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紫缰断陇,金埒澄尘
这个老滑头。
朱由校见张经世一副甩锅的模样,指着他说道:“兵部左侍郎,岂不知兵耶?”
太仆寺卿薛贞当即附和道:“启禀陛下,左侍郎颇知马政事,臣在马政之事有疑问之时,常询问左侍郎。”
好你个薛贞!
张经世眼中喷火,你要和我打擂台是吧?
张经世还要继续甩锅,而皇帝的话,却是说出来了。
“马政之事,朕要了解清楚,你们不必推来推去,若是说不明白,就都别回去了!”
都别回去是什么意思?
咕噜~
两人吞咽了一口口水。
张经世与薛贞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惊恐之色。
难道不说出个所以然来,还要下诏狱不成?
张经世不敢再推脱了,赶忙说道:“启禀陛下,我大明马政,按历代来算,制度都是最为精细齐全的”
张经世做为兵部左侍郎,对于太仆寺的事情,还是很有了解的。
在他的一番言语之中,朱由校对大明马政的源流以及问题,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时,深知战马乃国之重器,遂设太仆寺统管全国军马,苑马寺专理边地牧场,又立马户制,令北方民户养马抵赋,南方则以银代马,充实国库。
洪武年间,官马存栏逾四十万匹,九边铁骑驰骋疆场,所向披靡。
至永乐朝,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战马需求骤增,官牧马场扩至河套、宁夏,茶马贸易兴盛,年易良马两万匹,更有郑和船队自西洋携回阿拉伯骏马,改良战马血统,大明铁骑威震朔漠。
仁宣之时尚能维系马政,然土地兼并日盛,豪强侵占牧场,太仆寺存马渐减。
至弘治年间,官马仅余十万匹,虽仍可支应边防,却已不复当年之盛。
嘉靖时,蒙古占据河套,西北马场尽失,养马户不堪盘剥,纷纷逃亡,民间马源枯竭。
茶马贸易因私茶泛滥而衰败,年易马竟不足千匹,马政根基已然动摇。
及至天启元年,太仆寺名存实亡,京营三千营账面需马三万,实配却不足五千,且多羸弱矮小,不堪冲锋。
神机营火炮无马可拉,只得征调民骡,野战之能荡然无存。
驿站驿马短缺,政令迟滞,军情难通,帝国血脉几近凝滞。
马政之衰,实乃国运之衰。
朱由校听罢张经世对马政源流的概述,手指轻叩御案,沉声问道:“既知历代兴衰,那天启元年的实情又如何?朕要听真话。”
张经世与薛贞对视一眼,后者硬着头皮上前半步:“启禀陛下,今太仆寺存栏战马实有一万二千三百五十六匹,其中堪战者不足六千。”
“六千?”
朱由校猛地拍案,饶是他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被这数目吓了一跳。
明初四十万匹战马,到现在只剩一万了?
堪战者甚至只有六千?
朱由校话语带着杀气,斥道:
“京营三千营名册需马三万,九边各镇合计请饷马匹逾八万,你们就拿这些驴骡糊弄朕?”
张经世慌忙解释:“陛下容禀,马政之弊非一日之寒。自嘉靖二十九年河套沦陷,陕西苑马寺所辖三十六营堡尽失,如今仅存甘肃、辽东两处牧场。”
他掰着手指细数,有些惶恐的说道:“甘肃牧场受吐鲁番侵扰,年出栏马匹从永乐时的万匹锐减至千匹;辽东牧场更因建虏劫掠,去年仅交出三百匹病马.”
“够了!”
朱由校抓起案头《马政志》掷于阶前,书页哗啦散开,露出弘治年间绘制的牧场地图。
“朕问的是对策!太仆寺年年支取八十万两马价银,银子都喂了老鼠不成?”
薛贞扑通跪倒:“马价银实有难处。说是有八十万两,然至多只拨付了六七万两下来,三成还要补历年亏空,四成用于驿站马匹轮换,剩余”
他声音越来越低,惶恐中带着委屈。
“剩余各衙门支借、宫中采办、宗室赏赐.几万两,又够什么用?”
