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社会主义的食堂
赫鲁晓夫在中国待的时间不算很久。前后一共就待了四天,但是在这四天里,他经历的事情可不算少了。
尤其是那位共和国的周总理找到他,和他秉烛夜谈了许多东西。现在的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派来,全权处理中国贸易问题的总负责人。
李锐计划中的很多东西,必须要得到这位赫鲁晓夫同志的点头,才有推行下去的可能。
对于赫鲁晓夫这个人,之前中央不能算是特别的了解。
因为赫鲁晓夫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苏联的一些加盟国里当书记。
所以中央里和他关系特别好特别了解他的人其实不多。
但是有了李锐提供的资料后,中央对于赫鲁晓夫的了解可谓直线提升。
谈判和外交,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如果你掌握了外交谈判人员的喜好和性格,那么在外交谈判上很多时候可谓无往而不利。
尤其是对于苏联来说更是如此。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三代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他就是个被人吃透的谈判对手,之要给他荣誉勋章和足够有排场的汽车。
那么你就能从他手上获得不可思议的好处。
往往是苏联外交谈判人员费劲心力讨要来的一些好处,会被勃列日涅夫为了几个勋章而大方送人。
可惜赫鲁晓夫对于收集勋章没有兴趣。
不然周总理其实不介意给赫鲁晓夫颁发一堆荣誉勋章。
什么“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勋章”、“优秀老大哥勋章”等等。
反正荣誉不要钱,拿去就是了,只要能给新中国换来实惠,这些东西随便可以给。
可惜赫鲁晓夫不喜欢勋章,他只喜欢玉米。
赫鲁晓夫是喜欢吃玉米吗?并不是。实际上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民生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赫鲁晓夫大量种植玉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增加畜牧业的饲料和副食品工厂里的糖。
赫鲁晓夫拿着一根玉米喜笑颜开的照片,可谓是世界政坛名画了。赫鲁晓夫这个人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得意时的小人得志和落于下风时的语无伦次(参考古巴导弹危机)。
信心不足导致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以及分不清形势而胡乱得罪人。还有他最重要的问题,全面否定斯大林政策,搞大翻案等等。
赫鲁晓夫有很多很多问题,这些全都是他的黑点。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相比于继任的勃列日涅夫,至少赫鲁晓夫在苏联总书记的位置上还是尽忠职守的。
只是他的能力不匹配他的野心,他的德行也不足以让他担起这个位置。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好坏要分开看。不能因为他的错事否定他做的好事,也不能因为他做的好事而洗白他做的错事。
一码归一码,两者是不相干的。
周总理可是熟读了日后可能要打交到的苏联领导人的资料。
所以他对赫鲁晓夫可谓是拿捏的死死的。
在见到赫鲁晓夫的第一句话,周总理就直接发问道:“赫鲁晓夫同志,我们生产的维生素和糖在苏联卖的还好吗?”
这话一问,赫鲁晓夫嘴角就忍不住上扬了。
中国生产的维生素和糖,已经成为了中国在苏东国家真正的拳头产品了。
而这也成为了赫鲁晓夫的一个很大的政绩。
苏联和东欧国家因为日照时长的关系,维生素是一直缺乏的。
不然苏联人也不能发明松针煮水这样的土法子来补充维生素。
赫鲁晓夫忍不住说道:“卖的非常非常好。你们生产的维生素片和维生素糖,在苏联供不应求。我这次来中国,也要顺便催一催你们,你们需要生产更大产量的维生素片。”
“苏联和苏东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同志们还需要努力啊!人民需要你们的维生素。”赫鲁晓夫笑的很灿烂。
维生素产品,李锐分了高中低端三个不同的产业线走。
低端产业线,走的就是后世那种医药otc产品线。
包装朴素,药用价值不的打折。中端线则是精致包装的胶囊,看上去就高大上。
高端线则是直接生产维生素软糖。不仅看着好看,吃起来也更好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吃补剂,而是在吃糖果一样。
