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二百零三章 圣诞特辑

第二百零三章 圣诞特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彭德怀和尼克松副总统在衣阿华号上签署停火协议的时候,李锐可是派了摄影干事去录像的。

    作为这样历史性的时刻,他可是不能放过,不光是他不能放过,苏联也不能放过啊。

    因为在和中国签订协议之后,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这两艘超级大舰可就是属于苏联的了。

    苏联也派出了记者进行停火协议的报道。

    而在协议最后签署后的第七天,苏联就在全国播放这一段新闻视频。

    之后这段新闻报道的视频也是很快的传播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各个国家。

    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帝国主义集团的一次伟大胜利啊。

    不好好宣传怎么行。在画面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脸色不愉的签字了。

    就在衣阿华号战列舰的舰炮之下。苏联导播还特别损,把这一段和美国当年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二战签字画面剪辑在了一起,还做了视频对比。 “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他们失败的战争。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全面胜利。”

    电视台主持人以饱满热情的语气说着。 “事实告诉我们,邪恶的战争最终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失败。如今的美国就像是二战的日本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他们的失败,就连失败签字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苏联主持人的嘴确实是太损了……

    再搭配上视频里日本战败签字的画面和美国战败签字画面的重叠。

    这攻击性拉满了。停火协议签字,算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新闻了,所以关注人群特别多。

    尤其是苏联国内,因为他们还可以获得两艘大舰船呢。虽然说内部损坏不少,要在中国维修个几年才能拉回苏联来用。

    但是苏联海军和苏联人民还是很高兴很自豪的。

    毕竟现在红海军是真的穷,虽然潜艇确实还不错,但是拿得出手的水面舰艇太少了。

    这和世界两极强国的身份不符。现在有中国人弄来的美国战舰,苏联人是心情愉悦啊。

    而在这些新闻之后,居然还有一个贴片的小广告。是关于战俘营纪录片的。

    【战俘营的故事即将来到终章。】【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碧潼即将解散,他们终将回家。】

    伴随着这些文字标题的是一段段看起来就很有煽动性的画面。

    包括战俘营内那些战俘们痛哭流涕,互相拥抱。和管教依依不舍。那些被战俘帮 助过的朝鲜村民过来送腌菜、鱼竿来送他们的场面等等。

    仅仅是看到这些画面,就已经勾起了很多观众们的兴趣了。因为两年多了,碧潼战俘营的真人秀节目几乎每个月一期,已经成为全球最顶流的真人观察节目。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收视习惯。

    虽然说西欧和美国明面上不准播放这个节目。

    但实际上民众私底下看的可多了。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你要想让什么东西传播的更快,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政府禁止传播它。

    现在战俘营真人秀节目其实也培养出了很多真人秀明星。

    比如说法国歌手皮耶尔和他的乐队小伙伴。

    比如说黑人战俘维森和他的黑人小组。

    还有总是想着做生意但总是被管教抓住没收的土耳其小队等等。

    这两年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现在看剪辑,他们在小银幕上哭的稀里哗啦的,很多人也跟着难受了起来。

    而这个被中国上《碧潼:最后的圣诞》的真人秀最终章也将以电视大电影的方式进行播出。

    普通的时候,一场真人秀节目不过一小时到九十分钟左右,而这场最终版,时长长达四个小时。

    李锐和扎罗多夫通电报协调苏联的播放时间都协调了挺长时间的。

    还好现在这个年代苏联也好,东欧也好,电视台的节目数量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没有节目可播的状态。

    四个小时的节目确实是很长,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调整啊。刚好圣诞节有空,圣诞节当天晚上刚好可以空出一个时间段来放。

    就晚上八点开始,一直到午夜十二点。

    李锐听到扎罗多夫最后协调出来的时间,他直呼,好家伙,敢请你把这当成春节联欢晚会了啊!

    不过这也挺好的,本来也是要当成大节目搞的,安排在圣诞节好啊。

    刚好让东德那边的人给文化走私大盗拉姆个信号,让他该去偷新的东西咯。

    最好是让世界各国的文化大盗们能在圣诞节后统一上映。

    为了满足李锐提出的这些要求,苏联那边也是很配合他一起搞宣传的。

    如果说中苏在政治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分歧和一些利益争端。

    那么在文化宣传领域,现在还真的是站在一条战线上,互帮互助互补了。

    因为不管是扎罗多夫还是斯大林,或者是苏联的哪个文化部门的领导人都必须要承认,和中国合作为他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没有比这个合作更实惠的东西了。

    苏联可是在文化战中真的获得了实实在在好处的。

    所以从十二月中旬开始,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内就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碧潼:最后的圣诞》的预告片,每天放出来的小片段都不多,大概也就一分钟左右。

    但是每天放出来的片段都不一样。有欢笑,有悲伤,有热血。很多人的兴趣都被勾起来了。

    大家的期待感都被拉起来了。

    大家都想要在圣诞节的时候看这场战俘营纪录片的最后大结局,战俘们会怎样。

    而在东德的老百姓们除了期待这个之外,他们还期待一个别的东西。没错,那就是产自中国的菠萝!

