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有神药?

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有神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阿廖沙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摇摇晃晃的从莫斯科一路驶来中国。

    和他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来自苏联援助朝鲜的各种药物。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阿廖沙并不觉得坐几千公里的火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相反,他为自己即将报道的事情感到激动和愤怒。

    激动的是他终于获得了独立报道的机会了。

    而愤怒的是从朝鲜方面穿回来的消息表明,朝鲜正在遭受惨无人道的细菌弹袭击。

    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主义阵营的记者,自己必须要揭露美军的暴行。细菌武器的使用无疑是反人类的。

    只有纳粹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即便是身体很疲劳了,但是阿廖沙依旧是精神亢奋,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而和他一起前往朝鲜的还是有中国援助朝鲜的大量医护人员和接受过疫病处理的解放军战士?现在他们都褪去了军装,穿上了白色外套。在中朝边境上,阿廖沙和这群中国战士们会和了。

    他举起相机对着战士们就是一顿拍摄。

    为了方便阿廖沙的采访工作,中方这边特别为他配备了一名懂得中朝苏三语的翻译。

    一名学过俄语的中国朝鲜族战士金福喜。

    “可以让战士们看下这边吗?我方便拍照。”阿廖沙对着金福喜说道。

    金福喜立刻对乘坐卡车路过的战士们喊道:“同志们,看下这边的镜头。苏联的记者同志要拍照。”

    这时候大家还是很配合的,听见金福喜的喊话,卡车上的战士们都统一的把头看向了阿廖沙这边。

    阿廖沙立刻按下快门键,不断的拍摄着这批入朝作战的战士们。

    中国这次为了朝鲜战争筹备了许久。

    但是也没有想到第一批入朝作战的战士居然是去帮朝鲜抗疫的。

    阿廖沙在中朝友谊大桥上将一辆一辆的中国卡车和战士们记录到自己的相机中。

    等到最后一辆卡车开过友谊大桥后,他才直着身体感叹道:“这才是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国应该做的事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苏联援助药品,中国援助大量的人力。相信朝鲜这次是可以挺过疫情的。”

    “记者同志,我们也要上车了。”阿廖沙在金福喜的招呼下登上一辆吉普车。

    吉普车驶过中朝友谊大桥,开始向着朝鲜方向前进。

    中国和苏联方面已经和朝鲜方面打过招呼了。

    每一批援助的卡车都有相应的朝鲜战士做接应。

    把他们带去相应的地点。阿廖沙的吉普车比较特别一点,因为他是记者所以给了他相当高的自由度。

    只有一辆朝鲜的吉普车跟着他,一边是当向导,一边也是保护他的安全。

    他想要去的地方只要不涉及朝鲜机密,基本上他都可以去。他可以去任何地方去采访。

    阿廖沙早就盯上几个地方了,就是在中国这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且白烟柱非常集中的地方。

    在朝鲜同志的带领下,阿廖沙的吉普车行驶了大概四十多分钟,才抵达他想去的这个地方。

    这里是朝鲜的一个自然乡,有五百多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平时有超过两千人口。

    但是现在……阿廖沙进入这个乡村的时候只看见每一户人家的门口都挂着黑布。

    “这是什么习俗吗?”阿廖沙问着金福喜。

    金福喜语气沉重的说道:“家中有亲人去世了,就会在门口悬挂黑布或者白布。”

    “这个乡村……”金福喜没有说下去,但是含义已经很明显了。

    阿廖沙面色沉重,他想要继续向前走。但是有人叫住了他们。

    “同志!同志!戴口罩!”一名女卫生员跑了过来,同时带来了纱布口罩。

    “好的,谢谢。”金福喜和阿廖沙接过口罩后道谢。

    戴上口罩继续往乡村里面走,情况不容乐观。染病的人数很多,不少人都有咳嗽发热的症状。

    这里已经有了一支中国援助的卫生队进驻了。

    卫生队大概三十人,他们正在积极展开救援。

    他们拿白油漆用中朝双语在土墙上写着“中国抗疫卫生队”的字样。

    阿廖沙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好几名医生模样的人正站在乡口大声的说道:“每家每户,有发热发病的病人就都送来这座庙里。我们在这庙里搭建了临时医院。”

