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准备的和添乱的
彭学武他们村子所流经过的这条小河本身并没有多深的河床。因为这条小河本身的流速不大,溪流深度也不是很深。
所以当初在修建这段河堤的时候,有专门门的人过来看过。
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将河堤挖深来。利用本身的土层来加深河道。这样的方法是相对稳妥的。
但是这样的方法显然是非常费力的一个工程,在1954年的中国农村,还没有哪个村子有这样的实力,将数百米的河道给它挖深个一米。
这显然是需要重型机械进行复杂施工才能够完成的作业。
所以设计就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最后选择了距离河岸相对较好的位置进行堆铸式的修建。
也就是说,大堤最高处是要高于河岸两侧的。
而现在这条小河已经涨水了,如果按照之前河岸的高度的话,现在的水早就漫到两旁的田地和农家去了。
也就是因为河堤加高了一米多的高度。所以才没有让河水漫过去。
而这加高的高度自然是县里面的技术员来定一下的。
而至于为什么要定下这样的高度,那自然是由中央下发到各个县市的执行标准来进行统一规划的。
因为这一次网吧是 真的开了一个非常准确的预言挂了。
因为虽然网咖到来,在这个世界引发了这个世界的许多变量,造成了众多的蝴蝶效应,整个世界局势都变了。
但是有一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变化的,比如说是历史上记载的各种天灾,有可能是不会变的。
当然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准确说,因为李锐曾经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叫做蝴蝶效应。也是刘慈欣写的。里面就写了为了阻止美军轰炸自己的国家,有一个科学家在世界各地奔波找寻气象节点。
然后在气象节点上或者引燃一堆篝火,或者是敲锣打鼓,或者是做些其他的小动作,从而引发天气的骤变。浪敌军的战机无法轰炸自己的家乡。从科学理论上来说,好像有那么一丢丢可能。国不过小说是这么写,李锐却不知道现实中是否会有这么巧。会不会因为钱学森总工程师提前搞出来了东风1号导弹并且在釜山港一下爆 了依阿华级战列舰而引发气象变化。
如果说真的改变了气象变化,比如说今年六七月份雨水不会有历史上那么多,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不会出现洪涝灾害。
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功夫都是要做好的,万事准备起来总是没有错的。
网咖早就把之后几十年可能会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全部上交给了中央,不管是54年的大水,还是之后的唐山大地震,九八大洪水等等等等全部上交。
各种相关详细的资料也都全部上传了上去。
其中关于1954年各地所遭受的水灾灾害详情也放上去了。
幸好在原时空的1954年各地水灾所遭受的详情都有相当详细的记录,只要通过各地政府的历史资料进行查询,都可以查询到这公开的资料。
比如说安徽这边几个受灾县市的详细过水资料。
彭家村这边当时也有记载,水漫上堤岸多少米都是有记录的,按照这个记录,然后留出一定余量来修建现在的河堤。
不仅仅是彭家村各地,有可能遭受水灾的地方,都按照原始空间遭受的水灾详情,流出了一定的冗余。
但是有的地方就算是你知道了,后世会发生什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将其完全解决掉,比如说九江和荆江。
水情实在是太大,并且刚建国的时候,国家并没有那么多机械力量投入到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河堤建设。
作为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凡事求万全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有的时候难也要做,因为历史书上一句[流民不知几何]的一句话,是千千万万破碎的家庭,以及数之不尽的死难者。
所以现在哪怕是用取巧的方式,也要想办法先撑过这1954年,新中国建国的第一个大型自然灾害。
九江(九江地区河流统称,非单只一条河川)、荆江、淮河,其实早在建国之初,国家就已经规划对这些地方进行治理了。
不需要网咖提供任何资料,治理长江和黄河是新中国还未建立,但是共产党取得了许多区域的实际控制权后就已经开始着手的事情。
当年老蒋花园口一炸,几百上千万老百姓的家园变成黄泛区。就连日本人都敢呵斥蒋介石为人类之敌,甚至还挺义正言辞的。
历史学家有一句话说得好: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就是一部修河史。 九江地区在建国后的1950年就开始修建防洪措施了。并且在网咖上交资料之后,九江加快了防洪措施的修建。
不止是九江,包括淮河流域、荆江流域以及整条长江其实都在不断的加紧修建防洪河堤。
不光是堵,更重要的是疏。虽然说长江的淤塞不像黄河那么夸张,但那也只是和黄河相比罢了。
实际上长江的淤积这些年其实也挺严重的。
五十年代国内其实没有很好的清淤船。毕竟国内造船能力有限。而且清淤设备也不够,所以清淤行动动用了沿河两岸数以百万计的民力。
这件事情被潜伏在内地的国民党特务发回台湾。台湾那边的蒋介石大肆宣扬新中国又开始施行征发徭役了!
