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宽进严出
对于高碑店的村民来说,去这样的大学校参观那还是很新奇的一件事。
人在地位相对较低或者说比较穷的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情绪。
就像是进城的农民工不敢进高级商场去逛,也不敢进建设的高大漂亮的图书馆里看书一样。
有时候建筑本身的气派就会震慑住一些人,让人心里下意识的远离这个地方,认为自己和这个地方并不匹配。
当地的村民看着这样看上去就很豪华的建筑,心里自然是下意识的觉得这地方是给城里老爷们准备的地方。
不过校长很显然是不想让当地村民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这个校长算是一个老党员了,他虽然对技术上的事情不是很懂,但是却知道怎么做群众工作。" 在延安时期就开展识字班和读报组之类的工作。
延安展开十一工程时,他就时主要推动人。(注:十一工程在前文写过。组建这个学校的时候,毛主席时亲自任命他担任校长的。
并且和他彻夜长谈过一次。
主要意思就是要让校长黄章注意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必须要打破学校与生产的隔阂,尤其是要打破城市与农村的隔阂。
现在职业学校推进不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去,甚至连小城市都去不到。但是在北京这里,至少要打破北京城里的市民和农村村民之间学习的隔阂。
因为越是研读李锐提供的后世资料,毛主席就越是对后世中的很多事情感觉触目惊心。
其中最让他感到不快的部分莫过于城乡二元化和学校彻底脱离群众这两件事了。
城乡二元化造成的问题暂且不提。就单说学校彻底脱离群众,彻底脱离生产关系,这件事就让毛主席非常不开心了。
要知道毛主席一生都在致力于打破高校与生产之间的隔阂。
多次发表过公开讲话和文章,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不能每天就埋头在学校的一亩三分地里。
必须要抬眼看看世界,尤其是要参加生产建设。
因为彻底脱产和完全脱离群众所教出来的学生时什么样的?
具体的不好说,但是莫名的自傲,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情绪总是有的。尤其是在这个年代,大学生紧缺的时代,很多大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就几乎确定可以拥有一个干部身份了。
再加上学校彻底的脱离生产和群众,让一群年轻人从学习的时候就变得超脱和漂浮了。
为什么新中国后来搞了院系合并,教育调整?这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更不用说之后毛主席还让高校学生必须要参与劳动生产(非上山下乡),为的就是让这群学生们不要活在云里。
不能脚踏中国的黄土地,天天活在洁白的云端,那么只会觉得双脚沾满泥污的农民时肮脏下贱的群体。
不过很可惜,在历史上中毛主席做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
不仅仅是付诸东流,甚至很多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成长成为一方首脑后,公开批评这些政策。
认为让大学生参与生产融入群众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政策。
四十年后这样的批评声浪铺天盖地。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毛主席教育政策的全面否决。
其实这个政策错了吗?并没有,只不过是让一些人吃了些苦,他们不乐意了罢了。
调整新中国这辆大车容易吗?显然不容易。李锐清楚,看了李锐提供的材料的毛主席、周总理他们更清楚。
996和007可不是革命烈士舍生忘死建立新中国所渴望的新世界。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只能从基层出发。
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毛主席认为新中国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大学。
尤其是各种全科大学,数量巨大,但是成果却很少。
尤其是后世那种到处都是二本、三本和野鸡大学。
对科研用处很小,但是却占着国家的补助。
教出来的学生也基本上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很多时候二本大学里读机电、工程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
而且大概率他们这辈子也不会和机电、工程这些工作打交道。
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制定好政策,规划好新中国的发展。
集中本就不多的资源,努力搞科研型高校。更多的学生,不论是城市里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以后都以职业教育为主。
能不能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不知道,但总要在这条路上闯一闯,每条需要走的路都要走。
而不是站在原地大吼:“这条路走不通!”
于是便躺在原地不动弹了。
高碑店附近的村民里选出了一百来个代表,也跟着南洋子弟们一起参观这所新建的职业学业校。
王大爷爷孙也在期间,因为王大爷的孙子今年刚好念初中最后一年了。
他马上就要面临人生最重要的选择,那就是继续读高中,还是直接毕业参加工作。
初中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个高学历了。
要是参加工作的话也能去到北京城的街道社区直接参加工作。
一百多名村民代表和十几名南洋子弟在校长黄章的带领下进入学校参观。
这所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巨大,和一所大学几乎没差别。
不过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是待修建状态,没有全部修建完成。而且学校内还有大量的土地空置着,这些土地并不是打算用来盖房子的,而就是农田和水塘。
就像是黄章所说,学校真的教种地。
村民代表们瞪着眼看着这些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惊讶道:“还真的在学校里种田啊!”
