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四百八十八章 被影响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 被影响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贝尔最后还是被释放了,因为MI6始终是找不到任何他通共的证据。现在的贝尔在伦敦也算是个有些头脸的人物了。

    尤其是独角兽日报走的是鼓吹民族主义复兴这个路子。所以很多老派贵族和怀念当初老伦敦的荣耀。所以这些人中很多人是喜欢贝尔主编和独角兽日报的。

    不仅仅是那些大人物,还有很多普通市民也怀缅那段光辉岁月。

    毕竟那是大英最好的时光啊。而且想要让民众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很难。甚至让民众深刻理解资本主义也很难。但是只要和民众谈民族主义,基本上人都可以被煽动起来。

    因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最不需要门槛,也最简单易懂的东西了。

    贝尔的独角兽日报一直走的就是民族主义煽动情绪的路子。所以相当的对这些人的胃口。

    出面保他的人不少,其中很多是有一些权势的老贵族。MI6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只能是选择把贝尔给释放了。

    当然,MI6内部是不是也有人在推动这这件事就不好说了。

    出狱后的贝尔看着伦敦雾霾霾的天空,心情也是难以言喻。

    因为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自己在MI6被关押的期间,和自己同一个监狱囚室的狱友也是因为通共进来的。

    那个名叫爱德华的家伙,他简直是个倒霉蛋。

    被抓进来的理由很荒谬,说他通共了。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副斯大林的画像。但实际上那是三巨头合影的画像。二战胜利后,全世界有很多民众家里都有挂三巨头画像。

    个人崇拜嘛,很正常。

    但是就这么被抓进来的,爱德华算是少有的吧。但是你要说他真的冤枉?又好像不是那么冤枉。

    因为在关押在一起的这段日子里,爱德华每天都要背诵一遍《共产党宣言》来诅咒该死的英国政府乱抓人。

    以至于贝尔在回到自己编辑室的时候,看着窗外的天空时,他忍不住开口念叨道:“有一个红色……”

    “FUCK!”贝尔啪啪给了自己两个大耳刮子。这是能背的?贝尔甚至怀疑,MI6把他和那个人关在一起,就是为了给自己下套。

    比如在审讯自己的时候突然来一句:“他们公开宣布了什么?”

    然后自己下意识的回答:“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那自己就完犊子了啊!

    等等,不对劲!贝尔摇晃了一下脑子。为什么自己要记下这个啊!

    这些天来,爱德华每天都在背诵宣言,每天一遍。而且爱德华可能真的是太闲了,在监狱里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他超级话痨。

    每当背完一段之后,就会转头问贝尔:“你知道这段话的意思吗?”

    贝尔一开始是摇头的,于是爱德华就会开始长篇大论的给他解释这一段的含义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

    可是贝尔对这些完全没有兴趣啊!

    于是再等到爱德华问:“你知道这段话的含义吗?”

    贝尔就点点头。

    爱德华说道:“哦,原来你懂《共产党……”

    他话还没说完呢,贝尔一个健步就冲上来捂住他的嘴。因为他感觉到似乎有锐利的目光望向自己所在的监牢。

    好家伙!要是自己真的懂这些玩意儿的话,那自己岂不是真的通共了?

    所以他捂着爱德华的嘴巴,在他耳边大声道:“我不懂!我全家都不懂!你才懂呢!”

    爱德华用力的挣开贝尔的手,然后碎碎念道:“不懂就不懂呗。这么激动干嘛。来,坐好,我解释给你听。”

    贝尔:……老兄!你在MI6真他娘的是屈才了啊!

    但是爱德华要解释,贝尔就不敢说自己懂了。他生怕说自己懂《宣言》后,立刻会有一帮如狼似虎的特工冲进来把他抓走。到时候对自己严刑拷打,小皮鞭沾盐水,一边打一边说:“你懂不懂!你懂不懂!”