    要知道欧洲可没有能种植菠萝的地区,菠萝这种东西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仅仅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东西。

    它长得什么样子,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没人知道。

    也许只有那些能去菠萝产地度假的贵族和大富豪们才能享受它的甜蜜。

    而在1952年,中国的四季菠萝果开始种植,然后开始生产菠萝罐头,并且在冬季第一次把菠萝运送到了苏联。

    莫斯科人第一次看到冬天的菠萝的时候,那种惊讶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

    去年因为运力和菠萝数量的问题,菠萝并没有运送到东德以及沿途的东欧国家。

    所以东欧沿途国家只能看着苏联人在冬天啃菠萝而暗暗流下泪水。

    可恶啊!为什么嘴角的泪水怎么擦都擦不干啊!

    留了一个冬天,太可恶了!而今年,东德和其他国家加强了自己的运输能力,扩展了向东方的运力,以便能更好地接收来自中国的轻工业商品。

    当然,冬天的菠萝也是必不可少的。冬季里菠萝如果做的防护够好,最长可以保存一个月,这个时间其实也挺紧的,基本运到东德之后,就只剩下几天的保鲜期了。

    但是没关系,因为中国商城在卖这些菠萝的时候,开启了伟大的预售工作。

    也就是说这些新鲜菠萝还没到的时候,东德的老百姓基本上就已经定完了。

    而且因为新鲜菠萝运输不易,中国商城推出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必须持有东德合法证件(工作证、军人证等有效证件)的东德公民才有权采购。

    并且每人最多只能购买两个。没办法,现在这个时代,运输真的是个大问题。

    还需要科技继续向上攀登到一定程度。不然仓储和物流可以锁死很多东西的。

    而新鲜菠萝运到德国之后,价格更贵了,平均下来一个新鲜菠萝的价格……

    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东德普通工人三到四天的全部收入。

    没办法,冬天的热带水果,这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妥妥的属于奢侈品的级别。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东德老百姓的购物热情。

    新鲜菠萝早早的被预售一空。当然,除了东德老百姓自己买回来吃之外呢……

    还有一批菠萝被东德的一些人通过地下市场悄悄转卖去了西德。

    而在西德则可以转卖到法国和意大利周边。

    当然这个时间会很紧,基本上拿到菠萝之后就要日夜兼程的送过去……

    因为菠萝可能只剩下几天时间的保质期了,再放下去就会因为过度糖化而开始发酵变坏了。

    不过即便是有这样的风险,在西德做这样走私生意的人依旧不少。

    因为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地有的是有钱的大富豪愿意花上这样的大价钱。

    就像古时候乾隆皇帝想要吃新鲜的荔枝,命人用大船挪了十几棵荔枝树来北京,在运输途中,荔枝树死的死伤的伤。

    最后能送到皇帝手上的新鲜好荔枝仅仅只有十八颗。

    而为了吃这十八颗荔枝,乾隆动用了数千民夫,数十海船,沿途补给损耗不计其数,突出一个败家有道。

    封建帝王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大资本家也可以做到,不过就是包飞机送菠萝罢了。

    有什么关系呢?是希腊船王出不起钱,还是英国银行家缺钞票花呢?

    这些家伙可是嗷嗷叫的花钱从倒爷手上送钞票呢。

    一个在东德卖到四天普通工人工资的菠萝,到了意大利卖给那些富豪们,最少可以卖出工人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可以更高一点。 “这菠萝倒卖的生意可真好,我都想要把菠萝卖了。”

    威廉手上拿着一个菠萝,有些犹豫。

    威廉之所以有这个菠萝完全是因为他的姐夫。

    自从上次蓝孔雀和绿光计划在德国引起巨大的危机之后。

    威廉家里开了一个会,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决议就是决定分开迁移家庭。

    威廉的姐姐和姐夫彻底倒向东德。刚好威廉的姐夫也有这样的意向。这样家庭看似分开,但实际上却保证了鸡蛋不在一个篮子里。

    按照威廉父亲德鲁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无法确定这场美苏争霸的最后赢家……对于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来说,两边下注是唯一能确保我们家族延续下去的手段。”

    也确实如此,和德鲁做出一样决定的家庭在柏林不少。

    就连小老百姓都隐约的感觉到美苏之间不能善了。

    当然才二十岁的威廉并不是很在意这些……作为一名牌佬和桌游佬和摩托佬,他有许多更需要他关心的事情。

    比如说新出了什么卡组啊,新出了什么桌游啊,摩托车还有什么可以改的部件啊,等等等,我都要忙死了!

