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三国的服化道
“畅畅,恭喜你。”
见两女衣服整理好,刘小利对着苏畅说道。
“畅畅,不如你跟程导说下,给我也安排一个角色啊!”刘艺非双眼一亮道。
“你有时间扎戏吗?”刘小利瞪眼道。
“我又没说要女主,客串一个角色,花不了一天的时间的。”刘艺非嘟着小嘴道。
“干妈,如果艺非真有想法,我可以给程导发个消息问问。”苏畅帮着刘艺非说道。
刘小利沉思了下,她对自己女儿在娱乐圈发展是有安排的。
她是乃典型“驭控型慈母”。
刘艺非一路走到现今,都是在刘小利操控之下。
北电艺考,刘小利竟直闯考场,上演一出“薄情郎负心弃妻”之戏码。
此番操作,委实令人咋舌。
然不得不承认,效果立竿见影。
《金粉世家》是刘艺非的问世之作。
当时她连剧本亦难解其意。
刘小利便充当“人肉提示器”,逐字逐句悉心教导。
导演斥其“木雕美人”,刘小利则赔笑奉茶,恳请对方谆谆教诲。
混演艺圈,想要出人头地,并不是本身用功就行,还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刘小利就是后者。
她将自身之梦想,自身之野心,悉数寄托于爱女之身。
她是不太想女儿去客串一个角色,就算是程胜电影也不行,毕竟这对她女儿也没什么帮助。
还不如演好“小龙女”,不要让别人误以为你扎戏。
给《神雕侠侣》剧组一个好的印象才是最重要的。
但刘小利又想到了程胜影响力。
国内票房榜第一,小日子国票房榜第一。
听说美利坚那边也快上映《大唐王朝——起源》了。
到时候北美那边票房爆炸,那程胜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导演,甚至好莱坞那边也会找他拍戏。
如果现在能和程胜关系好一点,未来在电影方面也就不缺资源。
看看现在的苏畅,只不过演了程胜一部电影,程胜就亲自打电话给她,让她参与第二部电影。
别的人还等着海选试镜,而苏畅已经被内定了,这就是有人好做事。
“行,我答应了,不过,在不影响《神雕侠侣》拍摄情况下,才能去客串。”
作为《神雕侠侣》女主,刘艺非戏份是非常重。
“谢谢妈。”刘艺非开心道。
苏畅也为刘艺非感到高兴,拿出手机,打开Q群,给程胜发了一则信息过去。
……
个人工作室。
程胜正在和刘孟聊电影拍摄事宜。
“程导,我已经让人去找过许多取景地了,这些都是他们拍回来的照片,你看看哪个地方更好。”
刘孟说完,那户一叠照片放在了桌上。
程胜一张一张的认真看。
为了能找到符合的拍摄场地,程胜让刘孟派遣了许多人去全国寻找。
这些照片背后都有拍摄的地名。
北河省涿州、内蒙、天府之国、雍凉之地、云岚等等。
良久,程胜拿着一张涿州影视城的照片,说道:“老版的《三国演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吧?”
“不错,就是涿州影视城,当年《三国演义》剧组还专门搭建了汉代场景,包括汉城、铜雀台等标志性建筑,这些场景还原了汉灵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并拍摄了黄巾起义等重要剧情。”刘孟闻言后说道。
“那么搭建的场景有没有被拆掉?”
程胜心中一动问道。
老版的《三国演义》搭建的场景绝对贴近历史,如果能利用,那么就省掉了再次搭建场景的时间和钱。
“都保存着。”刘孟说道。
“好,你马上让人去那边商谈,新电影拍摄地就放在那里。”程胜说道。
谈完了拍摄场地,程胜虽然又和刘孟谈了剧组组建事宜,以及服化道问题。
有了之前《大唐》严格要求的服化道,《黄巾起义》服化道肯定也不能马马虎虎。
《黄巾起义》是农民起义,他们本身就是穷人,服装上不会有什么盔甲,通常以黄巾搭配普通布衣或麻布袍,这是东汉末期最主要的穿戴。
这个服装制作就节省了大量的钱。
至于官兵服装,其实比起百姓也没有多少,也不是全员都是盔甲的。
刀枪剑戟这些道具,直接采用《大唐》的道具就行。
所以,在服化道上,程胜很快就有了决定,除了让工厂制作东汉末年百姓衣服和黄巾战士穿戴的衣服外,主要还是武将和文官的服装。
文官服饰以鹤氅、深衣与纶巾作为搭配。
鹤氅是以鸟羽或真丝制成,衣身宽大,两袖宽博,常作披风状,具有飘逸感。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常以“身披鹤氅”的形象出现,被称为“白衣孔明”。
深衣采用右衽交领设计,腰间以丝绦系带,颜色多为青、白等素色,符合汉代文人雅士的穿搭风格。
纶巾以青丝编织的头巾,为魏晋文人日常装束,诸葛亮常搭配鹤氅使用。
武官服饰是由武弁大冠、进贤冠组成。
武弁大冠搭配平巾帻,常见于武将场合,如曹操的立绘形象。
进贤冠文武官员通用,需搭配介帻(头巾),部分西汉壁画中的文官形象与此类似。
还有就是朝服,汉代朝服是按“五时色”更替(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官员需卸剑脱鞋才能面见皇帝。
垂胡形衣袖,袖口收紧的宽袖设计,既实用又流行于名士阶层。
但部分文人仍注重细节装饰,如领口、袖口绣花或搭配腰带。
除此之外,就是汉灵帝的龙袍。
汉代承袭秦制,秦朝以黑色为主,后因五行学说调证,汉代的龙袍以冕服为主要形式。
冕服由玄衣、朱裳(红色下裳)及十二旒冕冠组成,搭配玉饰和赤舄(红色鞋履)。
玄衣绘有日、月、星、山、龙、虫六种图案,象征帝王权威。
冕服的颜色,汉文帝时期尝试改成黄色,但未完全确立。
汉武帝时期确立黄色为尊,并沿用至后世。
冕冠两侧垂有“允耳”玉饰,象征君王需谨言慎行;衣襟上的十二章纹饰强调皇权合法性,成为后世龙袍的基础形制。
(本章完)
(/bi/286242/17237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