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220章 我要牌照!

第220章 我要牌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晚一些的时候,陈学兵打过去的电话已经是老阚的老婆接的。
    老阚被深圳经侦的人约到上海宾馆吃饭,路上预感就不好,结果到了地方就被带到上海经侦总队去了。
    去经侦总队之前允许他当着面打电话,他给他老婆打了一个,给自己打了一个,不知道还给什么人打过。
    就确定一件事情,人在上海,已经到了看守所,那边让老阚的老婆去看守所领走了他的个人物品。
    也就是说,几乎连问话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进了看守所。
    陈学兵接收到了这些消息,同时通知了合肥,把京东方网络报道上有老阚名字的相关信息撤下来。
    黄领导开完会进来时,冲着站起来的陈学兵摆了摆手。
    “不用说了,情况我已经问过了,是南方证券的事情,操纵哈药集团和哈飞股份股价,他要负领导责任,现在人在上海,明早就要带去深圳。”
    陈学兵沉默了一下。
    “这事他跟我说过,双哈的买入高峰期是在他离职之后,能不能请人查一查?好歹也先调查一下再铐人吧?”
    “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查?”黄领导反问道。
    “当事人都没接收询问,查个.”陈学兵在话尾还是把“毛”字收敛了一下。
    想了想,又道:“到深圳,那这事,领导没办法了?”
    他特来求黄领导,就是因为人在上海。
    他才被上海的商界大佬给“撵”回来,在那儿是真没什么关系。
    “这不是办法不办法的事情,关键看他做没做!”黄领导呵斥道。
    陈学兵闻言干笑了一声。
    一切尽在不言中吧就。
    黄领导亦沉默了一下,知道这话唬不住陈学兵,考虑了一下,道:“深圳上海都没关系,程序上的事情我可以找人提一下,检察院没起诉,法院没宣判之前确实没必要关看守所里,看看能不能办个保外就医.他有病吧?”
    最后这句话,换作平常,是骂人的。
    可现在陈学兵听到这句话,立马嘿嘿笑道:“有病,这么大岁数了,肯定有病。”
    黄领导看到陈学兵变脸的模样,嗤了一声。
    随后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翻找,拿出了好几本文件,丢在桌上。
    “看看,帮我把这件事办好,我就帮你。”
    此刻的话语如同上次一模一样的干脆直接,陈学兵却觉得这种直接挺好的。
    办急事的时候,说话干脆一点,大家都省心。
    能被黄领导随时放在抽屉里的东西,对黄领导来说,肯定也是件值得上心的事情。
    陈学兵拿过几本文件,大概翻了翻。
    《2006浙江第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发言》
    上面有一些划红线的部分,主要讲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在市政、物流等领域,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成立合资公司承接中小企业债务,以特许经营逐步清偿债务。
    再下面,是发改委的《半月改革》报告,也是指导中小企业清债的。
    后面几份也差不多,划线的都是中小企业清债相关的指导性建议,还有一些财务风险防控和社会稳定机制的内容。
    陈学兵观看的顺序好像是反了,最后才是一份重庆与工行的签约文件。
    就是之前重庆以18%受偿率打包处置工行不良资产的签约合同。
    用28亿买下了工行手里157亿的企业债务包,其中包括90多亿本金和60多亿的利息。
    这份文件很厚,里面的红线直接划在目录上。
    是关于“年营收四亿元以下,从业人员一千人以下的企业”部分。
    也就是2003年经贸委划定的“中小企业”上限。
    陈学兵看完前面的文件内容,其实也大概明白了黄领导的意思。
    这是要让他帮忙处理这部分。
    他看了一下概况,便问道:
    “中小企业债务规模33.25亿.黄领导,你希望我们怎么做?”
    “我们讨论出来的方案不止一种,不过我最看好的方式,还是让你们和渝富合作,政府拿出这部分债务作为49%入股,跟你们成立合资公司,你们来引导民间资本融资五亿,挑选其中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进行贷款或入股扶持,让他们具备偿债能力,把那些没有希望的企业抽出其优质资产,进行解散倒闭。”
    这话一出,陈学兵立马又重新翻看合同内容。
    好家伙,127家。
    怪不得渝富要把这部分专门摘出来,这么多企业,光是甄别都能把腿跑断。
    陈学兵无语道:“这么多企业,你们直接一并起诉了得了,直接剥离资产呗,33.25亿.你们怎么也能收回两三亿吧?”
