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毒草改造与生而为人

第一百七十六章 毒草改造与生而为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这个年代,如果说谁是全世界最骄横的士兵。那么美军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美军的骄横无礼是全球皆知的,不仅仅是对战败国予求予取。即便是对盟友,美国佬也没做过啥好事。

    强奸、杀人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干过。很多盟友都是捏着鼻子认了。但凡美军能当点人,他们也不至于一点人都不当。

    可是巴基斯基在这里看见了什么?

    他看见了五个桀骜不驯的美军飞行员在一名中国战士的带领下,规规矩矩的做着所有的动作。

    没有任何埋怨,也没有任何的不配合。

    他们穿着灰色的中国棉衣戴着中国的灰布棉帽,口里喊着不标准的“一二三四”。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高鼻梁深眼眶,他们简直就和其他战士一样。

    巴基斯基不可置信的对旁边的中国军官问道:“他们就是被打下来的美军飞行员?”

    “是的。”中国军官回答。

    但是巴基斯基完全不信,甚至觉得中国人是不是随便找了几个外国人来凑数。

    所以他忍不住问道:“为什么美军的飞行员能这么听话?他们可是世界上最难驯服的混蛋物种之一。”

    中国的军官忍不住呵呵一笑道:“其实很简单,一视同仁罢了。”

    对,就是“一视同仁”。

    在李锐提出“不优待不虐待”俘虏的基本方针后,有些人其实是很有意见的。

    其中不乏有人提出质疑,所谓的“不优待不虐待”政策其实就是变向在虐待美军战俘云云。

    这一类人不说多,但也不算少。其中民主党派里这类人最多,共产党内也有一点。

    在李锐看来,有的人要么是脑子有包。要么就是跪下了,只不过有的人跪的比较明显,有的人跪的不那么明显。

    恐美症和精美症在这个时代可一点都不比后世少,甚至可以说比后世更多。

    只不过这个时代没有网络,很多人的恐美精美症状没地方表达病症罢了。

    尤其是旧时代残存的所谓“精英阶级”。

    现在是没有功夫收拾他们,空出手来,这些人必须要收拾。首先要整顿的就是旧式文人阶级,刚好李锐就是监管宣传和文化口。

    等腾出手来,李锐决定不把这群人整屁了,自己李字倒过来写。

    就像是李锐刚接手文化阵线时第一个送交他审批的片子就是《武训传》。

    这片子差不多两百分钟,李锐耐着性子看完。

    最后直接给昆仑电影公司批示:充满了所谓的精英阶级对劳动阶级高高在上的俯视与施舍以及严重缺乏精神内核。

    然后这片子就被直接打回去让昆仑公司要么重新拍,要么重新剪。

    同时也给昆仑电影公司的人寄过去一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与文艺工作是逃不开政治的。没有文艺家和不碰政治或超脱政治。文艺与文化,要么为社会主义民众服务,要么为资本主义精英服务。只有这两条路,这里并没有可供你左右逢源的中间墙头草道路。】

    李锐现在可是国家电影与书籍出版署的局长。

    他写的话落到这样的电影公司里就像是晴天霹雳一样。

    把很多人都吓懵了。但是他们不知道,李锐没有让《武训传》上映,反而是救了他们一命。

    否则在历史他们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之时,便是他们死无葬身之地之时。

    因为李锐的出现和他所展现出来的才能,毛主席等人明确的感受到了李锐在文化、宣传和经济分析方面的优势。

    他超越这个时代的人太多了。所以李锐现在接手的职位,让他替代了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成为了本该掀起某些运动的领袖了。

    打击旧式文化的运动要不要搞?要搞,但是要看好怎么搞。反正1950年还不合适,新中国还不够稳。

    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规模,上面说一下面到十才是真正的灾难。同时李锐直接重写了一本《武训》的剧本丢给昆仑影视公司。

    在原本的故事里,武训四处乞讨搞起来义学,送人去读书。然后被他资助的人转过来成为老爷。

    而武训在故事中又缺乏抗争,说好听点是小农思想。说难听点就是逆来顺受,表现出大家还是做顺民吧。

    然后武训的结局是什么,他虽然装疯卖傻不接受黄马褂,但这重要吗?

    黄马褂赐下来不就证明他已经被统治阶级给接纳了?

    他可以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了。

    他所谓的装疯卖傻不接受,其实表达的核心含义是:我可以不要,但你们不能不给。

    其主旨充分表明了旧式文人的那种矫情,和他们骨子里那种渴望精英的劲。

    再搭配武训搞义学,自己乞讨受苦,受尽旧社会盘剥,最后还能穿黄马褂这件事就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赤裸裸的告诉所有人,大家受苦的时候忍一忍,以后都可以穿黄马褂的!

