐?”
    杨涟沉吟片刻,道:“传令下去,各州县张贴告示,言明朝廷此次整顿漕运,旨在肃清贪腐、恢复民生,凡有趁机煽动民变者,立斩不赦!但若有百姓因漕运受阻而缺粮,可即刻上报官府,由朝廷调拨赈济。”
    李养正点头:“本督明白,这就去办。”
    杨涟又补充道:“另外,让锦衣卫盯紧那些被处置官员的余党,尤其是与地方豪强有勾结之人,若有异动,即刻拿下,不必请示。”
    在杨涟以雷霆手段整肃漕运衙门的同时,潜伏于运河两岸的锦衣卫暗桩如蛛网般铺展开来。
    这些由皇帝秘密扩编的‘编外缇骑’此刻终于显露出其庞大能量。
    他们身着粗布短打混迹于市井,或扮作游方郎中在茶寮酒肆高谈阔论,更有说书人手持惊堂木在漕工聚集处日日开讲。
    “诸位父老且看!”
    淮安府码头边的槐树下,青衣说书人‘唰’地抖开三尺绢布,江风将《漕弊十恶图》吹得猎猎作响。
    他枯竹般的手指戳向画中獠牙胥吏:“这些个喝血的蠹虫!用虎头斗量米,一石粮克扣三斗;拿淋尖踢斛收粮,一脚踹飞半斛好米!这都是漕运积弊!”
    苦力堆里顿时炸开骂声,几个汉子把粗瓷碗砸得震天响。
    显然,他们为这些烂事折腾过,深受其害。
    见民心可用,说书人翻腕亮出第二折,赫然是仓场大使往粮袋灌沙石的画面:“更可恨这帮狗官!连赈灾粮都敢掺毒物,你们说该不该杀?!”
    “杀!”
    人群里窜出个赤膊汉子,居然跪地哭嚎起来了。
    演员已就位!
    “俺爹吃了领的漕米,胀得肠穿肚烂啊!那帮狗官,当真该死!”
    “呜呜呜~”
    哭嚎声中,说书人铛地敲响铜锣:“好在圣天子明察秋毫!”
    他猛地掀开画布背面。
    金灿灿的朝阳正好刺破云层,照亮新贴的《天启惩恶榜》,朱笔勾决的贪官名单墨迹未干。
    “杨青天奉旨南下,昨夜淮安府连斩数十颗狗头!凡贪漕粮百石者斩立决,克扣一升者杖八十!顿时,漕政为之靖清!”
    接着,他动情的喊道:
    “陛下圣旨来了,漕运就太平了,陛下的圣旨来了,漕运的青天就有了。”
    “贪官,任何时候都要查,不查不行!没有贪官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说书人将下面的百姓说得热血沸腾,他们一个个扯着嗓子喊道:“对,没有贪官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陛下早该查这些贪官了。”
    “有陛下在,咱们不用再饿肚子了。”
    “陛下万岁!”
    而锦衣卫的手段,不止于此。
    淮安府衙门前,青石板上未干的血迹在烈日下泛着暗红。
    锦衣卫指挥佥事韩山河按剑而立,玄色飞鱼服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身后,数十名被铁链锁住的漕丁踉跄而行,颈上‘蠹国害民’的木牌随着步伐咔咔作响,背上朱砂旗列明的罪状墨迹淋漓:
    “刘忙,克扣漕粮四百七十石,致清河县饿殍三百!”
    “韦君智,往赈灾米中掺沙石,致死民六十八口!”
    “史可朗,镇压漕工,致使五十一人丧命,伤者数百。”
    围观的百姓越聚越多,有人朝囚犯吐唾沫,烂菜叶雨点般砸来。
    一个缺了右臂的老漕工突然扑到最前,独臂指着其中一名囚犯嘶吼:“就是他!去年俺闺女病重讨药钱,这畜生说漕粮袋子漏了要补,硬生生剁了俺的手抵债!”
    “杀了他!”
    “杀了他!”
    “杀了他!”
    喊杀声震天!
    到了刑场,韩山河抬手示意,喧哗立止。
    他铮地拔出绣春刀,刀尖直指囚犯:“诸位放心,陛下绝对不绕过任何一个欺压百姓的贪官暴徒!按圣谕凡克扣漕粮超百石者,斩立决!“
    令旗挥落的刹那,刽子手鬼头刀划出雪亮弧线。
    噗哧~
    刘忙人头落地。
    百姓发出欢呼声。
    “杀得好!”
    噗嗤~
    噗嗤~
    砍头声不绝于耳。
    而百姓激动无比,跪地磕头者数不胜数。
    “杀得好!”
