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除非上帝来
022是后世中国搞出来的导弹快艇,是后世版本的狼群战术。几百吨的快艇,以极快的速度在海面航行,找到机会就甩出去一枚导弹。
而只要导弹能命中一艘敌人的护卫舰,那就不算亏。
022导弹艇是货真价实的玻璃大炮。
在全面海战中,这种导弹艇是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的。它唯一的依仗就是自己跑的快。
至于装甲?几百吨的小舰艇,不要说被导弹糊脸了。
如果被护卫舰的舰炮来两下都能打沉。
这种快艇,生存能力几乎没有。但是因为扛着好几枚导弹,所以战斗力反而很强。
所以称呼它为玻璃大炮,那是名副其实。后世中国搞出这种战术来,说到底也是没办法。
没钱搞大舰,海防线要保住吧。那就造022吧,疯狂的造,几十上百条的造。
如果真的有敌人突入领海准备开战。
这些022就要像群狼吞虎一样围上去,用以命换命的打法啃掉对方的舰队。
十条022啃掉对方一条驱逐舰都是赚的。
这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战术方法。在历史上的中国,依靠这种战术撑了许久。
一直到海军大舰如下饺子一般入海,这才改变了这个局面。
曾经作为战术核心的022导弹艇也被大量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现在,这个战术被钱学森提前多年提了出来。
冯石忍不住问道:“钱教授,这样能行吗?"钱学森回答道:“有一点困难,但不是不可以克服。海军制造舰船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作。光一两艘水面舰艇是很难形成战斗力的。”
“现如今,美国和苏联都已经意识到了海战模式的改变。曾经的大舰巨炮时代已经消亡了。
航空母舰和导弹驱逐舰和导弹巡洋舰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之前在美国参加美国的导弹研究项目,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了一段路了。”
钱学森说导弹这个事情,他绝对是权威。
全世界都找不出比他更权威的人了。“原本回国之前,我就想着回国继续研究导弹和火箭。一开始我想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没有设备,二没有资料,但是李主任和基地的存在,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钱学森指了指坐在副席的李锐。
这种专业的大会议,李锐会参加,但基本上也就是当个吉祥物。他从来不在这种会议上发表意见。
主要就是听听。学习学习,外行就不要指导内行工作了。
“目前我们导弹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李主任从后世购买的一些集成电路板和控制芯片,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改装,以及基地内五轴机床的加工能力,以及顶级钳工师傅的装配。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试射了几枚射程在五一公里,且精准度不错的导弹。"钱学森在会议上带来了这样的一个好消息。
实际上钱学森说得还是比较保守的。其实按照基地内现有的设备,尤其是现在李锐又添置了一些电气化设备进来钱学森他们已经手搓出了射程更远的导弹。
一百公里内精准打未目标问题不大,只是这种纯手搓的问题就是产量问题。
因为里面有很多东西是现在这个时代不能解决的。
比如说导弹里面使用的集成电路板、纽扣电池、控制芯片,回传信号接收器等等。
其中很多东西看起来很不起眼在后世价格也很便宜,但这个时代就是做不出来。
不过五十公里射程的导弹,钱学森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对成熟的制作工艺。
可以用小作坊的模式,小批量生产。当然,造价很贵。这个造价主要指的是后世的资金。
现在网咖发动人力,每个月能从后世赚几百万。但是花起来也是如流水一般。
所以这些导弹即便是能制作出来,也只能是打击有价值的目标。拿去打现在的坦克和飞机的话,那实在是太亏了。
只有打击战略目标,或者是打击对方的水面舰艇,才能让其价值最大化。
而且导弹发射出去不是说就不要管了,还一整套雷达引导系统呢。这个系统太大了,包括钱学森在内都不想让网咖里的超级电脑流出去。
