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狮子大开口
还真别说,赫鲁晓夫你别看他年纪大了,但是力气还真的不小。为了不弄伤老同志,搞出什么外交问题,李锐还是费了些力气才从赫鲁晓夫的怀抱里挣脱的。
赫鲁晓夫叽里呱啦的和李锐说了一堆东西,李锐是一句都没听懂啊。托后世教育的福,英语的话李锐还能听懂,简单交流也行。但是俄语是任嘛不会。
还好这个时候翻译总算是反应过来了,给两人翻译着对话。
“李锐同志,我代表斯大林同志向你表达十万分的热情。你做出来的宣传攻势很好,让我们在欧洲现在占据极大的上风。”赫鲁晓夫如此说道。
这还真不是外交辞令的夸奖,而是真实的情况。因为在无法进行热战的情况下,冷战就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互相攻伐的方式就是各种舆论和军事的威压。
其中军事威压和舆论攻势各占一半的重要性。军事不强,你说话再好对面只当你放屁。但如果你单纯军事强悍,却不懂得宣传,那对面只当你要侵略对方,然后对方会被激起反抗的决心。
苏联现在的情况可是比历史上中好太多了。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的攻势打的美国转移了大量的兵力来亚洲。
要不然英国的贝尔主编也写不出【英国可以取美国而代之!】这样的文章了。美国重心的偏移,导致了他们在欧洲的力不从心。
这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很严重的。首先北约就不齐心,英法还想着重新当老大呢。而且再加上美军力量的转移,导致了苏联在欧洲的军事更加从容。
即便是没有历史上做对比,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也明显的感觉得出来。自从51年中国入朝作战后,苏联的压力变小了。
再加上李锐提供的舆论战武器,苏联在欧洲的发展更是顺风顺水。最近卢比扬卡收到了更多欧洲红色人物的投诚。
其中很多人原本并不是红色人物,但是在宣传攻势下,慢慢的去开始了解共产主义。在和欧美一对比,这些人自愿选择变成红色。
这批人数量不少,而且很多人都是各个国家的高级知识份子甚至是精英阶级。
这些改变带来了苏联对欧洲攻势不一样的格局。
所以斯大林派遣赫鲁晓夫来感谢李锐,并且加大对志愿军的援助计划,这些都是非常符合苏联利益的。
李锐知道自然这一切,而对于他来说其实苏联对欧洲的攻势强烈是一件好事。
因为之前他和主席有过一次长谈,里面就谈到了关于东西攻势的问题。
在新中国,有精苏、精美,那么自然也有和英国贝尔主编一样的大民族主义者。
毕竟陈独秀曾经写作的四言诗句: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句诗后来也被主席引用。
所以当时主席也以一种半考验的语气问李锐:“李锐啊,我们党内有一些同志,觉得我们给苏联的好东西太多了呀。觉得我们不该给那么多,你是怎么看的啊?”
有这种想法太正常了,没有才奇怪。
李锐当时也很快的回答道:“同志们有这样的想法也属于正常。我知道有的同志也说过,我们新中国现在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饱饭。搞这些虚的没什么用处。尤其是给外国搞。”
主席点点头:“对哦,很多人这么说。但是大多数说这话的同志,倒不是反对你。”
李锐道:“我知道,有的同志就是单纯的舍不得。毕竟咱们穷久了。但是从战略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新中国想要长治久安且平稳发展,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尽可能的消除那些可能对我们造成负面效果的外国势力。”
“美国就是目前最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苏联不走历史上的老路,只要在给我们二十年的平安,那么苏联问题就可以往后放放。但是美国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因为美国是摆在我们搞东北亚一体化上的绊脚石。只要他们在,我们就没有机会搞成。”
“而能不能把美国这块绊脚石搬走的支点在朝鲜战争。而真正的杀招却是在西欧。美国亚太和西欧战略力量不平衡。对于西欧,我们鞭长莫及,只能让苏联不断施压。”
“我就不相信,美国会为了亚洲而放弃欧洲。我们在亚洲这边拖着美军的力量。另外提供更多的能够帮助苏联在西欧展开攻势的东西。说起来是帮助苏联,但实际从战略上来说也是帮我们自己。”
“因为只有苏联对西欧的威胁足够了。我们在东亚也够强了,美国才会被迫从东北亚撤出。”
在这方面李锐看的是很清楚的。
美国人的胃口很大,他们欧洲想要,亚洲也想要。历史上中,中国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把美国赶出亚洲。
但是现在,中国却有能力逼迫1美国欧、亚二选一了。李锐是真的不相信美国佬会为了亚洲的利益而放弃欧洲。他们要是真的这么干了,斯大林做梦都要笑醒。
跑到亚洲和中国死磕,放弃欧洲让给苏联。美国是准备一起并入苏联成为苏联的新联盟国家吗?
