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五百零二章 他们怎么敢

第五百零二章 他们怎么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二丫暂时交给了李惠然婶子那边照顾。让她和彭金枝挤一挤先住下。

    而张长生一家现在确实是惶惶不可终日了。因为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确实是已经得罪了全村人了。

    换亲这种事张长生一家做了,其实其他村民是压根不怎么在意的。因为不伤他们的皮肉,说到底也就是在背后笑话一下张长生一家的行为罢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彭学武一句话把村里办砖厂和彭家村要搞先进村给联系了起来。而张长生做的事情就是落后和封建的。

    原本村民对于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他们是没有概念,并且也不在乎的。

    但是当他们知道先进这件事关乎他们的利益,关于村里能不能办砖窑厂之后。他们的想法就变了。不管思想是真的积极先进,还是封建大脑裹上一层先进的皮。但至少他们知道了有的事情不能碰了。

    不然张长生一家就是下场。

    现在村里人看见张长生就没什么好脸色。如果不是彭学武再三强调,如果村里在发生什么事情,导致县里彻底不考虑村里搞砖厂的事情了。那么村里怕是有人要把张长生狠狠揍一顿,甚至是作出一些更出格的事情。

    这些都被前来学习的张集看在了眼里。所以他和彭学武讨论过这件事。

    “这样处理问题呢,肯定是不能直接解决本质问题的。”彭学武如此道:“但这是一种立规矩的方式。农村有时候他们的是非善恶和主席和中央想要宣传的是不一样的。”

    “咱们这个村里还没多少顽固守旧势力。仅仅只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就很麻烦了。我听说你在的河南那边,有的乡村情况更复杂。到时候你要处理的问题比我难十倍。”

    “但至少是先把方向矫正过来。方向不矫正,其他事情都是白搭。”彭学武如此说道。

    而现在彭家村的问题矫正了吗?至少表面上是矫正过来了。

    村民们现在知道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虽然他们心里不一定认为那些不能做的事情是错的。但事情总是一步一步的去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一夜之间解决这所有的问题,那简直和痴人说梦一样。

    “但至少现在村民知道,想要搞砖厂,想要过上好日子。那他们就要按照先进的步调去走,不然好事轮不上他们。”

    “长此以往,老一辈的思想未必能转变过来,但是小一辈却很有希望。”

    在彭学武和张集关注着村里变化的同时,裴县长的批复终于下来了。

    彭学武在全村公开念了这封批复。裴县长自然是乐意给彭学武打配合的,农村问题的解决和推动是他作为县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这篇批复用的措辞很严厉,可以说村民们都怕县长不同意村里搞砖厂了。

    张集在一旁看着,他算是看清楚了,村民不是真的怕县长骂他们。因为怎么骂都没用,伤不了他们一根毫毛,听听就过了。

    他们怕的是本来可以到手的利益就飞了。

    张集在心中默默的想着,在彭家村如此,那么在孙福集乡那个宗族乡老权威更重的地方应该也是如此。

    所谓乡老族长,不过是把持着资源分配的话语权。自己只要能拆散他们的权利,那就是破局之法。

    对了,还有彭学武搞的村民互助小组,张集把这个也记上了。这是个好办好法,彭家村虽然彭姓多,不过因为穷没有共同祭拜祖宗的习惯。所以并没有养成一个宗族乡老的存在。

    他们和大多数华北地区形成的自然村接近。而孙福集乡那种有着强大封建力量残余的地方想要搞村民小组,会很容易被乡村里占据大多数力量的大族所把持。

    张集把村民小组的构成方式画了一个圈,这不能简单的照搬过去。华北的自然村可以这么搞,但是自己所在的大营区和老家的孙福集乡不能简单的这么搞。

    张集尽可能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都记下来,这是他以后工作的资本之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带回去,和焦书记探讨。

    在村民们的期盼和张长生的不安中,村里的砖厂还是批了。但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一封措辞严厉的警告信。

    裴县长用非常严厉的语气告诉彭家村的各位,彭家村无法达到彭学武承诺的成为淮南市先进村落的目标,村里在发生任何如张二丫类似的事情,那就不要怪县里无情了。

    对农村的工作必须是行政命令、思想工作、生产力发展多维度多方面的展开,才有机会扫除弊病。

    而这些也被张集全都记在了笔记本上。

    当彭家村热火朝天的开展着关于砖窑厂的建设,并且彭学武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写下关于彭家村未来两年的发展规划,期待着彭家村的转变时。

