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七十章 6502

第一百七十章 650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北平的曙光厂已经经过几次扩建了。

    现在整个南池子大街几乎都被它给占据了。

    北平市民也对这个挂着曙光厂的地方感到好奇。

    但是却没人敢多问。因为门口一直有端着枪巡逻的解放军战士,更外围还有穿着白衣的公安干警。

    即便是在厂里面工作的人,也只能是固定在自己的工位上,连离开自己的车间去其他地方都不行。

    里面的每一个车间都有专人把守,不相关的工作人员别说进去了,光是靠近就会受到盘问。

    这里的保密级别之高令人咂舌。倒也不是没有敌特分子想进来,不过还没靠近就被抓了。

    很少有人知道里面到底在研究什么东西。

    包括第一次来的华罗庚。华罗庚还记得,他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那时候还未入夏。

    他如钱学森一样,都是归国科学家。

    不过相比于钱学森那样的万众瞩目不同,华罗庚要显得低调许多。因为他是一个数学家。

    虽然数学号称科学之母。

    是所有人有识之士公认的最重要的学科。

    但数学毕竟太过深奥,大多数人或许一辈子都意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

    但是很显然,这大多数中的人并不包括曙光厂、破晓基地里的那些位。

    在这里华罗庚见到了许多自己的同事。(华罗庚1950年三月归国,担任清华园数学系主任)。

    还有一些他听过名字,但是没有打过交道的学者。

    还有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见到了自己从前一直没有见过的东西:电脑!

    华罗庚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电脑时那种难以抑制的冲动。

    “每秒钟几十亿次的计算……”“可以分析桥梁每一处受力点……”“全国已知的矿场分部……”

    “金属应力和疲劳的分析,一个优秀的计算小组要算一个星期的资料,在这只需一个人一台电脑算半个小时……”

    伴随着那位年轻的不像话的李主任的介绍,华罗庚慢慢了解了这些电脑的作用,同时也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了。

    “华罗庚教授,这次请你来的目的很简单,我希望您能和夏培肃女士搭档,搞出我国第一台电脑来。”

    那位年轻的李主任面带笑意的说着。

    同时他将另一名年轻的女学者介绍给了自己。

    夏培肃,今年二十七岁的一名女学霸。

    她似乎对电脑计算机有着超常人的天赋。

    “很高兴见到您华罗庚教授。我知道您,您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我们计算机公关小组正需要您的才华,需要您为我们提供更优秀的算法!”

    华罗庚有点懵的和夏培肃握手,面对这位英气十足的女士,华罗庚反而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我们要研究电脑,这样的?”

    他指着网吧里的那些顶配家用电脑。

    虽然在七十年后这些电脑不过是比较好的家用电脑,改造改造也可以算作为公司里的工作站。

    但是在这个年代,这里的每一台电脑就是一台超算。华罗庚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分析一所桥梁的各种力,只需要输入相对应的数据后,让电脑自己算一个小时就能得出非常详细的结果。

    从前这种工作,即便是自己带队,组织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来做,也需要算上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就在华罗庚有这样的疑惑时,那位年轻的李主任却哈哈一笑:“不不不,华罗庚教授您想多了。”

    “这些电脑在很长时间内,我国都是没有能力制作的。能在未来二十年内,生产仿制出它们十分之一性能的电脑,我做梦都可以笑醒”“您和夏女士要做的不是这些电脑,而是现在这个世界主流的电子管电脑。”

    原本历史上就该联手合作,创造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华罗庚与夏培肃更早的走在统一战线上了。

    而且他们获得了比原本历史上更多且更全面的资料支持。

    其中的最令人振奋的是,李锐为他们提供了一份电路图。

    而这份电路图在这个年代的重要性与原子弹不遑多让。

    “6402CPU的电路图。你们拿去仿造,有相关的指令集,但是更多的扩展应用的算法没有,华罗庚教授,你只能去参考各种资料,编写出合适的算法了。”

    李锐拿出来的东西名叫【MOS一6502】,这本该是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才开始风靡全球的一款电脑芯片。

    采用了集成电路的制造和封装工艺。

    很多非电脑骨灰级的玩家大概率是不知道这种东西的。

    但是说道它应用的电子设备却会让很多人瞬间勾起会议。

    苹果公司最早的APPLE1和APPLE2电脑,雅达利全系列有游戏机。

    还有任天堂FC,小霸王学习机,文曲星电子词典等等。看似不起眼的MOS一6502却是服役了半个世纪的老兵,甚至到2022年都能在一些电子产品上看到它的身影,比如说几百元的电子琴之类的。

    MOS一6502的主频高到1MHz。

    虽然对比后世动辄几个GHz而且还是多核心多线程的处理器来说,6502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是在这个时代,6502还真的就是超神一般的存在。

    美国现如今用来计算氢弹的计算机重达三十吨,使用电子管一万八千个,占地一百六十七平米。

    就这么大这么重的电脑,其主频不过5000Hz。

    6502放到这个年代简直就是嘎嘎乱杀。

    但是要在1950年搞出6502,这现实吗?有了李锐提供的电路图纸,夏培肃和华罗庚经过研究后发现,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为这份电路图是后世一名手工大神根据6502逆向研发出来的东西。

    这位手工大神通过手工贴片晶体管的方式制造出了一片6502芯片。

    他花了整整五年多的时间进行逆向,光是最后成品的焊接组装又多花了半年。

    将近六年的时间才制作出完美的成品。

    集成电路制作的6502芯片大小仅仅只有一根小拇指。

    而使用了贴片晶体管制造的6502大小却相当于一个P12.9英寸的PAD一pro。

    不过这样依旧可以正常运行,甚至这位手工大神公开展示了,利用搞这块芯片玩《坦克大战》和FC上《忍者龙剑传》等经典游戏。

    李锐在找到这些资料的时候自己都惊呆了。

    他甚至张开幻想的翅膀想着,要是能批量生产6502的话,那中国其实不是能在1950年就开始生产小霸王学习机?

