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二百零五章 送别

第二百零五章 送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这种东西真的是很奇怪。在美国军队里面待了很久,所有人都把欺压比自己弱小的人当成一个习以为常的事情。

    所谓弱肉强食,所谓阶级压迫。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罢了。

    在历史上中有一名中学老师(兼社会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大名鼎鼎的实验,那就是【纳粹实验】。

    以全班中学生为实验对象,按照纳粹对纳粹党内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生。

    仅仅二十天内,一个纳粹党便初具规模。当然,这个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纳粹。而是证实培养一个群体性格需要的时间罢了。

    在美国军队内培养他们对阶级的服从,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纳粹培养党卫军有差别吗?

    没有。所以美国大兵要是坏起来,那可真的是能坏到脚底流脓。

    但是正如二十天就能培养出一个纳粹党卫军一样。

    如果外部环境合适,其实也只需要几十天的时间就能培养出一名初具形态的红色解放军。

    战俘营的存在就证明了就算是美国大兵也是可以改造的群体,只要土壤合适总是能开出漂亮且无害的花朵。

    就像是现在,这群战俘们来到朝鲜的村庄,他们不是侵略者,而是这些村民的朋友。

    伴随着这群战俘们来到小村庄,电视画面上开始播放其轻柔的音乐。

    并且开始回放曾经这些战俘们在这个村庄的经历。

    从前刚来的时候,他们仅仅是为了赚取工分,磨洋工也好,消极怠工也罢。

    总之肯定不是特别好的一个状态。在到后面管教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去好好的干活。

    管教说的那些话是说给他们听的,更是说给全世界所有观众听的。

    这叫洗脑吗?FBI也许会这么认为吧。这肯定是属于意识形态传播了。

    因为管教们和战俘们讲的是无产阶级的共情。

    这世上到底是无产阶级多还是资产阶级多?

    能当大头兵的又有几个是资产阶级?现在这个年代是革命的时代,就像是拿破仑在欧洲掀起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一样。

    革命思潮在全球范围内激荡。拿破仑时代能有《红与黑》,现代革命时代也会有《碧潼》。

    而这些自然是之前在战俘营节目就拍摄过的内容。

    只是这次利用了快速剪辑的方式播放出来。

    很多观众们的思绪都被拉回过去,想着之前他们看过的节目。里面的那些细细点点。现在还不流行回忆杀。所以回忆是真的很杀。

    “我还记得那个乔治之前还被村里几个孩子给整了。整个人掉进粪坑里了。” “对,因为他偷了金大叔家的鸡蛋。” “对啊,他和村里的那些孩子作对了两三集呢。” “是啊,不过他后来慢慢就好了啊。不光自己用工分换了鸡蛋还回来。还和那几个孩子关系处的很好。甚至在这两年还学习了朝鲜话。” “嗨,那几个孩子也是可怜。父母都死在了美军的空炸里……”

    威廉家里对这些快速掠过的回忆画面不断的讨论。

    而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所有都能收到这个节目信号的地方。

    圣诞夜里,大家伙看着电视里的节目,开始回想战俘营曾经发生过的点点滴滴。

    从桀鹜不驯的美国式麻烦,变成笑容和善正直的邻居。这些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就如很多观众所说的一样:“如果我家附近的邻居都能和碧潼战俘营里的这些战俘一样有素质的话,我会觉得我住在一个真正的高尚社区。而不是只有地价高的地方才叫高尚社区。”

    他们不懂中国有句话叫做把鬼变成人。

    而这群战俘就是战俘营最好的实践。小村里,乔治带着战俘们把从工分商店换来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就在村里最大的一间堂屋里。 “这是暖手炉,放一块炭火进去可以保暖四个小时呢。平时可以贴在胸口上保暖,手冷了拿出来捂一捂,马上就舒服了。阿张,最适合你了。”乔治将礼物拿了出来。 “这条毯子也很好。是中国上海生产的,这个牡丹花的图案挺好看的,而且很软很暖和。大金,听说你明年结婚了。这是我们送你的结婚礼物。” “这里是我们拿工分一起换的,有三百双棉袜子,有大人有小孩的,村里刚好可以一人一双。” “还有……”

    刚开始这些战俘拿出这些礼物的时候,村民们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战俘营的工分商店里用工分兑换的中国生产的轻工业产品,他们在外面反而不好买到。

    因为这些轻工产品一般只在城市有卖。

    他们距离最近的城市又太远了。

    平时村民也会用一些农产品和他们换这些轻工产品。

    但是当乔治他们一件一件的将礼物全都拿出来,并且说好用途之后,村民们的脸色也慢慢的凝重了下来。

    当乔治说完最后的一些手套怎么分配的时候,李大娘看着礼物,低声说道:“你们是不是要走了?” “嗯!”

