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三国:苟成千古一帝! > 第102章 袁术伪造天命,孙策周瑜联手攻江东

第102章 袁术伪造天命,孙策周瑜联手攻江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江淮一带,这段时间的气氛有些诡异。
    自从随着冀州袁绍败亡的消息传来,世家大族人人自危。
    朝廷平定河北之乱后,接下来肯定会选择南下。对江淮袁术动手了。
    而他们这些世家大族,要么只能选择臣服朝廷,要么只能背井离乡奔逃江东。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皇宫众嫔妃诞下皇子皇女的消息传来。
    百姓们欢天喜庆,普天同庆!
    他们这些世家大族们也有些期待,奢望陛下大喜之下,开恩大赦天下!
    结果并没有!
    反而传来了一个惊闻——
    陛下似乎想要御驾亲征,征讨淮南袁术!
    不仅没有大赦天下,反而要御驾亲征,这令那些世家大族们,顿时有些坐不住了!
    有些故土难离的世家大族,最后选择了臣服朝廷!
    摊丁入亩赋税改革确实致命。但很多世家大族可以通过分家,来削弱摊丁入亩带来的影响。
    如此一来,他们在本地的势力还可以利用,不至于人离乡贱。
    当然,这是如同推恩令那般的阳谋!
    世家大族分家后,宗族力量势必被削弱,分化后的家族甚至会因为争夺家产而内斗。
    中央朝廷也好,地方官府也罢,无疑可以压倒世家大族的宗族力量!
    而有些与袁氏牵连太深,或者袁氏门生故吏,或者厌倦了中原战乱的世家大族,果断衣冠南渡。
    或前往江淮投奔袁术、或直接渡江前往江东、也有前往荆州刘表,甚至益州刘焉之处投奔。
    整个江淮上下,各奔东西。
    当然,袁术目光短浅、冢中枯骨,很多世家大族来到淮南与袁术交流后,又果断离去。
    因为他们都感受到,袁术想要称帝的野心!
    自从袁绍败亡后,袁术想要称帝的野心更加强烈,他的想法是——
    反正已经鱼死网破,那么还不如完全撕破脸,登基称帝,说不定可以笼络那些野心家,对一些妄图从龙的在野人才,也是一种吸引力!
    袁术只要一天不称帝,那么他一天就是汉室臣子,他反抗朝廷、反抗陛下,那就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但登基称帝就不同了,这是争霸天下的必经之路,如同当初的楚汉之争!
    谁敢断言,他袁术不能如汉高祖刘邦那般,建立一个宏伟圣朝呢?!
    当然,自从上一次袁术提出登基称帝的想法,被麾下文臣反驳之后,袁术知道刘氏江山的思想深入人心,没有一个天赐良机,登基称帝难如登天!
    袁术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当初大汉爆发蝗灾,明明有这个机会的。
    只要他们蛊惑人心,造谣中伤,这是陛下伤天害理,天怒人怨引发的天灾。
    陛下失德,已经不被上天认可!
    势必会离间当今陛下的民心和民意!
    届时,袁术稍微包装一下自己,就能一呼百应,登基称帝了,阻力也不会那么大。
    可惜后面天降祥瑞,鸭兵天降,机会直接消失了。
    当然,袁术对此嗤之以鼻,不太相信这个谣言!
    鸭兵天降?!
    骗鬼去吧!
    因为江淮地区水网密布,空气湿度很大,蝗虫不喜欢这种环境,因此没有在江淮爆发蝗灾。
    袁术也没有亲眼看到所谓的“鸭兵天降”,自然不会相信了。
    不过这个“谣言”,让袁术看到了一个机会——既然天赐良机等不到,他就自己创造!
    不就是传谣吗?!
    正好江淮地区,崇尚佛教,又因为徐州陶谦推崇佛教,来稳定地方民心,多年发展下来,江淮地区佛教势力不在道教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陶谦麾下部将笮融,生性残暴,无恶不作,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但笃信佛教。
    笮融将大量物资占为己有,累积财力,在徐州一带大规模崇佛,修建豪华佛寺,铸造金铜大佛,衣以锦彩,并举行浴佛节,招揽信徒万余人。
    如今佛教在江淮地区的影响力十分恐怖!