    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

    李锐直接将义学里面的剧本部分全改了。

    武训还是去搞义学,还是去乞讨,还是送人去读书。

    但是如何呢?八股文开蒙是需要家学的,而所谓家学不是随便请个先生就能教的。

    知识被真正的贵族阶级和所谓的书香门第(学阀)垄断者。知识和文化的解释权不在人民手里,武训不管送多少人去读书,结果都是一样。

    封建主义上层阶级垄断了文化和知识的解释权,你们读书?

    读什么?考八股,我说什么是什么,我说你不对,你就是不对。别人狗屁文章又如何,他就是对的。

    不为什么,就因为他家三代提学,提学家能错吗?

    李锐的剧本里设置了大量的这样桥段。

    武训选出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读书种子,最后结局最好者不过是去县官身边当个幕僚。

    然后出各种残暴的主意让县官更好的盘剥百姓。

    大多数也不过泯然众人矣,屡试不中,白首童生,蹉跎岁月。

    成为统治阶级?不要想了。一起和武训先生要饭去吧。在李锐的剧本里,武训最后也没有得到黄马褂,他一生送人读书,算是做好事。

    可是又如何?上层垄断着文化知识的解释权,没有一个人能出头。

    最好的不过是做人身边的一条狗罢了。

    在一个风雪夜,武训看见自己资助的一个学生也在街上乞讨,武训大惊:“你读了书,怎的也做了乞丐?”

    学生道:“正是因为读了太多书,我才只能做乞丐。我懂大清律法,知道县令师爷贪赃枉法,知道班头牢头将人犯屈打成招。

    也知教喻提学买卖秀才名额。我当有一股清气,与他们为伍或可算是文人是秀才,但那与禽兽何异?”

    武训大惊:“这世道已然如此?”

    学生道:“满堂之上皆为禽兽,自诩文人傲骨,不过待价而沽。或为豺狼之狈,或为猛虎之伥!”

    武训听罢嚎啕大哭,与该学生抱在一起,冻毙于雪夜之中。

    而且李锐故意把这些桥段写的简单易懂,要让不识字的人都能看明白。

    所谓的高级文人和所谓的精英阶级是什么。

    他们就是一群勾结在一起,喝人血吃人肉,杀人不沾一滴血的家伙。他们把所有的上升渠道堵死,不论你做什么都不行。

    你以为自己成为了上层阶级,其实不过是豺狼的狈,是猛虎的伥。这套剧本发到昆仑电影公司之后,公司里的人大惊。

    这些拍电影的一个个都是人精,他们怎么看不出李锐这个剧本映射……

    不,不是映射,这已经是公开怒骂了。而他骂的是谁则不需要思考了。

    昆仑电影公司立刻表示这个剧本拍不了。

    李锐则直接表示:“你们不拍?好,我拍。把演员召集起来,我这边派人过去直接拍。”

    这群人里有的人骂过国家不该管文艺,也有人骂过应该给文艺家更多自由。

    李锐可是来自于一个给文艺家过多自由的时代,那时代出现的都是些什么垃圾。

    他早就不会为这种话语而动摇了。李锐就是主管电影与书籍的,昆仑电影公司能怎么办?

    李锐的话下来了,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拍。

    之前的武训是用来美化封建社会与统治阶级的。

    而经过李锐改剧本后,则变成怒斥所谓文人垄断文化知识解释权,阻碍人民进步与社会进步。

    怒斥那些想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思想的人,妄想着搞血统论搞自己的世家和千秋万代。

    武训的主演赵丹,表示这样的戏演不了。

    这人其实说他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没错。

    他不傻,他知道这电影上映了怕是会被一群手握笔杆子的人喷死。

    没改版的《武训传》是歌颂他们,是满足他们的幻想意淫。而改版后的《武训传》则是把他们拔下来打拔下来踩,还把他们的意淫幻想丢进粪坑里。

    所以赵丹表示不想演了。说自己演技不行演不了这样的角色。

    李锐直接去信:演技不行不想演以后就不要演了,让年轻有为的演员顶上来吧,你服从分配去工厂上班吧。

    当演员还是去拧螺丝?赵丹最后思来想去还是选了前者,因为他吃不了拧螺丝的苦……

    最后改版的《武训传》送过来,是李锐亲自剪辑的。把导演的剪辑权都没收了,本来导演还想着委婉一点来着……

    最后上映前,李锐还拿去给毛主席他们看过。这版《武训传》毛主席等人倒是看的很满意。

    因为这个剧本才真正的符合实际。

    你一个乞丐办个义学随便请几个教书先生就能教出秀才、举人、进士?

