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共运中的一件小事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共运中的一件小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海明威开着车,带着麦凯恩窜大街过小巷,最后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酒馆前停下。

    这个酒馆在一个死胡同的最里面,从窗户外便能一窥整条街景。海明威苏联的和酒保说道;

    “两杯波本。”波本是波本威士忌的简称,也是海明威最喜欢的烈酒之一。

    麦凯恩一口就喝了半杯波本下去,酒精下肚,他的感觉好了许多。整个人也镇定了许多。

    “该死的FBI,要是我在里面在待一点时间的话,可能会忍不住屈打成招了。”

    麦凯恩心有余悸的说道:“而且说不定要胡乱攀咬了。”

    不要以为在美国在FBI的审讯中就没有胡乱攀咬的事情发生。

    实际上在五十年代初开始的麦卡锡浪潮中,胡乱攀咬几乎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这就像是明朝锦衣卫掀起昭狱,然后让一群人攀咬,用这种方法除掉政敌一样。

    现如今美国权力最大,或者说权力欲望最强的人是谁?不是杜鲁门,不是埃森豪威尔也不是麦克阿瑟。

    而是FBI总部里,那个永远不苟言笑的胡佛。从总统到富商,再到任何一个资本家,几乎就没有不怕他的。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的档案柜里装着你什么样的黑料。

    这个年代的FBI几乎与明朝的锦衣卫没区别。

    别看美国常说其他国家搞秘密警察统治。

    实际上美国自己也是秘密警察统治最大的国家。

    麦卡锡推动他的法案,胡佛刚好趁着这个法案把自己看不惯的人全都送入监狱。

    只要进了FBI的审查室,那生死不过是胡佛一句话的事情了。胡佛不喜欢的人其实不少,比如说好莱坞的一些导演编剧等等。

    到了胡佛这个位置上的人,他已经不再是单纯个人仇恨的问题了。

    任何被他视为会动摇他统治地位的人都会被他弄死,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谁。

    就像是历史中的海明威就被FBI给压迫的自杀了。

    这还是因为海明威在美国拥有崇高的地位,他可是被美国人称为二十世纪美国精神象征的男人啊!是整整几代美国人的精神图腾。

    海明威也喝了一口酒后说道:“你还是幸运的。我听说已经有人死在FBI的审查室内了。”

    麦凯恩也是后怕的拍拍胸口:“我想应该是有的。就他们那种电椅……”

    “海明威,我觉得你最好不要在美国待太久。”有了可怕经历的麦凯恩规劝老友:“我只是个中立派,不过是拍摄一部大萧条的电影就这样了。你的政治立场可比我要更进一步。”

    麦凯恩是知道海明威的政治立场的,他是个左翼倾向很明显的作家。

    从他的文学作品和他个人的行为方式就能看出来。

    “现在FBI可能不敢动你。因为你是美国人的精神象征。但是你不能高看胡佛的道德底线,他必然不会喜欢你。只是现在时机不对,等到时机恰当了,他说不定连你也一起搞了。”

    “FBI已经没有道德底线了。他们甚至需要三岁的儿童签署《忠诚宣言》。三岁的孩子啊!”

    海明威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有些愕然。

    过了好一会儿后他才消化了这个消息,他摇摇头:“疯了,这个国家已经反共反疯了。”

    “我之前回国,想要去看红色工人棒球队的比赛。结果买不到票,因为红色工人代指共党,他们被强迫改名为红袜队。”

    “我还听说有的作家因为在作品上用了工人民主的词汇就被逮捕了。”海明威一口将威士忌喝光,然后重重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我从来没有对这个国家如此失望过。”

    麦凯恩作为麦卡锡浪潮的亲历者,他还对电椅的触感心有余悸呢,于是他说道:“海明威,快跑吧。这里不是家。”

    海明威沉吟了一会儿:“其实我这次来是刚好受人之托。来好莱坞找一些导演的。”

    “嗯?”“好吧,实话和你说。”海明威凑近了麦凯恩的耳边:“其实我和苏联确实有联系。他们希望我帮他们找一些导演和演员,直接在美国或者南美洲拍摄一些电影。”

    “我回国之前不知道美国已经这样了。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件美差,因为苏联人给出的报酬不低。”

    “但是现在看起来是个麻烦事了。本来我想让你去的,但是……”“我去!”