校长黄章笑着问各位村民:“大家都说种地不用学,看看我们学校老师搞出来的农田和你们村里的比比,是不是要更好点?”
黄章这话还真的不是吹嘘,为了搞这个学校,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
除了修建校舍外,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师资力量了。
黄章从各地抽调了一些相关专业人士,这其中就有农学方面的专家。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些农学方面的专家搞了一些试验田。
不仅仅是作为教学使用,同时也是在实验优化种子。
这些农田的涨势比农民们种的农田好了许多,禾苗笔挺,看着就健康粗壮。
“你们也都是操持庄稼的老手了,看看这田怎么样?”黄章笑着说。
王大爷凑到农田旁边看着,眯着眼睛仔细观察,片刻后抬起头说道:“怕是比咱家的地能多产个三五成啊。”
村民们都知道王大爷是料理农田的好手,他说的话在村里还是很有权威性的,他这么说村里人都惊了。
“能多这么多吗?”村民们震惊了。
对于农民来说,一亩地多增餐三成。就以为着今年能过个肥年,如果能增产五成,那么明年都不用慌了。
而经过了农田后,在一旁还有水塘。现如今中国的养鱼业其实并不发达。
所谓传统的四大家鱼的养殖方法并没有被掌握。
但是现在,学校里把历史上的水产养殖专家钟麟请了过来。
在网咖的资料支持下,钟麟很快掌握了家鱼养殖的诀窍,同时也掌握了简易提取大蒜素。
这种玩意儿是可以在乡镇级别就能搞出来的一种东西。
可以有效的解决养殖鱼类时的各种生病问题。
养鱼最大的好处就是鱼的肉粮比更低,基本可以做到一比一。
在北方养鱼也许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合适。
但是在南方湖泊和水塘众多的地方却是可以的。
而高碑店这边靠着四惠河,是北京少有的有养殖条件的地区之一。
不过现在的村民们只是在四惠河里打鱼,养鱼什么的他们可不会。
所以当他们看见水塘里一尾又一尾粗壮肥硕的草鱼时,大家的眼睛都直了。
“这鱼咋这么肥啊?”“乖乖,这鱼杀一条,够我一家吃的了!”“校长,校长,这养鱼能学吗?”
已经有村民开始心动了。
而南洋子弟们也非常感兴趣的看着水塘里蹦跶的草鱼,南洋虽然渔获众多,但都是出海捕捞的。
养殖?不存在的!实际上近海养殖这个技能点也是中国人点出来的。
在中国人之前,全世界几乎都没有想过海里的鱼还能养殖。
而继续往前走,众人还看见了几名教职工在一块空地上整备一台拖拉机。
“刚刚你们看的农田都是用拖拉机开垦出来的。我们学校也有拖拉机专业哦。从驾驶到维修一系列的。”
校长黄章的介绍让很多村民更惊讶了。
如果说种田和养鱼仅仅只是让这些村民有一些些心动的话。
那么拖拉机的驾驶和维修可是在他们眼里属于高大上的职业了。
因为北京周边已经铺开了农机站,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周围的土地是非常适合拖拉机大面积耕种的。
一台拖拉机的效率可比农民自己赶着耕牛快多了。
农闲的时候拖拉机还能负责村里镇上的运输工作。
甚至拖拉机头改一改还可以当一个发电机。
可以说对农村来说,拖拉机的用处太大了。很多农民想学,或者是想让孩子去学开拖拉机,但是去哪儿学是个问题。
所以很多村民都缠上了黄章,在他身边不断发问。“校长,这拖拉机也可以学吗?”
