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四十二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四十二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胡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FBI对好莱坞和美国文化界的清洗非常严厉。严厉到梦露还在东德呢,就已经听到关于FBI清洗的消息了。

    因为闹的太大了,美国媒体这一次都很难说全部都站在FBI这一边。因为媒体也是被清洗的对象啊。

    很多记者和编辑在家里好好的,结果莫名其妙的被抓了。其中很多人的罪名就是莫须有。

    反正FBI看你像共谍,那么你就是共谍。这种事情不需要太多理由和争辩的。胡佛时代是美国秘密警察最猖狂的年代。FBI的权力太大了。

    FBI这一波的清洗,实在是打击面太广了。虽然说胡佛是为了立威。

    但是打击面一旦太广,就很容易造成波及池鱼。很多都自认为自己非常右派,并且自己是坚定反共人士的人都被抓了。原因嘛也很简单。

    【只要我够右,看你们就全是左!】

    FBI这一套玩的还是很溜的。至于这其中有没有清除异己的行为?那就只有胡佛本人才知道了。

    也因为打击面太广了,所以其中有的新闻媒体虽然说是不敢和FBI对抗。但是小小的阴阳怪气还是有的。这不奇怪,就像是新中国建国后还有文人媒体阴阳怪气人民政府呢。

    在美国这边阴阳怪气美国政府的媒体也总是有的。

    只不过就像是中国的旧文人总会高估自己对人民政府的重要性一样。

    美国的这些传媒口舌也是会高估自己对美国政府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李锐都知道要打击和清扫旧文人群体。

    美国的胡佛更是不会客气了。而且相比于李锐还算温和的清扫不同,胡佛做事有的时候可是不留情面的。

    历史上的胡佛不敢对海明威直接动手,而是不断的给海明威压力,监视着他控制着他。最后把海明威逼疯,遇到自杀。

    那是因为海明威的名气太大了,一直到海明威死,胡佛都没有承认过自己对海明威有任何不好的行为。美国还在继续出版海明威的书,改变海明威的作品成为电影。

    那是因为海明威真的不好动,动不得,影响力太大。但是对于普通媒体人、文人、影视从业者。胡佛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而对于刚刚来到美国才刚刚稳定下来的金福瑞来说,他迫切的感觉到了美国国内的风雨欲来。

    自从张艺林(前武林社论主编,醉死西湖)的事情之后,金福瑞就觉得新中国不能待了。他要去一个没有李锐的国度待着。

    因为李锐对他们这些旧文人群体太不友好了。至于他上面还有什么什么委员之类的,金福瑞其实也不是很好看。他觉得自己背后的那个委员,搞政斗不一定能搞得赢李锐。

    虽然他自己不是什么上层人士,但是他能清晰的感觉到,李锐至少在清理下面类似和他一样的底层旧文人的时候是很下功夫的。

    自己这种人其实就是某某委员的爪牙羽翼。自己这些爪牙羽翼都没有了,其实委员的一身威风也剩不下多少。

    张艺林的死就是一个证明。人死了,来祭奠的人甚至是用白纸来当白包使用。

    他已经深刻的感觉到在中国待着不行了。所以不管他上面的人如何挽留,他反正是去意已决。

    这个年头想要从中国跑到美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只要意志够坚定,办法总比困难多。历史上七十年后还有很多人走线入美呢。金福瑞这样的人跑去美国再怎么也不会比那些走线入美的家伙难。

    金福瑞先去的广东,在想办法偷渡去了香港,再从香港转到英国,再从英国转到美国。兜兜转转的转了地球一大圈,最终来到了这个他理想中的国度了。

    还真别说,刚从客轮上眺望纽约港的时候,金福瑞是心潮澎湃的。曼哈顿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有立在港口的自由女神像都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

