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市井之家 > 第73章 准备

第73章 准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或许心情格外愉悦……
    或许心情格外愉悦的缘故, 原来觉得有些距离的洛水村忽然间离城没有多远。
    北上逃难的力夫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糊口机会,洛河清淤进度在他们的劳作下十分顺利。河两岸的洼地一部分被开挖,一部分被清理出来的泥土垫高, 已完全看不出原先的模样。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仅仅十几日, 村落中的房舍长的密密麻麻,高低错落。
    这边种好了,又开始往朝廷规划好了的空地栽。
    由于刚下了雪,地湿易冻对房舍地基不好,百姓只得做准备工作。
    就地取材打土坯、用刨锯整房梁、装卸青砖黑瓦的……空旷的田野热闹非常, 原本种植蔬菜农作物的土地碾的到处是车辙印迹。
    颜溪吃掉最后一口锅盔, 用牛皮纸袋擦掉嘴周的碎屑,迈着大步往自己的宅基地走。路上碰见拉砖瓦的车子,随意攀谈道:
    “这砖瓦瞧着不赖,哪儿拉的?”
    “黄溪镇的,去晚了都抢不到手, 要买赶紧去。”
    “买家一多价钱又要涨喽。”
    “可不是, 一天一个价, 现今一车瓦要三百文呢, 砖头还贵些。”
    “那是,田价都翻了几翻呢……”
    ……
    尽管万正兴许诺建材方面无需她操心, 但市面上的价格肯定要了解,到时结账时免得双方起了龃龉。
    新年后第一次来洛水村, 望着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田地里搭了两个草亭, 亭中摞着粗细不一的木材,亭外空地码放有青砖黑瓦。
    没想到万正兴动作这么迅速,颜溪再次感慨卖田决定很正确, 否则让她自己去找砖买瓦定然累的够呛。
    万正兴也在,这几天他每日早出晚归,颜溪知道对方忙得很便没去打扰。
    另其意外的是刘怀安竟然也在,以为他在木坊里忙。她想应该为了盖房子之事。
    面向她眉飞色舞的万正兴看见了她,朝身旁的人说了句什么,那人便立即抬头,看见颜溪时,眼中的惊喜敛都敛不住。
    得刘芙李诚之助,他于两天前离开刘家暂时得到自由。今年情况特殊,不管往年商家几时开门迎客,安居木坊初三就将铺门打开做生意,接受各类木质器具预订。
    店里新招了掌柜,今日上工,所以他才得闲帮万正兴参谋房子怎么盖最好。
    万正兴扬声道:“三郎,你也来啦。正好,咱们商量商量盖房子的事儿。”
    地钱交给颜溪的次日,对方便爽快地让他拿着测量工具从其两亩田中量出宽长适宜建房的土地,然后埋界石撒草灰。
    他万正兴也是个磊落之人,承颜溪的人情,所以购置木材砖瓦诸多琐事都不用他操心。
    大年初二一起吃酒时,得知颜溪对于房舍设计有自己想法,因此方才同刘怀安只讲了自家的打算,所以见了颜溪才有此说法。
    颜溪近前跟眸光灼灼的刘怀安打过招呼,才笑言:“这方面我是个门外汉,想的如何好却不一定合适,先听听万大哥你怎么打算的。”
    万正兴咧嘴呵呵笑起来,他想的长远,自从朝廷确定西平门为通衢后,接的活越来越多;跟着他糊口的力夫匠人亦多起来。
    再加之和刘怀安合伙的木坊生意兴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将来说不定能像城内富贾住深阔的大院子。
    所以他准备多建点房子,院子弄小点,有个洗衣晒被的地方便可,以后搬走了可以租给旁人收租子。
    颜溪听了万正兴的计划,点点头颇为赞同他的想法,但并不准备跟从。
    洛水村位置不错,洛河清淤后,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开发后各项配套必定完善,比东水门还易居。
    尤其她的田产离河边很近,仅隔了一条宽阔的沿河大道,这等绝佳位置商住皆合她心意,所以才花十二分心思来设计房宅。无论将来财力如何,她是不准备挪窝了,近千平的面积够住了。
    刘怀安是从万正兴嘴里琢磨出颜溪自有打算,便未多话,不过心底因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感到极为高兴。
    如今小溪的宅地比刘家和姐姐家都要大,人家还有个读书考功名的弟弟,是他刘怀安高攀啊。