    要真是那样,自己也太惨了。

    所以以后不管是爱德华问什么,贝尔一概摇头:“不懂!我什么都不懂!”

    “不懂没事,我教你。”爱德华当真是太久没人和他聊天了,现在这孜孜不倦高强度的向贝尔输出各种信息。

    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

    是啊,毕竟是一个三年都关在一个牢房里,平时只有放风的十来分钟有机会和人说上几句话的机会。

    爱德华可是真的憋坏了。他估计自己大概率可能出不去了。所以疯狂的向贝尔灌输各种东西。

    贝尔严重怀疑,他是想拉自己下水。好让自己也关在牢里陪他。这样他就不孤单了。

    有一天贝尔终于忍不住了,他开口道:“爱德华,你都说你是被冤枉的。但是你天天背诵这些,你说你是冤枉的你猜那些特工信不信?”

    躺在床上懒洋洋的爱德华道:“管他呢。被冤枉了还不许我出口气?再说了,这玩意儿我越研究越觉得很有道理啊。”

    贝尔张张嘴,没说话,只有一声叹息。

    等贝尔走的那天,他看见爱德华那是依依不舍啊。好容易来个室友,现在又没人了。想要给人解释《宣言》,现在都没有听众了。

    对于贝尔来说,这简直是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有些思想和知识被人强行复印到脑子里了。

    想要删除现在都删除不掉。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小心举止,不能被人抓到破绽了。”贝尔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喃喃自语。

    关于主编的回归,编辑室里是一片喝彩。因为独角兽日报的灵魂人物就是主编贝尔。他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几个副主编撑着报社。

    但还是扛不住报社销量下滑的趋势。

    所以他一回来,报社编辑们就纷纷上前询问:“主编我们现在应该应写些什么?”

    他们给贝尔送上来了现在最热门的选题。

    贝尔简单的浏览了一遍,几乎是没有考虑的直接定下了选题。

    “就报道这个吧!”

    他手指的方向正是“东京遭受轰炸”这一选题。

    说实话,这是众多选题之中,一群小编们放在最后面的。

    看到他这么选择,贝尔的助手忍不住小声说道:“主编,这是您第二次从牢里出来了。您确定还要写这个吗?”

    贝尔挥了挥手道:“需要在意这种事情吗?我们这样的小报纸,就要别出心裁的走。我知道你们在害怕什么,不就是坐牢嘛。”

    “这年头,正经英国男人有几个没坐过牢的?!不坐牢还是男子汉吗?!”贝尔这么说着。

    下面的很多小编很像举手说:我没有,我爸没有,我亲戚也没有坐牢的。

    但是很显然,他们不会在这事儿上反驳贝尔。毕竟人家已经被关过两次了。

    “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嘛。”贝尔继续道:“不过我们要写的东西,要和别人不太一样。”

    贝尔心里面是有所计较的。他也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有些尴尬。如果继续报道英国相关的话题的话,很有可能是会被政府再次盯上的。

    最后自己的下场会怎样?那就不好说了。所以自己还是避重就轻。而且自己也知道英国老百姓喜欢什么。

    所以他打算继续重操旧业,写各种煽动民族主义的文章。

    就比如说现在所有的媒体都在写关于日本遭受轰炸的问题。基本上所有报纸的论调都是集中在和中国外交部门打嘴仗上。

    都是再吵关于美国是不是真的武装日本啊,中国飞机是不是非法啊。诸如此类的文章。

    都是站在各自立场上去抨击对手。

    在办公司里,贝尔思考了好一会儿。他决定跳出这种毫无意义的嘴仗。因为就他对中国方面的了解,以及这两年来中国的宣传攻势的分析。

    一般来说,中国人在宣传上采用任何不留余地的说辞时。那么他们说得基本上都是真的。

    在这点上和他们辩驳,以及和他们打嘴仗毫无意义。因为他相信中国方面那个姓李的部长早就做好了多重准备了。

    没错,李锐的名号已经开始在这个世界流传了。

    普通人或许不知道,但是欧美各国的上层人士,以及欧美传媒行业有一点地位有一点新闻敏感度的人都知道了他。

    因为他这两年给欧美带来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

    有时候破坏这种东西可不仅仅是实际上的物理破坏才算数。真实有效的精神伤害和宣传也是有效的。

    就像是贝尔听说过,欧洲这边倾向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高知识份子越来越多了。很大的原因就是社会中国弄出来的各种宣传材料。