    乔治重重点头:“停火协议签署了,我们作为战俘,要回去了。”

    堂屋里,村民们都没有发出声音,只有几个大爷吧嗒烟袋的声音。

    李大娘强笑了一声:“好啊,回家好啊。你们该回家了,家里的父母都该想你们了。这么多年了……”

    李大娘这话着,乔治翻译给其他的战俘听,突然的有人哭出了声。因为李大娘原本有五个孩子的,但是因为美军打进朝鲜半岛,五个孩子要么上了前线,要么当了民夫。

    如今无一有音讯传来。很大概率已经阵亡了。

    而杀死李大娘孩子的人很有可能就是美军,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可是这个老妇却从未怪过自己这些人。

    她总是碎碎念叨着:你们也不容易,将军一句话,你们也是要上去送死的。

    去她家里帮忙干农活,她总会准备饭菜,即便不丰盛但也很花心思。

    她总喜欢念叨:贫苦人不要欺负贫苦人,要团结起来去打地主。衣服破了李大娘还会帮着缝补。

    在这异国他乡,这些战俘因为李大娘而对自己所作的一切深感愧疚。 “对不起,对不起。不该有这场战争的。无论这场战争能不能赢,它都不该发生的,对不起。”

    有一名美军战俘涕泪横流的上前,双手紧紧的握着李大娘的双手,他无比惭愧。

    因为他曾经是一名重机枪手,他收割了多少朝鲜军人和民夫的生命?

    他自己也不知道。对于他来说,这场战争胜负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根本就不该发生。

    任何以侵略破坏他国为前提的战争,打不赢的仗不该打,打的赢的仗就该打吗?

    很多战俘在战俘营里学会了这么一个道理。 “这是高兴的日子,你这孩子怎么还哭了呢。”

    李大娘用手绢给那名战俘擦了眼泪。 “正好,你们今天都来了。而且你们不久就要走了。我们村也好久没有热闹了。我提议,咱们村热闹一下吧!”

    李大娘的提议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动了起来。有的人去杀猪,有的人去劈柴烧火,有的人准备蒸米饭现场打年糕。

    战俘里有的人回去了一趟,用剩余的工分兑换回许多喜悦的罐头。

    包括最贵的徐闻菠萝罐头都换了一些。

    整个小村很热闹,这是一场庆祝,庆祝这些战俘的新生,也是一场送别,送别他们离开了这个让他们重生的地方。

    前途险阻,山高水长。他们日后的生活也许注定无比艰难,但是其中会有很多人都会记得今天。

    那些杀猪宰鸡的朝鲜老百姓们给他们端上一盆盆热乎的美食,那酒精度数不高反而香甜可口的浊米酒。

    想起自己在碧潼的日日夜夜,这的一草一木,这里学习过的知识。

    这样的告别不仅仅发生在这个小村庄,更发生在战俘营的各处。

    镜头快速的带过它们,在电视机外,有些感性的伊娃已经眼眶湿润,她低声道: “真好。人就该这么活着才对啊。没有战争,大家互相帮忙。” “你帮我修屋顶,我帮你做饭补衣服。” “是啊,这才对啊。”威廉赞同道。

    伊娃突然转头对威廉道:“威廉你帮我一个忙吗?” “当然。” “你肩膀过来一下。” “嗯?”

    虽然有些疑惑但是威廉照做了。

    女孩轻轻的小脑袋依在他日渐宽阔的肩膀上。

    当女孩头靠上来,茉莉花香味洗发水洗过的头发从发间丝丝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萦绕于男孩的鼻腔。

    男孩前所未有的全身绷紧,莫名的心跳加速,就像是喝了一瓶陈年红酒一样,甘醇迷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