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皇明 > 第123章 墨肆焚劫,黉门铤险

第123章 墨肆焚劫,黉门铤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暮色渐深,国子监的灯火却愈发明亮。
    赵明远、陈子瑜、郑世襄三人将国子监的监生与滞留京城的举子们聚于一处,密室内挤满了青衫儒巾的士子,烛火摇曳间,映照出一张张或愤慨、或激昂、或焦灼的面容。
    赵明远立于案前,指尖轻叩桌案,沉声道:“诸位,今日我等所为,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士林清议,为圣贤正道!”
    他展开一卷素纸,墨迹未干,正是连夜拟好的奏疏。
    陈子瑜接过话头,目光扫过众人:“承天门跪谏风险太大,锦衣卫虎视眈眈,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但联名上书,却是名正言顺——陛下总不能堵天下悠悠之口!”
    郑世襄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叠早已备好的名册,重重拍在案上:“我已拟好署名之册,诸位只需按序签名、摁下手印,明日一早,这奏疏便会递通政司,直呈御前!”
    人群中,一名瘦削的举子挤上前,颤声问道:“若若陛下震怒,追究起来”
    “怕什么!”赵明远厉声打断,眸中火光灼灼。
    “法不责众!何况我等占着大义名分,陛下若真敢问罪,天下士子必群起而攻之!”
    他猛地展开奏疏,朗声念道:“《皇明日报》蛊惑圣听,败坏纲常,更致会试延期,寒士困顿伏乞陛下明察,废此伪报,还士林清明!”
    话音未落,监生中已有人高呼:“赵兄所言极是!我等联名,便是千钧之力!”
    陈子瑜趁机将朱砂印泥推至案前,率先提笔署名,又重重按下指印。
    鲜红的痕迹如血渍般刺目,他抬头环视,嘴角噙着一丝冷笑:“诸君,青史留名,正在今日!”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饥寒交迫的举子们挤上前,争相署名;监生们则故作矜持,却仍一笔一画将名字写得力透纸背。
    案上的奏疏越摞越厚,数十页素纸密密麻麻布满姓名,指印交错如赤色蛛网,触目惊心。
    郑世襄俯身清点,忽而大笑:“三百六十七人!明日这奏疏往通政司一递,必如惊雷炸响!”
    窗外更鼓沉沉,东方已现鱼肚白。赵明远卷起奏疏,以黄绫系紧,低声道:“天快亮了……诸君且回去准备,辰时齐聚通政司!”
    众人轰然应诺,青衫身影如潮水般散去,唯剩案上残烛滴泪,映照着那摞沉甸甸的联名奏疏——仿佛一把未出鞘的刀,寒光暗藏。
    翌日。
    天方亮。
    通政使司衙门前,赵明远、陈子瑜、郑世襄三人并肩而立,身后簇拥着数百名国子监监生与滞留京城的举子。
    众人神情肃穆,目光灼灼,手中捧着那卷沉甸甸的联名奏疏,数十页纸页翻动间,密密麻麻的签名与鲜红指印触目惊心,仿佛一团无声燃烧的烈火。
    孤睾游侠通政使曹于汴闻讯匆匆迎出,见这阵仗,眉头紧锁。
    他方才回到通政使司没几日,居然又遇到了这种场面。
    曹于汴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目光在三人脸上扫过,沉声问道:“诸位学子,这是何意?”
    赵明远上前一步,双手将奏疏高举过头,朗声道:“曹通政,国子监监生及天下举子联名上书,恳请陛下废除《皇明日报》,以正视听!”
    曹于汴接过奏疏,指尖触及那厚厚一叠纸页时,心头微震。
    他略一翻看,见署名者竟有数百之众,其中不乏江南名士之后、各地解元,甚至还有几位致仕官员的族亲子弟。
    这已非寻常士子请愿,而是一股裹挟着“清议”之威的汹汹民意!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复杂地看向三人:“此事.本官自当如实上奏。”
    陈子瑜微微一笑,语气恭敬却暗含锋芒:“曹通政明鉴,天下士子翘首以盼,还望通政司莫要耽搁。”
    曹于汴面色一僵,心中暗骂这些年轻人咄咄逼人,却又不敢怠慢。
    他深知此事若压而不报,自己必成众矢之的;可若递上去,朝堂必将天翻地覆。
    权衡片刻,他终是咬牙拱手:“诸位放心,本官即刻呈递内阁!”
    内阁值房内,首辅方从哲展开奏疏,只扫了一眼,便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猛地合上奏疏,对身旁的内阁次辅刘一燝苦笑道:“刘公,东林这是要逼宫啊!”
    刘一燝闻言,身子一颤,接过奏疏细看,指尖在“司礼监阉党祸国”、“会试延期民怨沸腾”等字句上重重一划。
    “阁老,此事绝对不是在下的意思?有人想要趁机作乱!”
    看着方从哲等人怀疑的目光,刘一燝痛骂那些在后面暗中煽动此事的贱人,自编清白的说道:“此事绝非我刘一燝所为,我愿对天发誓,此种借刀杀人,拿学子当枪使,自己躲在后面坐收渔利的行径,在下不屑为之!”
    方从哲长叹一声,起身推开窗棂。
    窗外暮云低垂,紫禁城的飞檐在阴霾中若隐若现。
    刘一燝没有参与此事,他相信。
    但此事背后,一定有东林党的痕迹,兴许.
    齐楚浙党的人也有参与其中,也不一定!
    他喃喃道:“这奏疏若递到御前,陛下震怒之下,要么严惩士子寒了天下人心,要么妥协退让助长贼人气焰.无论如何,都是死局。”
    刘一燝忽将奏疏重重拍在案上,这个奏疏实在是太烫手了,稍不注意,就是引火烧身。
    他当即说道:“既如此,不如直接送司礼监!让魏公公自己掂量!”
    方从哲瞳孔一缩。
    这是把烫手山芋扔给阉党!
    可眼下.似乎别无选择。
    他沉默良久,终于提笔在奏疏封套上写下“急呈司礼监”五个字,墨迹淋漓如血。
    千斤的担子,魏公公,你先担着罢
    联名奏疏很快送到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值房内,魏朝捏着奏疏一角,额头上冷汗直冒。
    他只是看了一眼这些奏疏,便知晓这个诏书若是呈递御前,会引发怎样的乱子。
    “这些读书人的手指头比刀剑还利,这是要杀人诛心啊!”
    身侧的司礼监随堂太监躬身问道:“老祖宗,要不要先把领头的几个”
    “你有这个胆子?”
    魏朝阴鸷的目光扫过奏疏末尾的署名,在“赵明远”“陈子瑜”“郑世襄”三个名字上停留片刻,眉头紧皱。
    “递进宫吧。现今,便只有陛下能够为此事做主了,咱家倒要看看,皇爷是信这些酸子的嘴,还是信咱家的心。”
    (本章完)
    (/bi/286248/1723751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