所以只能以之前搞出来的6502芯片为基准,搞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电子管的6502太大了,所以整个控制系统也超乎寻常的大。如果不上集成电路,这种控制系统是小不了的。
这种规模的控制中心,要么是放在基地里专门搞防空导弹用。
要么只能是装在船上使用。陆地载具没一个能运载的了。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先把英国拿来的现有舰船进行改造,看看能不能装一些导弹上去。”
钱学森直截了当的说到:“这种船上的炮,拿来欺负一下没有海防的小国还行。对我们来说,其实作用不大。"“留上一些,作为登岛作战,如收复一江山岛之类的岛屿时作为火力支援便可。剩余的部分可以拆除,可以改装。加装一些导弹上去。’“导弹上舰,我也没有搞过,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哪里出了问题。”
钱学森这话说得很谦虚了。
这场会议的主要问题其实钱学森已经解决了。
中国海军没办法搞大舰航母的年代,就搞狼群吧。搞潜艇,搞快艇,主要武器使用导弹。
搞非对称战争。会议的结果很快被冯石整理出来,然后上报中央。关干钱学森要搞的东西,中央是很支持的。
而且毛主席和朱德他们都看过李锐搞得资料,所以完全完相信钱学森的判断。
所以英国佬的战舰在进行数据测绘,并且让造船厂的工人去实地感受一下之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万事开头难,谁都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改导弹舰到底合适不合适,行不行。
但总要试试,如果成了自然好。如果不成,那就总结经验,为什么不成。
试验总归是要有试错成本的。在会议结束之后,作为吉祥物的李锐收起记载了许多自己都看不懂的内容的笔记本正准备走呢。
结果钱学森叫住了他:“李主任。"“钱总(总工程师),怎么了?"“李主任有空散散步吗?”钱学森笑着说道。
钱学森叫自己肯定是有事儿,李锐自然是无不应允的说道:“好啊。我们在操场转转?"“行。”
基地内搞了个小操场,可以让人空闲的时候来锻炼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科学家不能天天坐在研究室里搞研究,偶尔也是要出来跳个操,打个球的。
李锐和钱学森围绕着操场慢慢散步,李锐问道:“钱总,怎么样,来基地这么久了,还习惯吗?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钱学森笑道:"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这里的条件比我想象的好多了。你还给我弄了个音响,音质比留声机还好。
研究所里还有空调,住宿条件也比我想的好太多了。"提高基地内技术员和科学家的生活条件,一直是李锐在做得事情。
因为这个基地里的科学家和技术员,将是新中国的顶梁柱,他们配得上更好的条件,更好的伙食。
我们赞美科学家在逆境中前进,但,赞美的是科学家的坚韧不拔的信念,而不是逆境和苦难本身。
苦难和逆境从来都不值得被赞美。2现在有条件,李锐自然会让这些人的生活更好一点。
他知道钱学森和他夫人蒋英都很喜欢听音乐,所以李锐私人贡献了一对音响。
反正网咖里这种玩意儿多的是。
这音响的音质可比现在留声机的强多了。
钱学森两口子每天晚上都会听一段时间音乐聊聊天,然后在睡觉。而且现在基地里的伙食也好了很多,华北地区白羽鸡的养殖场已经在推开了,安哥拉长毛兔下发到农村养殖也开始慢慢能看到一些成果了。
基地里的肉食变多了,主要是鸡肉和一些兔子肉。国人常吃的猪肉还是比较少的,但已经很不错了。
钱学森感慨道:“你的出现,解决了我们这个时空一个巨大的难题。李主任,你觉得会不会是未来的我们掌握了某种技术,将过去的你送来我们这个时空呢?”李锐看着钱学森好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不无可能。钱总不愧是科学家,想象力确实很丰富。”
“也许我们未来真的掌握了穿梭时空,在不同维度遨游的能力呢?”钱学森笑了笑:“想法总是要有的嘛。万一是真的呢。就像是我现在问李主任,能帮我们搞到离心机吗。这种想法总是要有的嘛。”
钱学森这话一说,到是把李锐给噎住了。
钱学森来到基地之后,很多项目都开始加快推进了。
陆光达现在每天除了处理基地和各部委之间的协调问题,剩下的时间一头扎进了原子弹的研究工程中。
因为钱学森的统筹能力太厉害了,他是科学家中的战略家。之前不管是李锐还是冯石,都对科学方面的事情一知半解,不能瞎出主意。
陆光达知识储备和行动能力足够,但是战略眼光又不太行。钱学森来了之后,他能抓总了。