    当然对统治者而言,宗教不过是稳定民心的手段,也是可以借此煽风点火、引导愚民的手段。
    袁术借此做文章,最近已经开始有谶语散播——“代汉者,当涂高也”。
    平民百姓不解其意,但那些读书人却有些骇然!
    “涂,通“途”。涂高,意为道路上的高远者。袁术表字“公路”,谶语在淮南谣传,这不就是泛指袁术取代大汉吗?!
    这理由当然十分的牵强,不能令人信服!
    因为这句谶语西汉时期就传播甚广了。
    汉武帝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六七四十二是数字,数字总和为29,即29代汉者,当涂高也。
    真实解读:汉朝出了29个皇帝,做帝王这行,刘家是高大上的。
    但因为断句的问题,汉代还没有标点符号,也就给了很多野心家可趁之机了。
    袁术就想要利用这个谶语,为自己塑造“天命之身”!
    由此可见,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当然,这第一步造谣只是开始,读书人相信还不够,需要让平民百姓也相信,这些愚民才会认为袁术有天命。
    因此袁术决定酝酿差不多后,继续谣传他有天命,他可以取代大汉。
    这自然需要一些时间。
    袁术这些小伎俩,瞒不过麾下文臣武将,不少人已经起了离开的心思。
    周瑜对孙策说道:
    “伯符,袁术称帝的野心越来越强烈,未来必受其害,我们必须尽早离开,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公瑾,你认为袁术有天命吗?”孙策狐疑问道。
    孙坚战死,孙策为孙坚守孝后投奔袁术,为他南征北战,但一直不受重用,且袁术反复无常、言而无信,孙策也已经有了去意。
    但最近江淮谣传袁术的天命,说的孙策都有些无法确定了。
    “呵呵。”
    周瑜冷笑一声:
    “当初董卓霸京,妄行废立的时候,汉室倾颓,有亡国之危。
    然而随着当今陛下力挽狂澜后,汉室已有中兴之兆,袁氏接连败亡,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何来天命?”
    “公瑾对陛下如此推崇,为何不臣服朝廷呢?”
    孙策又问道,但心中已有不快。毕竟孙坚死在朝廷之手,恨乌及屋,他对陛下是有些怨恨的。
    “身不由己啊!”
    周瑜无奈,他可是江淮士族,陛下推行摊丁入亩,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不管是周瑜还是周家宗族,都在试图反抗陛下。
    且他们相信,他们的反抗必定成功!
    因为山高路远,鞭长莫及!
    哪怕陛下南下江淮,甚至击败袁术,也不可能永远留在江淮,陛下是会离开的。
    而江淮还是他们世家大族的江淮!
    如今周瑜等世家大族,就是想要通过江淮天险来反抗朝廷、反抗陛下,让朝廷看到江淮世家大族的众志成城和意志力。
    如果可以挡住朝廷最好,划江而治。
    如果挡不住朝廷,也能让陛下和朝廷明白,江淮的世家大族也不是软柿子。
    想要治理江淮,还需要依靠他们。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反击才是谈判的最佳筹码!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江淮世家大族不仅没有投降,反而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不过有些人是属意袁术,而有些人却属意其他人。如周瑜,就认为孙策有王霸之气,是一位可以扶持的明主。
    “公瑾,我该如何讨回父亲旧部?”
    周瑜没有解释,孙策也没有追问。两人虽然是至交好友,但也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
    至少在当前,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朝廷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在江东抗衡袁术的兵马势力,甚至隐隐占据上风了。伯符可借此向袁术请战,渡江对战刘繇。”
    …
    “袁术会答应吗?”
    …
    “自然会,如今袁绍败亡,朝廷南下已成定局。淮南将首当其冲,阻挡朝廷兵峰所向。这时候,袁术必定想要解决心腹大患刘繇,稳定江东局面。
    “伯符乃骁勇善战的虎将,前往江东镇压刘繇,将如虎添翼。
    “当然袁术反复无常,兵马可能不会给太多,但伯符舅父吴景是丹阳太守、堂兄孙贲为都尉,我们可直接在丹阳招兵买马。
    “徐州陶谦麾下的丹阳兵,可是骁勇善战啊!
    “如今当务之急不是兵马问题,而是离开淮南这个是非之地。万一未来袁术妄图称帝,我们正好与其切割,伯符也不用担负背信弃义的骂名了!”
