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钱与砂
会议还在继续。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陈总,钱的问题…”
任颖抬头,下意识推了推鼻梁,准备发言,却发现鼻梁上已经没有了眼镜,而陈学兵也不是当初的小老板,不能再跟以前一样直来直往,于是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陈总,仅从结构开支来看,目前我们合同内人员的工薪开支每月已经超过25万,加上房租、水电、管理待遇、各项杂费开支不低于50万,如果按照你说的完善行政结构,我们的工薪开支要翻倍,其他相应开支也会提高,月固定开支可能会达到80万,而综合我们旗下三家企业的性质和近期的利润进项,利润不会有所提高……我们账上应该至少留有未来6个月开支的企业储备金,才能保证经营安全。”
任颖的话,让大家都有点沉默。
光结构开销,就要80万。
还要经营。
“80万哪够。”陈学兵却摇头笑笑,掰起手指头道:
“你少算了一项大头,深圳的研发团队招聘很快开始,我要的都是高薪人才,加上研发成本,每月至少100万。”
“另外,深圳得开始扩建厂房了,研发和建造生产线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我们没有时间等待了。”
“这些工作一旦开始,每个月的账目不是你这颗脑子能计算清楚的,我们的财会团队也要开始组建了。”
陈学兵说罢,想起个人。
“对了,张航呢?最近学得怎么样?”
从高考假期开始,陈学兵就给张航报了个班学财会了,任颖也在指导他。
财务必须有个贴心人,还得温顺听话,否则财务压力一大了,就跟任颖现在一样,废话很多。
财务不会觉得自己说的是废话,尤其是学得特别好的,在他们看来处处是风险,而且很严重。
但在有野心的老板眼里,这就是废话。
这一点,陈学兵深知其道。他的扩张速度肯定会让很多财务觉得害怕,所以他选了张航这个听话的小弟来当中间人,监管财务,无论以后的财务主管多么专业,他也只跟张航这个副主管交流。
“会计基本制度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正在学收支和编制预算。”
任颖意识到陈学兵提到财务团队和张航是有意在财务上撇开她,并不想听这些风险的问题,也就抿了抿嘴,不再说了。
反倒是卢一文,有点纠结地道:“老大,现在深圳这边加入了工厂生产,利润率是上来了,但淘宝销量一直提不上去…不知道是不是平台不想再给我们分配权重,八月到九月,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平台销量也上不去200万,本月利润估计不到80万,这么大个团队,我们养不起啊。”
陈学兵皱了皱眉:“给你那个阿珂的电话,沟通过了吗?找她协商一下,花钱,买点流量。”
“沟通过了,她说平台最近正在构建新的推荐机制,后台不好干预。”
“哦,对。”陈学兵恍然笑道:“她没忽悠你。”
淘宝前两个月引进了雅虎投资和团队,现在应该在整合团队,利用雅虎的引擎技术提高淘宝引流能力。
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整合,还将给淘宝带来股权纷争的后患。
“我们柜台这边生意倒是不错,这个月归母净利润至少在60万以上,公司如果有需要,我卡里面还有60万,可以借给公司。”
霍小文开了口,表情有点傲娇。
“哟!”陈学兵笑了:“霍总,现在可以了啊,连「归母」两个字都知道了。”
霍小文咂咂嘴儿:“啧,你又洗刷我!”
徐进听得有些感慨,这么一算,陈总的深圳公司一个月利润有140万。
不少哇。
不过钱依然不够,压力就给到他这边了。
“陈总,基金备案下来至少要到国庆节后,经过一个月募资期,大资金操作至少要在11月上旬了,凭我们目前账上3000多万的资金…如果10月行情依然不好,可能不会有太多利润,还有,如果上涨行情迟迟没有出现,可能不利于我们的募资,我们要不要把募资时间拉长,等待上涨,给投资人一些信心?”