    “所有人,不能再喝生水。由副乡长组织一个开水房。所有人喝水都去开水房取水,不许直接饮用河流里的水。”

    “第二,大家不许吃冷食。食物冷掉之后一定要在加热食用。泡菜也必须要加热煮沸后食用。大家明白吗?”

    医生模样的人对着十几名村民小组的组长大声的说着。

    他一旁的朝鲜翻在翻译的时候同时把他严厉的语气一起翻译过去了。

    甚至还补充道:“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如果不想家里在死人的话就严格执行。你们的命也只有一条,明白吗?!”

    这些村民组长点头称是。

    阿廖沙找到医生问道:“你好,我是真理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些关于这个乡村的问题,请问有时间吗?”

    “啊,真理报的同志。你好你好。”医生没有和阿廖沙握手,不过还是很激动的说道:“你们这些国际报纸的同志来了就太好了。你们必须在国际上揭露美军的暴行啊。”阿廖沙抽出纸笔记录。

    “能帮我介绍一下这里的状况吗?”

    “可以可以。我们也是昨天抵达这里的,这里叫做有福乡,本来有乡民三千一百五十人。但是现在已经疫病,已经有三百多人死亡。你瞧那。”

    顺着医生手指的方向,阿廖沙看见有一些村民用大板车拖着一些尸体到乡村外的一个空地上。

    那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火葬场,村民把死去同胞的尸体运送过去。然后在那排队焚烧。

    “这个乡村几乎每天都在死人。死亡人数极多,疫情来的极其猛烈。”阿廖沙继续问:“为什么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医生答:“因为美军的细菌弹直接污染了这个乡村的水源。记者同志我带你去看。”

    说着话几人就跟随着医生的脚步朝地势更高的地方走去。

    走了大约三百多米,医生指着一个大水塘道:“这个乡村的主要用水都来自于山上流下来汇聚再此的溪水。”

    “我们昨天来的时候就发现这里可能有美军细菌弹袭击的可能。你们看这。”

    医生指着一处被挖开的土地:“我们昨天就在这发现了一枚美军的细菌弹。现在已经被我们清除了。”

    “朝鲜百姓没有接触过细菌战,不晓得细菌武器的厉害。也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和防护理念。所以在第一时间遭受了重创。”

    “我们已经展开对朝鲜百姓的救助了。在朝鲜百姓自己顽强的斗志和中苏提供的帮助下,我们相信我们是可以战胜这次瘟疫的。”

    阿廖沙忠实的记录着自己看到的和采访到的一切。

    拍摄了大量朝鲜百姓遭受细菌武器荼毒后的惨状。

    他愤慨的说着:“美国太不是人!居然这样大规模投掷细菌武器!我们必须要制裁他!他们难道没有一点良知吗?”良知?

    当然没有了。在朝鲜投掷细菌武器不过是美军漫长不做人历史中小小的一环罢了。

    之后他们还在越南大规模投放橙剂和使用大量的贫铀穿甲弹。

    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投毒但是这又能怎么样?

