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三十章 欧洲的渴求

第一百三十章 欧洲的渴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独角兽日报,贝尔办公室内。贝尔主编正在奋笔疾书。【我们有的同行,比如泰晤士报从主编到记者,就没有一个靠谱的。他们不仅听风就是雨,而且毫无基本的新闻素养与新闻道德。依靠编造新闻事件来哗众取宠。】

    【他们不仅大脑缺乏思考,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美国人说什么,他们就要跟着一起叫唤什么。

    这种情况很像我去英国农村时村里养的狗。

    村里只要有一条狗叫了,周围的狗都要跟着一起叫,虽然它们完全不知道到底在叫什么。但是叫,就对了!】

    【让我们的泰晤士报主编用他小的可怜的脑仁去思考一下,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洗脑用的机器。即便是有,那也不可能是光明正大摆出来给所有人看见的!泰晤士报的记者和编辑们,请下次不要再侮辱我们欧洲人的智商好吗?】

    这内容一口气写下来,贝尔只觉得爽多了。他和泰晤士报是有仇的,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

    贝尔觉得自己有时候是君子,有时候是小人。

    所以他的报仇就是:十年时间里,一天到晚的报仇。

    泰晤士报的记者闹了一个巨大的乌龙出来……社会主义阵营的新闻媒体可以说是穷尽嘲讽之能了。

    把全欧洲跟着泰晤士报一起写洗脑机新闻的媒体全都嘲笑了一遍。

    那种尖酸刻薄啊,啧啧啧……贝尔觉得自己都写得轻了。这个时候与其让别人骂,还不如自己人来骂呢。

    至少还可以找个台阶下去。

    而且自己在文章里不着痕迹的把这种弱智言论的发源地标给了美国。

    相信欧洲人看了之后会舒服很多。如果有一些报纸比较聪明的话,那么就应该一起来嘲笑美国的弱智言论。

    所谓【围美救欧】不过如此。至少让美国蛮子丢脸,总比我们欧洲贵族丢脸好吧?

    在深刻的嘲讽了一番泰晤士报全体编辑和记者的智商后。

    贝尔主编继续往下写道。【关于中国洗脑机?好吧,我承认确实有一点“洗脑”,当然这不是什么共产主义宣传的洗脑。

    而是被音乐洗脑了。最近这段时间,我已经沉迷于《自新大陆乐曲》《命运交响曲》不可自拔。】

    【我曾经固执的认为,只有音乐厅里演奏的音乐才叫音乐。黑胶唱机播放出来的音乐只能算是一种带有旋律和节奏的声音,它距离真正的音乐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我认为机械播放的音乐,永远都比不上现场由人演奏的音乐。】【当然,一直到现在我依旧保持这个看法。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机器至少 做到了现场播放的八成功力。至少我听到耳朵里的是音乐,而不仅仅是声音。】

    【那种在脑海中响起的声音太令人意外和惊喜了。】接下来,贝尔主编几乎是控制不住笔的疯狂写着关于熊猫随身听的好处。

    简单来说就是一通乱夸,没办法贝尔主编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啊!

    其实不仅仅是他,所有尝试过随身听听音乐的人都无法控制自己。

    包括去了朝鲜的各大媒体代表,他们在尝试了随身听听音乐之后,往日里所习惯的黑胶唱机已经听不下去了。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去了朝鲜半岛的法新社记者在回到家中之后,拿了一张自己最喜欢的黑胶碟……

    然后打开自己花了两个月工资才买得起的黑胶唱机。

    可是黑胶唱机里传来吱呀吱呀的声音,和无论如何都无法消除的底噪(一种滋啦滋啦的微弱声响,受限于黑胶制作工艺,七十年后也无法消除)。

    再对比一下熊猫随身听里传来的那种清丽纯粹的声音……这位法新社的记者发现有的东西尝试过更好的之后,那就真的回不去了。

    历史上后世复古回潮,很多人说黑胶唱片有独特的味道。其实就是那种去不掉的底噪。

    在生产技术上来说,这属于一种落后的技术……

    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音乐的时候还有一个细微的滋啦滋啦声一直在响的。

    只能说有一部分人喜欢那种感觉,那是因为后世清晰的音乐和歌曲听久了,历史上后世的耳机和音响都太好了,很多人连什么是底噪都不知道了。

    偶尔听到那种底噪,反而有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可是这年代能听黑胶的人,早就听那种底噪听到吐了。

    他们早就想要听没有底噪干净清晰的音乐了。

    本来想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拿出一张自己喜欢的唱片,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结果唱机里时不时给你传来噼里啪啦的小爆声(黑胶唱片磨损或变形或刻录有问题或唱针磨损就会这样)或者是滋啦滋啦的声音。

