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会挽雕弓如满月

第一百六十二章 会挽雕弓如满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日大将越过金日成直接找彭德怀询问导弹的问题,其实这已经是一种态度的体现了。

    局势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金日成很生气,但是他目前没有办法。局势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

    说到底还是因为本时空的志愿军太强势了,新中国也比历史上发展得更好。

    导弹诶!这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目前除了美苏之外,谁还敢说自己能玩得转导弹的?

    结果现在好嘛,中国有了。脸色不好看的不仅仅有金日成,还有来自苏联的军事观察员。

    这个名叫门捷列夫的观察员来朝鲜很长一段时间了,志愿军除了一些绝对不能透露的机密之外,其他战术战法基本都对其公开。

    但是待得越久,门捷列夫就越觉得惊讶。很多在他看来不可思议的战斗,他都不知道是怎么打的。

    导致苏联派来了更多的军事观察员。也是因为军事观察员变多了,现在飞鹰大队已经全撤了。

    在这场战争中飞鹰大队折损了五分之一的人手。

    所有人都是阵亡在追回可能遗落的飞行器上。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证了没有一架无人机完好的落在外人手里。

    别人能找到的只有一堆烧烂的残片。经过上千度的高温烧熔,没有人能知道这些玩意儿原本好的时候长得什么样子。

    也不可能有任何高科技的东西外流出去。

    这些都是这些战士们用生命守护住的秘密。

    原本那些不可思议的战役就让门捷列夫觉得很可怕了。

    现在更可怕了,中国人居然不声不响的搞出了自己的导弹!

    苏联没有说援助中国的导弹项目啊!

    中国在这里修建临时导弹发射基地这件事算是秘密进行吧。

    一开始门捷列夫和其他军事观察员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里,他们更关心釜山。

    结果现在中国人给他们开了一个大眼。

    门捷列夫忍不住跑到彭德怀身边低声问道:“彭德怀指挥,我有一个问题。” “请说。”彭德怀笑吟吟的回应。

    门捷列夫:“你们这导弹能打多远?” “东风1型导弹能打多远?呵呵,这我真不是很清楚,具体的指标参数你去问相关技术人员吧。”

    彭德怀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门捷列夫只能去找随着导弹一起来的中国技术人员。

    但是这些技术人员全程黑口黑面! “这位同志,我们很忙你没看见吗?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在我们忙完之后再来。”

    好吧,门捷列夫吃了个软钉子。

    中国人不会把导弹参数指标告诉自己的,甚至不一定会告诉苏联。但是自己却必须要汇报这个问题了。 他急忙去找电台给莫斯科发报。

    这一点上志愿军没有阻止他。这原本也是中方的用意。导弹不仅仅是炸给美国佬用的,同时也是要给朝鲜和苏联看的。

    这件事太过于紧急了,电报以最高级别的方式传递着。就在前线基地人员做最后的调试时,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等人也收到了。

    还是他的办公室,斯大林、贝利亚、赫鲁晓夫、米高扬四名苏联高层齐聚一堂。 “中国人掌握了导弹?而且他们的原子弹进展速度有点快?”斯大林开口。

    剩下三人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后,贝利亚开口:“看起来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升对钱学森的评估了。就是他为美国的导弹、火箭学科打下基础开拓领路。他从美国回到中国,这对美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中国却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我们的人不知道这个导弹能打多远。中国人也没有和我们说。我们需要提防他们……” “注意你的言辞,他们是我们的盟友。”

    赫鲁晓夫粗暴的开口打断了贝利亚的话。

    赫鲁晓夫道:“搞清楚,他是我们的盟友,不是敌人。你想怎么提防他们?把我们的军队和导弹架设在中国边境吗?是新疆还是东北?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