暖阁内死寂片刻,忽闻皇帝冷笑:“好个拆东补西的糊涂账,这么说来,我大明马政荒废至此,便是拨银不足?”
两人跪伏在地,不敢言语。
朱由校骤然起身,面有怒色,道:“马政若继续糜烂,边军无战马可换,难道要将士们徒步迎战建虏铁骑?”
“陛下明鉴!”
张经世额头抵地,官袍后背已汗湿一片,说道:“去岁辽东奏报,广宁卫骑兵因马匹羸弱,追击建虏时竟有马匹力竭倒毙将士们只能.”
话音戛然而止。
“只能什么?”朱由校皱眉追问道。
“只能夺民马续战。”
薛贞颤抖着接话:“蓟镇总兵上月密奏,为补足夜不收缺马,不得已征用商队骡马三十匹,商贾已联名告到顺天府.”
暖阁地龙烧得极旺,却似有寒风掠过。
朱由校盯着二人冷笑道:“好个饮鸩止渴!今日夺民马三十,明日就能征三百。待到百姓砸了驿站衙门,你们是不是还要朕开内帑赎买?”
这大明朝,随便掀开一角,都是烂到流脓。
地方官场如此,大明马政亦是如此。
“当年正德朝刘六刘七之乱怎么起的?就是征用驿马逼反了马户!”
朱由校恶狠狠的刮了这两人一眼,冷声道:“如今九边缺马近十万,若按你们这般拆补,是要让朕重蹈覆辙?不将天下百姓都逼反了,尔等便不罢休了是吧?”
“臣等不敢!”
两人纷纷磕头请罪。
朱由校目光如刀,冷冷扫过张经世与薛贞,沉声道:“朕不想听你们诉苦,只问一句——如今马政糜烂至此,该如何挽救?”
张经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上前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三:其一,严查马价银去向,追缴被挪用的款项,确保太仆寺实收足额;其二,整顿牧场,甘肃、辽东虽残破,但仍可增派军士驻守,驱逐吐鲁番、建虏侵扰,恢复牧养;其三,重振茶马贸易,严禁私茶泛滥,与西番、蒙古各部重开互市,以茶易马。”
薛贞见皇帝神色稍缓,也赶紧补充道:“陛下,臣以为还可恢复民间养马之制,减轻马户赋役,鼓励富户代养官马,若养马达标,可减免税赋。此外,仿效永乐旧制,可令沿海商船于南洋、西洋购回良马,改良马种。”
朱由校沉吟片刻,冷笑道:“你们说的这些,朕难道不知?可银子从哪来?甘肃、辽东战事不断,如何确保牧场安稳?茶马贸易被豪强把持多年,如何肃清?”
张经世咬牙道:“陛下若下决心,臣愿领兵部清查历年账目,凡贪墨马价银者,一律严惩!至于牧场,可调边军精锐驻扎,并增设马政御史,专司监督。至于茶马贸易.”
他略一迟疑,最后还是说道:“可令东厂、锦衣卫介入,凡私贩茶叶者,抄没家产!”
皇帝颇有些不解决此事便不罢休的意思,太仆寺卿薛贞知晓自己若是不表示一二,恐怕走不出紫禁城的宫门了。
他磕头请命道:“若陛下允准,臣可亲自赴甘肃督办马政,三年之内,必使战马数量翻倍!”
朱由校盯着二人,缓缓道:“好,朕给你们机会。张经世,你负责清查马价银,凡涉贪腐者,无论何人,绝不姑息!薛贞,你去甘肃,若三年后战马仍无起色,提头来见!”
二人浑身一凛,齐声叩首:“臣,遵旨!”
朱由校目光深沉,望向殿外,喃喃道:“马政若再不振兴,大明铁骑,何以御敌?”
两人离去之后。
朱由校看向身边的魏朝,说道:“让锦衣卫的人,查一查各地马政的情况,尤其是贪腐的情况,朕要确凿的证据!”
张经世与薛贞所言的问题,确实是大明马政糜烂至此的原因。
但这只是这两人的口头之言,朱由校并不完全相信。
他要更多的信源,更多的一手信息!