    在1950年就在全世界开始响彻【小霸王其乐无穷啊——】的声音,想想都有些带感呢。

    不过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干。1950年,中国可搞不出贴片式晶体管。

    别说中国了,全世界也搞不出来啊。现在大家都是用穿孔式电子管(半导体晶体管)。

    即便是曙光厂内有一个专门生产小型化晶体管的作坊。

    但是采用穿孔式晶体管,6502的大小依旧庞大到了一点七平方米。

    小霸王是没有指望了。不过即便是1.7平米的占地面积,依旧比一百六十七平米的那台电脑小太多了。

    不过哪位大神的设计图毕竟是基于贴片晶体管设计的,使用穿孔晶体管的话,其中有很多地方都是要改的。

    李锐又给夏培肃和华罗庚领导的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小组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在国内似乎很少人去关注这些老CPU,但是在国外确有一大群玩家。

    他们疯狂的用继电器、真空管、晶体管、原始电子管去生产制造这些老CPU。

    往往做一个就要几年的时间。而且他们还非常有极客精神,试做成功之后都会分享自己的电路设计图,和设计理念。

    还真别说,这些后世民间手工大神的设计理念其实比现在最懂行的计算机专家更先进更靠谱。

    在制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电流干扰问题,还有体积过大造成的失真问题等等。

    夏培肃和华罗庚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又面领着更多的问题。

    比如说过大的体积造成的电流功耗直接提升。

    虽然没有美国那个电脑需要几百千瓦每小时那么夸张。

    但是开机实验已经烧断过三次电闸了,就连变电站检查后都发现支撑不住。

    现在中国的电力还很脆弱,即便是北平也是如此。

    曙光厂也不能无休止的和其他单位抢电用。

    毕竟很多公家单位,例如医院、学校这一类的总是要保证有电用吧。

    考虑到电脑搞出来是要用的,必须要符合现如今中国用电的客观事实。

    所以夏培肃又带人对6502进行简化,进行降频。

    最终的结果便是破晓基地搞出了中国第一台电脑一红星一号。整个电脑占地面积大约为三平米。

    舍弃了显示和声音的功能(现在大家也都没有)。主频频率50000Hz。

    性能比原版的6502降低了二十倍,《坦克大战》是不要指望玩了。

    不过其性能依旧优于美国同期的计算机。

    而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威胁都将来自于空中。

    不论是朝战还是朝战结束后台湾与美国对中国的间谍活动,他们主要依靠飞机。

    所以相关的防空火控必须要搞起来。最开始想到朝鲜战争的时候,李锐就想过搞防空火控。

    雷达什么的其实已经解决了,因为网咖的到来,李强研究的雷达技术提前年年多完成。

    最大的制约是用什么火控电脑。使用网吧的电脑自然是不可能的。

    虽然网吧电脑改造一下作为火控绝对够准。

    可是战场太危险了,万一被缴获呢?所以这件事一直就被拖着了。

    而当夏培肃等人仿制出一台缩水版6502核心的红星一号后。

    李锐和冯石就商量,搞一个前线能用的防空火控。在固定地点,如机场、火车站、重要桥梁、交通节点等重要地方进行布防。

    到时候美军飞机不敢轻易过来。这样也能极大的缓解后勤压力。想到就去干,算法的重任就交给华罗庚和他的学生们了。

    而前线使用的火控需要更小的体积,算力可以在缩小一点来减少功耗。

    因为前线即便电,也未必那么充足。

    更多时候可能要靠柴油发电机来撑场面。

    于是夏培肃女士在掉了好几把头发之后,终于带人在仿制的基础上对红星一号进行大规模的瘦身。

    核心缩减到了仅仅占地0.7平方米。整个火控计算机的体积控制在了一立方米。

    当然算力也随之暴跌,仅仅只能维持5000Hz。但是好处是这玩意儿能放到卡车上,甚至是雷达车上。

    经过改装,卡车(雷达车)还能额外放下一台柴油发电机为它供电。

    而这个还没命名,仅仅作为代号“防1”型的火控设备刚刚运抵安东一个月,就恰巧碰上了中美空战。

    并且立下了大功。而现在苏联人已经猜到了中国的防空必然是有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他们现在想要。

    甚至谈判代表团还放出话,只要合适,苏联愿意花极高的价钱来购买这个装备。

    就连毛主席都不得不考虑要不要卖这个东西给苏联了。

    而时间也来慢慢逼近1951年1月1日,新中国的第二个元旦。

    毛主席轻车简从的踏入曙光厂破晓基地,将近一年的时间,他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