otc线的产品上市后,被广泛推入医院、工厂、矿山等地。
成为了许多特种行业的员工福利免费发放。
比如说煤矿工人,因为长期在地下不见日照,很多煤矿工人自我生成维生素的能力都很差。
而苏联工人如果自己自费购买,很多人会选择看上去更好看更高大上的中端线的胶囊产品。
高端线产品的维生素糖,则是收入更高的教授、官员、工厂领导等人的选择。
现在制约维生素生产力的其实是网咖的赚钱能力。
因为现在新中国能够自己生产的其实是维生素c。
其他的维生素产品线,其实还要一到两年才能真正的投产。不过因为后世维生素粉的价格极低,李锐通过后世购买搞出来的差价,已经足够让中国维生素产业起步了。
一年多以后,这个时空的新中国将会依靠李锐提供的资料,建立起一个恐怖的维生素产品线帝国。
那个时候将会以一种碾压的姿态,倾轧全球维生素产品。周总理自然是知道这个的,因为在李锐提交的三个三年计划书中,关于维生素产品和产业园的构建,也是赫然在立的。
所以面对赫鲁晓夫的催促,周总理笑呵呵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不用急。最多一两年,我们的产能就能上来了。再过四五年,也许整个苏东国家对维生素的需求我们都能满足。”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满意的点点头:“很好啊。其实你们这些中国的同志还是不错的。”
“你们知道的,苏联要站在对抗资本主义的第一线。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别看你们在朝鲜和美国人打的正欢,但是美国人在欧洲还有主力呢。东西两线对峙,其实我们在西线承受的压力很大的。”
赫鲁晓夫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他说话大嘴巴,就像是现在这样。
他和周总理的闲聊,就开始忍不住大嘴巴了。“我们在西线的压力很大的。斯大林同志晚上经常睡不着。总是要把自己忙到累的不行才能入睡。”
“苏联的民生问题也是很复杂。苏联太大了,从东到西。”赫鲁晓夫摇摇头:“莫斯科到海参崴,比北京到乌鲁木齐还要远,远两倍!所以我一直希望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里,其他的同志们能更好的支持我们苏联的建设。”
“要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苏联撑起保护伞,其他国家是无法生存的。各国需要以维护苏联利益为第一位的!”
瞧,赫鲁晓夫同志的大嘴巴开始了。
虽然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么说没错。
而且从实际和客观角度来说也确实是如此。
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如果没有苏联撑保护伞,确实是不够资本主义国家打的。
但是有的话是不能这样直白的说的。这么说了,你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就会从一根嫩苗长成参天大树。
周总理心里是不舒服的,但是这种不舒服是要马上压下去的。做为新中国外事第一把手,周总理早就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
赫鲁晓夫继续道:“中国的同志们很不错。你们应该在后勤和轻工产业上发挥你们的长处。”
周总理哈哈一笑:“确实如此,我们也正有此意。”
周总理干脆顺水推舟的说道:“我们新中国在重工业上有很大的短板,需要发展的时间很长。”
“我们并不介意为苏联提供更多更好的轻工产品。从服装鞋服到棉纺副食,再到电影杂志等等。社会主义阵营需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生产什么。”
听到周总理这么说,赫鲁晓夫笑的更开心了:“哈哈!对,就是这样。斯大林同志说过,苏联应该把精力放在重工业和美国的竞争上。新中国要是能在轻工业上补足苏联的缺的东西,那就交给中国人做。”
“所以,我觉得新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周总理这么好脾气的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一窒。
好家伙,赫大嘴巴这个外号听着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真的和他打交道,确实是能把人气死。处于上风就小人得志,落于下风就语无伦次。
说的就是赫鲁晓夫了。
周总理整理了一下心情后继续道:“既然是这样,赫鲁晓夫同志,我这里有一份小小的提议,你看看?”
