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社死与开始

第一百一十二章 社死与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使先生并不相信是中国的医药救了自己。

    原因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大使先生实在是不相信中国人的医药有这么好的用处。

    这就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

    其实这种偏见在西方人身上一直都挺明显的。

    即便是同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苏联人中也有不少人是看不起黄种人的。

    没有办法,最近两百年世界的话语权是属于白种人的。

    当白种人开着大帆船在全球航行的时候,中国的大清王朝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靠着红薯续命呢。

    华盛顿和康熙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但是每每读到历史的时候却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总感觉华盛顿是近现代的人物,而康熙却是一个古老的帝王。中国落下的账实在是太多了。

    当欧洲拉起第一根电线,第一个灯泡照亮漆黑的夜空,让人类在夜晚感受到真正的光华璀璨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不超过出生地的二十公里。

    中国是愚昧而落后的国家,这几乎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了一种共识。

    这种共识很难用语言辩解去瓦解。

    而之后中国的战乱更是让许多人看不上这个国家。

    所以久而久之带来的那种刻板偏见已经深入骨髓了。

    就像是英国大使认为拯救自己的应该是苏联的药品,而不是中国的。

    中国有化工吗?中国有现代医药吗?中国人学过现代医学吗?

    甚至英国大使在发问:“中国有自己的现代医学的教育学校吗?”

    中国当然有。

    1950年,中国已经开始组建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大学。

    不过不管大使相不相信,是中国的药物救了他的命这点事毋庸置疑的。

    因为接下来的几天发生的事情让布莱克和大使先生都不得不对那个陌生的国家开始感到好奇。

    中国援助的卫生队已经深入到了朝鲜各个需要援助的地区。

    帮助朝鲜崩溃的基层组织架构重新树了起来。

    在平壤人民医院里,中国医生专门负责处理那些重症疫病。

    在大使先生接下去的几天里也发现了这些。

    那些朝鲜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叫来中国医生。

    然后他们就会拿出从中国带来的药物进行治疗。

    看上去这些中国药物的使用等级是高于苏联药物的。

    每一次使用都需要高级医生的批准。

    当大使先生在病房里看见一名霍乱重症患者在中国医生的治疗下。

    仅仅只花了几天时间就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时候,大使先生啧啧称奇。

    “真不可思议。霍乱是很难治疗的一种疾病。如果到了重症的状态,那么即便是在伦敦的医院里,医生们可能也只能是放弃了。”

    “即便是进行治疗,也更多的是做给病人家属看的。因为医生们知道重症的霍乱病人救回来的几率小的可以忽略。”

    “真不可思议,中国的医生们是怎么做到的?”大使先生忍不住称赞道:“他们好像有些厉害的过头了。”

    “依靠药物。”一名中国医生走了过来,他上下为大使先生检查后说道:“你体内的疟疾原虫产生了耐药性,之前几次的治疗都没有彻底杀死你体内的疟疾原虫。所以你才会反复复发。”

    “看上去好像是治疗好了你的疟疾,但却是疟疾原虫进入到休眠状态,它不过是暂时不捣乱了而已。”

    “我们给你用了新药。应该可以彻底消灭你体内的疟疾原虫。”这名中国医生的英语超乎寻常的流利。

    甚至还带着伦敦的口音。

    大使忍不住问道:“医生,你是在英国留学过吗?我听你的口音和伦敦人简直一样。”

    带着口罩的医生点点头:“对,我在英国留学过三年,学习现代医学。”

    大使忍不住点点头:“是个正确的选择,英国的现代医学是全世界最好的。”

    大使这话说得有待商榷,但是作为一名英国人吹捧自己国家是必然的。

    “您的医术很高超,可惜去到了中国,这会限制您的医术。您要是留在英国的话,应该会有更大的成就。”

    大使说这话他完全是发自肺腑,甚至认为自己这样说是对这名医生好。

    “您应该留在英国。那里您可以获得更多的金钱和荣誉。您也可以接触到全世界最顶尖的医学,让您的医术不断进步。”

    写着病历本的医生听着大使先生这么说,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

    “英国不缺少我一个医生,而我的祖国缺少。这和金钱荣誉无关,这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基本人格。”

    “我爱我的祖国。”医生写好病历本后对着大使说道:“在观察几天,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你可以出院了。”

    大使点点头,他看着医生走远后对着布莱克说道:“布莱克,你觉得中国是个发达的国家吗?”

    布莱克摇摇头:“不可能是发达国家。我收集的各种情报都明确的表示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这个国家有四亿民众,其中最少有三亿五千万人是彻底的文盲。剩下的五千万人中识字率低于三百个字的占据百分之一半。”

    “这个国家开国大典的时候甚至连升旗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都找不起。”

    “这个国家有三亿人生活在近乎于十七世纪的古代。”

    “从各种数据上来看,这个国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贫穷而又落后的国家。”

    大使先生躺在床上眼睛微闭:“是啊,这是多么落后,愚昧到令人发指的一个国家啊。但是他们为什么能培养出这样的医生呢?”