所以现在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很微妙。主席和斯大林都没有明说,但是暗地里却有一种默契。
斯大林知道毛主席要干什么,主席也知道斯大林要干什么。大家在做的事情是不会也不能落于字面的。
所以这才有了赫鲁晓夫这次访华。
从某个方面来说,斯大林准备对中国放水了。这在历史上中是没有过的。说一句难听的话,因为历史上的新中国让斯大林觉得不配他开闸放水。
但是这个时空,世道变了。
斯大林渴望获得整个欧洲。就像是新中国希望建立东亚一体化一样,甚至说比中国的渴望还迫切。因为斯大林的年纪比主席大太多了!
所以才想要支援中国,继续压迫美国,让美国在亚洲的投入越发失衡。
于是在这种奇妙的气氛下,中苏的外交谈判在融洽的气氛里开始了。
苏联一开始就递交了谈判相关的议题。简单来说就是之前啃了一年都没有啃下来的火控技术。(实际上是计算机小型化技术)
核武器小型化技术,这个技术比较重要。因为核武器小型化是在后世也一直在研究的东西。核武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大了,要是能做到普通航弹那么大。但是又能保证威力,那可是太棒了。
普通战术轰炸机就可以携带轰炸,而不是非要出动大型轰炸机或者战略轰炸机。
这一波技术转让的费用要多少?这是需要谈的。
而在谈判之前,赫鲁晓夫不仅和李锐亲切的问好。还和总理寒暄了十几分钟。两人热络的就像是多是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不清楚他们关系的还以为他们有什么生死之交呢。
可是这都是表面功夫,当谈判开始。坐在最后一排拿着笔记本当书记员的李锐就看见总理开始笑呵呵的发动笑里藏刀了。
“赫鲁晓夫同志,苏联方面的要求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一份议案。”总理春风满面的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递了过去。
上面写着一份非常详细的报价。在昨天总理刚拿到这份报价的时候。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他都吓了一跳。
甚至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价格真的行吗?”
“行!”李锐毫无犹豫的说。
没错这份价格又是李锐定下来的。但是这份价格表不是李锐随意乱定的。而是参考了在苏联当商务参赞的李强提供的数据,还有中苏联营药品、罐头等产业的财务人员,以及和陈云的商议下,最后定下来的价格。
这是一个苏联可以拿得出,但又绝对是会让苏联有些肉疼的价格。当然,这里面自然给了苏联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毕竟做生意嘛,哪有什么都是一口价的。一口价的生意做不长久,你得让人家讨价还价,人家才会觉得值。
所以党这份文件拿到赫鲁晓夫面前的时候,赫鲁晓夫也吓到了。
“周,你确定你没在开玩笑吗?!”赫鲁晓夫眉头拧在了一起:“这些东西你们要十五亿卢布?!你们是不是要的太多了!”
赫鲁晓夫的语气不善:“上次我们引进了你们整个的火控技术一共才十七亿卢布。里面还包含了生产线,以及大量的成品。而现在,你们提供给我们的全都是纸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资料,这个价格太过分了吧!还有没有点革命情谊了!”
赫鲁晓夫说道最后,他的巴掌重重的的拍在了桌子上。
面对赫鲁晓夫的拍桌子,总理是一点都不怕。拍桌子是好事啊,谈判哪有不拍桌子的。很多事情对面拍桌子了,反而意味着有的谈。对面要是面无表情,只会点头摇头,那才是根本谈不好的事情呢。
所以面对愤怒的赫鲁晓夫,总理依旧是笑呵呵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话不是这么说的嘛。十五亿卢布,对于苏联来说也不是很多嘛。而且我们要的又不都是钱,你们可以拿机械给我们抵帐嘛!”
总理笑呵呵的说着,赫鲁晓夫却只听见:用机械抵账。
什么时候世道变成这样了啊,之前都是中国拿初级农产品到苏联抵账来换机械产品。现在好了,中国人要用一些技术资料直接拉走苏联不知道多少火车皮的机械设备。
十五亿卢布啊!赫鲁晓夫听着都觉得可怕。
所以讨价还价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总理这边咬的很死,一直到赫鲁晓夫说道:“你们不是一直谋求图们江的一个出海口?给你们,作价多少钱?”
赫鲁晓夫此话一出,中方代表团的各位全体都坐不住了。因为赫鲁晓夫这次来中国谈判,可能会谈图们江出海口的事情。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到他会这么快就把自己的底牌开出来啊。
连总理都微微动容,但是他很快压下所有的动容,然后平静的问到道:“赫鲁晓夫同志,您说的是没错的。我们是谋求一个图们江的出海口。如果苏联方面愿意给我们一个出海口,那自然什么都好谈。”
赫鲁晓夫点点头,他的随行人员递上一个地图。是图们江海岸线附近的地图。他用手在上面画了一个圈:“从这里到这里,给你们。所有的技术费用全免,苏联与中国共建海关、检查站。中方负责口岸建设,苏联如有需要,该口岸将无条件供苏联停泊军舰使用。”
赫鲁晓夫这话一说,中方代表又震惊了。果然想要从苏联人手上要一点土地。哪怕是一点点,苏联人都会漫天要价。
而赫鲁晓夫提出的价格已经触及底线了,到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后续的两个条件,中苏共管海关与苏联海军可以无限制停泊。这条件要啊是真的答应下来,那口岸真的是属于中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