周总理将翻译过并且做了一定修改的李锐计划书交给了赫鲁晓夫。
当然这份计划书里并不包含中国产业链布局以及更深刻的东西。
而是简单的一份商品名录。
以及中国打算在苏联搞预售和众筹的计划等。
这份商品名录中有四分之一的商品可以现在就生产。
但是想要扩大规模就必须要搞预售,给中国拉到投资,扩大生产线。
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苏联老百姓的购物需求。
而剩余的四分之三商品,则真的就是有了详细的技术储备和实验,只要钱到位,设备搞起来。
两年内修建起工厂,就能开始大规模生产了。这就是需要众筹的东西。
赫鲁晓夫看见了这份商品名单后,他的眉毛忍不住扬起来了。其中包含的品类极多。
以他这次来中国主要考察的罐头食品为例,其中各类罐头食品分为两大类共计七十多种。
肉食罐头和水果罐头。
针对的都是苏联以及东欧国家急需的东西。
“菠萝罐头、黄桃罐头、荔枝罐头、水梨罐头。罐焖牛肉罐头、番茄牛肉罐头、马鲛鱼罐头、带鱼罐头……”赫鲁晓夫看着这些东西,忍不住啧啧道:“这些东西真的能生产出来吗?”
苏东地区缺少热带水果,能出产的水果以浆果为主,还有一些莓果和苹果。
但是苏联人狂热喜欢热带水果。比如菠萝,苏联人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帮他们长期出产菠萝罐头的地方。
一直到古巴的出现,加入苏联阵营,苏联才算是有了个出产热带水果的地方。
而这些罐头还仅仅只是开始,在后面还有很多彩绘的页面。这些页面全都是一件件漂亮的服装。
模特穿着这些衣服和鞋子摆出不同姿势,阳光帅气。比如说里面有一个工装系列,虽然赫鲁晓夫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衣服的设计是根据工厂的工人装改进的。
但是这服装却展现出和和工厂工装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更加简练帅气。
穿衣服的模特五官坚毅,穿着这套衣服给人一种刚强英武的感觉。
赫鲁晓夫都忍不住连连点头:“这衣服真很好看啊。我觉得比法国巴黎现在流行的衣服还漂亮!”
还真别说,别看现在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是势不两立的状态。
但是在时尚用品方面、苏联真的是全面落后。
莫斯科现在最流行的服装和鞋子反而是米兰和巴黎流行过的设计。
苏联的工厂说好听叫借鉴,说不好听叫抄袭。
其实苏联方面也很想搞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时尚审美。
但是在美学话语权上,法国在欧美占领这片高地太久太久了。
将近五百年的时间、巴黎都站在欧洲审美的顶点。
中国人却开辟了另一种风格,周总理给赫鲁晓夫的文件里,其中关于服装的宣传图片以工装、夹克、牛仔、工装马丁靴为主。
一种不同于法国巴黎那种精英阶级西装审美,这种穿看很平名,很工人,又有一种强烈的工业美。
连看了几页宣传图后、赫鲁晓夫忍不住高兴的大笑道:“这才是男人该穿的东西,法国佬的服装和这一比,简直就像是娘娘腔!”
而除了男装之外,还有同样干练的女性着装。
在表达女性美的同时,也把简练适合工作的属性拉满。面对周总理给的商品名录,赫鲁晓夫是越看越喜欢。
里面的很多东西简直就是直击苏联需求的痛点,是苏联最需要的东西。
赫鲁晓夫看完之后忍不住直接开口问道:“这里面的东西全都可以生产吗?”
周总理点点头:“当然,不过需要预售和众筹。”
周总理给赫鲁晓夫解释预售和众筹后,赫鲁晓夫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是从苏联手上申请贷款,先不要说审批时间有多长,就说能不能批下来也是问题。
苏联在斯大林时代的侧重是重工业。
赫鲁晓失承认预售和众筹是一个好办法。
而且新中国以国家信用为抵押,赫鲁晓夫倒是不怕新中国耍花样。赫鲁晓夫来的时候是一个人来的,走的时候不仅一个人走,还带走了一飞机的样品,和玲琅满目的商品图册。
他被周总理说服了,他决定推动这波中国商品在苏联的销售。
只要成了,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政绩,同时也将为苏联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福利。
当赫鲁晓夫带着一堆中国生产的商品图册和各种样品找到斯大林的时候,斯大林都惊了。
“中国人这是疯了吗?”斯大林不可思议:“他们是不打算发展重工业,把技术研究全投入到轻工业的生产之中吗?”
