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二百二十章 回家喜悦 ……吗?

第二百二十章 回家喜悦 ……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五十年代的汕头是个挺穷的地方,或者说在五十年代整个广东除了广州及其周边外,整个广东都挺穷的。

    鱼米粮食产量不及上面的江西,江西自古是鱼米之乡,广东粮食很多时候要依靠江西向其输送。

    而在工商业上,广东此时也是赶不上江浙两省的。

    江浙两省此时纺织业、印刷业、造船业等等都是全中国前列的。

    而广州因为是清王朝指定的开海口岸,所以造就了广州十三行偌大的名声。

    广州也是因为这个东南唯一出海口岸的政策优势发展起来了。

    毕竟广州的地理优势在海洋时代还是很好的。

    不过广东这个地方还是有很多地方依旧很穷,穷的吃了上顿就要考虑下顿的问题。

    因为广东不是个适合大量农业种植的地区。

    与浙江一样,广东这地方七山二水一分田。所以在广东话里,出门工作叫做【揾食】,就是出门找食物的意思。

    而中国几大黑暗料理中,广东多道菜上榜。粤菜既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大多数人接受度较高的一种菜系……

    但同时粤菜中极端黑暗的玩意儿也不少。

    从这其中便能看出广东的贫富分化的严重性。

    四川盐工还有盐帮菜,有翘脚牛肉。到了广东这边的贫民,从虫子到老鼠无所不吃。

    没办法,不吃就要饿死了。而广佛的富豪们则是各种生猛海鲜,一斤陈皮能顶老百姓一年收入。

    汕头这边也是如此,有钱人家炖个鱼胶花的钱,普通老百姓一年也赚不到。

    罗厚才当年跟着国民党军队出去,就是因为家里实在是没吃的。他又年轻力壮要吃大量的食物,待在家里会饿死的。

    从1944年到1954年,一个不留神就离家十年了。

    十八岁的小伙子已经成为了二十八岁的男子汉了。

    罗厚才也算的上是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不对,罗厚才44年跟着国民党部队去了北方,在东北那疙瘩一打就是好几年,然后被解放军俘虏在解放,然后又在东北打了几年,再又去了朝鲜。

    这十年里,罗厚才差不多八年多时间在东北那疙瘩待着。

    他的乡音早就变了,从广东话变成了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这骤然回广东,他的广东话一开口就像个东北二把刀的硬唱粤语歌,任嘛不是啊!

    很多人问他是不是外地的。对此罗厚才也只能苦笑面对。才刚回汕头,还没得及回家呢,市里面就派了人武部的领导过来接他。

    请他吃了个潮汕当地特产的粿条,这一下就把罗厚才的味觉给唤醒了。

    现在的物流和人员流动远不如历史上七十年后发达。

    七十年后在华北甚至在东北都可以吃到广东的牛肉丸、又烧包、粿条等等。

    在广东也可以吃到新疆风味的烤羊肉大盘鸡、手抓肉等等。

    但是现在这个时节,小吃特产当真是一种出不了门的东西。 “领导,这粿条这么多肉,太破费,太破费了!”

    罗厚才一边说着破费,一边大口吸溜着用猪骨汤打底,另外再浇了很多猪瘦肉、猪心猪肝、猪肠的粿条。

    所谓的粿条其实和北方的面条很像,只不过面条是用面粉做的,而粿条是用大米做得。

    粿条可以说是大米做的面条,面条可以说是用面粉做得粿条。

    粿条和比较常见的干米粉最大的差别就是粿条都是新鲜做的。

    一般是头一天晚上泡好大米磨成米浆,第二天凌晨开始制作,早上就拿去买。

    这东西保质期很短,尤其是在广东地区炎热的时候,粿条往往是大清早买好,中午就要吃掉。

    不然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放到下午就馊了。

    往年时节普通老百姓有时候连大米都吃不起……更别说这种用大米作为原材料进行精加工的粿条了。

    这玩意儿在罗厚才的记忆里,只有地主家和城里的有钱人才能吃得起。

    普通下苦力的人可舍不得吃这玩意儿。

    小时候能吃到一碗粿条,那就相当于过年了。

    人武部的领导笑呵呵的看着罗厚才道:“这破费什么啊。你可是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大英雄叻!大鱼大肉大海鲜什么的违反规定,但是一碗猪肉粿条我们还是请得起。” “现在我们汕头的情况比原来好多了。”

