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四十五章 西域方略

第四十五章 西域方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生在世总是有很多看不懂理解不了,也想不出解决办法的问题。

    只不过有的时候有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有的时候却可以寻求导师的帮助。

    当李锐来到中南海时,主席正在批改文件,他似乎对李锐的到来一点都不意外。

    他招了招手对李说说道:"你先坐一哈,我把手上的事情忙完咯再说。

    李锐坐在书房兼办公室一角的沙发里。

    主席是个喜欢看书的人,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看书但几乎不怎么整理书。

    基本上就是看到哪里就随手丢到哪里。

    等到下次想起来的时候再去找。所以主席的办公室地上会有很多书。有时候多到让人无法下脚,而且主席的警卫员一般还不敢随便收这些书。

    因为这些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书籍在主席眼里却是分门别类摆放好的。

    李锐觉得主席大概是有某种特殊的记忆方式。

    就像是后世专门训练出来的记忆大师。

    能用各种符号和在脑内构建迷宫的方式记下庞大繁杂的信息。(某夏吗个人吐槽)李锐小心翼翼不去把那些书给搞乱(虽然在李锐看起来就是乱的),然后再坐进沙发里。

    主席的工作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警卫员给李锐送来刚泡好的绿茶。李锐点头致谢,随后打量起主席最近在看的书。

    主席喜欢看书,不拘泥于马列名著,也有散文诗句、唐诗宋词、针砭时弊的文章……

    以及描写中国城乡生活在内的各种文章他都很喜欢看只是时间有限,他读书很多时候不求甚解。

    因为他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做学问写文章上。(注:不求甚解原意为读书只求精解领会内涵,不咬文嚼字句句精读)李锐注意到主席最近丢在沙发边上的书都是一些有关于宗教历史地理民俗类的。

    还有一些报纸被他放在旁边,其中关于李锐他们在柏林搞的电影项目的新闻被放在比较醒目的位置。

    李锐从这些书里随便捞起来一本开始阅读。

    这是一本关于伊斯兰教派历史演变的书,其中很多段落主席都用钢笔做了批注。

    整本书看起来脏脏乱乱的。但只要仔细阅读就会被吸引进去,尤其是主席对其中的很多批注。

    李锐也不知道自己看这本书多久,一直到脖子有些痛抬起头的时候才发现主席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自己前面了。

    他笑眯睐的说道:"你看书还是蛮认真的嘛。李锐急忙放下书本:"主席,我看书太入迷了,没注意到你。 "没事。

    看累了吧,和我出去走走,就在院子里活动一下身体吧。

    主席就带着李锐在院子里随意地散步,一边走还一边时不时地伸伸腰拉拉背。

    以此来缓解案牍带来的身体疲劳。 "你来找我是因为冯石的来信吧。"主席一边拉伸腰背一边说道。 "是的。”李锐自然回答道。 冯石的信自然不可能只给李锐。

    新疆建设兵团内部才刚刚诞生的这个苗头,他自然也要写信给主席。

    如今的建设兵团内部只是刚刚开始出现山头主义的苗头……如果是放在李锐还没有来到的时空之中,这小小的苗头根本引不起任何重视。

    因为新疆的问题很严峻。

    这个地方在民国政府败退的时候掺了很多沙子。

    这些沙子不仅有民国政府的,还有美国留下的。

    还有新疆本土本来就有的大量的反动反革命势力这些东西的存在让新疆的工作难以展开。

    相比于随时可能反扑的反动反革命势力……

    现在才刚刚露出一点点小小苗头的军头主义简直可以无视。

    不过李锐毕竟是历史上后世来的人,带来了大量历史上的资料。

    现在兵团里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军头主义……

    实际上就是之后让新疆问题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李锐收集的资料自然是交给了主席。

    主席也得以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了解整个新疆的问题。 “小李啊。你对新疆问题怎么看啊。"主席拉伸拉伸背道。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李锐道:"新疆问题过于复杂了。

    先不说民国政府和美国在新疆掺的沙子。 "就单单说新疆本来的民族问题和信仰问题就很麻烦。" "尤其是宗教权或者说宗教影响力远高于世俗影响力。

    现在我是明白了,权利本质并无不同。不管是宗教权还是世俗的政治权,其本质都是对一个地区的管理权。" “一山不可容二虎,说到底都是权利之间的互相倾轧。你多一分,我就少一分。这里面的争斗怕是无法缓和的。"主席听到李锐的话后点点头:"嗯,不错。