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在看了中国提供的商品名录,和赫鲁晓夫带来的中国样品,并且吃了中国的罐头之后,斯大林沉默了好一会儿。
最后才说道:“中国人生产的这些东西还真好。如果真的能大规模生产,并且进入到商场的话,我们的人民将因此得到实惠。”
在斯大林的旁边,米高扬在仔细研究了中国的商品名录后摇头叹息的说道:
“中国人生产这些东西的价格十分低廉。如果由苏联工人生产,价格可能要翻一伯。甚至是更多。”
赫鲁晓夫顺势说道:“所以我认为,应该由中国人生产这些东西,轻工业制品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们现在的劳动力分配已经不足以让苏联再开辟这样大的轻工业生产线了。”
米高扬和斯大林默默点头,赫鲁晓没错。
中国现在有五亿多人口将近六亿,他们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很多百姓的生活还停留在战争时代一样,这是不对的。”
米高扬补充道:“长久下去,老百姓们会不满的。”
斯大林看着商品名录,好一会儿后在问赫鲁晓夫道:“:你去中国,中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恭顺和谦逊。”赫鲁晓夫想都不想的回答道:“看起来他们很清楚社会主义谁才是老大哥。他们愿意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
斯大林放下名录,缓缓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办吧。中国人愿意成为社会主义的食堂和裁缝铺,这是一件好事。苏联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业上。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他们愿意做,那就做吧。”
于是在克里姆林宫的小会中,苏联几位领导人已经把中国的定位给定下来了,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后勤管理处和轻工业生产处。
这对苏联来说是好的,中国这个国家如此庞大,人口如此之多。
如果他们也要和自己争夺老大的地位,那就麻烦了。
但是从赫鲁晓夫带来的这份商品名录来看,中国似乎放弃了对这个地位的争夺。
因为这些轻工业仅仅是研究和生产就会消耗掉中国所有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了吧。
他们要这样发展轻工业,谁去研究高科技和重工业呢?
到时候多半还是要依靠我们苏联的扶持。
聪明能干赫鲁晓夫到斯大林在到米高扬以及苏联的其他高层领导,他们都不相信中国人能双面研究。
一边搞重工业高科技,一边还有余力研究这么多轻工业项目。
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在苏联高层看来,中国人送来的这份商品名录,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示弱。
是他们表示“重工业和高科技还是听老大哥”的一种姿态。
重工业设备可以卖给中国,但是技术不还是我大苏联拿捏着的嘛。
只要能拿捏关键技术,那就不怕中国扎刺。甚至于说这些轻工业放手给中国做,那是减轻了苏联的负担。
所以在进一步的商讨中,苏联高层全票通过中国要在苏联搞轻工业预售众筹的计划。
甚至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让中国人马上把这些东西搞出来,最好明天就能看到。
苏联人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的重工业技术和高科技技术也许并不需要依靠他们支援。
甚至于原子弹技术,中国掌握的理论资料比苏联还要多。中国现在缺的是重工业的设备,而不是理论上的指导。
这个时空中的新中国注定是要给很多人惊喜的。
在前线,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打响了。
这将是一场引起整个朝鲜战局转折的重大战役。
而在香港,码头力工阿星也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
香港九龙一处码头内,雷月星(阿星)与一众年轻人赤膊着上身,手捏三根香站着。
在他们的正对面,一尊雕塑的栩栩如生的关羽武圣大帝像持刀而立,凤目微闭。
武圣大帝像前,三根粗大的香柱立于香炉内。
香炉前一名中年男人捏香对大帝像拜三拜后上香,随机转头看着这群年轻后生。
“自入我洪门之后,尔等即是我兄弟姊妹。尔妻是吾嫂,尔父母是吾父母。尔子侄即吾子侄。如果不尊此例,不念此情,即为背誓,五雷诛灭!”“今日尔等入我洪门大口生门下,既全为我兄弟。背下洪门三十六誓,入我洪门不得背叛!”