    倒霉的永远都是普通人罢了。好像知道了美国干过什么事情,别人就会制裁他一样。

    根本不可能,美国投毒这么多次,哪一次不是不了了之,全世界都假装没看见。

    阿廖沙也不知道自己的报道有没有用。

    但是他必须要写,这是他作为一名记者的良心。苏联援助的药品数量很多,远比中国这边能准备的数量多多了。

    包括各种抗生素药品和各种疫苗,杀虫水、消毒水。

    如山一样的口罩都被一车车的运送了过来。

    而且苏联也在疯狂谴责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细菌武器。

    但是美军拒不承认自己用了。即便是能拿出证据,美国也直接以苏联方面伪造捏造为由拒绝承认。

    美国表示: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证据?什么证据?你的证据都是假的。反正国际上的口水战有的打了。

    美国只要能拖延时间就可以了。等到口水战打的差不多了,日本那边也就应该差不多搞定了。

    到时候在进场打绞杀战就好了。

    阿廖沙对于自己的报道没能对美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而感觉到沮丧。

    但是他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每天都在报道相关的新闻。本来这看上去好似已经没什么用了。

    但是最近阿廖沙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那就是关于中国援朝的卫生队使用的药品。

    没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使用苏联援助的药品。

    包括消毒水,杀毒水之类的也基本是苏联援助的,还有各种抗生素。

    但是有的药品很明显不是苏联生产的。

    因为它上面还贴着中文标签,是中国生产的。中国能生产一些药品这不奇怪,毕竟中国这么大,有一些药品厂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这些药品治疗的疾病是什么。

    美国如今在朝鲜战场投放的瘟疫主要是鼠疫、霍乱、疟疾。

    鼠疫的治疗办法是链霉素,这个大家都知道。阿廖沙的父母都是医生,所以他也是有一定医学常识的。

    苏联援助了一批链霉素来控制鼠疫,这他知道的。而疟疾和霍乱就比较麻烦了。

    如今的疟疾只能以金鸡纳霜来治疗。

    但是金鸡纳霜却不是对付疟疾最好的药物。

    因为金鸡纳霜对疟疾几乎没有预防的作用。

    而且金鸡纳霜还有副作用,还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等。所以疟疾说是被人类治愈了,但其实还有很多问题。

    金鸡纳霜并不能说百分百治疗好疟疾。

    另外就是霍乱。霍乱在这个年代是没有特效药的。

    所有的医疗手段本质上就是增强抵抗力,让人自身的抵抗力去消灭霍乱病毒。

    这就非常考验个人身体素质了。

    基本上身体比较弱的人就很难撑过去。

    而在深入的报道中阿廖沙逐渐发现,中国的卫生队并没有放弃那些霍乱重症者和对金鸡纳霜具有抗药性的患者。

    当苏联的药品和常规治疗手段对这种疫病的患者都失效之后。

    他们就会小心翼翼的取出那些带有中文标签的药品。

    使用这些药品似乎很麻烦,需要比较高级的医生点头签字后才可以使用。

    也许是这些药品很珍贵?

    亦或者是产量非常稀少?阿廖沙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自己在采访的过程中已经不止一次看见中国医生依靠这种贴着中文标签的药品让病人起死回生了。

    那些不能使用金鸡纳霜的疟疾病患(有排斥反应或有抗药性)们,只要注射了这些中国药剂之后,他们的病情将会大幅度缓解。

    甚至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那些霍乱患者也差不多,在常规治疗手段无效后,中国医生会给他们注射这些中国药品。

    往往只需要几针就可以迅速稳定住他们的病情。

    这让阿廖沙感觉到不可思议。

    同时也让朝鲜医疗行业的同行大为吃惊。

    甚至就连很多患病的朝鲜病人都发现了这一点。

    很多人来治病的时候甚至公开点名:“我要中国的那种药,不要苏联的。”

    听到这话,阿廖沙心情多少有点复杂。

    但是都是治病救人,那也就无所谓了。他发现了这一神奇的现象,准备对中国的这药品进行采访。

    采访地点就在平壤的人民医院中。可是就在采访的当日,一个英国倒霉蛋被送了进来。

    英国大使又、双、叒感染了疟疾。这是他第三次感染疟疾了,医生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个行走的疟疾毒包。

    刚进入医院,这位英国大使就烧糊涂似的大呼小叫:“好热热死我了!谁给我开个空调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