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八十章 关系是互相的

第八十章 关系是互相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黄澄澄的菠萝表皮被切开,露出的是金黄多汁的果肉。菠萝是一种很香的水果,这或许就是热带水果的一种特性。

    寒带生长的水果似乎都比较谦卑,寒带水果外观不太出众,口味也不会太甜蜜,香气也更加寡淡。

    而越往南越往热带的水果则越是张牙舞爪,拼了命的凸显自己的个性。

    不管是吃起来比糖还要甜的荔枝还是打开果子能让整个方面都充满自己味道的菠萝蜜,亦或者是香气扑鼻颜色艳丽的菠萝。

    尤其是现在徐闻种植的菠萝是来自后世的改良植株。

    从香味到甜度上都比五十年代的原产菠萝要好太多了。

    水果也是在人工的栽培下不断进化的。

    就像历史上的2000年,全中国有几个人知道砂糖橘?所谓的蜜橘也依旧很酸。

    而经过不断的改良,后世的蜜橘、砂糖橘、丑橘等等柑橘横空出世。

    原本早些年还能看到卖青橘的果子早就看不见了。

    只剩下各种酸甜平衡甜味更重口感更好的新式柑橘了。

    就像是现在伊万诺斯基用刀子把菠萝一点点切开(伊万在徐闻学会了如何削菠萝),金菠萝的香味如脱去束缚,肆意妄为的闯入在场房间内的每个人的鼻腔之中。

    就连米高扬都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个菠萝怎么可以这么香?!我去过南美洲国家,甚至去过夏威夷,我记忆里的菠萝可没有这种香味。”

    伊万伊诺斯基为他答疑解惑:“中国那边研究的四季果,其本身对菠萝品质也做了优化。按照他们的说话,这种新的金菠萝,香味比原始巴厘菠萝要浓郁百分之五十,酸甜度也会更加浓郁。

    含糖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含水量也增加了。它更甜,口感也更好,香味也更浓郁。”

    周围主席团的成员都忍不住点点头。

    虽然他们不是美食家也不是水果专家,并不能准确区分这些。但是米高扬是吃过见过的主啊,二战结束后他全世界淘换给苏联人民提高民生提高厨房美味度的东西。

    连米高扬都说厉害,那想必是厉害的。

    当金黄多汁的菠萝被送到每一名委员的手中时……大家都忍不住煽动鼻腔嗅了嗅这股来自热带的香气。

    飘散于空气中的菠萝香氛钻入每个人的鼻腔,略带潮湿的水汽沁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用叉子轻轻叉起一块送入口中。

    菠萝外层湿软内心爽脆的独特口感传来……伴随着咀嚼的口感一并传来的还有那些比咀嚼出的汁水。

    菠萝汁酸甜浓郁,那种霸道的酸甜味略带着对舌尖的一点刺激在口腔中炸开。 即便不像是米高扬一样对很多食物心中有明确的对比。

    但是在场中央主席团的成员们都忍不住点头。

    斯大林吃了一片菠萝后开口说道:“这种来自于热带的水果向来是奢侈的。我这辈子第一次吃菠萝,是当年追随列宁同志推翻沙俄时的事情了。那时候从沙俄贵族手上缴获了几瓶来自于美国的菠萝罐头。”

    我第一次知道了菠萝的味道,并且惊为天人。而当我知道这玩意儿的售价之后,更是惊为天人的贵。” “伊万,中国出产的菠萝价格如何?”斯大林问道。

    伊万诺斯基想了想道:“很便宜,菠萝出产价格对于我们苏联人来说很便宜。贵的是运费和仓储。我在中国和一名叫做张旺的年轻同志搭档。”

    每公斤菠萝,他们在地里的出售价也不过是零点二元人民币。(注:开荒时期菠萝会很贵,成熟了配套完善了价格会继续降低。)

    但是我计算了运输和储藏的成本,一公斤菠萝真的要在莫斯科落地的话……

    进入胜利百货商店的价格最少要达到一公斤两卢布的价格。而这还仅仅只是最低的成本价格,如果要算利润的话……” “到是不用算利润。”

    斯大林阻止了伊万诺斯基继续算下去,他开口道:“我们共产国家没有必要将老百姓的每一分钱都计算的那么仔细。菠萝罐头可以保证盈利即可。秋冬季节的新鲜菠萝只要能保证收支平衡就好。”

    这个意思很明确了,就是要让利。

    不依靠卖热带水果这种国家垄断性的业务来赚钱。

    相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团结民心,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其实不光是菠萝,今天冷餐会上的东西大家都看见了吧。”斯大林伸手一指。

    冷餐会的餐台上摆放着各种食物仔细看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

    有合成鱼子酱,有新鲜菠萝,有长春糖果厂生产的悠悠糖果,有哈尔滨第一食品厂刚推出的果冻布丁,有喜悦的各种罐头……等等等。

    这个冷餐会,产自中国,或者说是和中国合作生产的食品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已经紧密到这个程度了。”

    采购部长波诺马连科如此说道:“如果中国断供,我怕我们的人民会在厨房起义。” “现在大量优秀的民生物资都来自于中国。如果缺少了中国的供给,人民起义有点夸张,但是人民是会愤怒的。”