面方嘴大一脸凶相的男子对着雷月星等年轻后生大声道。
雷月星(阿星)跟着众人一起背诵着入洪门的三十六条誓言,背完誓言后,再以三柱香在胸口烫出疤痕,示为礼成。
成为了洪门子弟。雷月星终究是入了黑社会这条路,没有办法。因为现在的香港如果不入帮会,你连卖水果都卖不了。
都是码头做力工,入了帮会的就少缴每日的孝敬,也不用被黑警盘剥。
因为黑警的规费由帮会统一缴纳了。在完成了入会仪式后,雷月星成为了红九的手下。
大口生是九龙半岛的老大,他来主持仪式、但是想要成为他的门生没那么容易的。
红九是他的门生,已经掌管一个码头的生意了。现如今的香港,已经开始日益繁华。
码头的进出贸易也越加的频繁。
尤其是辉瑞公司在香港的业务似乎是越来越大了。
他们每个月都有很多船货进进出出的。
雷月星所在的港口就是辉瑞公司的进出口港口。
同时在这个码头旁边,还有一个英国军营。
向英国军营供应新鲜菜肉瓜果的生意也是被洪门给延揽下来的。
雷月星站在码头边上,看着旁边的英国军营,他看了许久,还有停靠在码头边上的英国战舰。他眉头微微皱起。"少看那边。”
老大红九是个严肃且不物言奖的男人,他把雷月星一把拉了过来道:“从吟天并始,你们就跟我混了。做事要机灵点,该你们狠的地方,你们要狠,不该你们狠的地方,你们记得都要和软脚蟹一样!”
“老大,什么叫不该狠的地方啊?警察吗?”
“警察?警察不用靠我们开饭的吗?!给他们面子,他们是警察是大哥,不给面子把它们军装一扒丢到大屿山去,他们是个死鬼!
你们记清楚了,在香港什么人都可以惹。唯独洋人不能惹。洋人说什么是什么,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红九深谙在香港的生存之道。
“今天晚上大家都别睡了。我请你们吃宵夜,吃完了连夜给我去干活。”“老大,干什么活啊?”“去罗湖,从内地走私东西!”华润公司旗下的卡车队队长小孙正坐在街边的碟头饭小摊上,吃着一碗红烧豆腐的碟头饭。
刚刚入会,等着晚上去干活的雷月星看着已经坐满了的小摊,他看似不经意的走到小孙面前说道:“老兄,拼个桌不介意吧。”
小孙笑着摇摇头:“没人,坐吧。”
“老板一份油菜香菇饭!”“好叻,一份油菜香菇饭。”雷月星看着周围并没有人注意自己,他低声的说道:“我进了洪门了,跟红九。就在英国军营旁边。”
小孙似乎没有听到雷月星再说什么,他还在自顾自的吃饭。
雷月星继续道:“红九晚上有生意,说要去罗湖。”
小孙吃饭的勺子停顿了一下,随后面不改色的继续吃饭,同时眼神也没看小孙,他同样低声道:“晚上可能会砍人。你机灵点。”
雷月星点点头:“嗯。”
“老兄,你的油菜香菇饭。”老板笑呵呵的将一碟饭放在了雷月星的面前。
小孙和雷月星都自顾自的吃着。
一直到小孙快要吃完了,雷月星才低声问了一句:“我还能帮组织做什么吗?”
小孙一边从兜里掏钱,一边说道:“没有,你现在还不行。我会安排你家人去内地,给他们安排工作。等你坐上红九的位置之前,不要和我联系。”
雷月星低下头沉默吃饭。
小孙把钱放在桌上继续低声道:“想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你就要耐得住寂寞,同志。”
雷月星转头看向小孙,小孙没有看他,而是举手对老板说道:“老板,钱放在桌上了。”
说罢,小孙转身就走,看都不看雷月星。
雷月星有些失落,他默默把饭吃完,等到结账的时候摸到口袋里。
发现自己的裤子口袋里多了一个硬硬的东西。
他没有做声,一直到结完账,走到偏僻的角落才把东西拿出来。那是一个红闪闪的五角星。
雷月星没有说话,他把五角星死死的握在拳头里。码头力工阿星,二十一岁,祖籍潮汕。
十岁跟着家人来港讨生活。
受尽世态炎凉与黑警黑社会的多重剥削。
于二十岁通过收音机知道祖国大陆解放后的消息。
遂想尽办法回大陆或与大陆联系。遇小孙,吸纳入地下情报人员。入三合会非法组织收集情报,待大陆收复香港岛之日,率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