    谁有空理美国和苏联啊!而现在圣诞节要到了,姐夫就让自己去他家拿菠萝。

    因为他和姐姐预定了四个菠萝,其中一个被送去了姐夫的父母家,另一个送给姐姐父母家,另外两个他们自己留着吃了。

    这个价格不便宜。好在姐夫在东德的公司做到了部门经理,收入相对不错。

    骑着闪电摩托,威廉的左手把上用网兜挂着一个新鲜的菠萝。

    他就这么大剌剌地在西柏林的城区穿行。

    很多人都投来艳羡的目光,不是羡慕摩托车,是羡慕菠萝的。 “哥们,菠萝卖不卖?我这里有现钞。”

    在威廉等红绿灯的时候,一辆轿车停在他旁边。

    司机摇下窗户,手上挥舞着一沓马克。 “只要你点头,这些钱都归你,菠萝归我就行了。”司机如此说着。

    威廉笑着摇摇头。绿灯亮了之后,直接走了。回家的一路上,都是想要和他买菠萝的人……

    因为今天就是圣诞夜了,西柏林也不缺个有资产的人,他们没办法和大富豪一样,加价不眨眼,但是也确实可以加点钱买一个菠萝。

    但是市面上的菠萝在圣诞节这一天早就被清空了,也就是中国商场可能还有几个,但那估计也是买不到的。

    所以威廉的这个大菠萝可惹眼了,这个两斤重的大菠萝明晃晃的招摇过市。

    回家的路上,威廉至少被人问了四次菠萝卖不卖。还好现在西德还不流行零元购。

    不然估计有人都要上来抢了。今天威廉家还是很热闹的,因为除了威廉一家之外,还有伊娃一家也来了。

    当然是威廉的母亲邀请伊娃家来一起过圣诞的。

    因为威廉的母亲和伊娃的母亲最近两年来开始交朋友,处成了闺蜜。而且在了解的伊娃的家庭之后,威廉的母亲就极力邀请他们来一起过圣诞节。

    因为伊娃的父亲在战争时期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做些稀碎的工作,现在家里就剩下母亲和他有工作能力。

    这年头女人工作并不容易找。伊娃的母亲没有一个正经工作,只是在餐厅打零工。

    弟弟还在上学。伊娃的收入是家里的大头。要支付房租,又要支付实物的费用。

    伊娃一家的日子虽然不说很贫穷,但肯定是不富裕的。所以伊娃总是喜欢身穿白色的裙子。

    很多人认为是伊娃喜欢穿白色裙子,而且白色裙子显得她很漂亮,很有仙气。

    实际上的原因是白色的布比起花布更便宜,伊娃和妈妈用这个布料做衣服能省更多钱。

    就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就算是圣诞节也不要想过得多富裕了。

    肉当然还是有点的,但是其他的嘛……反正威廉的妈妈去自己新认识的闺蜜家拜访……

    见识了他们家的圣诞储备后就极力邀请一家人来一起过圣诞。

    一开始伊娃妈妈还有些拒绝,说圣诞节这种日子这样过是不是不太好,这是一家人的节日。

    威廉妈妈则直接说道:“什么一家人两家人,我们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对吧。”

    这话说完,威廉妈妈对伊娃妈妈挤眉弄眼的,两个中年妇女露出了互相知晓的笑容。 只有威廉去接妈妈的时候,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就像是现在他提着菠萝走进家门,也不知道为什么伊娃笑得那么开心一样。 “伊娃,菠萝,还是活的,你见过吗?” “威廉,你说的太可怕了。水果请不要用活的这个名词来形容好吗?” “噢,好吧。我一直觉得用刀把水果杀死前,它们都是活的。你要杀个菠萝吗?”