    “他们又是怎么发明出连苏联人都没有的神奇药品呢?”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个贫穷到连肉食供应都成问题的国家,是怎么让这些在英国留学过的高材生医生甘愿回去的呢?”

    大使先生的问题一个个的问出。

    乔治·布莱克心头也是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

    是啊,这个国家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中国是个不值一提的弱国。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大使突然感叹的说了一句:“我对中国有了很多兴趣,忽然想去中国看看呢。”

    布莱克却笑笑道:“怕是不行,我们现在是阶下囚。”“是啊,可惜了。”布莱克和大使先生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感叹中国的变化的时候,英国大使现在在欧洲也上了热门。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朝鲜这边一直负责报道细菌战的阿廖沙记者抓住了突破口。

    他忠实记录下了大使先生感染疟疾的事情。

    并且找到了之前给大使治疗的医生,询问之前两次他感染疟疾的情况。

    他把这些全部都整理了一遍之后写成了一个长篇报道。

    名字就叫做《英国大使在朝鲜的抗疟之路》。封面用的很好,刚好是英国大使当时发病热的全身冒汗,把自己衣服撕开袒胸露乳的那张照片。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读者们并不关心一篇新闻里写的是什么。

    他们只在乎标题和首页图片。

    英国大使的半裸图虽然比不上让英国皇室裸一回,但也算是劲爆了。

    尤其是以老伦敦贵族自居的英国佬来说,这样衣衫不整的形象已经算是一个大新闻了。

    所以阿廖沙的这篇报道虽然是在真理报上发表的。

    但是却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报纸上得到了转载。

    当然,他们有没有付转载费就不得而知了。

    本来阿廖沙写的这片报道还是很正经的。

    写的不过是美军对朝鲜发动细菌战,导致了英国的大使都感染了。然后前后感染三次,身体形成抗药性,最后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挽回性命之类的。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篇很正常的报道。

    阿廖沙的重点描述放在了中国发明的新药身上。

    表示中国人在疟疾和霍乱的治疗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然后才是随笔写了英国大使被疟疾弄得死去活来的场景之类的。

    这方面的描写,阿廖沙对天发誓以他爷爷的名义,他没有进行任何添油加醋或者是故意侮辱对方人格的报道和描写。

    但是欧洲的小报同行们可没有和他一样的操守。

    他们在看见英国大使那副袒胸露乳的照片时,他们已经想好了如何编排标题了。

    《震惊!英国大使在朝鲜尽然得了那种病!》《是什么折磨让英国贵族体面尽失?》《可怕,英国大使当众脱光为哪班?》诸如此类的标题,欧洲小报们罗列出了好几十个。

    对他们来说新闻事实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吸引到读者花钱买报纸就够了。

    还真别说,人这种动物的好奇心是很足的。

    尤其是普通民众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别人倒霉。

    所谓别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快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果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快乐?

    那大概就只有看位高权重的人倒霉扑街了。

    同样是拉裤裆,隔壁王大爷拉裤裆里你最多笑一天。

    要是美国总统拉裤裆里你能笑一个月。

    于是乎这些小报添油加醋的写着英国大使感染疟疾后再朝鲜做出各种不雅的事情。

    阿廖沙对天发誓,那些东西自己一点都没有写过。

    比如说小报上写大使先生因为太热而在平壤街头裸奔。

    还说的信誓旦旦的,说他至少吓坏了十八个朝鲜妇女。

    还有写他在朝鲜感染疟疾是因为私生活不检点。

    鬼知道私生活不检点和感染疟疾有什么关系。

    但是这不妨碍小报记者们的发挥。这年头造谣又不犯法,就算是大使先生你要告我们,也要你能从朝鲜回来再说啊。

    于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欧洲的小编们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一顶顶子虚乌有的黑锅扣在了大使的身上。

    这下英国人坐不住了,你们这样报道是有辱我大英国体啊!这下小报们更兴奋了,你官方不回应的话也就是在特定范围你传传,你官方回应了,那就证明老子破圈了啊!

    他们黑的更来劲了。小报纸不要指望他们有什么职业道德,他们能坚持写大使先生得的是疟疾而不是花柳已经是他们的底线了。

    至于这个灵活的道德底线什么时候会破?

    那就不知道了。因为英国政府的回应,导致了这件事破圈了。

    很多不看花边小报的人都知道英国大使在朝鲜得了疟疾,而且还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大使先生:我没有!)。

    不过所有的报纸都反复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大使先生因为身体产生了抗药性。

    所以传统药物对他的治疗效果已经没有了。

    最后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抗疟新药对他产生了作用。

    不仅如此,他们的好像还发明了一种抗霍乱的新药物。

    可以有效的对付霍乱。

    很多民众看到这种新闻也就只是当新闻看看罢了。

    但是这种新闻落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眼中,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辉瑞集团位于欧洲的负责人看见这则新闻之后,他并不关心英国大使先生的社死状况。

    他只关心一点:中国人手上真的有抗疟和抗霍乱的新药?

    如果是真的话,那能赚多少钱啊?!为了搞清楚这一点,辉瑞集团动用了在亚洲的关系,想要第一时间确认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好像和中国人做生意也不是不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