    听到领导这么说,罗厚才注意打量了一下街面上的情况。

    他现在在一家专门卖粿条的小店里吃饭。

    其实从五三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抓国有经济发展。

    但是主席等人看了李锐提供的历史上资料后,觉得国家政府可以当人民的娘……

    但是这个娘不能事事都管,尤其是微经济上。

    要允许民间展开适当且有活力的微经济。比如早点摊、小卖店、小饭馆、小裁缝铺、小维修铺等等。

    只有这样,社会才可以保持活力。因为如果国家要管这些,无疑是强行增加行政成本,而且吃力不讨好。

    民众永远都有吃早点、买小杂货的需求。

    这种微经济现在就抓起来,国家要付出远大于收获的行政成本,而且大概率可能还办不好。

    国家需要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是把精力全花在把一头乱发到处乱抓上。

    只要控制住大宗商品和民生建设等大项,就可以做到稳而不乱。就像现在汕头这样,街面上有卖粿条的小店,对面有卖甘蔗水果的小店,罗厚才最大的发现就是街面上的肉铺感觉增加了。

    从前肉铺很少的。因为老百姓吃不起啊。 “这卖肉的变多了啊!”罗厚才注意后说道。

    人武部领导笑着道:“是啊,因为我们汕头修建了一个大型的养猪场啊。养猪一边 解决人民吃肉问题,另一边就是解决胰岛素生产原材料问题。” “我们这里可是开设了一个胰岛素生产的分厂。专门从猪胰脏里提取初级原料。胰岛素不仅能卖钱,猪肉还能供应给市民们吃呢。”

    伴随着人武部领导的话,罗厚才发现大街上的人们脸色比他十年前离家时好多了。

    虽然广东天气依旧毒辣,大家都晒的黑黑的,但是不再是那种干巴巴的瘦黑了。

    大家伙现在感觉面色都光亮了不少。

    罗厚才大大的吸溜一口粿条道:“吃饱饭好!吃饱饭最好了!” “罗厚才啊,我问你个事儿。你以后是怎么打算呢?”

    人武部领导看罗厚才吃的差不多了,他开口问道。

    罗厚才用改不回来的东北口音直言道:“还能有啥啊,我这打了仗立了功。部队里都给我安排好了,探亲完就回北京报道,去念一两年军校进修。” “进修完了估计能去当个连长、副营之类的干部。在军队里慢慢熬呗。好好练兵有仗打仗,没仗学习。等退伍时我要能晋升成一个团长,我就心满意足了!”

    罗厚才也不能说没有志向。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是在朝鲜战场上缴获了一面军旗活捉了美军安迪师长的罗厚才,他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当一个团长。

    人武部的领导听到罗厚才的话后,脸色一暗,随即恢复。但是罗厚才是什么人啊,整个七连里所有人加起来都没有他精明。

    他一看就知道人武部领导有事。

    他开口问道:“领导,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人武部领导干笑了两声:“呵呵,没什么。你回家就知道了。吃完了吧,吃完了我们就先去你们家吧。”

    罗厚才揣着一肚子的疑惑跟着领导走。

    罗厚才的家在汕头市区不远的一个镇上。

    因为胰岛素和养猪场以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现在汕头的经济比历史上好太多了。

    为了方便和其他城市链接,水泥路一直铺了出去。

    罗厚才家所在的镇子就在这条大道旁边。

    运载着罗厚才的车才刚到镇上,镇上很多人就跑出来围观。毕竟是夺了美国军旗的大英雄,乡亲们可是很兴奋啊。

    罗厚才也在人群里找那些自己曾经的发小。 “厚才!厚才!我啊,小宗啊!” “小宗,十年了,你咋还没长个呢?罗圈刘呢?” “罗圈刘46年被饿死了。” “那张财呢?” “张财学了机械维修49年被国民党军队裹挟去了台湾了。他瘸腿老爹喝农药自杀了。” “那小梅呢?”

    “哈,小梅47年嫁人了。” “那过的好吗?生了几个孩子啊?” “好个屁啊。去了夫家两年,没生出儿子。被日夜打骂,50年跳河自杀了。”

    回乡的喜悦被一桩桩血淋淋的故事给冲淡了。

    罗厚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的开心。

    小宗继续道:“厚才,你赶紧回家吧!你家给你准备了好东西呢!”

    听罢小宗的话,罗厚才挤出人群,找到了前来寻找他的二伯和堂弟。

    他们引着罗厚才回家。

    一路上二伯和堂弟都和罗厚才说说笑笑,但是罗厚才没什么性质。

    一直到快到加了,二伯对他说:“罗厚才,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你要高兴点啊。” “大喜?”罗厚才纳闷。

    结果推开家门,大红喜字与红绸缎铺满院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