    伊娃无奈地从威廉手上接过两斤重的大菠萝,同时给了他一个白眼。 “这个菠萝没冻坏吧。”

    威廉的母亲听到声音之后也过来了,同时给威廉一个更大的白眼。 “威廉,带伊娃去客厅休息吧。” “妈妈,伊娃已经来我们家很多次了。我觉得她现在比我对家里都熟……” “你怎么这么多废话?今天是圣诞节,别逼我找拍打衣服用的藤条。(一种晒衣服时拍打衣服和被子,让衣服被子松散开的工具,通常也用来打孩子。)”威廉屁股只觉得一阵阵的疼痛感袭来,马上没有二话,牵起伊娃的手就往客厅走。

    客厅里,伊娃的弟弟正在研究威廉的桌游。看着威廉牵着姐姐的手走进来,小鬼头吹了个口哨。

    伊娃瞪了弟弟一眼,小鬼头才正经危坐,不敢造次。来自血脉的压制还是有用的。

    这个圣诞夜,威廉家过的和以往都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多了伊娃一家,还因为餐桌上多出的新鲜菠萝。

    说真的,威廉和伊娃两家人都不知道菠萝应该怎么吃。

    好在中国商场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印刷了很多关于新鲜菠萝怎么吃的小册子。

    可以直接当水果吃,也可以放在披萨饼皮上一起烤成菠萝披萨吃,还可以做成汉堡等。

    后面几种对相对保守的威廉母亲来说有些离经叛道了……所以他还是选择最简单的把菠萝杀了,然后切成片当水果吃。这种橙黄色的水果风味十足,而且品种用的是后世品种……

    远不是现在夏威夷或者是其他地方种植的那种扎嘴品种。

    这种强烈的酸甜味,让晚餐吃了肉酱千层面这种口味很重的菜的众人依旧能吃出水果的甘甜。

    吃完之后,伊娃的弟弟恋恋不舍地舔着手指,因为上面还有点菠萝汁水。 “这玩意儿可真好吃。只有中国能生产吗?” “如果你要问冬天的菠萝的话,那么是的。目前全球只有中国能生产,新闻里都介绍了,中国独有的农业技术。” “噢,我真想长大了之后去中国来一场为了菠萝的旅游。” “你别太荒谬,为了吃菠萝而跨国旅行。” “说说而已,但是万一呢……”

    “好了,别吵了,战俘营的大结局节目要开始了!”在家人们吵吵嚷嚷中,关于中国碧潼战俘营的最后大结局节目终于要来了。

    和威廉一样,几乎所有能收到东德电视信号的家庭都把自己的信号转到了东德的电视台。

    包括一些法国靠近德国的地区也是如此。

    而如果不是信号覆盖面有限,很有可能今天全欧洲可能会有百分之八十的电视台来收看战俘营最后的大结局节目。

    当舒缓的音乐响起,威廉家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开始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

    碧潼战俘营的节目开始了。那个陪伴了大家两年多,大家已经习惯了的旁白声音响起。

    【碧潼,一个边陲之地。从前这里籍籍无名。】【但如今,这里却备受全世界的关注。】

    【因为我们中国向全世界公开我们对战俘的管理。不虐待,不侮辱。向所有人保证人格尊严和人生安全。】

    【我们为战俘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而战俘们也为碧潼创造出了一片新的天地。现如今战俘的故事要走到结局了。】

    【战俘营的管教们也要为所有战俘上最后一堂课了。】伴随着这个旁白的声音,镜头穿过朝鲜的山川河流,穿过碧潼的一砖一瓦,最终定格在了大食堂里。

    大家通过战俘营真人秀所熟知且广受世界观众群体喜欢的王管教,就站在大食堂里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上。

    他正在对大食堂内的所有战俘们大声的说道:“你们要回家了,我们也不知道最后该和你们说些什么了。那么我就说说你们以后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吧。尤其以美国为主。” “我现在希望美国的学员(战俘)们好好听讲,因为这事关你们的未来。” “如今全美范围内麦卡锡主义严重到偏执。尤其是你们的总统麦克阿瑟重用胡佛后,FBI的权力更大了。美国现在一年内打着反共的名义查处的案件超过四万件。”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国家是极度反共的。而你们待在我们战俘营这么久。很有可能是会被FBI认为是共产主义分子。你们回国之后一定会遭受各种调查。” “FBI可能会对你们进行做的事情如下……”

    王管教一字一句地将FBI所有可能做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包括一些FBI现在还没想出来(但是早晚想出来)的点子都说了。所谓真诚就是最好的必杀技,这句话用在美国身上特别合适。因为不需要抹黑它,只要把它做过的事情说出来就好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