    要知道五十年代上海最高的楼甚至都不到百米。而这个时期美国已经有了如同帝国大厦这样的宏伟建筑了。

    “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气度和模样啊!”站在甲板上的金福瑞忍不住赞叹一句。

    “金兄说的是啊!”金福瑞身边,一名叫做蒋昌华的男子忍不住点头称是。

    这位蒋昌华也算是和金福瑞一样,是个旧文人的代表。但是他和金福瑞不同,他比金福瑞有钱。家里从前是开洋行的,当买办赚了不少钱。

    这种人生活作风奢靡惯了。新中国成立后把黄赌毒一禁,蒋昌华这样有钱的公子哥就觉得浑身难受。

    因为他是有钱都没地方花啊。对此,他没少在报纸和媒体上阴阳怪气写文章。

    比如什么《合法经营妓院有助于社会安定》、《缺少娱乐场所将让社会混乱》等等。

    他写了两次这样的文章,第一次被警告,第二次被抓起来关了一段时间。他一出来就抓紧跑路了。

    有时候李锐甚至有些羡慕胡佛那种先杀后问的权力。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共产党这么做就不是共产党了。就像是主席一直说的,一定要有一把枪指着自己才能一把枪指着敌人。 如金福瑞和蒋昌华这样的人,他们润去国外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还真是一件好事。

    省的这些人来回蹦跶,在你脸上恶心你,但是又不会去踩死线,让你真的又借口把他们给做了。

    说不定他们自己去国外,反而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机缘呢。

    和金福瑞与蒋昌华一样润出去的人不少,尤其是李锐对文化界旧文人的清洗越来越多后。很多人都选择直接润了。

    所以和金福瑞一船润来美国的家伙是当真不少。

    这群人在港口远眺纽约的时候就已经激动的不行了,等到下船之后看见纽约的繁华和车水马龙之中,这群人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己了。

    “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啊!”有人一下船就当即跪在了港口的水泥地上,并且狠狠的对着自由女神像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老兄你这是干什么呢?”有人忍不住问道。

    跪在地上的那位仁兄一本正经的说道:“咱们现在是到了美国的地头上了,这要求美国的神仙保佑了。”

    蒋昌华听闻这话,忍不住嘲讽式的笑道:“老兄,那是自由女神像!不是什么神仙像!”

    跪地磕头的那个老兄却道:“女神怎么就不是神仙了?”

    这老兄说完话又跪下去磕了好几个。周围一起润出国的前中国人们有些嫌弃的和他拉开距离。

    刚来美国,这群人内心有着无数的幻想。因为从四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在渲染自己是个多么多么高尚,多么多么自由的国家。

    反正在港口看到的一切都能证明这个国家确实很强大就是了。

    仅仅是马路上车水马龙的镜像和港口来往的白人们衣冠楚楚就能看出来这个国家的富裕。

    金福瑞和蒋昌华已经开始期待他们在美国的生活了。

    只不过理想总是很丰满,而现实总是很骨干的。他们下了船才需要面临第一个难关。

    “你们在美国有保人嘛?”入境海关把这群华人全都给拦了下来。

    现在这个年头出入境其实不那么严,尤其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基本上你只要提供了身份证明然后缴纳一笔钱,你就可以成为美国公民。

    蒋昌华和金福瑞看见前面几个来自法属非洲国家的黑人都入境了。而他们这些前中国人却被拦下了。

    不仅仅是被拦下,他们还被带去单独的房间关了起来。期间费了很多工夫,打了很多电话,还缴纳了四百美元的所谓保证金,他们才算是出来。

    出来之后蒋昌华从卑躬屈膝的笑脸一下子变成骂骂咧咧。

    “妈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这美国的黑皮狗子比民国的还黑!什么玩意儿啊!我呸!”

    蒋昌华和金福瑞是通过当地的华人商会做的保,还要给华人商会一笔钱呢。前来接他们的华人商会代表似乎见怪不怪了。

    他用一口带着广东腔的国语说道:“美国是这个样子啦。你们还想要什么。我们华人在这里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快点走啦。”

    这个年代华人出国,第一个落脚点一定是唐人街。因为这个地方基本都是华人,相对来说比较好生活。

    即便是英语水平不行,在唐人街至少还能买到饭吃。

    相比于纽约的白人街道,唐人街就显得没那么高大上了。这里相对拥挤、稠密和狭小。

    因为唐人街的居住密度比较高。蒋昌华和金福瑞来之前都在香港把钱全都存进渣打银行了。即便是来美国,他们身上也还是有些积蓄的。5

    和其他润过来的人一样,他们也是先选了唐人街做落脚点。

    住一个房子佳着,等到熟悉美国之后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办。

    但是这一住下来啊,他们才发现想要在美国找个事情做超乎他们想象的难。

    金福瑞和蒋昌华都会英语。尤其是蒋昌华,他的英语很好,毕竟家里当年是开洋行的。

    在国内的时候蒋昌华最喜欢显摆自己的英语了。尤其是在上海的西餐厅或者是西洋点心店咖啡厅之类的地方。

    点个咖啡不叫咖啡,要说“waiter(服务员),来杯LATTE(拿铁)。”