    欧美黑料太多了,都不需要造谣。只需要把他们做过的事,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复述一遍。稍微有点良知的人都坐不住。

    贝尔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捕。因为传说中,英国的一些精英阶级都在私底下谈论是不是要引入共产制度对英国社会进行改良之类的话题。

    这简直就是资本主义精神大滑坡啊!

    他和射击俱乐部的同好一起去野外狩猎的时候。那些在北约工作的同好曾经私下里说过,北约暗地里开出了一份赏格。

    其中有一份就是针对暗杀中国李锐的。

    杀死李锐可以获得北约三百万美元的奖金,并且北约国家将会对刺杀者进行政治庇护,对其改头换面隐姓埋名。

    这一份的赏格不低了,从这方面也能看得出来北约对李锐和他领导的宣传部门有多么重视。或者是有多么的害怕了。

    吃了这么多次的亏了,所以北约也聪明了,这次他们直接咬死了中国飞机非法入侵日本。美国军机仓促应战,最后被打下十几架。

    用这种只说部分实话的方法来引导话题和舆论走向。这样一来,中国后续出什么招数,他们都有应变的余地了。

    贝尔在办公室里快速的浏览了十几分报纸后,他冷笑一声。

    “果然,靠他们这群家伙怎么搞得好资本主义!”不过说道资本主义几个字的时候,贝尔忍不住打了一个突。因为他莫名的想到牢里爱德华和他说得那些关于共产主义的事情。

    他摇了摇脑袋,把这些胡思乱想的东西赶出去。

    他开始落笔,准备写报道的标题和大纲。

    【东京被突破,美国的虚弱,我们英国可以做什么?】

    【两线作战,美国颓势惊现,英国重新崛起之机已到!】

    【东西德对峙,美军拙荆见肘。英军已成中流砥柱!】

    作为一名非常懂得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主编,贝尔坐落笔刷刷的就写出一堆东西来。

    他要写的玩意儿不是和中国人打嘴炮,因为那没有意义。他要写的东西是能让英国老百姓沸腾起来的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让英国老百姓以及相当部分大英基础官员和部分政客都看的高兴的东西:英国再次崛起!

    其实在贝尔看来,美国现在两线作战对于英国来说也是巨大的机会。美国在亚洲已经投入了他们全部兵力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尤其是陆军,因为不断增兵,朝鲜半岛几乎拖住了他们七成的陆军。

    导致在东西德对峙中,美国的兵力衰减的厉害。几次擦枪走火的冲突都是因为美军的克制和退让才没发生。

    这些没有报道,但是很多人都知道。

    为什么高傲的美军要退让啊?因为每次有摩擦的时候都是这边只有美军一两个排的兵力,对面确有苏联一个连!

    这边手上拿着半自动步枪和少数冲锋枪,对面拿着一大堆自动武器。

    美军里的傻子都知道不能冲突,一旦冲突谁先死是很明白的事情。

    所以美军在一退再退。

    如果用北约的政治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作为盟友的英国就应该勒紧裤腰带去支持美国。

    但是贝尔是站在北约的立场上思考的吗?

    显然不是!老子写的是民族主义文章啊,你美国要死关老子什么事?