    米高扬说的更准确一些。

    勃涅日列夫低头吃着鱼子酱配黑面包。

    他不耐俗务,这种会议上只要不涉及他的利益,也不是非要他发言的话,他一般都会选择闭嘴,只是低头吃饭。

    而赫鲁晓夫则直言道:“是的,是的。我们最近又和中国签订了更大量的糖浆订单。现在我们生产的高级糖果和饮料,糖料来源有一半是来自于中国。要是他们一断供,我们的民生事业也将遭受巨大冲击。”

    斯大林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聊了。

    他拿起一杯鱼冻边走边吃边说:“只听说过国家之间想要相处的长久那就需要双方互相依赖,互相制衡的。如今我们极度需要中国的轻工、民生、文化以及少量科技领域的支持。” “而中国对我们所求的重工业设施,他们结算的非常清楚。当然,这该是好事。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中国这样的盟友。”斯大林道。 “不然我们没办法用这么多人力投入轻工业生产中。”

    说道这个,一直和中国打交道的赫鲁晓夫非常有发言权,他举手发言道:

    “对,我之前和中国的主席一起吃了晚饭。他就和我说,目前中国已经在轻工民生领域投入了将近两千万人,这才看到了一点点成绩和起色。”苏联高层不是傻子。

    从斯大林到米高扬,再到在座的各位难道大家不知道苏联在民生领域很烂吗?

    身为世界二极之一的国家,很多人抱怨生活的还不如被打烂重建的西德。

    但是怎么办呢?二战打空了一代年轻人,苏联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么广袤的国土才一亿人左右。

    苏联从哪儿抽调千万级的劳动力去填充民生轻工领域去?

    这个世上想要成为超级大国,国土大和人口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苏联在人口上短了一条腿。

    赫鲁晓夫提议道:“我提议啊,我们应该和中国捆绑的更牢一点。不仅仅是我们需要依赖他们的轻工业和民生用品。

    同时也需要他们重度依赖我们的重工业产品。可以叫互惠互利,也可以叫互相捆绑。” “在不挑起战争和激烈摩擦的情况下,这种互相制衡是我们这样国家互相冷静的最好手段。大家觉得呢?”

    这场冷餐会开到这里才算是开到了戏肉。

    也是斯大林对华政策的重要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苏联打算对中国放水。

    以资金和技术依赖来制衡中国。

    而资金和技术依赖后面会不会有苏联的后手?

    自然会有的,这天下哪有这么好心的白莲圣母什么都不图啊。

    互相制衡,互有后手,互惠互利,这已经是大国之间平等相处的最好选择了。

    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了让苏联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放水的信心。

    主席团的成员们互相看了看,米高扬率先点头:“我同意,对华政策需要调整。我们应该要放开中国留学条件。” “让更多的中国学生来苏联留学学习列宁的思想。”

    不波诺马连科想了想也道:“如果不想打仗,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我也同意了。”

    不耐俗务的勃涅日列夫直接同意,反正他是来当投票机器的。

    赫鲁晓夫自然没有异议。

    而其他几名主席团的成员也想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目前中国对苏联的态度很好,而且一副社会主义大食堂的模样。

    谁想要反对一个做菜好吃的厨子继续在食堂做菜呢?

    是真的有人想吃鲱鱼罐头炖榴莲吗?

    这场冷餐会在简单的进餐中完成了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态度。

    苏联打算对中国开始放水,换取更多民生用品的支持。在会议上,伊万诺斯基也被许多领导人给记住了。

    因为米高扬亲自带着他来的。

    伊万也讲了他这两年在徐闻的经历,这些领导都纷纷表示他辛苦了。也确实是辛苦,毕竟这年代的广东能算比较好城市的大概也只有广州、佛山之流。

    现在的湛江都是一副破破烂烂的模样,更不用说更下面的徐闻了。

    伊万诺斯基在徐闻的住所甚至不能保证通电通水的顺畅。

    伊万诺斯基要在四十五度的气温下带着草帽一起下菠萝田,巡一圈菠萝田下来内裤都湿透了。

    广东黄梅天的时候整个人都像是在水里泡着。

    更不用提广东乡下的各种毒虫了。 “他们的蚊子有这么大!这么大!吸血之后,能在身上起这么大的包!”

    伊万诺斯基比划着广东毒虫的大小:“还有,他们有一种会飞的蚂蚁,还会咬人。雨天一过,这些飞天蚂蚁会铺天盖地的出现。

    被咬过的地方又酸又痛。广东的蟑螂这么大!还会飞,有一次飞进了我的面条里……”

    光是用听的,大家都觉得可怕。

    毕竟北寒带的莫斯科,七月底也才二十五度罢了。那里长得出这么大的毒虫啊。

    伊万诺斯基受苦了,而且不仅仅是苦劳,他功劳也是大的。

    主持的罐头厂、化肥厂、蔗糖厂的援建都很成功中方发来了高度赞扬。

    对于这样功劳苦劳都有的同志,斯大林是不吝啬奖励的。他的级别往上调一级,同时关于从中国广东进口水果的事宜都交给了伊万诺斯基。

    而伊万诺斯基的任命刚下来没多久,他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原本在四月份采摘制作的春果菠萝,在经历了制作成罐头,在中国内运输,再到苏联运输。

    现在终于在八月初正式登陆莫斯科了。

    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前所未有的繁荣,火车几乎不停息的在两国之间拉送货物。

    听说赫鲁晓夫同志已经向斯大林提交申请……关于修建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提议已经摆上桌面。

    当然这不关伊万诺斯基的事情。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去胜利商店看看市民们看见菠萝罐头后的喜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