    吃牛排的时候要说:“来一份七成熟的Sirloin(西冷牛排、牛外脊)。”

    黄油也不叫黄油,要叫“白脱”(BUTTER)。海派风情是这样的,就因为这种土洋结合的英语,导致历史上后世很多人还分不清黄油和奶油。因为不少海派西点店里还要写【白脱奶油号角】这样的点心名。

    在上海的时候蒋昌华的英语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追女孩子的时候,用英语读莎士比亚的诗歌显得特别有范。

    但是来了美国之后你英语好有什么用啊?蒋昌华发现那些连书都没念过的黑人,他们说英语都比自己说的溜。

    他在外面是一点工作都找不到啊。

    不,准确来说是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他想着自己从前做过洋行还当过报社记者,怎么着也能找个白领工作吧。

    结果去找了一圈,连简历都递交不出去。人家看了眼他是华人,直接不收。

    还想着去当什么店长,去帝国大厦的公司里当个文员。想都不要想,人家不要。

    蒋昌华如此,金福瑞也是如此。他英文也是不错的,从前还是主编。想着能在美国找一个处理文字的工作。但是每一次的去找工作都是泥牛入海。

    而这还是他们俩个英语比较好的,那些英语不怎么好的就更不要说了。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本来就工作岗位紧张,原本战争期间被动员起来的妇女劳动力都被他们赶回家去带孩子了,怎么可能再把好的工作岗位让给外国劳动力?

    所以别看现在美国报纸上有不少招工广告,但是那些招工的地方只要去看看就觉得不行。

    去码头当苦力,美国现在虽然已经开始机械化卸货,但是还是需要很多人力。当码头苦力本来没什么,但是华人去的话他们不和你签劳动协议。

    只有一个口头协议。而且不买任何保险,一切福利保障全都没有。薪水只有白人的一半。

    或者是去通下水道,这个虽然是不签劳动协议的,可是薪水没少。但就是这样也没有人去。

    因为这个年代的纽约下水管道疏通工作不仅仅是极其肮脏和辛苦,而且是会死人的。基本上当地白人都不干这些活。

    只有来自南美和东亚的移民,或者是本土的黑人会去干这种工作。

    要不然就是去生产线拧螺丝。现在的纽约还有很多工厂。

    工厂主还是很乐意用一半的工资,以不买任何保险,不签订任何劳动协议的方式来雇佣外国移民的。

    兜兜转转的转了一圈,蒋昌华和金福瑞等人愕然的发现。这美国虽大,居然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这一群一起润来美国的十几名前中国人闷闷不乐的聚在他们所租房子一楼的一个中餐馆内。

    美国什么东西都要钱,花销很大。很多人因为长期找不到工作已经开始焦躁了。原本在中国国内这群人生活水平很高,现在来了美国他们只敢点最便宜的炒饭来吃。

    大圆桌上,十几个人都是愁眉苦脸的。

    “金兄,来美国一个多月了。这每日光是花钱,一分钱的进账都没有啊。这日子过的可是太难受了。”说话的人名叫赵凯。从前也是一个报社的编辑。

    当时金福瑞准备要润去美国的时候,这个赵凯听到了风声,找到了金福瑞,也就和他一起润了过来。

    原本是想着来美国发财赚钱的,投奔自由世界享受最强大国家的自由和民主。但是没有想到,来了美国之后别说享受现代化强国的生活环境了。

    他们现在就连生活都是问题了。

    现在大家都居住在唐人街一栋七层楼的出租屋内。这是一栋老楼,归属于华人商会。楼内都是那种十几平米到二十几平米的房间出租。

    每个月的租金从二十美元到五十美元不等。要是零的租那就更贵了。

    原本这些人里有人想要合租。但是当地华人商会不许。单人间就只许单人居住。双人合租就去租更贵的双人间。

    华人商会是当地的地头蛇,他们自然是不敢反抗的。

    “在这么下去没有进项,我们早们晚被饿死啊。”赵凯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赞同。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蒋昌华一样家底丰厚。蒋昌华可以没有工作的在美国继续生活好多年。但是这些人不行,没工作就会饿死。

    饭店老板坐在不远处的收银台默默的看着这群人。这群从国内来的人最开始还雄心勃勃的。

    一开始来店里吃饭都要点炒菜,点烧腊来吃的。现在才一个月,也就一个个的现了原形了。还烧腊,还去帝国大厦上班?