    所以贝尔在文章里罗列了大量几乎可以说是要撕毁英美关系的句子。

    【美国掌权的时间够长了,应该是他的父亲(英国)接回权利了。】

    【中国飞机是否非法飞入日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没拦住!】

    【英国不该关心亚洲,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欧洲,是我们的欧洲霸主地位!】

    【不如趁此机会好好运作,夺回英国霸主地位。】

    诸如此类的句子和段落充满了文章各个篇幅。还真别说,这文章给任何一个幻想着英国重新崛起的英国人看,那都是看的热血沸腾啊。

    简直可以大吼一句:成就日不落帝国就在今天!

    贝尔只花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这篇长达三千多字的文章。写完后自己看一遍,忍不住自我称赞道:“真是好文章!”

    他叫来助理:“拿去给小编们看看。这个选题就跟着我这篇文章的风格走。美国佬是不是被炸了对我们英国人来说没有一毛钱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英国人能获得什么!”

    助理看了贝尔的文章,也是激动的全身发抖:“主编,大才啊!大才!我就说谁能诬陷您通共呢。看看您写的文章,都是为了英国繁荣富强的肺腑之言啊。”

    贝尔高兴的摸了摸鼻子,在MI6关押这几天,他感觉自己也鼻炎了。

    助理拿着贝尔的文章就准备出去了。但是他走到门口的时候有些犹豫的停了下来。

    “主编……”

    “嗯,还有什么事情吗?”贝尔道。

    助手十分纠结,但还是开口道:“主编,我们之前报道伦敦大雾的时候不是一直在对今年冬天大雾里,那些伦敦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做了长篇报道吗。”

    贝尔抬头:“是的,怎么了?”

    “那个……”助手看着贝尔道:“今天圣玛丽福利院打了电话过来,说之前我们一直跟踪报道的三个老人在昨天和今天相继去世。”

    “为什么?”贝尔愕然:“他们看上去也没有那么不健康啊。”

    助手道:“福利院的护工说是死于呼吸困难。这两天伦敦的雾气更重了,到下午都不会散。浓雾会持续一整天。”

    “主编,福利院希望我们能免费帮老人发个讣告。毕竟我们跟踪采访他们很多次了……”助手小心翼翼的说道。

    因为在报纸上发讣告一般是要收钱的,没有任何一个报纸是免费给人发讣告的。

    所谓的讣告就是在报纸上公开宣布一个人的死讯,并且进行悼念。同时也有通知他人的作用。家属和亲友自然会有人通知。但是很多老人有自己的朋友,很多朋友是自己家属和孩子并不知道的。

    所以讣告可以告诉他的那些朋友,让他们前来追悼会。

    讣告的费用和在报纸上宣布自己遗失某些身份证件的价格是一样的。价格在一百英镑一条,不算便宜。

    贝尔听到助手的话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问道:“他们还有亲人吗?”

    “没有。”助手摇摇头:“他们的亲人有的死在了伦敦大轰炸。有个老人的孩子死在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有个老人的孩子登陆欧洲反击的时候战死了。”

    “所以福利院准备给他们准备做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如果他们能有朋友来的话就最好了。当然,如果不行他们不强求。福利院没有多余的预算支付付费的讣告。”助手说得很小声,生怕让贝尔生气。

    因为报纸也是一门生意,没有听说过谁会去做亏本生意的。一条讣告一天一百英镑,三条就是三百英镑,外面的编辑一个月也赚不到三百英镑。

    “主编,如果不行我就去回绝他们。”助手看着贝尔沉着脸,他想要偷偷溜走。

    但贝尔却叫住了他:“回来!告诉圣玛丽福利院,我们报纸为三个老人登天讣告。”贝尔深吸一口气:“不管他们有没有朋友,但我会去参加他们的告别仪式。”

    “真的?!那我去通知福利院!”助手高兴的跑了出去。

    贝尔坐回办公桌后面,待了足足十分钟什么都没干。突然他抽出一张纸,提起钢笔开始写东西。

    理性告诉他,有的东西他不该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有些难以克制自己。

    也许是因为鼻头很痒,也许是因为大雾太浓。也许是爱德华的魔音入脑,也许是无辜者的离世。

    《伦敦毒雾几时休!》

    当他拿着这篇文章让他的助手安排到明日发行的报纸里时,助手都惊了。

    “主编,您这篇文章指名道姓的骂丘吉尔首相……合适吗?”