    …
    “我明白了。”
    孙策颔首,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话虽如此简单,但其中的心理话术交锋,以及借势等技巧,自然也非常重要。
    不过在周瑜的暗中相助下,孙策最后顺利请战成功,渡江作战。
    远离淮南这个是非之地!
    但这一世,孙策可没有传国玉玺来献给袁术,因此袁术也没有给他多少兵马。
    只有孙坚旧部诸将、亲兵,寥寥数百人跟随。
    袁术自然看出孙策的勇武不凡,察其举止,知道孙策能屈能伸,大有过人之处。
    正因为担心孙策做大,这才不敢放任兵马给他自立。
    但如今形势变化,冀州袁绍败亡后,未来朝廷兵马南下,江淮首当其冲。
    攘外必先安内,袁术必须解决背后大敌刘繇。
    而孙策无疑是一员猛将!
    既担心孙策势力太大自立为主,又担心刘繇在江东做大。最后袁术索性放任孙策前往江东,但不给他太多兵马,以此进行限制。
    驱虎吞狼!
    …
    孙策离开淮南前往江东后,投靠舅父吴景,并依赖吴景召募到了数百人。
    兵马势力达到了近千人!
    可惜好景不长,刘繇招兵买马,且有着朝廷任命的大义,令汉室忠臣们投奔。
    势力膨胀到非常恐怖的地步。
    因为孙策乃袁术部将,丹阳太守吴景、都尉孙贲都是关系密切的自己人。
    刘繇自然首要针对他们!
    在孙策招兵买马,还未训练之际,刘繇举兵数万,号称“十万大军”,武力逼迫吴景和孙贲。
    孙策倒是想要请战,但周瑜却借此设计,让他以此向袁术索要孙坚旧部。
    闻言后,孙策果断听从,假意败退回九江郡历阳县。
    隔着长江对峙江东刘繇。
    这令袁术震怒!
    孙策的势力倒是被他限制了,但驱虎吞狼,这虎太弱、太幼了,直接被狼驱赶了!
    如今整个江东落入刘繇之手,这还了得?!
    未来朝廷南下,兵临淮河。刘繇隔着长江对峙,袁术要被夹死在淮南,腹背受敌了!
    “孙策不如其父啊!”
    袁术暗叹一声,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若在,何至于令刘繇这厮耀武扬威?!
    这时,孙策在周瑜指点下,又一次来到淮南,拜见袁术:
    “将军,我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我愿带兵去帮助舅父反攻刘繇。
    “重回江东后,我还可在当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万人。那时,我再率领他们助您平定天下,谋成大业。”
    袁术自然不会相信!
    但刘繇势大,他不能坐看刘繇站稳脚跟。
    终于。
    袁术这才将孙坚旧部数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还给孙策统领。
    “多谢将军!”
    孙策咬牙切齿,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一千人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且还是当初随着他父亲孙坚,南征北战的淮泗精兵!
    至此,孙策有了两千兵马。
    袁术为其调配粮草辎重,当然淮南缺少战马,虽然当初与冀州袁绍交换,但还是很缺少。
    因此只是给了几十匹战马。
    靠着这些势力,孙策重返江东。
    孙策在周瑜出谋划策下,带着两千兵马渡江作战。
    渡江之后,孙策所向睥睨,势若破竹,无人敢与他交锋,而且军令很严整,百姓们都依附他。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官兵过境时,对百姓的掠夺比土匪还要严重,就像用篦子梳头一样,把百姓家里的财物搜刮得一干二净。
    但孙策却能控制麾下将士的欲望!
    令行禁止,号令如山,足可见孙策的治军能力,以及军中的威望!
    这就能获得民心民意!
    随着孙策连战连胜,不断有人来投奔他,逐渐发展到五、六千人。
    靠着这股威望,孙策在丹阳郡招兵买马,逐渐壮大到近万人。
    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令刘繇头疼不已,但麾下将领中完全不是孙策对手,且又没有周瑜这等优秀的谋臣。
    孙策在渡江作战中快速成长,周瑜何尝不是?!
    如果说曾经的周瑜,初出茅庐,只是一位优秀的人才,那么随着渡江作战后,他已经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统帅、军师,或者说,军事家、谋略家!
    孙策和周瑜联手对敌,双剑合璧,刘繇势力竟一时不能撼其锋芒,渐渐让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
    …
    (本章完)
    (/bi/286494/17237537.)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