    “杀得漂亮!”
    “青天大老爷啊!”
    “陛下万岁!陛下英明!”
    而身边的漕官当即喊道:“这些蠹虫之前贪墨尔等的粮草,今日当做救济粮发放!”
    此言一出,当即引起轰动!
    更多百姓跟着跪下,朝着北京方向叩拜。
    “陛下是爱民如子的皇帝!”
    “我大明有陛下,皇明幸甚,黎民幸甚!”
    “陛下万岁!”
    韩山河见此情形,心中也很是触动。
    陛下的手段何其老辣。
    不仅当众念出这些贪官污吏的罪行,还当场斩杀以泄民愤。
    百姓之中,还有托,直接将气氛烘托出来了。
    这玩弄人心的手段,当真恐怖如斯。
    另外一边。
    通州漕运码头,朝阳初升。
    又到了新的一日。
    新任仓场侍郎林汝翥身着簇新官袍,亲自站在粮车前监督还粮于民仪式。
    十万石漕粮在晨光中泛着金灿灿的光泽,每一袋都加盖着‘天启特赈’的朱红大印。
    “这是陛下的恩典!”
    林汝翥高声宣布,声音在码头上空回荡。
    他特意命人将粮袋堆成小山,让每个围观百姓都能看清这实实在在的赈济。
    人群中,一个身着粗布短打的汉子突然喊道:“听说这些粮食都是从杨国栋地窖里起出来的!”
    他故意压低声音,却恰好让周围人都能听见:“整整二十八个地窖,最深的有三丈!”
    这句话像火星落入干草堆。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颤巍巍挤到前排,浑浊的眼中突然迸出泪光:“老天开眼啊!那杨国栋去年还说漕粮不足,硬是收走了俺家最后半袋种子粮!这个禽兽,终于被陛下绳之以法了!”
    “万岁!”
    不知谁先喊出这一声,顿时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呼应。
    “万岁~”
    “万岁。”
    “万岁!”
    声浪震得码头旗杆上的绳索嗡嗡作响。
    “放粮了!”
    “排好队,一个一个按照名册发放,每户都有!”
    赈粮有序发放,百姓积怨如冰雪消融。
    官府公信力在每一袋漕粮落地时悄然重塑,皇恩浩荡如春风化雨,抚平了运河两岸的躁动。
    当饥肠辘辘的漕工捧起新米,当鳏寡孤独者领到赈济,那些潜伏的民变火种便再难燎原。
    自古揭竿而起者,皆为腹中空空;而今圣天子既开仓廪,谁还愿铤而走险?
    半个月后。
    夜幕降临淮安府衙,杨涟的案头堆满了各地密报。
    烛光下,他逐页翻阅:
    扬州急报:
    三百余百姓自发捣毁白莲教祭坛,将香主赵全的弥勒金身砸得粉碎。
    领头的老秀才当众诵读《白莲勾结漕霸密录》,引得围观者纷纷唾骂。
    松江府密件:
    大街小巷一夜之间贴满‘拒听妖言’的揭帖,更有童谣传唱:“白莲教,骗人闹,不如朝廷发粮早。”
    最令杨涟会心一笑的,是运河纤夫中流传的新传说:“天子缇骑化作贩夫走卒,专在暗中护佑良善。”
    他想起白日里接到的密报:三个试图煽动民变的白莲教徒,竟在酒肆被一群脚夫灌醉后套出全部阴谋。
    烛光将统计文书上的数字映得格外醒目:受锦衣卫舆论引导的州县,半月内民变报案骤减七成。
    这场没有硝烟的民心之战,皇帝布下的暗棋正在大显神威。
    杨涟提笔在密折上添了一句:“民心似水,陛下导之向善,则万民景从。”
    他搁下朱笔,望着案头摇曳的烛火,心中百感交集。
    陛下这一番雷霆手段,当真是圣明烛照。
    漕运积弊如毒疮,如今总算剜去了最腐坏的烂肉,止住了溃散之势。
    然而.
    杨涟的目光扫过堆积如山的案卷,每一册都记载着盘根错节的漕弊。
    要彻底肃清这百年沉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至少,这潭死水已被搅动,再不是无人敢碰的禁脔。
    他缓缓合上密折,唇角浮现一丝坚毅的弧度。
    既然陛下已劈开这荆棘之路,接下来,便是水磨工夫。
    一寸寸清理,一步步推进。
    他终是要将这漕运弊政,连根拔起!
    海刚峰?
    他当定了!
    (本章完)
    (/bi/286248/17237452.)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