“不行。”陈学兵坚决道:“那就不等了,通知投资人和证券营业部,封闭日提前到10月31号,11月1号就开始正式运作,能募多少就募多少吧。”
股市走势,他心中只是大致有条线,第一轮小幅度的主升浪是2005财年的年底开启的,具体是11月还是12月他真不清楚。
这么大笔资金,这么多自选股,光是择机低吸进场的操作就要一两个周以上,要是等到主升浪开启再进场,错过的可就多了。
多募出来的资金又不是他的,赚的才是他的。
至于目前的开销…
陈学兵看向了今天最低调的梁晖。
“梁总,咱们接下来的几个月,可就靠你了。”
梁晖听到这话,咕咚咽了口口水。
“老大,我这里只有100万不到了,还要维持工地运转,我…”
陈学兵咧了咧嘴。
“工地上不是有块风水宝地嘛,罗总一直捏着不让我们动,这下专家也来了,他还有什么理由压着我们?”
“风水宝地…”梁晖眼神一亮:“清淤?”
“除此之外,还有一块。”
他露出微笑,双手撑着桌子站了起来。
“行了,今天大家对集团旗下的战友都相互有了了解,不过子公司不是分公司,咱们的三大子公司互相之间业务独立,短期之内也不会有什么合作,不要去打听其他子公司的经营情况,把精力放在自身经营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上,放在人才的吸纳上,钱不够我会想办法,但要是耽误了集团发展的时间,轻则扣奖金,重则辞退。”
……
翌日,大清早。
两位专家到了工地,张庆忠只是对着砂包围堰略看一眼,便让谭海亮带着人去按照他的意思划线开挖,开渠放水。
项目经理罗江辉看来了不得的大事,在这位历尽中外水电大项目的老人家眼里,也就是不到一分钟的斟酌。
工地上仍有项目部的“监工”,罗江辉正和设计开会,收到消息,匆匆带上设计的人赶到现场。
人到的时候,陈学兵正站在河道边上打电话。
罗江辉招手,喊了一声:
“陈总!不是让你别动围堰嘛!怎么开挖了?!”
陈学兵回头看了一眼罗江辉,指了指不远处的张庆忠,仍自顾自对着手机讲话。
“嗯!”
“嗯,嗯!”
“规格开采肯定不行,但是可以用挖机钻头给你们打成小直径。”
“我让车给你拉到现场,你说个价,肯定比厂子里便宜。”
“…一车加五块吧,就够个装运费。”
“好。”
陈学兵挂了电话,罗江辉站在旁边脸都黑了,以为陈学兵在卖河道砂。
“陈总,下游河道现在不能动,清淤这一块你们已经占了便宜,2.5公里,比三标还要长,这一段等你们把其他工段干完,最后再做,你们要是乱来,我们要通知水利局的。”
桃花溪是重庆三峡库区的一级支流,河道淤砂含量不低。
河砂颗粒圆滑,比较洁净,没有盐分侵蚀,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材料,资源一直很抢手,挖出来冲洗分离以后放在河道边上堆着,砂堆上挂个“河砂出售”的牌牌,自有人会来联系,根本不愁卖。
尤其是城外,工程车可以随意进出的地方,特别好卖。
整个项目也就二标和三标有清淤,当初的设计,二标城外有四公里清淤,三标城外只有两公里,现在图纸几经修改以后,二标的清淤砍了大半,仅剩1.5公里,三标的反而变长了,变成了2.5公里。
按照设计上的清淤量,不超挖的情况下,一公里的河道清淤,平均能挖出10来万方河砂。
河砂是按吨卖的,市面价格十二三块,一立方砂,大概1.4——1.6吨,取个平均价,一方18块五。
刨开分离成本,至少也有15块的赚头。
2.5公里,可就是400万上下。
这还是不超挖的情况,超挖的话,就看心有多黑了。
河里还有鹅卵石,也可以卖,少说也是几十万的利润。
这便是陈学兵当初劝舅舅二标改三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清淤,项目部自然是眼红的,罗江辉是打算让陈学兵把主体工程干完了以后再找他们商量,项目部也分一段来做,这样整个项目的归母利润也能提上去,他的业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陈学兵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哪能猜不到罗江辉的心态?