    贝尔看着助手:“不合适吗?他是英国首相,他原本就该负责。如果他管不了伦敦的工厂,那么请他最少掏钱给全伦敦因为毒雾离世的人办一个体面的葬礼!”

    贝尔突然想到,也许爱德华说得有的东西是没错的。

    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一些东西真的要改改了……

    中国北京,曙光厂内。

    冯石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因为长期驻扎在曙光厂内,他大多数需要随身携带的东西都在厂里,而不是在北京的家中。

    “老冯,就要走了。”李锐靠在墙壁上看着正在收拾军装的冯石,他的心里有些不舍。

    “是啊,走了。”冯石把一件军装和一件毛衣叠的整整齐齐。

    陆光达也急匆匆的从外面赶了过来:“老冯,今天就走吗?”

    “晚上的飞机,我在飞机上休息一会儿,落地后再睡会儿。不耽误明天白天的工作。”冯石呵呵笑着。他在打包装着行李袋。

    李锐帮他把东西塞进去,一边塞进去还一边说道:“老冯啊,你这一走可能就是好几年。我是真的有些舍不得你啊。和你在一起这两年,我学了很多东西。”

    冯石拍了拍李锐的肩膀:“小李,我也和你学了不少东西。我要感谢你啊,你让我见识到了从前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很多东西。也让我知道,我老冯这剩下的半辈子该为什么奋斗,该怎么奋斗。”

    冯石的手很有力,拍的李锐肩膀生疼,不过李锐一声不吭,只是笑着看着他。

    陆光达从口袋里掏出一瓶酒来。

    “老冯,我这个知识分子也没什么可送你的,相处这么久了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这瓶酒就是我的心意了。”

    冯石接过陆光达的酒,哈哈一笑:“这东西我就最喜欢了!”他拧开瓶盖尝了一口,然后赞道:“好酒啊!老陆,好东西你一直藏着啊!来来来,大伙儿都喝一口。”

    他把酒递给李锐,李锐接过来喝了一口。辛辣的白酒入喉,李锐灌了一口道:“此去一别,经年不见。老冯,你要保重好你的身体。我还等着和你一起继续共事!”

    李锐把酒递给了陆光达,陆光达饮了一口,酒太烈了。他咳嗽了两口后道:“老冯,我就不说什么了,你基地建设好了之后,我会带技术组一起驻进罗布泊。你是为我们打前哨的,万事小心。罗布泊号称死亡之海,即便是有后世的资料也危险重重。你要万分万分的小心,不要图快,安全第一!”

    冯石咧嘴笑了:“知道,安全第一!”

    曙光厂三人组沉默了好一会儿,不知该说什么。冯石双手摆动了一下,说道:“那,我先走了。小李,老陆,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两人点点头,李锐道:“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咱们中国第一个原子弹什么时候爆炸,就看老冯和老陆你们的了!”

    冯石和陆光达都重重点点头。

    载着冯石的吉普车缓缓驶离基地,李锐和陆光达远远的眺望着,一直到吉普车彻底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

    而他们不知道的时,基地里一个女技术员也远远的看着驶离的吉普车,她的眼中满是泪花。

    她叫白灵,她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冯媛。

    北京某军属院中,冯石的妻子纳兰英今天请了一天假,没去学校上课。

    她今天忙活了一整天,做了红烧肘子、炖鱼、梅干菜烧肉等等。

    桌上的菜还冒着热气,纳兰英坐在桌前双眼看着前方发呆。一直到听见吉普车的声音传来,她才跑到门口。

    “英子,我东西收拾好了吗?”冯石一进来就这么问道,然后他就看见了桌上的一桌菜。

    纳兰英看着他:“吃两口再走吧。”