    帝国大厦?【睇过大晒】差不多啊。

    来美国的华人能做什么工?基本都是最基础的工作。或者是开饭店开杂货店。真正的高级工作怎么可能轮到华人。这些人真的是脑子有泡。

    老板摇摇头,撑开一份报纸看。

    金福瑞这一桌人,基本上都是唉声叹气的。大家聊着应该做什么。但是聊来聊去都没有什么好工作,也没什么好想法。

    最后只能是一个个怨天尤人。

    说着说着大家伙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金福瑞和蒋昌华虽然有一些存款,还不至于和这些人一样着急。但是也是被气氛影响到了,两人也有些气闷。

    金福瑞双手抱胸的难受着呢,他转头看见那个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老板居然再看报纸。看报纸不稀奇,他居然再看一份中文报纸?

    这里也有中文报纸?

    金福瑞忍不住站起来问老板:“老板,报纸我能看看吗?”

    “呐。”老板抽了几张自己看完的报纸递给金福瑞。

    老金带着报纸走回桌边,其他人也发现了老金有些不对劲。然后他们也看向了报纸。他们惊愕的发现,这是一份在纽约的华文报纸。

    名叫《纽约华人时报》。

    报纸是全中文印刷的,里面报道的内容除了一些纽约市的新闻和美国的国家新闻之外,还有很多关于中国老家的新闻。

    包括中国现在流行什么啊,什么新电影上映啊,广东、福建、广西又有什么新动向啊。这里面都有写。

    金福瑞将报纸递给蒋昌华,并且指了指上面的纽约新闻。两人对视一眼,不用交谈也知道对方的意思是什么。

    因为这份中文报纸对于纽约市的新闻和美国的国家新闻与其说是报道,不如说是翻译。他们直接翻译了纽约时报的新闻内容来用。

    这也是正常,现在的华人报纸怎么可能和白人媒体一样取得正经的采访资格和记者证呢?

    所以把英文报纸翻译成中文才是大家在做的事情。毕竟在唐人街生活的很多华人其实是不懂英文的。

    因为他们的生活圈子根本无法和白人融到一起,而且白人也排斥华人和他们融进一起。所以唐人街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等等基础设施。

    华人自己管理华人,自己成为一方天地。只要在唐人街和华人聚集地生活,那么会不会英文都无所谓。甚至会广东话和福建话会更重要一点。

    “金兄,你是想搞这个?”蒋昌华指了指报纸。

    金福瑞点点头:“是啊,不然蒋老弟你真的想去码头当搬运工人吗?”

    搬运工自然是不想当,蒋昌华和金福瑞一合计,两人决定办报纸。就在纽约办华人报纸。

    蒋昌华和金福瑞还有一些钱,而这些和他们同一船来的笔杆子们也快饿疯了。只要先管饭,白嫖他们几个月问题应该不大。

    这样就能撑过办报纸最难的开创时期了。

    还真别说,两人敢想敢干,马上就开始搞了起来。那些饿坏了但是又不想干苦力活的笔杆子们也跟在他们后面摇旗呐喊。

    这份叫做《华文日报》的报纸还真让他们在纽约开起来了。

    不过开起来之后,他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报纸的销路不好。一开始他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金福瑞只能是到处找人去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来在唐人街那边,还是那个卖炒饭和烧腊的广东老板和他说的。

    “这个报纸写的什么啊。什么广东没有妓女,男人没有娱乐了,引发斗殴什么啊!”

    “怎么啊,有妓院和抽大烟才好啊!”

