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青泥洼
“老哥怎会去那鬼地方?那处可沾不得!”
铁皮子听觥玄说这话,一下子就急了,他连忙开口道,想要拦一下觥玄。
觥玄听到铁皮的这激动的语气也是不由得哑然失笑:
“我接的是其他悬红,与你先前困守之地无关。”
“自打地牢里遭过罪,听见相关字眼就犯怵。”铁皮子也是意识到自己又犯了嘴快的毛病:“不过仔细想想,那地穴已经被卜算子挖出个洞来,算是有了一条稳妥的进入方法,要下去的话想来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林江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他还打算完这件事情之后去那个地穴看一看,如果成了的话,他就能直接在青泥洼也解锁一个传送点。
如此一来,再想从什么地方返回京城,就只需要大概十天的脚程了。
然而接下来觥玄与铁皮子却绕开废墟话题,只拣青泥洼的市井风俗闲谈。
林江听着无甚紧要,正盘算着私下再问铁皮子,却不想这时候觥玄忽然开口问道:“铁皮子老弟,你之前说的那个地宫是怎么回事?”
“老哥果然还是想去看看?”
“倒也不是,只是突然生了些好奇。”
“唉。”铁皮子叹息一声:“不过也对,那地方有大公子前辈的棺材,恐怕大公子也对那个地方感兴趣。”
林江闻言只“嗯“了声算作回应。
见林江默认,铁皮子整了整思绪道:
“当初遗迹在北山关外,需从青泥洼北行至北镇,再向西北三十里入山,谷底便是。”
“这个地界听起来还真的挺难找的。”
“确实挺难找的。”铁皮子叹息道:“不过正门肯定是进不去了,那里有一块断龙石,金铁莫开,除非您身边有足够厉害的武夫,能硬把那个断龙石打开,否则的话只能顺着南部山头那边找一找。
“那里有一个洞穴,是我的朋友卜算子挖掘出来的,够供一个人进进出出,而且土层相对松软,哪怕是再垮掉了,也能顺着那里进去。只不过我们临走的时候,卜算子把那里给埋掉了,想找的话估计有点费劲。”
说到这里,铁皮子顿了顿。
林江能够清楚的看到在那具棺材的里面,那个年轻人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至于那个地宫里面有什么……我其实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棺材,那里面有一条河,河连着湖,湖里面有东西,千万不要靠近,那里很危险。
“其他的……其他的我就真的不记得了。”
铁皮子有可能还记得那些事情,但是地牢当中发生的种种让他刻意去忘记,觥玄也听得出来不能在这件事情上强迫铁皮子去回忆,便是直接终结了这个话题:
“多谢铁皮子老弟。”
“没事,只要能帮上老哥就好。”
……
次日正午,车队驶入青泥洼地界。
这座滨海大城的规模远超想象,随着车马入城,林江鼻尖微动,远处咸涩的海风已悄然钻入鼻腔。
街道两侧商铺鳞次栉比,格局与苍松城相似,只是陶缸里游动的贝类替代了河鲜,商贩们不断拍打缸沿,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裹着海货的腥气。
林江看了一眼这些街边的美食,只觉得今天应该能尝到来自于海岸旁边的风味特产。
而也正在此刻,林江忽然发现街道上还有些看起来比较独特的人种。
有个穿着渔夫常见粗麻外衣的汉子正坐在水缸旁边卖鱼,他的皮肤和脸上皆生长着些许像是鱼鳞一样的东西,脖子处还有着闭合的、如同腮一样的痕迹。
他忆起传闻中东海龙宫岛的住民,这般形貌许是岛民与陆上通婚的后裔,或是久居岸上的渡海者。
北境风物迥异,这般奇景倒合了林江对冒险的期待。
众人这次并没有去寻找本地旅店,而是直接去找到了青泥洼的刺史府。
行至刺史府门前,江浸月亮出六扇门令牌。门吏即刻入内通传,众人被引至正厅等候。
片刻之后,见一位发须皆白的老人顺着厅内走来,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容:
“几位京城大人到访,老夫有失远迎。”
这位就是青泥洼的刺史,姓吕。
话音虽透着客套,双目却如炬火生光。
刚才那话也只不过是在口头上客气客气罢了。
这青泥洼刺史与韩柏刘刺史大是不同。韩柏地处偏远城廓狭小,所谓刺史实则行县令之职,又是斜封出身,自然位卑言轻。而青泥港乃北境第一要津,吕公莫说在地方,便是朝堂之上亦颇有分量。
寒暄既毕,老刺史落座抿过香茗,目光在众人面上一扫:
“几位,今日来青泥洼是有何事情啊?”