    贝利亚被呛声的很难受,但是却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只能盯着赫鲁晓夫看。

    赫鲁晓夫也不怕,瞪着眼睛和他比谁的眼睛比较圆。

    还是米高扬开口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诸位,诸位。斯大林同志找我们来,肯定不是问我们是不是要用军事威胁中国。我相信斯大林同志有他的想法,对吧。”

    皮球踢回给了斯大林,斯大林用食指敲了敲桌子:“看看中国人的导弹能打多远吧。如果可能……我们和中国人在导弹方面展开联合研究也未尝不可……”

    说完这话,克里姆林宫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

    从七月一日将导弹送到基地,再到导弹装载完毕,全弹进入最后检测阶段,再到七月十四日彭德怀请来朝鲜高层领导人们参观。

    半个月的时间弹指一挥间。

    七连的战士们成为了导弹操控室外的站岗人员。

    导弹这玩意儿非常的复杂,哪怕是在五十年代导弹还比较简陋的时期,依旧需要不少设备。

    小安东和罗厚才站岗的时候,偷偷瞄了里面一眼。发现啥也看不懂。 “以后就这样打仗啊。”

    罗厚才想起政委给他们讲什么是导弹,导弹怎么摧毁敌人的时候的事情了。

    说实话,罗厚才有些羡慕。虽然说自己枪法准,还会开美军的坦克。

    但是这些导弹兵一个个看着向科学家,不像是他们这种灰头土脸的大兵。

    小安东则在一旁道:“我以后要和二丫多生好多好多孩子,以后让孩子都参军。一个当陆军,一个当海军,一个当空军,一个当导弹军!”

    罗厚才笑道:“那你先要把你这个当爹的文化教育搞上去……不然以后你孩子有什么不会写的字,你都教不会。” “站岗呢,别嬉皮笑脸!”路过的连长训了他们俩一句,两人立刻重新立正站好。 ……

    现在的釜山还是一片祥和的模样。因为已经停火很久了,李承晚有的时候都忘记了他正在打仗呢。

    从他的办公室远眺过去,刚好是釜山港。两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停在那。

    每每看到这5.8万吨排水量的海上巨兽,还有它凶猛粗大的炮管,李承晚就觉得心安。只要有这个在,釜山就是万无一失的!

    ……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五日,早晨八点。临时导弹发射基地。 “彭德怀,朝鲜方面的情报人员确定,美国两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和一艘菲律宾号航母目前正在釜山港内修整。目前可以确定,它们涡轮已经熄火。”毛岸英拿着资料进来道。

    彭德怀对这导弹发射小组的组长问道:“怎么样,有信心吗?能不能把导弹打到港口,甚至干沉美国军舰?”

    小组长是个高度近视眼,两年前他还只是轻微近视。

    这两年为了导弹事业呕心沥血,个头没长,眼镜度数长了不少。

    小组长取下自己的厚眼镜用衣角擦了擦:“彭德怀,我们的导弹精度是百米级的。会有误差,虽然发射诸元都已经调教完毕。但是我们的导弹只能说可以覆盖港口区。击伤战舰的可能性很高,击毁就需要运气了。”

    小组长实事求是的说,他没有乱下保证,这反而让彭德怀安心不少。 “好,能让美国人乱起来就好。我们前线也已经安排好了部队,只要釜山一乱,前线部队直接向里面穿插,不求占领,只求突进进入釜山港与美军短兵相接。”彭德怀点点头道。 “组长,交给你了。”

    小组长站了出来,彭德怀和其他人都坐在一边靠墙的凳子上。

    小组长也没有管这群大官,他自顾自的向着自己的队员们发号施令。 “第一小组检查。” “第一小组开始检查,检查完毕,没有问题。” “第二小组检查。” “第二小组开始检查……” “报告组长,最后全部检查完毕,未发现问题,所有导弹均可正常发射。” “一到五号发射架,依次发射。” “一号发射架准备完毕。连接桥已经收回。” “倒数十秒……”

    ……

    发射基地的外围,负责修建基地的志愿军战士们距离发射场远远的。

    因为导弹发射产生的烟尘是有毒的,人员必须远离。今天天气阴沉的像要滴雨,天色灰蒙蒙阴沉沉,明明是早上八点,但是却幽暗的很。

    志愿军的战士们除了那些需要站岗执勤的战士之外,其他人都在各级指挥员的安排下,有序的或坐或站在远离发射点的半山坡上。 “班长,这导弹能从汉城飞釜山叻?一枚导弹就能把美国的大军舰打沉?我咋这不信呢?”