    他这话就是挑明:这笔坏债根本就不值五亿。
    “没你想的这么不堪。”黄领导道:“买债的时候我们是过滤了的,这是坏账,不是死账,这些企业都不是倒闭企业,都开着,而且银行贷款是有质押的,几年前就值90亿的质押,你想想现在值多少钱?质押部分一半都是土地,要不是有上万名员工在这些企业工作,我们不能强行抽掉其中的资产,这个工作根本轮不到你。”
    陈学兵立马摇头,否认了这个说法:
    “即使有一半是土地资产,也都是有纠纷的,总共90多亿的本金,能在工行拖出60亿的利息,那是多少年?起码六年了吧?期间他们没在其他地方借债?债主怕是一大堆吧,银行都催不回来的债,您还让我拿着投资人的钱去放款扶持?这些公司能盈利吗?即使盈利,要花多久时间?投资人能不能等得起?黄领导,我的基金是靠高收益的名声吃饭,这活我真干不了,干一次,以后我的名声就坏了,失去的是我的融资能力,这是断我后路。”
    他越想越觉得不靠谱,这笔债最值钱的就是大企业的部分,目标少,能重组,土地资产也集中,就是光剥离土地都能赚一大笔。
    127家企业,就是把其中的土地资源强行剥离出来了一部分,也是零散的。
    能拿来干什么?
    开连锁超市?
    有的还在工业区呢。
    还要安置工人,想想都头大。
    黄领导见陈学兵态度坚决,皱了皱眉,道:“那就你收,不动用社会资本,给你贷款,你来买下那些债,要卖要合并重组都可以,但要把那些下岗员工安置好,行不行?”
    陈学兵愣了一下。
    这套路.听着怎么这么熟悉?
    国有资产包??
    90年代改革大型国企,小型国企则被私有化或者关闭,一家一家卖比较麻烦,还得被挑三拣四,于是就把这些能私有化的中小国企打包,好的坏的掺到一起出售,并且由出资收购的企业处理下岗员工补偿和安置问题。
    之后,小型国企几乎就不存在了。
    很多内地富豪就是从这里面起家的,不少香港和国际资本也参与了这项轰轰烈烈的整合重组活动,获利颇丰。
    不过
    “黄领导,当年的国有资产包好歹还有优质企业,你这全是高负债企业,还要我花钱买?要我安置补偿员工,我看还得补偿我几个亿才行吧?”
    “都跟你说了里面有抵押资产!一半是土地!这些企业不是当年的国企!很多老板都拼了命的想活!我给你,是让你动用市场化手段尽量盘活他们,不是让他们全倒闭!你要是这么理解,那也不堪大任!现在就可以走!”
    黄领导怒吼一声。
    办公室里陷入长久的安静。
    陈学兵也没答话,拿起手里的资料,重新细细翻看。
    这次,看了很久。
    黄领导也没说话,很耐心地等,甚至天有点暗了,他也没开灯。
    传统小家电、纺织业、零售百货、建筑材料、五金、电缆、零食、农业种植.
    陈学兵大概以半分钟一页的速度阅览。
    说是中小企业,其实基本都是小企业,几十百把号人。
    抵押物和经营情况,也没有这么不堪。
    只是有些产品有周期,期间企业情况坏上一阵,借钱借多了,就容易周转不过来。
    约大半个小时,陈学兵才清了清嗓子,一边看着资料最后几页,一边开口道:
    “起码一半的企业不能要了有一小半二三十家吧,有很大希望,剩下的一小半,还得实地看看。”
    以他穿越者的眼光,有的企业,靠一两个风靡市场的小产品就足以救活了,有的则是缺钱,把供应通道流转起来。
    黄领导脸上有了些笑容。
    因为陈学兵的看法,比他们要乐观一些。
    “如果你接得下,决定要走起诉程序剥离财产的部分,市政府可以帮你简化手续,一次性大量起诉。”
    陈学兵反倒是犹豫了。
    这判官令,也不是说下就好下的,有的企业连面都没见过,直接让人家死,这嘴他还真张不开。
    关键是这么复杂的商品种类,怎么才能盘得活?
    咝.
    他忽然有了点想法。
    超市!
    而后,又是一个想法。
    牌照!
    这两个想法接踵而至,让他浑身打了个寒颤。
    有点激动。
    “咳。”陈学兵又清了清嗓子,压下心里的激动,甚为平静地起身开了灯,而后调整出一个眉头深陷的表情,才转头道:“黄领导,这份债,你打算多少钱卖给我?”