    有点心情都被搞没了。法新社记者如此,贝尔也是如此。所以当贝尔发表了《中国机器,音乐革命!》的文章之后,他在文章前面大骂泰晤士报都是猪脑子的内容大家也就是看着笑笑。

    可是他非常认真的介绍了中国随身听的种种方便。

    包括在脑海中响起的立体声,没有底噪的干净声音,方便携带(五十年代黑胶唱机的体积比电视机还要大)等等。

    这些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并且贝尔在文章最后还下了断言,中国随身听必然会改变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乃至于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篇文章发布之后,有不少去往朝鲜半岛的媒体代表也忍不住跟着发文了。

    第一是大家一起围美救欧,把之前大家的脑残言论给想办法洗掉。

    第二则是这些拿到了机器的媒体记者们也很难不夸一下熊猫随身听,因为太超出

    他们的想象了。一时之间,熊猫随身听因为之前的洗脑机器的原因,再加上后续解释的这个大乌龙,一时之间在全世界都出名了。

    ……

    法国,巴黎大学。赛宾自从马赛港一声巨响之后,就被家里人想办法给他转学了。

    马赛那边的大学是不能上了,当地政府恨死他了。在他老师的帮助下,赛宾通过研究生考试从保罗尚塞大学转到了巴黎大学。

    他是目前法国大学生之中的意见领袖。

    当然,法国政府并不喜欢他。因为他做的出格事情太多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坚定的戴高乐份子,有戴高乐护着他,他早就被抓起来投进监狱了。

    就像是这次他带着大学生前往朝鲜一样,这搞得法国政府非常被动。

    法国政府在赛宾入境之后就直接逮捕了他。

    不过因为赛宾现在是法国大学生意见领袖了,再加上他背后有很多戴高乐份子支持他,所以法国政府也不敢过度为难赛宾。

    只是把他抓到警察局关了一段时间,法国政府希望借此来敲打他。可是赛宾自己组建的【法国复兴社】很快就派人来捞他了。

    当他从警察局出来回到巴黎大学的时候,那群学生就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样。

    赛宾被学生们包围着,而这时他还戴着熊猫随身听呢。这幅照片也被当地记者拍下来了。

    一时之间,作为学生领袖的赛宾戴着随身听出狱回校的照片在欧洲大学生群体中流传。

    再加上之前那么多的报道,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好奇,中国的熊猫随身听到底是什么?

    它真的有报纸上说得那么神奇吗?

    而那些从法国各大学校选出来参加朝鲜运动会的那些大学生们……

    他们也不吝啬的给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们尝试听了听自己的随身听。

    而听过之后,那些大学生都惊为天人。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希望购买这种随身听的活动在年轻人群体中爆发。

    ……

    法国,巴黎某酒馆。老板保罗明面上是一个酒馆老板,实际上是巴黎地下黑市的一名商人。

    在这里总能买到一些市面上不该买到的违禁品。

    比如说苏联的鱼子酱,中国的糖果和鞋服等等。自从冷战开始,他就开始做这个生意了。

    一直做的很平稳,因为他上下关系都打点到位了。

    但是最近生意有些奇怪了起来…… “熊猫随身听,你能搞得到吗?”一名年轻人挥舞着法郎在他面前说道。 保罗是真的眼馋那些法郎,但是他还是说道:“就是现在很火的那种随身听?只在报纸上看到过……” “好吧。”年轻人失望的离开。

    保罗真想把年轻人的钱都赚走,这已经是两天时间里,第五十个来问自己随身听的年轻人了。

    他有预感,随身听销售一定会大爆。

    可是到底去哪儿买呢?他忍不住去找自己的上家,希望那些大走私商能想办法搞货。

    而上面的大走私商也挠头呢,因为他们也知道随身听市场现在好像很火热。

    因为报纸的报道,年轻人和音乐爱好者群体已经对此表现出无比的热忱了。

    问题是,走私商也不知道去哪儿买啊?

    甚至这样的问题被问到了文化大盗拉姆的身上。

    因为拉姆是搞文化走私的,随身听是播放音乐的,这是不是也算文化走私?

    你这个欧洲最大的文化走私商是不是也要搞起来?

    可是拉姆也很懵逼啊,他也没有进货渠道。整个欧洲的热情都被点燃了,尤其是年轻人。

    这可不仅仅是西欧,包括苏联各大高校的学生们和年轻人们也对随身听抱有巨大的热情。

    现在几乎是全欧洲所有人都在问一件事:随身听到底在哪买?而疑问的对象就是中国。

    似乎是等胃口吊足了,中国方面终于回应了。 “十月一日,中国国庆节当日。莫斯科、东柏林、华沙三地中国商场内,熊猫随身听体验店将正式开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