“吕刺史,是这样的……”
江浸月把这次的事情尽数告诉了这位吕刺史,而这位刺史听完之后,眉头也是微微皱了起来:
“竟有此等骇事。未知诸位欲如何追查那遗失脏器?”
众人对视一眼,目光齐齐投向觥玄。道人沉默须臾开口道:
“我打算开个法坛,确定一下脏器的位置。”
“没问题。”吕刺史大手一挥:“这位道长需要什么东西尽管同我说就行了,我尽数能帮道长安排下来。”
“好。”
觥玄也不客气,这种能报公家账的事情他也是弄得痛快,没过多长时间就写出了一份清单,交给了眼前这位刺史。
吕刺史连看都没看,就直接交给了自己手下的下官,让下官去准备,而他也是和眼前几人道:
“今日东海有舰队会到港口,下午老夫要去接待东海客人,没办法再次继续陪同几位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几位尽管寻我副官即可。”
说完这话之后,吕刺史也没在此处多留,直接便转身离开了。
“这位刺史瞧起来好生忙碌。”
林江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旁边的江浸月倒是对此并不意外:
“青泥洼乃要冲之地,吕公勤政原在情理之中。”
林江又想到了那位刘刺史。
只感觉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确不小。
吕刺史托付的那位下官已经看完了清单,他倒是颇为恭敬的朝着几人行了一礼,道:“某即刻备办。”
说完这话之后,他也便急匆匆的离开了。
几人就在院子当中等,从中午一路等到晚上,茶盏里的颜色都喝淡了,仍不见人影。
觥玄实在是有点受不了了,他咳嗽了两声,唤来了周围的小吏,问:
“你们那位大人怎么还没回来啊。”
当值小吏和颜悦色解释:
“刺史府手续繁杂,寻常材料倒好说,开坛做法需吕大人亲笔签押。偏巧今日东海舰队来访,恐怕是没时间给各位盖章了。”
觥玄听到这里,脸色都黑了:
“刚才中午的时候吕大人不都亲口说了可以吗?”
“吕大人点头,官印可没点头。”小吏笑得滴水不漏,“无文书行事,来日追责起来,谁操办的这件事情,谁就要吃处罚。”
觥玄翻了个白眼。
他实在是不理解这官场上的门门道道。
“那你们把东西给我,我们出去开个法坛。”
“贵客们有所不知,城内做法需主簿签字,这会主簿早下衙了。”
觥玄气急:“我们出城去!”
小吏这才没说什么。
待林江将成堆材料收进乾坤袋,众人径直离府。
路上,觥玄还是止不住的嘟囔:
“你们当官的都这般作派?”
李方和方脸女子明显很尴尬,江浸月却是道:“京城内碰到这种事情我都是直接开骂的。”
京城内江浸月可以直接骂,毕竟她背后还有这大理寺当靠山,但是京城外,她还是稍微克制了一下。
直至行至青泥洼外围,觥玄终寻得合宜之处。
四周开拓,并无遮掩,正适合做法坛。
林江东西都从乾坤袋中倒了出来,觥玄开始着手布置法坛。
眼见着觥玄过一段时间才能把这法坛弄好,林江便也是无聊,便是在四周逛了逛。
晴夜当空,月轮高悬,漫天星斗如碎银泼洒天幕。
这里的星辰要比林江原本世界多出许多,几欲填满目之所及。
袖口中小山参也探出头,盯着天空当中这一片星辰:
“如果画画的话,我能画这个吗?”
梁画山也从画轴当中探出了半个脑袋:
“若是有多色的墨,想画的话,倒是可以。如若只有单纯墨色,那便不行。”
“为何?”
“夜穹缀星辉,黑白二色难现其韵。”
小山参仔细想了想,觉得梁画山说的很有道理。
林江也是瞧这眼前这星辰看了一会儿,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天上的星辰好像和前段时间瞧见的有点不太一样。
正待细辨,忽闻身侧草丛传来窸窣响动。
下意识低头一看。
蒿草摇曳处,竟钻出个小丫头。
这小丫头刚到林江腰那么高,瞧起来也就十岁左右,她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裙装,两臂间还带着条绸带。
林江目光落到这小丫头的脑袋上,只见她额头处生长着些鳞片,而鬓角两侧,甚至还长出来了两根弯曲如同珊瑚一样的角。
这小丫头也紧紧盯着林江。
她越瞧着林江,嘴巴张的越大。
“你好俊俏啊!”
这小姑娘忍不住感叹道。
(本章完)
(/bi/286258/17237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