大明马政,还有其他的问题。
譬如说,他们这些官员中饱私囊!
征用马匹,以作私用!
张经世他们献策的解决马政的问题,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
恢复官牧马场,势必触犯许多人的利益。
这不是靠动嘴皮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杀才能解决问题。
要严惩强占马场的权贵,方才能够恢复北直隶、陕西牧场。
重启与蒙古、雪区的马匹贸易、向朝鲜、西域求购战马,看起来似乎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却不是一般的大。
一个是时间问题,另外一个是信任问题。
至于让百姓养马?
其实也是大话。
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吃都吃不饱,还能给你养马?
而增加马政预算?
在没有将大明的马政系统清扫个遍之后,增加再多的预算,也会被下面的人吞了去。
这是无解的问题。
“要除大明顽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魏朝闻言,当即领命。
“奴婢领命。”
处理了这么多事情,朱由校有些痛了,他伸了伸懒腰,说道:“朕要安歇了,去准备罢。”
魏朝闻言,赶忙问道:“陛下,可要翻牌子?”
朱由校脑海中当即浮现出身无片缕的赵清月的模样。
但他思索片刻,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了。”
开大车的次数不能多,他这小身板真有些顶不住。
更何况过不久便要新纳妃嫔了。
到时候,皇后加上众多妃嫔,得将他这小身板榨干掉。
现在养精蓄锐,方便日后再战!
我忍!
天启元年一月十五日。
朔望朝。
朱由校在朝会之上,商议廷推事宜。
之所以廷推,一方面各部缺官问题依旧严重,另外一方面,则是有些人主动朝着皇帝靠拢,朱由校自然要任用这些听话的帝党了。
对于朝堂的掌控,便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帝命廷推,而慢慢掌控起来的。
下了朝之后,朱由校至西苑内教场。
此刻。
内教场上尘土飞扬,数十名勋贵子弟身着短打劲装,在教习的呼喝声中挥汗操练。
成国公家的长子朱承宗挽弓搭箭,双臂肌肉虬结,弓弦震响间箭矢破空,正中五十步外的草靶红心,引得周遭一片喝彩。
他抹了把额前汗珠,偷眼瞥向高台——皇帝朱由校正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盯着场中,吓得他赶忙挺直腰背,不敢懈怠。
角落处,有勋贵子弟瘫坐在地,锦衣沾满泥渍,哭丧着脸对教习嚷道:“这哪是人干的活计!小爷我府上养着三百家丁,何须亲自抡这石锁?”
话音未落,忽见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带着一队缇骑掠过校场边缘,朱纯臣顿时面如土色,连滚带爬地抓起石锁,哆嗦着举过头顶。
场中央,定远侯世子正领着两队人马演练冲锋。
这些平日斗鸡走狗的纨绔,此刻却似换了个人,一个个虽骑的是矮小滇马,但长枪突刺竟也有模有样。
朱由校将众人的反应都收在眼里。
过几日,便是看这些勋贵子弟的操练成果的时候了。
在有可能被夺爵的情况下,这些平日里面的二世祖,那真是拼了命操练。
如此一来,方才能够锻炼出能力来。
当然
也不是没有放弃的。
像是有些勋贵子弟两三百斤重,实在是受不了这个苦,便是冒着被夺爵的危险,却也只能放弃。
对于这些不堪战的人,朱由校没有惯着他。
不能为大明朝立功,你还配做我大明勋贵?
朱由校直接在他这个爵位的顺位继承人下面,再选一个勋贵子弟入勋贵营。
面对着前一天还和自己称兄道弟的爵位继承人,下一秒就变成他的弟弟,这些勋贵子弟便能努力操练了。
保住自己的爵位,刻不容缓!
阅武台下。
“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拜见陛下。”
骆思恭半跪在高台阶下。
朱由校摆了摆手,问道:“皇庄的事情都完成了?”
骆思恭面色冷峻,当即说道:“都已经完成了。”
魏忠贤说是要一个月解决皇庄之事,然而实际上,却是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
朱由校口头惩戒魏忠贤,但还是允其延期。
不过
既然是延期了,那该有的成果,得让他满意才行!