    一亩半的田,除却朝廷划修巷道以及空出屋檐滴水等公用面积外,也有九百多平,就算拿一半面积建房也非她能承受。
    所以她计划先盖两座,一座用来做铺面做生意,另外一座居住,剩下的用来培植花木。她赚的第一笔银子就是卖花所得,所以决定还是不能将老本行丢掉。
    种花好啊,辛苦是辛苦了,至少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何况还有万正兴这个搞房建的人脉在。
    “盖两座?!”万正兴面露惊讶,太浪费了,看看现在多少外地人往京城来,城内没地住,待西郊房子建好不用吆喝都能将房子租出去。
    刘怀安也微露惊讶,转念一想,颜溪如今养个读书的弟弟,年底要回燕城老家考童生试,光这两项就得不少钱。
    他抿抿嘴道:“先将两座盖起来再说,附近村户十亩八亩田的也有不少,且看旁人怎么做的。”
    朝廷开通衢清河道如此大动作必然不会让那么多土地长时间闲置,待朝廷腾出手来发现问题便会拿出政令来。
    颜溪倒没想到这一点,是啊,上辈子政府多是拆迁补钱给房,如今却由百姓自己做主,凡事有利有弊,总之国家不会让乱起来。
    万正兴闻言心中一动,怕房子建不起来最后官府插手,愈发觉得房舍尽快修建好,反正人和物都是现成的,只要土壤解了冻便可破土动工。
    房子事情说完,颜溪晓得他们俩皆是大忙人,念着人家都帮她啥都准备好了再若叫蹲在这里看砖木,实在过意不去,便说道:“都呆在这也没啥事,你俩回去吧,下午找个人来接班就成,这几日我都在西郊可以守半日。”
    又特意对刘怀安说:“明日你在木坊吗?我把宅子的图纸给你,帮我提前瞧瞧有没有不合理处。”
    刘怀安说好,万正兴更没意见,当前人力珍贵,一个人恨不得当做几人来使,若非建材稀罕西郊又人群复杂,谁愿意每日派人来守着,还要付工钱。
    两人离开后,颜溪先绕着两垛青砖摸摸瞅瞅,然后走进草亭弯腰像拍西瓜般拍拍圆滚滚的长木,凑近棕红色的截面数一数年轮。
    打量完了才十分松弛地依坐在木柱上。
    苍穹碧如洗,白灿灿暖融融的阳光撒在她脚上,腿上,倏然间一股夹着寒意的风扫来,让昏昏欲睡的颜溪打了个寒颤。
    再怎么伪装,也是早春啊,春寒料峭。
    她不敢再由着心意打瞌睡,起身转悠转悠,忽然一列满载青砖的骡车映入眼帘。
    数了数,五匹大青骡,很是威风气派,四周做活的人暂停手中活计,议论纷纷。
    “瞅这骡子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家……”
    “啧啧啧……买这么多青砖得花多少钱!”
    “大户人家,谁在乎这点钱,跟拔根汗毛一样。”
    “跟颜家三郎挨边是谁家啊?”
    “去问问。”
    ……
    颜溪望着骡队在对面一路之隔的田间停下,原本大片的杨树苗于去年先后遭逢旱涝,早已化作腐木入了泥土。
    看今日这般情景,想来主人家买田根本不是为了种树的。
    不知道跟这种权贵富贾做对门是好事还事坏事。
    颜溪刚吐出一口浊气,便见人凑过来八卦。
    有认识她的人问道:“三郎,对面哪家的?恁气派。”
    颜溪摇摇头,恐出言惹祸,指着翘尾巴拉屎的青骡羡慕道:“是气派啊,我要有头大青骡就好了,省得自己拖着车来来回回。”
    有识货的人接话:“别想了,那是正宗的关中骡,可不便宜,得好几十两银子呢。”
    有人玩笑道:“不是卖了半亩田吗,想买照样买。”
    “三郎,你田卖亏了,前儿四狗家卖八十贯一亩呢。”
    ……
    从这群人中知道不知真假的消息,比如一些人耐不住高价卖掉部分田地;哪个地方的泥土做出来的土坯好;现今不仅木材砖瓦涨价,连稻草高粱芦苇等等也涨了……
    笑谈中时间过得快,万正兴他们没让她待的太久,太阳落到半山腰,提着食盒的伙计便来跟她交接了。
    “二东家让我给捎的饭菜。”
    不说还好,提起饭啊菜啊的,真饿了,又渴又饿,半晌不午的只吃个锅盔。
    没矫情,道了谢接过食盒问过伙计吃了否,步入草亭开始吃饭。
    一盅菌菇鸡汤,一碗烧羊肉,还有碗醋溜白菜,吃的她口舌生香五脏餍足。
    入城时,还天光大亮,颜溪正思索着要添置什么东西,忽闻卖炭火的吆喝声。
    真是想着什么来什么。
    她脆声笑问赶着毛驴的老翁:“炭翁,什么价啊,我离的不远能否送家里?”
    老翁将车沿街边停靠嘘了声,人和驴皆驻足,“只剩两袋,算小哥便宜点,五十文,连人带炭包送到家门口。”
    颜溪没再继续还价,爽快地当即给了钱,报了梧桐巷的住址,将食盒放在随后自己跳上车,炭翁边嘱咐他坐好边熟练地牵驴掉头转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