    黄领导抬手,比了个“五”。
    陈学兵干脆地摇头,比了个“三”。
    “最多三个亿,而且你得答应我三个条件。”
    黄领导更加坚定地摇头:“最少五个亿,条件你可以提。”
    “我不是讨价还价的,三个亿,这些企业我尽量盘活,但是员工保障问题,我不能完全保证,毕竟有些差企业,我愿意出钱收购他们的剩余价值,企业主也不愿意用这钱给员工发补偿,我这不是收购企业,是以物化债,钱总不能我出吧。”
    这话一落,黄领导砰地一拍桌。
    “真有这样的情况,你直接发到员工手上!谁敢不愿意,扰乱社会稳定,罔顾老百姓的利益,就把他抓了!我早就说过,重组必须是有强权的一方牵头!你做这件事,权力就在你手里!”
    陈学兵扬了扬眉。
    到底是这年头说话野啊。
    他也不想啰嗦了,重新坐下,比了个“四”。
    “就这么多,另外,政府得给我八个亿的贷款,我手头没钱,这事肯定搞不定。”
    四个亿,已经达到了黄领导的心理底价,但八个亿的贷款,他不能认可。
    “八个亿的贷款,你怎么背?即使给你注入这笔债务包,银行顶多也只能贷给你五个亿。”
    陈学兵却寸步不退了:“最少八个亿,其中四亿要给政府,处理这笔负债包,三个亿不够吧?另外近期我本来就准备贷一亿五千万,要是拖了这么高的债务,我没法再在其他银行贷款了,不能因为这件事,我们自身发展也不要了吧?”
    黄领导沉吟了一下:“你们金融公司,能在银行贷一亿五千万?拿什么抵押?”
    陈学兵干笑。
    “我们一号基金1.55亿的启动资金,里面本来就有一部分自有资金,综合收益提成43%,现在已经接近翻倍了,我们自有资金就接近一个亿,另外我的建筑公司加上深圳的科技公司,每月盈利六七百万,贷这点钱也不困难吧?”
    他是一点没吹。
    本来他是打算先用金融公司的自有资金量贷款一个亿,以后等奇点科技发展起来了再贷一笔款,但这笔大贷款注入进来,关联的奇点科技恐怕也很难再贷了。
    这个交底,让黄领导吓了一跳。
    “你们注册基金才几个月?挣这么多钱?”
    “呵呵,我今天约何董出去,本来是打算带渝富资本挣一笔钱的。以后的基金交易,我准备跟西南证券合作,另外市里那笔引导资金不是还没支付出去嘛?我说跟他借两个亿,就注入到西南证券的账户,我们用来炒股,证券公司监管,三个月后给他5%的利息,白白挣钱的生意,他还不干。”
    两个亿,三个月,一千万利息。
    黄领导从桌上的烟盒拿出两根烟,给陈学兵散了一根,点上抽了两口。
    静静考虑了一会,烟头按在烟灰缸里。
    “我找银行商量一下,如果你们评估下来真有这么多资产,应该可以贷给你7个亿,你要那笔两亿借款,也可以给你,不过钱只能趴在证券公司的账户上,你们只能操作,结算之前,即使盈利也不能提走。”
    陈学兵笑了。
    就知道这位老算盘家肯定禁不住诱惑。
    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他却依然稳如泰山。
    “可以,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黄领导抬了抬手:“你说。”
    “我要牌照,信托牌照。”陈学兵说到这里,才暗暗握拳,开始有些紧张。
    “信托?”黄领导抬起脑袋想了想信托牌照是个什么东西,而后道:“你要信托牌照干什么?”
