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262章 技术对账(纯过渡章节,可跳)

第262章 技术对账(纯过渡章节,可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7楼小会议室,闷热无窗,房间打开灯的一瞬间,滴的一声,空调全开。
    将近二十个人进入,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在环形的会议桌站了一圈,张浩把带来的资料和笔记本电脑摊在桌上,不等对方开口,便急匆匆道:
    “我们要你们的信道切换算法!”
    气氛凝了一下,正在安排人倒水的余承东也转头看着张浩。
    本来没打算参与的陈学兵见状,从门口走到桌前,笑着道:
    “条件,我和任总已经谈好了,任总说可以全力配合,凡是提出来的研究项目,最终的研发成果,华为、展讯、重邮,三家互相授权。
    “这里面涉及互相的技术和专利,没有这份授权,最终产出的技术谁也用不了,对吧?”
    “我们今天来的都是各个项目组的负责人,展讯的武总和重邮的李总也都到了,都是专业的技术员,刚才说话这位是美国回来的张浩博士,搞技术的说话都直,任总不在,那我来主持,行吧?
    “人这么多,大家也别搞什么相互介绍了,互相有序提问,问到谁负责的项目,谁来解答,我们珍惜时间,快事快办。”
    余承东一听,笑了:“陈总这话说的好像我们就不专业似的,行啊,那你们先叙述一下你们的TD模块,大唐卡的是物理层还是协议栈?”
    武平立马摊开了一张L2(L1-L4)保密级别的芯片架构图,上面展示了一些标准化接口。
    “物理层我们已经改变了固态天线的方式,采用模拟8天线波束成型,通过展讯芯片的数字预均衡补偿波束失真,规避了他们的校准专利。
    “协议栈呢,我们和重邮各有不同,重邮是自研协议栈,他们在GSM没有积累,双模领域差一点,但他们通过动态时隙分配优化HSDPA效率,实测峰值2.8Mbps,并且规避了大唐的固定导频同步专利。
    “我们的这份是用逆向工程以后的自主设计替代方案,做了几个方面的优化。
    “不过我们两方都绕不开他们的切换技术。”
    基础专利不是这么好绕的,展讯好不容易绕过了物理层,却绕不过通信协议。
    余承东听完,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托着下巴问道:“你们这个自主设计.恐怕侵权可能性比较高吧?还是用重邮的协议栈作为基底?”
    “还是有用的。”张浩开口了:
    “展讯提供的射频—基带联合调试接口,可以帮助重邮协议栈动态调整均衡器参数,适配校准后的信道特性,实测误码率降低20%。
    “展讯芯片的硬加速HARQ引擎将重传处理时延从5ms缩短至2ms,配合重邮协议栈的自适应调度算法,HSDPA实际吞吐量提升至理论峰值的85%。
    还有展讯的时域均衡器(TEQ)与重邮的Midamble信道估计联合工作,在密集城区场景下可以将多径时延扩展容限从4μs提升至8μs16。”
    张博士的话,基于对双方协议栈技术的了解,尤其是硬加速引擎2ms级的时延,I/Q校准技术,都是他们奠定自主化基础的部分。
    华为的人也略微侧目。
    话锋一转。
    “另外,重邮协议栈HSDPA因为要规避大唐固定导频专利,采用了动态导频与非标准格雷编码,导致16QAM解调需额外3dB信噪比,通过展讯射频芯片的I/Q失衡校准把EVM控制在了8%…但是,限于专利规避的星座图旋转,实际峰值速率比理论值低了约30%。”
    还是协议栈。
    重邮的协议栈经过调整,虽然用非标准编码避开了专利,但也导致解调需要更高的信噪比。
    这个问题连张浩都深感头痛。
    余承东这才看向旁边的人:“顺茂,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吧?”
    “可以,我们的基站支持动态导频密度调整,根据信道条件增减导频符号,应该可以在绕过星座图旋转技术的同时减少频谱效率损失,用自适应导频插值算法,可以把16QAM解调所需的额外3dB信噪比压缩至1.5dB。”
    基站系统架构师张顺茂说着,又笑道:“其实我们也在基站射频单元中应用了实时I/Q失衡补偿算法,我们的NodeB基于信道相干时间预测动态增减导频密度从1/4降至1/8,结合SVD插值算法减少信噪比损失,EVM能控制在3%以下,这样能支持64QAM调制,终端侧吞吐量可提升15%。”
    EVM(实际信号和理想信号的误差幅度)8%,3%,高下立现。
    周光平咝了一声:“EVM  3%的话,64QAM的峰值速率应该能从2.8mbps提到3.2mbps了吧?”
    余承东笑着点了点头,看向陈学兵:“陈总,看来还是我们专业一些。”
    陈学兵眼观鼻,鼻观心,有求于人的时候他沉默不语。
    他知道任证非为什么把这人从欧洲调过来配合他们。
    余承东,按照前世的路径,是要调去终端业务部当总裁的,派来应该是为了提前跟自己搞好关系。
    可这货的嘴啊,就是闲不住。
    你就屌吧,有老子刁难你的时候。
    余承东看这位任总口中“有能量的金主”不说话了,自己也识趣地干笑一声,主动开始提起最有价值的部分:
    “徐总,切换专利的问题,你们怎么说?”
    华为管理学的是IBM,就是总裁多,那位不知是无线产品线哪个部门的年轻徐总道:“我们的分布式基站切换算法已经通过了葡萄牙运营商的测试,不过任总交代了,我们的印度研究所通过VPN通道传输英文技术文档,你们也要把服务器设在海外,避免大唐抓到证据。”
    “那就把服务器放在新加坡!大唐想查,让他们先去和新加坡法院打交道!”
    陈学兵冷声说完,才背着手往外面走去。
    …
    技术对账,持续了一整个晚上。
    直到陈学兵在旁边的办公室小憩了.五六个小时。
    都到了深夜,他醒来发现外面声音挺大,似乎越聊越精神的样子。
    “两载波?TD的时隙结构比WCDMA复杂太多了,多载波同步是个大问题!我们是有调度算法,你们用不了!”
    “你们不是有联合时隙对齐技术吗,基站在下行同步时隙里嵌入载波间时差补偿信息,终端用这个做精确同步。”
    “展讯的下一代芯片也可以集成多载波数字前端,支持动态载波切换!”
    “其实,TD-SCDMA最大的优势是智能天线,大唐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固定波束赋形上,但如果我们做自适应波束跟踪…”
    “华为既然已经在做8天线MIMO预研,如果能结合动态波束赋形,理论上可以把频谱效率提升3倍。”
    “终端侧的天线数量受限,8天线MIMO在手机上不现实。”
    “也不一定非要8天线啊,我们可以做虚拟MIMO!基站侧用多天线,终端侧用2天线,通过空时编码提升增益。”
    “重邮的协议栈可以优化上行探测参考信号,让基站更精准地估计信道状态。”
    “等等,如果我们把多载波、MIMO、动态波束赋形全拼起来…算不算是3GPP那套LTE的4G标准?”武平的声音传来。
    里面安静了两秒。
    “没错…按照2004年3GPP提出的研究路线,是这样的,如果现在就开始积累这些技术,到时候肯定能掌握一些主动权,但是技术路线目前还没有明确,我们去搞这个预研,搞不好损失会很大。”
    陈学兵一听4G,来了精神,三步并两步进了会议室。
    (本章完)
    (/bi/286214/17237372.)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