根据02年修改的《水法》,河砂属于矿产资源,私自卖河砂是违法的,不过修法时间尚短,各地大都没纳入正轨监管,像重庆也只是出了地方管理条例,只要不是违法采砂,正轨工程开挖的河砂,卖了以后,按照设计算量,按11块一吨上交财政就行。
算归算,至于具体上交的量,可以编造的理由就多了。
有关系的,明明超挖了,卖了一百万吨,上交个50万吨,甚至30万吨,出个情况说明,说河道砂比例不高,或质量不高,卖出价格比较低,也没人来查。
不过要是有人盯着上纲上线,肯定是个大麻烦。
罗江辉说要通知水利,明显就是在威胁他。
陈学兵要摆平这件事,要么给罗江辉塞一个不小的红包,给他私利,要么就得妥协,分一部分给项目部去盈利,给他充业绩。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贿赂罗江辉。
陈学兵却微微一笑:“罗总,我可没去下游挖砂,你不是着急进度嘛?罗安把路都修好了,现在我们打算安排人去厂区开挖平场。”
这个三标全身都是宝,金贵之处还不止河砂,城区内有一个规格很大的厂区,靠着山体,开挖量极大,而且地勘勘测有问题,石头的比例很高。
石方开挖,就要额外计量。
另外,九龙坡港口正在扩容,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回填,正好离工地不远,也就两公里多。
石头卖价较高,运距低的情况下,他开挖成本不仅被摊平了,还有不少的赚头。
刚才他打电话,就是在找那边一个施工公司谈卖土石方的事。
这一块,又是两三百万的利润。
两边加起来,抛开上交财政的河砂钱,少说也能运作出六百万利润,工程如果管理得好,2000万的项目本身能有20个多点的利润,四五百万。
总利润一千来万,利润率50%以上。
当初陈学兵说这项目25个点他也能做,一点都不虚。
只是罗安看不到这些信息差,管理水平也弱,在他看来,这项目顶多也就五六百万的赚头,还要被于春尹提走三百万(项目总金额15%),相比其他项目的利润根本就不高,项目经理给的压力还大,所以陈学兵额外给了20万清他出场,俩父子屁都没放一个就走了。
眼前的罗江辉同样没想到这个三标厂区竟然还能挣大钱,一心盯着清淤工程,听说陈学兵没有去城外的下游河道,松了口气。
但陈学兵接下来的话,又让他这口气提了上来。
“河道那边,过两天我也会安排人去的,同步开工嘛,抢时间,卖砂的事罗总就别操心了,我已经联系了水利的领导,我们挖的砂会堆在岸边统一出售,水利局会派人过来算量,该多少钱,项目结束以后我会上交财政,领导还准备给我颁锦旗呢。”
陈学兵嘴里蹦出的中国字,罗江辉竟然听不懂。
他不想挣钱了?
“陈总,你什么意思?”
陈学兵呵呵一笑,背着手不言,看向忙碌的河道工地。
私自贩卖河砂,可是比土木工程还黑的赛道,很多有组织的团伙都是干这个起家的,后世好多都被抓去突突了,他陈某人,未来的商界巨子,会干这不明不白的事,与他们列为同类?
卖砂的钱,他在项目结束前上交。
只是项目结束至少是明年年底的事情了,那时候,他已经不缺这几百万。
用一用而已。
而且…这桃花溪河道,非常的长啊,68公里,又是三峡上游,河道清淤的任务应该很重才对。
要不,主动帮政府解决点烦恼?
陈学兵心忧家国之时,不远处响起话声。
“张院长!真是您啊!我还学习过您的水电项目案例呢!可算见到真人了!”
和罗江辉同来的设计院领导紧握着张庆忠的手,表达激动。
罗江辉闻言立马朝那边看了看,发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回头看向陈学兵时,眼神复杂。
为了这么个普通的项目,还真把大专家请来了?
他见陈学兵不说话,犹豫了一下,转头朝那边去,参见前辈去了。
陈学兵心里一番盘算,也背着手走向了张庆忠,笑道:
“张院长,这项目对你来说,没啥难度吧?”
张庆忠缓缓点头:“难度不大,就是战线比较长,我和汤总工规划一下,项目进度合理缩短两个月应该没问题。”
“嗯,那你们把细节对接一下,这边就交给汤总和谭工吧,过几天我准备去拜访一下水利局的领导,你陪我去一趟?”
(本章完)
(/bi/286214/17237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