    距离彭家村一千公里外,中国的政治心脏北京,事关于中国宏观层面的一场变革也在进行。

    赫鲁晓夫已经带队在北京玩了好多天了,一开始他们是不急的。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有求于他们。甚至玩的心安理得。

    每天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开心的很。总理和李锐也陪着他们玩,权当在工作之余放松了。总理甚至是难得的胖了两斤。

    “最近两天烤鸭吃的太多了。油的我都有些走不动路了。”今天一出门,总理在车上和李锐就这么说道。

    因为苏联代表团的成员在吃了很多中国菜后,表示还是烤鸭最好吃。但是烤鸭子这玩意儿又油又腻,偶尔吃还好,可是苏联代表团能三天吃六顿。李锐和总理都吃怕了。

    尤其是现在这个年头的烤鸭和历史上七十年后的烤鸭做法是差别的。后世烤鸭经过改良,因为后世人不缺油水。所以从培育鸭子开始就会控制脂肪比例,烤的时候还会控油。

    而现在这年头,烤鸭不光是肥,肚子里油水也是不掏掉的。这种烤鸭做出来荤香荤香的,但是不耐吃,因为太肥腻了。

    不过对于当时普遍缺少油水的国人来说,这种荤香味就是他们追求的极致美味。

    而恰好,苏联人也特别喜欢这种荤香味。

    导致李锐不得不把后世烤鸭的吃法先给弄出来了。他让人找来山楂片之类酸甜解腻的东西来配着烤鸭吃。

    还真别说,这样一弄那些苏联人变得更爱吃了。表示还可以在吃三天烤鸭。听到这话李锐都想抽自己两个耳刮子。没事折腾啥。

    所以在总理的车上,李锐说道:“是啊,烤鸭不能再吃了。哪怕今天换涮羊肉呢。哎,不行,提到肉我有点想吐,今天要不然我还是不配苏联代表团吃饭了。我回基地吃面条吧。”

    “诶,你还不能跑。这两天那位赫鲁晓夫同志不是和你聊的很好嘛。”总理道。

    李锐摊摊手:“他啊,其实是想要从我这里挖点口风。想要知道我们是怎么的知道绿孔雀计划的。口风挖不到,又像我这边在帮他给欧洲下下套,看看能不能再次绊欧洲一脚。”

    “哈哈!”总理笑了:“你在圣诞节搞的战俘营联欢还不够吗?视频剪辑好了吗?”

    “快了。明天或者后天就可以出样片了。”李锐说道:“刚好送给赫鲁晓夫当礼物。”

    在李锐和总理的谈笑间,两人乘坐的汽车已经抵达苏联代表团下榻的酒店。简单的寒暄过后,本来总理又想要带着赫鲁晓夫一行人出门去玩来着。

    但是今天苏联代表团一改常态,他们居然不想出去玩也不想要吃烤鸭了。

    赫鲁晓夫一脸郑重的看着总理说道:“周,你们是不是和朝鲜方面达成协议,在朝鲜一侧开辟港口了?!”

    听到赫鲁晓夫的询问,总理笑了,特别灿烂的那种。

    “赫鲁晓夫同志,我知道图们江口的土地对苏联很重要。我们就不为难苏联老大哥了,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办法解决我们的困难嘛。”

    “揍,赫鲁晓夫同志今天中午请你吃你最爱的烤鸭!”

    赫鲁晓夫暗道不妙,总理的话就相当于肯定了他听到的传闻。

    现在别说吃烤鸭了,吃云南白药也不行啊。

    “你们已经谈定了?”赫鲁晓夫看着总理的眼睛。

    总理眯着眼笑着:“谈判嘛,不着急。朝鲜还在打仗呢,我们只是在谈关于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几项原则罢了。”

    没有否定,没有肯定。赫鲁晓夫现在才真的意识到,他对面这个长得不错的男人是个正儿八经且滑不溜手的外交老手。现在还吃烤鸭?吃个屁啊!

    赫鲁晓夫其实很想说:其实图们江口对我们苏联真的不重要!你们还还价我们就给你们了嘛!

    但是他现在肯定不能这么说了,所以他板着脸道:“周,我觉得我们还是办正事吧。”

    “什么正事呢?”

    “比如说谈一谈技术支援和核武器小型化实战化技术包等等。”赫鲁晓夫的脸色不好看,就像是刚吃了苍蝇大便一样。

    因为现在形势变了,主动权易手了。只是赫鲁晓夫怎么都想不到,在没有苏联的首肯下,朝鲜那边是怎么敢和中国人谈这么大的问题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