    “信托能融资,还能放贷款啊!我现在只有基金牌照,怎么给那些企业放贷?难不成搞民间借款?33个亿的债务,127家企业,不知道要借多少笔钱出去,我可不敢开玩笑。”
    陈学兵说得义正言辞,心里的算盘却在疯狂的打。
    信托牌照啊,几年后转让价格就能达到几十上百亿的东西。
    再过一年,国家可就不发了,绝版。
    信托牌照号称金融全领域牌照,也叫“影子银行”,实际上好处比银行牌照还多。
    可以以固定利率吸纳资金,不需要分红,跟银行一样,只是利率普遍比银行高。
    可以放贷款,而且要求门槛可以比银行低。
    可以给自己的关联企业融资(需有正当商业理由和监管报备)。
    银行不能投实体,私募基金只能对股票和股权投资,信托牌照却根本没限制,几乎什么都能投,可以做资产证券化产品,投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某期工地都行,连艺术品都能打包起来做一个产品卖出去。
    一些略带违规的非标准化融资就不用说了。
    投资领域横跨货币、金融、实业市场。
    就俩字:灵活。
    2007年,银监会进行信托业整顿,明确不再发放新的信托牌照,全国信托牌照定格在68家。
    此后对信托业开始放宽,加上房地产需求逐渐旺盛,信托的能力开始被许多人知晓。
    这东西现在还不太受关注,再过几年,这就是实力的象征,牌照大多在大型国企手里,在投资人眼里,信托产品就是“刚性兑付”的标志,资源多,信用强,还能做家族信托,人脉当然也是不聚自来。
    如今的发放难度,陈学兵不太清楚,但没有黄领导这个项目,他想都不敢想。
    也就在当初基金成立的时候幻想过一下,想着以后有没有机会花个百亿收购一个牌照企业,再收购一家地方银行,凑齐金融全牌照。
    金融牌照“银信保证基”: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
    信托排第二,价值却是最高的一张,超过了银行。
    只有后世颁发的三张“金控牌照”,含金量才能超过信托。
    要是借此拿到信托牌照,这个生意,稳赚不赔。
    黄领导当过经委主任,对金融比较了解,倒也晓得这个东西,他皱了皱眉头,回忆起最近看过的一份经济报告。
    “去年的信托计划募资总金额好像只有400多个亿吧?你打算用这个融资?”
    要说陈学兵只想用这个牌照办贷款,他是不信的,不过信托市场确实也不大。
    陈学兵笑着点点头,没说话,怕自己笑出声。
    只有400多亿?
    再过10年,信托市场,20万亿!
    68家信托!
    一家的资金量顶得上好几家中等规模的城商行!
    控制了一下情绪,陈学兵才说道:“如果要做好,这个牌照是必须要有的,只要黄领导能帮我申请下来,我有把握救活其中一半的企业。”
    他说着,把手里的资料扬了扬,控制不住地加大筹码。
    “哦?”黄领导眼神亮了亮。
    眼前这小子有点东西,从最初那份“政府引导基金”的申报能获得上面认可,他就知道。
    后来跑到合肥,还真把投资给做成了,又让他刮目相看。
    金融行业会陈学兵没来,他确实生气,但只是生气陈学兵不能为他所用而已。
    这小子在生意经上是绝对有一套的。
    他有点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想的?说说?”
    陈学兵拿牌心切,也不藏拙了:“这么多种类型的企业,除了打通生产能力和改善产品质量,最重要的还是销售渠道,我想,只有一家销量巨大的零售超市,才能救得活他们,刚好我知道一家,如果黄领导帮我做好一切前提,我去想办法把他们引进过来。”
    “超市.”黄领导感觉有点道理,不过随即又摸了摸后脑勺,“你说一家?一家连锁还是.”
    “就一家门店。”陈学兵肯定地道:“我给重庆引进一家全国最好的超市。”
    “一家门店?你引进沃尔玛也救不活这么多企业啊!.哪家超市?叫什么名字?”
    黄领导这个问题,如果在十几年以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现在,陈学兵心里还真没有十分把握。
    “名字.您就容我卖个关子吧,但肯定不是小超市,只要有合适的商业楼盘可租,至少做到两三万平米以上。”
    “两三万平?”黄领导又震惊了一下:“你说超市还是商场?”
    这年头的生活水平,还很难想象两三万平的超市,重庆的明珠百货也就两三千平,已经是大超市了。
    两三万平,那得是一栋小楼。
    陈学兵却嘿然一笑:“两三万平的商场就小气了点吧?要是您给我块地,我给重庆盖个五万平的超级超市。”
    “五万平”黄领导笑了一声:“容积率多少?3.5?才一两万平方的地,你直接去买就行了嘛,咱们的城区土地又不贵,商业服务地块均价,最高的不过三四千一个平方,差一点的一千多块,搞这么大超市,个把亿都花不起?我还真想看看这么大的超市长什么样,怎么做才不赔本,你要真做起来,我给你申请三年财税补贴。”
    这话说得陈学兵真有点动心。
    重庆这地方,地价是便宜。
    两千多块能拿到的地段已经不错了。
    只是建筑安装成本比地价还高,做个好看的外观,得合三千块一个平方。
    黄领导那套计算也有误,1.5万平的地不够,超市得搭点空地,绿化啥的,要有40-50%的空地,少说得2.5万平才行。
    这一算,五六千万的地价,1.5亿的建安,两个亿。
    陈学兵啧啧一声,拍了拍大腿,站起身。
    “这事看看再说,黄领导还是先问问老阚和牌照的事吧,如果能搞定,我就等着银行贷款的评估上门了。”
    (本章完)
    (/bi/286214/17237417.)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