否则,口头惩戒,便要成真了。
“清查皇庄之事,办得如何如何了?”
骆思恭将怀中册书双手奉上,说道:“陛下,清查皇庄的内容,都在其中。”
魏朝拿过账册,跪着递到皇帝身前。
朱由校接过账册,指尖在封皮上摩挲片刻,缓缓翻开。
他目光扫过一行行墨迹未干的数字,眉间紧绷的纹路渐渐舒展。
“嗯。”
他轻哼一声,合上册子,抬眼看向骆思恭,有些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魏忠贤这次倒是没让朕失望。”
骆思恭垂首道:“陛下明鉴。此次查抄皇庄,共追缴隐没田亩六百七十七万三千余亩,追回历年拖欠粮赋一百二十八万石,罚没贪墨银两两百四十六万两。涉事庄头、官吏共计一百二十七人,已按律处置。”
朱由校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看来朕的刀子一亮,这些蛀虫倒是知道怕了。”
他顿了顿,又问道:“魏忠贤人呢?”
骆思恭道:“魏公公正在宫外候旨,待陛下召见。”
原来魏忠贤逾期之后,害怕皇帝龙颜大怒,将其法办了,故而让骆思恭前来探探口风。
“这个魏忠贤,朕难道还会杀了他不成?”
朱由校略一沉吟,挥了挥手:“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魏忠贤快步趋入,跪伏于地,额头紧贴金砖:“奴婢叩见皇爷!奴婢办事不力,延误了时日,请皇爷责罚!”
朱由校盯着他,半晌才淡淡道:“起来吧。这次差事办得还算利索,朕就不追究你拖延之过了。”
魏忠贤如蒙大赦,连忙叩首:“谢皇爷恩典!奴婢日后必当更加尽心,绝不敢再有半分懈怠!”
朱由校冷哼一声:“记住你说的话。若下次再敢敷衍,朕可不会轻饶。”
魏忠贤连连称是,额头冷汗涔涔。
朱由校转头看向骆思恭,道:“锦衣卫此次配合得力,朕心甚慰。不过,皇庄之事虽暂告一段落,但马政、盐税、漕运等诸般弊政仍待整顿。骆卿,你可有准备?”
骆思恭抱拳肃然道:“臣已命北镇抚司整理历年案卷,凡涉贪腐、渎职者,皆在查核之列。只待陛下旨意,便可雷霆出击。”
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朕要的就是这股狠劲。”
他站起身,负手踱至台边,望着西苑操练的烟尘,缓缓道:“这大明的积弊,朕要一桩一桩地挖,一寸一寸地清。谁敢挡朕的路.”
朱由校猛地回身,眼中寒光乍现:“朕就让他知道,什么叫天子之怒!”
魏忠贤与骆思恭同时跪伏,齐声道:“臣(奴婢)誓死效忠陛下!”
朱由校摆了摆手:“都退下吧。”
二人躬身退出内教场。
西苑湖上寒风凛冽,魏忠贤擦了擦额角的冷汗,低声道:“骆指挥使,这次多亏你帮衬.”
骆思恭对魏忠贤很是客气,笑着说道:“哪里的话,能帮上厂臣的忙,是在下的荣幸。”
魏忠贤面上带笑,说道:“该是功就是功,咱家日后必会报答。”
骆思恭轻轻摇头,说道:“报答便算了,只是皇爷的耐心是有限的。下一次,可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魏忠贤笑容一僵,知晓骆思恭的话外之音,随即干笑两声:“是,是咱家明白。”
此番清查皇庄,还是遇到不少困难的。
一月之期,实在是太短了。
便是花了两个月,都显得时间紧凑。
魏忠贤今日也算是吃了个教训。
以后,再也不敢说大话了。
两人各怀心思,踏着宫砖离去。
而在内教场高台上,朱由校重新翻开账册,指尖在“四十六万两”的数字上轻轻一敲,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皇庄既已清查,便可安排屯田了,另外,朕的皇叔,怎还在路上?”
(本章完)
(/bi/286248/17237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