“当然!”“那我孩子能来学吗?”“当然可以。”许多村民的心动了。
而继续参观学校,整齐划一的教学楼并不算高,都是三层楼或者四层楼的建筑。
对于这些整齐的白墙房子,村民们和南洋子弟只是觉得房子好看罢了。
但是当他们进入到实训场地后,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一排排的机床整齐的排列在车间内。
车床、铣床、磨床、钻台……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这些钢铁机器上反射出冰冷的光泽。
一种难以言喻的,来自机器的工业之美震撼人心。不要说村民了,就算是在南洋搞机械加工的南洋子弟们骤然看见这么多机床都觉得震撼。
而震撼的东西还在继续,除了这些机加工实训车间外,还有电焊实训车间。
保护焊、氧弧焊、亚弧焊……木工实训车间,除了村民们所理解的拉大锯外,还有各种木工机床。
而木工实训车间的老师们制作的一个巨大斗拱结构树立在车间内,有一种及传统又现代的美感。
石匠、瓦匠这种手艺真的随便拜个师傅就能学吗?
至少南洋子弟觉得外面找师傅的话,肯定比不上学校里这种。飞檐翘角琉璃瓦,水磨大理石浮雕。
新工艺需要学,传统工艺也要学。要创新,同时也要传承,不然某天万一有人拿着自家传统的东西拿去全世界说是他们的,那可真的是哭都没地方哭了。
学校的参观完毕后,其实大家还是走马观花。
因为学校里涉及的职业教育培训很多。
里面还有驾驶培训、汽修培训以及其他各种培训等等。
里面可以教授的内容让村民们觉得大开眼界。
也让很多南洋子弟觉得兴奋。
最开始听到让他们当职业教育培训的老师时,他们也不清楚自己要去什么样的地方当老师。
而来了学校后,他们发现这所职业培训学校的条件比他们想象的好多了。
在这里当老师和在大学里当老师感觉差别不大。
而对于村民们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地方是他们能不能来这学技术?
当一百多名村民参观完毕,回去之后和其他村民讲了学校的事情后。
许多村民也上了心,他们纷纷围上了校长黄章,询问他怎么能到学校里学技术。
他们这些成年人能不能学等等。
黄章对大家说道:“都可以学,我们学校分不同学习的级别。从最初级的职业培训,到高级职业培训都有。还有给成年人准备的夜校。”
“初级技能培训三年,什么叫初级培训呢?就像是拖拉机专业吧,三年培训除了教你学会开拖拉机和基础修拖拉机,也教授相关的文化课程。”
“而中级课程除了教大家开拖拉机外,还有更加专业的维修课程,五年的时间内,还会发散到其他机械课程中。相关的文化课程也更多。”
“高级课程则会讲到机械原理,以及相关的加工、工艺等等课程。时间也更长,要学七年。”
黄章简单的为村民们做介绍。
“而面对成人,我们有夜校。在休息日和晚上上课。考虑到农闲农忙,所以你们想要上课,我们会尽可能的安排在晚上,实训安排在农闲。”
这样的介绍让不少村民觉得好像还不错。
而且听说小学毕业就能学,很多村民想着孩子读完小学来学个技术好像也不错。
唯一的问题就是关于学费。
不过黄章后续的介绍也让大家放心不少。
“至于学费,大家也不用担心。我们学校目前已经联系了好几家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
只要学生能顺利毕业不挂科,学费将完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学费采用先收后退的模式,每个学期考核过关,就将学费退回。”
“但是如果考核不过关,要挂科重修。那么一切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这个方式其实就是宽进严出的概念。
职业教育放宽准入门槛,小学毕业后就可以进来学习初等职业教育培训。
等于职校也承担了一部分普通学校的职能,毕竟在这里也要学习文化课程。
再加上这个年代因为有李锐带来的各种高技术资料,这就造成了学习外语不在是每个人的必要。
实际上后世那种所有人都要学外语,并且把英语当主课的概念实在让人恶心。
毕竟很多人一辈子都用不到英语。如果说相关专业需要使用外语,那么完全可以在大学学习相关科目时在开始学习专业英语。
后世学做瓷器画中国画的还要考英语四六级,并且作为硬性标准,这简直就是在搞笑。
去掉一门外语后,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课程了。
宽进严出,学费由企业和政府一同负担,而且看着这学校的水平感觉也很高。
在高碑店周边的村子中,村民们已经开始讨论是不是要把孩子送过去读书了。
而南洋子弟中已经开始有不少人写信回南洋,把他们的经历写进信里。
并且对中国将要搞的这种职业教育抱有极大的期待。
甚至有一些人给自己的朋友写了信,邀请他们一起回中国。而与此同时在朝鲜,经过前期的佯攻和运动穿插,志愿军的大部队已经迂回到了美军陆军一师一个旅韩军一个师的后方。"他们正打算将这块肥肉一口气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