陆光达、陆光达这些人把原子弹这种东西研究起来。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战略武器。“其实刚刚在会上说得那些,包括狼群战术之类的,只能算是一种很被动的防御。我们真正需要的还是原子弹。而且是能威胁到美国的原子弹。”
钱学森直言不讳的说到。
“其实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想要让这些世界强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和你讲道理,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他给你一拳的时候,你能踢回去一脚。你疼,他也疼,他们才会愿意和你讲道理。"李锐无比同意钱学森说得这句话:“我完全同意这个道理。就像是人锻炼的很强壮,我不一定是要去打架,更重要的是让傻子看见我时能好好和我讲话。"“但是钱总,离心机……你有点高看我啊。”李锐无奈的摊手。
离心机其实是一个总称,能做离心运动的机器都是离心机。
比如说家里的滚筒洗衣机就是离心机。
但是很显然,钱学森找自己肯定不是买洗衣机的。他要的肯定是能分离核原料的机器。
这玩意儿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在历史上中,初代原子弹的资料可以说烂大街了。
而且有的小国也拥有制造原子弹的原材料。
但是他们为什么搞不出来?因为他们没有各种相关的设备,没办法把原材料提炼成为核材料,其中离心机就是卡脖子的东西之一。
“钱总,真的不是我不想帮忙,后世有的东西也不是你想买就买的。很难的。"钱学森似乎是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也不急,他缓缓的说到:“那要是我们自己制造呢?”“自己制造?"李锐看着钱学森:“现在行吗?"“应该是可以的。”
钱学森说:“历史上中,60年就能开始原子弹爆轰试验。虽然离不开苏联之前的援助设备。”
“但是现在你可以从后世直接购买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其实买不到离心机,我们完全可以买各种元器件和原材料自己组装自己加工。”
钱学森这么说,李锐就懂了。
“行。”
“李主任不要答应的这么快哦。买这些可是要不少钱的,到时候怕你有哭丧着脸了。"“我在你们眼里就那么守财奴吗?"“嗯,是的。”
李锐:……“你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历史上的钱难赚的很,花又很轻松。你们每个月审批上来要采购的东西我是选了又选,到处比价。
我现在日子算的比我从前过双十一还精明。"钱学森好奇道:“双十一是什么?”李锐:“哦,资本家收割韭菜的狂欢节。不谈这个,钱总你回去拉个单子,然后你和我好好对对账,看看怎么弄这件事。基地有一部分支出是固定的,是为了确保打赢抗美援朝战争而不能动用的。”
钱学森点点头:“好。对了,李主任。之前你在基地里放的那个《碧潼战俘营1》的那个记录片,是不是还有后续啊?我们上次看了,组里好多同事都心心念念呢。
什么时候放第二集啊?"
“快了。"李锐不怀好意的笑道。
钱学森好奇的问:“上次就看见美军和其他国家战俘全武行结束。但是电报问题还是没解决,美军会不会还是不满呢?这样还会再打一架吧,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李锐摆摆手:“放心吧钱总,这事儿很好解决。"
“嗯?怎么解决。”
“让美军也给家里写信啊。”
“但我们不是没有和美国直接联系的渠道吗?而且美国也不一定收吧。"
“嗨,收不收是他们的事儿。发不发是我们的事儿。我们是文明人,和美国佬不一样。"
“那我能冒昧的问一句吗,李主任到底怎么解决这事儿?"
“很简单,让美军战俘也写信,然后我们全部收起来。"
钱学森摸了摸下巴:“收上来假装发,但不发吗?这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很长时间啊。"
“发,我都说我们发了。”
李锐否定钱学森的猜想。
钱学森挠头:“那我就弄不明白了,怎么发啊。"
李锐大笑着说到:“很简单嘛,土耳其啊法国啊,他们可以找英国战俘帮忙发报。美国人也可以找他们的战友嘛。"
“他们的战友?”
“对啊,那些没有被俘虏的美军嘛。让这些美军写回家的信,多写一点,然后我们收好。在给他们复印多一些,最后让飞机运送这些家信飞到美军上空,然后全丢下去嘛!”李锐漫不经心的说着。
“这样,他们的战友就会帮忙寄信了呗。”钱学森一时愣住,智商绝顶的大脑飞速思考,然后想到了整件事的后果。
他猛地一拍巴掌:“主任啊主任,高,实在是高。你和彭德怀打配合,美军要是还能翻盘,那得上帝带着钢盔来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