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重要性不一样
单宗肃坚持认为,北平电子管厂的其他项目都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就必须要检查一下悬浮液了。因为用到了排除法,那就必须要一个一个的排除下去。
漏掉一个算怎么回事。
但是现在波兹尤涅尔内心的信心也不是很足,他无法肯定自己写的东西完全没错。
因为他来中国之后,工作不能说是很上心。甚至可以说是心不在焉。因为对他来说,来中国工作是一件并不那么愉快的事情。
一开始来,还有着想要捞一些政治资本的想法。但是真的来中国以后,这里的生活条件对他来说太劝退了。
在苏联,波兹尤涅尔这样的专家是住在专门建设的专家楼里的。
日常供应也比普通苏联工人强的多。
现在一个普通苏联工人的生活标准都比中国一个厂长的生活标准强不少。
更不用说这些技术专家了。
所以即便是电子管厂用尽心力尽可能满足波兹尤涅尔在生活上的需求。
但是对他来说依旧显得不够,他也觉得自己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在苏联过得更好。
所以他也就把来中国工作视为一种受苦了。
这里面没有什么复杂的政治关系,只有最简单的人性。但是因为波兹尤涅尔自己的操作,这件事被迫成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政治事件。
导致苏联大使馆都过来过问了。罗申大使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周总理也派了秘书过来询问。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大事,但是波兹尤涅尔的这通操作搞得中苏两方都有点下不来台了。
“波兹尤涅尔同志,你来中国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相信你在出发前就明白的。没有上级的许可,在工作完成前你不能离开中国。”
“所以你为什么要威胁那些中国人,说你要离开这里回到苏联?”罗申看上去是个和善的苏联老人。
但是当他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的时候,波兹尤涅尔还是紧张的说不出话来。
“我……”罗申摆摆手打断他:“我不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我知道你和其他的苏联工程师一样,对新中国的生活条件不满。
但这是受限于中国的客观条件,并不是中国人在主观上克扣你们,对你们不好。
恰恰相反,你要知道,你的生活保障水平是比现在新中国的毛主席和周总理还要高的。”
“你和中国的工程师有争吵。这我也不想过问。因为这很常见,工厂里因为意见不和吵架的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罗申盯着波兹尤涅尔:“但是你要告诉我。中国电子管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废品,到底是因为他们的材料不合格,还是因为你给他们的生产工艺和配方有问题。”
大使的目光简直就像两道高热射线,让波兹尤涅尔不敢与他对视。
他低着头,双手抓着帽子紧张的转圈,一时间没有说话。
罗申敲了敲他面前的桌子:“回答我的问题,波兹尤涅尔!这事关我该如何去应对中国的外事人员。甚至我还要去见一趟中国周总理。”
“你最好实话实说,让我有回转的余地。否则你丢的将不是你自己的脸面,而是我们整个苏联的脸面。”
罗申的语气说的很重,这话一出口,波兹尤涅尔就猛地一抬头,他的脸色变得煞白。
给苏联丢脸?这个罪名可太大了!波兹尤涅尔不知道自己背不背的起。
他只能喏喏的说道:“我……我写材料的时候确实没有那么认真,但是我写过那么多份生产工艺……应该……应该没问题。”
“但是中国人生产的钼丝质量真的很差,远远比不上我们苏联生产的。所以……”哒哒哒。
罗申敲了敲桌子打断了他。
罗申道:“我不需要借口。你告诉我,中国人生产的钼丝很差,那么它到底能不能用?”
波兹尤涅尔憋红了脸,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也许……可以用……”
罗申重重的喘了一口气:“那你当时为什么一口气咬定是中国人钼丝生产有问题?”