    冯石默然,他由着纳兰英牵着他的手,按着他坐到桌前。纳兰英给他倒了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没等冯石开口,她自己就先喝了一杯。

    似是自说自话:“老冯啊,咱们在一起都好多年了吧。”

    冯石默默的喝了口酒:“三十年了吧。媛媛都二十四岁了。”

    纳兰英给冯石夹了一块蹄髈:“来这是你最爱吃的。你说我们年轻那会儿吧,想的就很简单。那时候我嫁给你,就想着你老实本分肯干。想着每年有点存粮,年底了家里能吃顿大肘子就好了。”

    “但是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你一边干农活,一边帮人干瓦匠。我在家里织布。赚到钱还是只能糊口,有时候还要挨饿。后来毛委员来了,你去听他的课,回来后兴奋的告诉我,咱们为什么起早贪黑的干还赚不着糊口的钱。你说你要和毛委员干革命。”

    “我不懂什么是革命,但是我信你。你说去那儿,我就去那儿。你去打仗,我就在后面等着你。和那些妇女一起纳鞋底,缝衣服。你说让我多学习,我就在后方学知识学文化。从跟着老师学,慢慢的我也变成了老师。”

    “队伍越打越大,毛委员也变成了毛主席,他说要打跑日本鬼子,要解放全中国的老百姓。你跟着他,我跟着你。”

    “如今日本鬼子被打跑了,反动派也被打跑了。原以为咱们一家能安稳的过日子了。但是现在……”纳兰英的眼泪如决堤一般奔涌而出。

    “你让媛媛去了什么地方也不和我说,你原本在北京,虽然说老不着家。可我每个月总能见你一两面。就算是不住在家里,哪怕是和你说说话就十分钟呢。那也是个念想啊。”

    “现在你也要走了,这一走又不知道是几年才能回来。”纳兰英看着这栋国家分给冯石的大房子,她呢喃的道:“这么大的房子就我一个人住,说话都有回音啊。”

    “老冯啊……”纳兰英看着冯石,千言万语也抵不过她眼中的泪水与不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打了多少次仗,从死人堆里爬起来多少次都没有哭过的冯石,现在眼中含泪。

    他做了一件他从前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他抓起纳兰英的手,紧紧的贴在自己的胸口。

    “英子,我冯石胸膛里这颗心脏只要还在跳,它就会带着我回来。”

    “我知道你苦,可是这天下还有很多人比咱们更苦。还记得那些卖儿卖女,甚至是卖老婆的人吗?旧中国逼得他们没法活命。今天咱们日子可以过好了,可是有人不让啊。”

    “台湾的老蒋嫉妒,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厌恶。他们想让咱们过会从前的日子啊。”

    冯石看着纳兰英:“咱们这辈子已经做到了这一步了,不能在让他们得逞了。等到迎来真正和平的时候,我答应你,我天天守着你,陪着你。不用你伺候我,我学做菜。我给你做你爱吃的。”

    “咱们也不用住这么大的房子,换个小的。能装下咱俩就够了。等冯媛结了婚生了孩子,再把外孙子外孙女接过来带着。看着小家伙们在房子里嬉笑打闹。你带着孩子玩,我在厨房给你们做红烧排骨。天气好了,咱们去逛逛前门大街和天桥。冬天去北海公园带着孩子们玩冰爬犁。”

    纳兰英已经泣不成声,她的头深深埋在冯石的怀里。

    “老冯啊,那是我做梦都想要过的日子啊!”

    冯石拍着妻子的背:“英子,这是全中国老百姓都想过的日子啊。”冯石看着纳兰英的眼睛:“我们想过这样的日子,全中国五亿老百姓也想过这样的日子。咱们这一辈努力,以后冯媛和她的孩子就能生活在这样的中国了。”

    “英子,我要走了。等我回来。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爬景山。”

    “虽然咱们一家暂时分离了。但总有团聚的一天。英子,要记住,咱们一家不圆,万家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