    “还有这个,这写的什么泥腿子不要读书啊。这报纸在胡说八道写些什么啊!别的报纸写的比这个好多了。”

    当时金福瑞没敢说自己是这个报社的总编,反正他走访了一些读者,基本上都是劈头盖脸的骂,然后就不买这报纸了。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群来了美国的笔杆子们,这些旧文人们大多都是对新中国不满的。

    所以拼了命的在报纸里抹黑中国。又一次把共产共妻的口号给喊了出来。

    然后凭空造谣捏造了很多东西出来。

    如果说纽约就他们一家华人报纸也就罢了。但是这里有其他的华人报纸啊。

    那些华人报纸要么是通过南洋获得消息,要么是通过香港来获得消息。

    基本上来说获得的中国消息还算是客观的。只是不够全面而已。

    五十年代,美国还没有开始对黑人和华人进行民族融合。

    对于华人来说,美国在怎么繁华也和他们无关,他们是被排斥的群体,万里之遥的中国才是他们的故土。很多人还想着老了之后落叶归根呢。

    要不然当年国民党也不能那么轻易的从在美华人手上凑集那么多经费。不管是之前的北伐还是之后的抗日,旅美华人都是捐了不少钱的。

    这批人的念想也很简单。在外面被欺负多了,总想着国家能强大一点保护自己。

    金福瑞这群人写抹黑中国的文章自然没多少人看,没有市场。尤其是他们写的很多东西都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的。

    随便和其他报纸一查一对照就知道他们在骗人。也就是那群旧文人自己写的时候写的爽。但是销量是一点都没有啊。

    在连续半个月报纸销量一路走低,甚至连一份都要卖不出去的时候,金福瑞和蒋昌华把人召集全了。然后开会。

    “这文章不能这么写了!”金福瑞严正的说道:“这里的华人不爱看你们写的这些内容。内容要改改。”

    下面的这群笔杆子们面面相觑。

    那个黑中国黑的最起劲的赵凯忍不住发问道:“那主编,你说怎么改?”

    金福瑞张嘴想说话,但是没发出声音。他憋了半天,用一种好像被人强暴了的表情和语气说道:“夸新中国!”

    “啊?!”在场的笔杆子们疯了。

    赵凯更是怒道:“金主编,在中国他们怎么欺负我们的,你不记得了吗?还要我们夸它?!怎么可能!”

    蒋昌华一拍桌子:“不夸也要夸!这里的华人爱看!他们不看我们报纸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我们就都要饿死!”

    为了办报纸蒋昌华可是投了大半个身家进去,要是办不成他就要饿死了。

    蒋昌华作为大老板发话了,要是一个星期内报纸销量还上不去,以后连饭都不管了.

    这一下大家才急了,报纸没销量会报社倒闭,人要是不吃饭会饿死。

    于是他们一改往日黑中国的风格,开始从其他报纸那样报道新中国正面的新闻。

    而那个最不服气的赵凯则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好,夸奖是吗?谁不会啊!夸嘛!老子难道不会搞捧杀吗?!

    还真别说,人被逼急了什么都能做出来。

    赵凯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开始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开始吹嘘新中国。

    在他的文章里,新中国今天一个成就,明天一个成就。好似不日便要万国来朝盛世重开了。

    他的写法颇有些后世那种营销号喜欢的 【XXX看中国】的那种写法。

    比如说【苏联XX专家来中国考察,被中国某物惊呆了!。

    【东德医生发现某物有治疗起效,原来中国已用三十年!】

    【斯大林感慨毛主席智慧过人!】

    还真别说,这种写法爱看的人还真多。一下子报纸的销量就起来了。

    而金福瑞等人吃到了红利,干脆让所有的笔杆子都学习赵凯的写法。

    于是乎《华文日报》变成了一个营销号级别的媒体了。天天不是这个震惊就是那个震撼。

    只是金福瑞和蒋昌华都没想到,他们因为黑中国而被撵着出了中国,现在来了美国了,居然要靠赞美中国来捞钱。

    真是……真是……赚钱嘛!不寒碜!

    这群人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但是这种捞钱的方式是有弊病的,就像是现在这样。

    金福瑞感觉到美国国内有些动荡,那边FBI就上门了。十几名荷枪实弹的警探上门。

    “谁是报社总编。”一名白人警探冷着脸问道。

    金福瑞和报社的编辑们哪见过这个阵仗啊。

    金福瑞打了个哆嗦:“我是。”

    “跟我走一趟吧。对了你们都要跟我走一趟。”

    “为……为什么啊?”

    “为什么?因为你们涉嫌通共!”

    听到这个罪名,金福瑞快哭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