    这才是真正的意淫。而李锐这个改版才真正符合那个时代的客观事实。

    穷人搞得义学还想培养出统治阶级?顶天培养出统治阶级的爪牙,他们将比统治阶级更残暴的压榨自己也曾经是其中一员的劳动阶级。

    果然,这电影上映后不少握着笔杆子的文人跳出来了。

    各种阴阳怪气,各种辱骂批评都来了。和另一个时空中那种《武训传》上映后全国文人一大片赞美声完全相反。

    李锐也不急,把这些人先记在小本本上。以后慢慢收拾。而李锐提出“不优待不虐待”这条建议的时候正是以“国家电影与书籍出版署局长”的身份发出去的。

    所以立刻有一批和李锐不对付的人跳出来开始唱反调了。

    面对质疑的最好方法就是正面击穿他。

    所以李锐安排人对这批美军飞行员进行了跟拍,他要拍摄一部最真实的纪录片。

    而巴基斯基将军则是第一个看了这部纪录片样片的外国人。

    巴基斯基将军对于美军飞行员的变化很好奇,中国方面就给他看了之前记录下来的样片。

    第一天美军飞行员来到这里,面对这里的伙食和住宿环境非常不满。

    他们骂脏话,砸东西。

    这才是巴斯基斯所熟悉的美军飞行员。

    但是他们的行为很快被部队里的指导员阻止。

    一起被阻止的还有美军内部的阶级制度和相互之间的不团结。

    被俘虏的雅克因为是中队长,他的级别是最高的。所以他似乎拥有某一种特权。

    就像是他因为胡子很茂密,每天都要剃胡子。但是他从来不自己打水,而是让级别更低的飞行员去做。

    而且他从来不自己洗衣服,也是让其他飞行员去做。这个行为很快被阻止了,解放军要求官兵一体,只要手脚没残疾这些事情就该自己做。

    雅克被勒令自己去打水,自己去洗衣服。大家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没有人有特权。

    而被送进来的五个美军俘虏中有两个被百姓打伤了,每天要换跌打膏药。

    他们自己换的很辛苦,而另外三个飞行员则是冷眼看着。这个行为也被教育了,会英语的指导员教育他们什么叫做互相帮助友爱。

    如果他们不互相帮助有爱的话,就去关禁闭吧。还真别说,这招很好使(指关禁闭)。

    另外三名飞行员开始主动为伤员换药。

    一开始这些政策确实搞得他们鸡飞狗跳。

    因为美国人确实无法理解中国人要他们这样干什么。

    这打破了他们的固有价值思维,但是有的东西就是不破不立。哪怕破的方法很暴力(比如关小黑屋)。

    但是一旦有的东西被打破后,他们会发现确实不一样了。受伤的伤员真挚的感谢自己的战友,雅克和其他飞行员一起洗内裤的时候会被人开玩笑。

    大家开始聊一些家乡的琐事和童年的趣事。

    没有上下级,只是大家都作为人罢了。因为美国飞行员发现,中国军队似乎都是如此。

    在这里连长、营长都是和战士们一起吃饭。

    战士们吃难吃的窝窝头,他们也是吃这种窝窝头。

    大家都是喝难喝的土豆白菜汤以及难吃的肉末炒咸菜。

    营长和连长也会自己洗衣服,他们也是自己晒被子。

    雅克和他的飞行员战友们不止一次见过解放军的军官和官兵们一样搞勤务,而不是和美军一样,军官把一切都丢给勤务兵。就连下来的团长旅长,他们来部队时也没有特殊招待。

    士兵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部队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到来而特别准备什么。

    而美军不会这样,就像是埃森豪威尔在二战下军队做访问时,前线部队强行提供了一类餐标。

    但即便是这样,埃森豪威尔在记者拍完照后就放下了餐盘,和军官们一起回到营地里吃着他们的火鸡红酒大餐。

    这群美军飞行员被安排着和中国边防军的战士一起吃,一起出操,一起运动。

    除了他们住的地方有人看守,他们不能随意离开指定区域活动外,他们甚至觉得自己成为了一名中国军人。

    当雅克和自己的飞行员战友都忘记大家之间有阶级之分时,他们才忽然意识到也许这才是身为人最快乐的时候。

    而巴基斯基看着这样的纪录片,他忽然问安东高炮团团长刘志和:“这就是你们对美军的改造?”

    “对。”刘志和点点头:“就是让他们消除阶级,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一个纯粹的人。不是谁的长官谁的下属听命于谁或者为谁服务。”

    刘志和背着北平那边来的指导员经常说的话。

    “当他们单纯的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人,基于一个人的本性而生活时。其实对他们的改造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了。”刘志和说道。

    这些话自然不是他想出的,而是来自北平的一名指导员,也是专门来改造这群飞行员的管带。

    同时也负责对他们纪录片的拍摄。而他,自然也是在曙光厂接受过李锐的培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