    有来自沂蒙山区的战士嘀咕着。

    他旁边的班长拍了一下他后脑勺:“政委都跟咱们说了,你有啥不信的?” “你看,就一个直直的棍子,连翅膀都没有。能飞吗?飞机也有俩翅膀呢。” “谁说没翅膀,导弹下面不也有翅膀(稳定翼)吗?” “那么小,管屁用啊!” “你个瓜怂咋废话这么多咧!”

    班长解释不了,只能生气了。

    就在两人聊着的时候,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全基地。那是导弹发射前最后清场的准备。

    紧接着,大喇叭里用中朝双语进行着最后的播报。 “导弹发射倒计时。所有人员尽快离场,尽快离场!” “10” “9” “8” “7” “6” “5” “4” “3” “2” “1,点火!”

    伴随着一声点火,远远的架在发射架上的东风一号导弹开始发出一阵巨大的轰鸣声。

    紧接着它的尾部开始喷射出最炙热的火焰。

    火箭发动机的强大推力将二十点四吨重的导弹推离地面。

    在这阴沉沉灰蒙蒙的天气里,导弹尾部的炙热的火焰瞬间照亮了山谷。

    来自沂蒙山的战士惊愕的跳了起来:“妈呀!太阳升起来了!” ……

    基地内,检测导弹的各组都忙活了起来。 “一组正常!” “二组正常!”

    “稳定翼工作正常,弹体姿态正常!” “火箭发动机推进正常!”发射室内彭德怀、武亭、金日成、南日大将、门捷列夫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他们站起来透过并不大的玻璃观察窗口远远的看着正在冉冉升起的导弹。

    只有小组长站在原地,他看着忙碌的众人,自己对自己低声说:“怎么可能会错?怎么可能有问题?已经模拟试验了上百次,稿纸资料验算了何止千次。

    每一个数字我都对过……我熬白了头发,老李熬瞎了眼,老张熬得胃下垂……怎么能错怎么敢错呢?!”

    他抬起头看着焦急的彭德怀等人,又看向自己忙碌的同事们。

    作为一名理科生,他此时却非常想要赋诗一首。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导弹升空,姿态良好,发射成功!”

    在同事的汇报中,发射室内掀起一片欢呼。

    而头发已经花白的小组长没有和他们一样鼓掌欢呼……因为这是他和他的同仁们验算无数次的成果,本该如此,何必欢呼?

    他只是更大声的诵道:“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大家的目光看了过来。

    彭德怀、毛岸英、张文舟(参谋长)等跟随着这名小组长咏诵着接下来的诗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发射室外站岗的小安东和罗厚才听着里面的声音,只觉得有一股气在往上冲。

    可惜自己读书太少,听不懂里面念的是什么。

    但是这不妨碍他们以慢里面所有人一拍的节奏跟着一起把最后一句诗给念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一枚东风一号被打出去了,接下来是第二枚,第三枚,第四枚,第五枚……

    如后羿射出了手中的箭消灭祸害世人的金乌一样。

    这一次东风夜放花千树,只求为中国换来一片朗朗乾坤。阴沉的天空似乎被撕开了一道空隙,一片片太阳的金辉洒向人间。

    在基地,在汉城,在釜山。釜山港码头,美国雷达兵山姆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看见的东西。

    但是接下来他以最快的速度拉响了最高警报。 “中国空袭,来敌速度,时速……时速超过九千四百公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