    有进步,所以王震在新疆一只手搞管理,一只手搞杀。我是不同意王震这么杀的。

    主席这话说的是真的,在历史上中主席就不赞同王震在新疆搞过于残暴的民族政策,历史不是电视剧里随意美化的那么美好。

    王震一句:我把新疆杀到他二十年都出不了一个反革命!说起来是一句话……

    实际上是新疆的血流漂杵军人思想或者说军阀思想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要动用武力而看似杀人是一个短平快且高效的方式……但就像是所有走过的捷径都要付出代价一样。

    为了此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新疆的问题从来都没有被真正解决,一直在反反复复。 “新疆的位置很重要啊。我记得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若要中国雄于世界,当定都伊犁。这句话是对是错,我不评价。”主席道。

    “但是新疆确实重要。从你带来的资料可以看得到,中国期望中亚链接,那么新疆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点。" "我看你带来的资料,王震之后在新疆做的事情不仅粗糙,而且可以说是没有章法。" “只是往新疆填充汉民就能解决新疆的所有问题了?瞎胡闹,一个城里维人住一边,汉人住另一边,两边老死不相往来。便是汉人一时人多能压住又如何?" "不过是饮鸩止渴,早晚要打一场的。

    如果被外国势力渗透,那便是新疆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来一场旷古空前的血斗。杀到一方彻底退出新疆为止。到时候那些外国反动势力怕是能笑醒。”主席说到这里有些生气。

    因为王震在新疆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以说连治标都不一定算。

    历史上后世很多人都觉得杀人就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历史上王震在新疆杀的人已经足够多了。

    再进一步的话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能提了。

    但是新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而兵团的军头主义就更加麻烦了。

    早期建设兵团不仅有生产能力还有战斗能力。

    但是因为军头主义的出现,原本的解放军架构快速退化成如同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

    兵团子弟成为了军户一般的存在。进了兵团就要世世代代在兵团做事,丝毫没有流动性,险级化极其严重……

    军团上层对下层的剥前极为严重兵团的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发展成型,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一世纪初。

    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当新疆与内陆的交通开始通畅,当内地和沿海经济好转,大量的兵团子弟放弃兵团直接来内陆。

    在兵团的一切都不要了。兵团出现了大量的人力空缺,等到连基础架构和基本生产都维持不住的时候,兵团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改革自救。

    兵团开始大量发地,五十亩、一百亩的发,为了吸引移民……

    还免费发宅基地或者是直接发房子兵团的这些问题李说可都是交给主席了,让主席去看的。

    对于李锐来说,新疆问题就是个无解的顽疾……如果说有解,那就只能是在五十年代国家新立的时候搞起来。

    病入膏育后那就药石无医了。

    而主席抽空看的那些书显然都是有在做一些准备的。

    主席道:"其实军头主义的出现并不奇怪。我还记得当年我在古田的时候,我们红军队伍里多少有的流寇思想,军阀主义作风。" “三湾改编、古田会议是我人生中颜为自豪的事情。但是人心是会变的,不同时期要用不同方式的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来约束我们的军队,消灭军队内的不良风气主席指着李锐道:“你刚刚说了在新疆宗教要和政府争夺权力。现在王震铁血手腕压得他们不敢吱声,但是光靠打压是不行的。

    王震这样的作风也是要敲打的。" “新疆之事急不得。需要以五年十年的时间慢慢图之。" “新疆的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的博弈,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的博弈本质上都是权力最基本的博弈。

    无非是用钱和用人的权力。主席指着李锐说道:“现在我要交给你和你下面的同志们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李锐心中一凛,正色道:"主席请说, “规划新疆经济发展方针,拿住新疆经济命脉,提高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民基础生活水平。

    将外宣力量向内抽调,对新疆展开更多宣。 "那王将军那边…… "现在还需要王震在新疆震慑反动派……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什么,我们要有两把枪,现在应该把指着自己的这把枪举起来了。

    不然我们队伍里想要当山大王的人又要多起来了

    新疆问题太复杂,写不下去了如题看了评论,想觉怎么写都不会大家满意的。

    这段我直接删掉大纲了。不写了。直接跳过吧。今晚的更新我也删了。

    想想怎么接明天到内容吧。本章评论什么维族,什么回族,搞个屁。

    只有信伊斯兰的汉族搞个搞个锤子现在好多人根本不理解阶级矛盾……

    对阶级兄弟应该和风细雨,对阶级敌人,就要重拳出击。但是他们局限于民族主义,甚至赞同不分阶级的屠杀一空,那这和帝国主义有什么区别?干脆在新疆来场破四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