“因为……因为看着质量确实很差。我在其他地方也没发现有问题,所以……那就应该是钼丝有问题……”
听着波兹尤涅尔的话,罗申无奈的扶额。
他搞清楚了整件事了。中国人这次大概率是没弄错。弄错的是这位波兹尤涅尔同志。
他错就错在自己傲慢和高高在上的态度上。
因为中国人对他的尊敬,以及他本身的傲慢,导致他就像是个独断专行的学阀一样。
在技术上根本容不得他人的置喙。
被人质疑后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方面的问题。
而是想着自己的权威被人质疑了,自己应该打压对方。
这已经是用政治思维去思考科学问题了。
罗申不是一个科学家,但是他也知道这种思想是非常致命的。
罗申叹了一口气,现在苏联和中国是蜜月期。中国和苏联的联系越发的紧密了。
最开始苏联方面认为,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只能是单方面的。苏联可以给予中国援助,但是中国很难帮苏联什么。
但是就最近半年的发展来看,这个观点或许要改一改了。
因为中国对苏联的作用远超斯大林同志和政治局(毛主席团)里各位的预料。
如果说中国人对苏联副食品的供给只能算对苏联的锦上添花的话。
那么中国人其他一些方面对苏联的支持,对苏联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对苏联在文化上的支持。
不管后世如何黑苏联,喜欢把苏联形容成傻大黑粗的形象。
但是依旧不能改变苏联是个文化大国的实事。
苏联在古典文化上的造诣极高。戏剧、芭蕾舞、文学等等。
如果说苏联在文化上有什么短板的话,那就是在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上的发展不够。
而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才是对西方阵营宣传的利器。
因为你不能指望着给观众跳芭蕾舞来改变他们的意识形态对吧。
现在的中国却帮苏联把这个短板给补上了。
之前交给苏联的那首《苏维埃进行曲》(改词版)现在在苏联已经红炸了。
慷慨激昂的配乐,朗朗上口的旋律。仅仅只用了一个月就征服了全苏联。
现在全苏联就没有几个不会唱这首歌的人。
事实证明,流行文化就是流行文化,没有取错名字。
它出生就是为了讨人喜欢并且为之流行的。
这首歌不仅在苏联唱了起来,在西方阵营也开始流行。
苏联录制的英语版、法语版、西班牙语版等等。
这首歌太好唱了,传唱度起来谁都挡不住。听说今年很多小学的文艺汇演,一个班上五十个孩子,其中四十个报名表演歌唱《苏维埃进行曲》。
苏联方面已经尝到了甜头。
扎罗多夫已经和中国在文化方面展开合作了。
而中国这边又为苏联提供了很多文化产品。
包括摇滚版《红军最强大》《国际歌》等等。这些歌曲发到苏联后,也不断的引起轰动。
尤其是中国方面还提供写了一首《团结的人民永远不会被击败》,这首歌曲更是在流行度上和音乐性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属于叫好又叫座。这首曲子目前在中国的广播中播放,也取得极高的收听率。
几乎是所有的中国军人都会唱了。而放到苏联去后,很快在社会阵营国家都取得了极高的流行度。
这种带有极高流行度又拥有凝聚人心作用的文艺作品无疑是极其优秀的。
这让苏联方面实在是不得不重视中国在流行文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据说中国这边的音乐家还在谱写一首《你可听见人民在高歌》。虽然现在还没有成品,但是光听名字,罗申就知道这应该是一首很棒的歌曲。
这些文化作品在苏联的宣传下,如同一柄柄尖刀一样直接插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心脏。
而且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弄出来新的抗疟药物和治疗霍乱药物也引起了苏联的重视。
尤其是那治疗霍乱的药物还可以治疗其他很多病症。
苏联已经派人来中国谈判,希望能联合生产这些药物。具体如何还要看谈判。
但是总体而言,包括罗申在内的苏联高层都对中国越来越重视了。
这个刚成立的国家虽然还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
但是他们已经在某些领域开始熠熠生辉,可以成为苏联重要的助力了。
所以罗申是非常反感波兹尤涅尔这样的人。
“你最好祈祷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不是你的配方和工艺有问题。不然你的行为将会严重的印象中苏两国之间的友谊。”
罗申的话如一柄重锤敲在波兹尤涅尔的心口上。
说罢,罗申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让人备车,他要去见见周总理。
国家的强盛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他国的外交。
如另一个时空里,中国几乎处处依赖于苏联,那么即便是苏联专家傲慢自大一点,那么也就这样了。
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个时空中的中国国力还称不上强盛。
但是在某些方面已经发展出一条路,而且还是苏联缺少的短板项目。重要性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罗申的汽车开到周总理办公室所在地。
罗申亲自和周总理会谈了十分钟,反正离开时两人都是面带微笑的。而关于波兹尤涅尔的事情,定论很快也出来了。
破晓基地那边没有采用波兹尤涅尔的配方和工艺。
而是给电子管厂提供了另一份相匹配的工艺和配方。
在试车后,出来的工件全都是合格品。试车时废品率控制在了百分之一,经过调试修整,正式生产时可以将废品率控制在千分之五左右。
事实胜于雄辩,波兹尤涅尔提供的配方和工艺有问题。
但是这已经不是中方想要继续深究的问题了。
因为苏联方面已经召回了波兹尤涅尔,至于他的下场?
反正听罗申说是让他回国去某个小厂当工人阶级改造他身上的学阀气息了。
专家楼也被收回了,莫斯科也待不下去了。
也不知道分配去的是西伯利亚哪个工厂就是了。
不过没让他挖土豆,波兹尤涅尔大概就应该心怀感激了。而在毛主席办公室里,毛主席低着头看着下面呈上来的报告,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都梳理了一遍后。
毛主席重重的叹了口气:“已经有人开始出现学术崇拜了啊。”
他想到另一个时空中的历史发展莫名的心里发寒。
不是害怕,只是心寒。不过毛主席的心寒还没多久,另一份报告送了上来。
以李锐为首,包括钱三强夫妇、钱学森、陆光达、陆光达等人联合提议,破晓基地想要开设一本全中文的学术期刊。
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研读外国期刊的门槛。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此来提振学术界的自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