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皇明 > 第33章 日讲经筵,试探交锋

第33章 日讲经筵,试探交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端本堂中出来,魏朝感觉自己是在行尸走肉。
    扳倒了老祖宗王安,原本以为自己就是老祖宗了。
    没想到半路蹦跶出了个魏忠贤。
    虽然只是随堂太监,但以陛下如此信重,恐怕接替他只是时间问题。
    难道日后,他要叫称自己‘阿父’的人叫做老祖宗?
    这辈分不是乱了?
    “哎呦喂~”
    魏朝走着,不想却是撞到了人,而撞到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王体乾。
    “老祖宗,您没事吧?”
    王体乾赶忙上前搀扶魏朝。
    魏朝摆了摆手,说道:“以后别叫我老祖宗了。”
    王体乾眉头一挑,赶忙问道:“老祖宗,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
    魏朝便将不久前在端本堂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王体乾听完之后,当即对着魏朝说道:“恭喜老祖宗,贺喜老祖宗。”
    魏朝被王体乾这番话给说晕了。
    “这是个坏事,何来恭喜贺喜之说?”
    王体乾却是说道:“老祖宗有所不知,彻查贪腐,那是得罪人的事情,你想啊!既然是得罪人的事情,真的能够全身而退?陛下不用老祖宗,是保护老祖宗,看来,老祖宗升任司礼监掌印,不过是时间问题。”
    对啊!
    王体乾的一番话,让魏朝有拨云见日之感。
    原来陛下并没有喜新厌旧,反而是在保护他?
    “还是你机灵,论起把陛下伺候开心,十个魏忠贤都不如咱家。”
    他眼珠一转,说道:“陛下今日好似看上了宫女张芸儿,在慈庆宫准备一间厢房,让她从通铺搬出来。再在宫中选些身家清白,容貌上佳的宫女来伺候陛下。”
    上有所好,下必有效。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魏朝只能朝着将皇帝伺候开心这条路上狂奔了。
    泰昌元年九月十二日。
    天启皇帝继位之后,大明朝的第一次经筵便在文华殿开始了。
    明朝经筵不仅是学术活动,更是君臣共商国事的政治仪式。
    此刻,文华殿中已设御座、讲案,御座东侧设讲官席,西侧设侍班大臣席,殿外丹墀列侍卫仪仗。
    主讲官三人,业已到场。
    分别是内阁首辅方从哲、东阁大学士刘一燝、东阁大学士韩爌。
    展书官两人,其中有一人虎背蜂腰,留个络腮胡,浑然似武将,正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孙承宗。
    侍班大臣有内阁阁臣、六部尚书等十数人列席,负责提问与议政。
    辰时初刻,朱由校身着常服,乘舆至文华殿。
    文华殿中乐班当即奏《圣安之曲》。
    御驾先至文华殿东室孔子像前,行四拜礼,之后再转到文华殿正殿御座之上。
    展书官跪展典籍,讲官持象牙笏板立于案侧。
    今日主讲的是《贞观政要》的《论君道》。
    只见韩爌缓缓读出里面的内容: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是贞观政要的首篇,集中阐述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如魏征、房玄龄)关于“君主应遵循何种治国之道”的讨论。
    其核心并非单一故事,而是通过君臣对话、历史反思,揭示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
    主要内容是以民为本、明德慎罚、任贤纳谏。
    很显然,韩爌选读此篇,是带着教育皇帝去的。
    韩爌读完一遍之后,朱由校开始跟读,读上个十遍,确定句读发音没问题了方才停止。
    紧接着,韩爌便开始将《论君道》的内容翻译成大白话。
    每个讲官对经典都有不同的看法,韩爌翻译之后,刘一燝接着翻译,方从哲随之翻译。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待三位讲官释义完毕,朱由校将象牙笏板轻叩讲案:“贞观时魏徵谏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韩公以为此语于今岁辽饷加派可有所指?“
    韩爌不料少年天子突然发问,沉吟道:“百姓如涸辙之鲋,加赋实属剜肉医疮。“
    “刘公怎么看?“皇帝转向东林出身的刘一燝。
    “太祖定制赋税皆有定数,加派终非长久之计。“
    朱由校再问:“唐太宗之时百姓困顿如涸辙之鲋,方有魏徵'水能载舟'之谏。朕闻九边将士竟有割马鞍皮煮食者。诸卿且说——贞观与泰昌,可同欤?当变否?”
    韩爌持笏躬身,答道:“贞观年间府库空虚十有八九,然太宗停建洛阳宫以赈灾民,罢黜宇文士及以清吏治。今辽饷加派如剜肉补疮,太仓岁入四百五十万两而辽东年耗六百万——此非百姓不足,实乃'损下益上'之弊未除。陛下当效太宗'存百姓'之道,非改赋税旧制,而改隐占田亩之恶!“
    刘一燝笏板叩案,说道:“贞观之治在广开言路,今六科给事中半数空缺,蓟镇总兵虚报斩首竟得赏银三千!昔魏徵日谏二百奏,而今朝臣唯知票拟'依例'二字。若不变通——“
    刘一燝突然转向方从哲。
    “恐成靖难时方孝孺所谓'泥古不化'!“
    方从哲持笏手微颤,说道:“太宗革隋炀暴政,泰昌承万历太平,岂可同比?今虽有隐田漂没,然太祖定制二百载不易。臣愚见,当效太宗'慎终如始',非骤变祖制,惟需严查贪墨”
    韩爌与刘一燝开始攻击方从哲了。
    是在试探他的态度吗?
    朱由校思虑片刻,环视群臣说道:“事情不在变与不变,在变之有道!大明祖制保我大明二百余五十载,还能再保二百五十载吗?”
    而显然,朱由校的意思是要变。
    方从哲干咽了一口口水,顿感前途有些渺茫。
    韩爌与刘一燝眼睛一亮,似乎感知到了什么信号。
    韩爌当即说道:“请陛下增补官员,以保朝廷运转!”
    “可!”
    朱由校早就想要增补官员的,但增补的,必须是他的人,或是能他能用的人。
    “内阁空虚,擢升户部尚书李汝华、礼部尚书孙如游入阁。”
    听闻此言,韩爌刘一燝没有惊诧,这两位臣僚入阁,其实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而方从哲面上却有苦色。
    方从哲兼领户部尚书,手抓户部,方才能够号令百官。
    当然
    实际上六部也不怎么搭理他就是了。
    现在户部尚书李汝华入阁了,岂非他户部职权都被分润了?
    难道说.
    陛下在暗示我辞官吗?
    (本章完)
    (/bi/286248/1723760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