    麦凯恩斩钉截铁的说到:“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海明威。你觉得我现在待在美国还有前途吗?”

    “好吧,我明白了。”海明威点点头。

    聪明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如美国现在这种红色恐怖的气氛,麦凯恩被怀疑过,他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怕是三不五时就会被FBI闯上门来调查,到时候不被电死也被饿死了。

    “那么,你呢海明威。你要离开美国了吗?”“是的。”“回到古巴?”“嗯,这到不是。”

    “哦,那你去哪儿?”

    “中国。我在1941年去过一次中国。那位姓周的马列官员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而现在他们再次向我发起邀请,希望让我看看四年后的中国。”

    海明威如此说道,同时搅动了一下威士忌杯中的冰块:“说实话,我有点期待。”

    “为什么?”麦凯恩好奇。

    “嗯……因为他们给我寄来了一卷录像带。是关于五名美国飞行员在中国战俘营生活的。

    我不知道该如何用口语形容这给我的感觉。

    这故事的冲击力就像是一把利剑刺穿钢板一样。不,它不是故事,至于他是不是实事,那需要我亲自去看看。”海明威如此说着。

    麦凯恩点点头:“明白了。”

    两人在酒馆的相聚很短暂,喝完酒之后海明威就送麦凯恩去机场了。

    因为麦凯恩家里已经彻底乱了,没什么好收拾的,直接动身前往南美的智利。

    那里有人在等着他。而去到那里后麦凯恩才知道,不光有苏联人,还有中国人,他感觉有些惊讶。

    其实这没什么可惊讶的。

    自从李锐开始对苏联提供大量文化作品冲击欧洲之后。

    苏联宣传口的负责人也是真理报的主编扎多罗夫就开始和中国有了深刻合作。

    更准确的说是和李锐领导的部门有深刻的合作。

    而合作的目标就是对外输出革命。

    向外输出革命这件事是对中国对苏联都很重要的事情。

    这一点上李锐和扎罗多夫一拍即合。

    从前的中国想要对外输出革命是很难的。

    因为想要输出革命,你最少要有点钱吧。不然办事人员的经费都没有。

    之前的中国哪里来的外汇啊。

    可是自从蓝色小药片被辉瑞公司大肆购买后,中国简直是得到了一台印钞机。

    美元花花的流进来,让很多原本难办的事情变得可以办了。

    而现在,让美国后院起火或者说对南美输出颜色革命,对中国和苏联来说都是有用的战略目标之一。

    这个招数不新鲜,在列宁草创苏联时期就用过。

    当时红军被白军和欧洲其他国家围剿。

    列宁就让国际共运去欧洲列强后院散播革命思想,让大家后院起火。这才挽救红军于危亡之秋。

    而这一招在中国也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围魏救赵”。

    当智利这边的办事人员知道麦凯恩的遭遇后,他们很快联系了国内。李锐说服了扎罗多夫,不要麦凯恩拍电影了。

    “你只需要把你遭受的一切说出来就好了。”当地办事人员如此说:“不需要夸大,不需要抹黑。只需要把美国人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拍出来就好了。如果可以,我们甚至可以多挽救一些在麦卡锡浪潮下受压迫的人。”麦凯恩想了想:把美国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说出来?

    妈呀!这不比黑美国还厉害?!就在麦凯恩陷入犹豫的时候,那位被人称为美国精神象征的男人也登上了飞机。

    他需要经历多次的转机才能抵达最终的目的地——中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