并且配上了解放军拿着皮鞭驱赶老百姓干活的图片。然后说被征发的老百姓过的多么多么苦。
反正就把封建时期那些被征发徭役的民夫的日子往现在新中国头上按就是了。
不过中国人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就像是九江段清淤船[九江清一号]船船长季东来就不这么觉得。
他驾驶着由水泥打造的清淤船,趁着今日风雨小,正在加紧运送物资。
之前所提的各种取巧的办法中就有这样一个: 水泥船。
这是特定时期特定年代的特定产物。水泥穿自然是比不上正儿八经的钢板船,但是在现在钢船制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模板灌注钢筋水泥的水泥船应运而生。
这玩意儿在历史上之中也出也现过。就是建国初期船只紧张时期的特殊产品。而这个时空之中,这玩意儿的作用被放大了。
临时搞清淤船,苏联也没那个产能啊。但是从苏联采购各种零件,在国内组装清淤设备却是可行的。再加上水泥壳船在本时空的大量推广。(虽然使用年限不长, 投入性价比不高)这就算是土法炼钢,但至少钢是出来的。在土法也比没钢好。
先解决有没有,在解决好不好。在新中国治理长江和黄河的淤积工作中,这些水泥船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在平日,它们也是重要的航运工具,承载了大部分的运货能力。
季东来的船不算大,加上他一起,全船一共只有五个工作人员。他是船长兼机修工,其他人则是水手兼杂务工。
“他妈的,今年的雨水怎么这么大啊!”因为九江多条支流水位上涨,水流变急了,现在在水中开船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尤其是水泥船的扛横向冲击的能力很差,这个时候其实很考验技术。
“船长,我们运的这些布是啥啊? "水手看着外面的风浪,有些担心。
“为啥这么大水,还要咱们运啊?”
"帐篷。说是野外临时住宿用的东西。我也没见过这些玩意儿,还有之前我们还运送了好多东西,你们忘了吗?好像都是野外扎营用的。”
季东来的语气之中隐隐有一些担忧,因为运送这些东西可不代表什么好事儿啊。
上面是觉得九江要守不住,准备让人全撤出去了吗?
其实季东来就想的并不对,如果可以的话,从中央到下面没有人会想着要放弃九江。目前九江是江西的重工业区。
九江一旦受在整个江西的工业化进程都将受到影响。其重要程度与武汉三镇对整个湖南湖北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只不过凡事都是未算胜,先算败。应急预案总是要先把最糟的情况预设起来。
万一九江保不住,那么将会有几十万的灾民流离失所。
如果有这么多的灾民,那么国家就要考虑好如何安置他们。
所以从今年4月份开始就有大量的物资运送到九江以及周边县市,其中包括大量的净水片消毒剂。
各种密封的应急食品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先放起来的。帐篷等物资之所以拖到现在,真不是国家不给,而是生产这样大量的帐篷根本就不是现在的中国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这些年其实一直都在生产帐篷,因为除了民用之外,军用需求也非常多,尤其是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需要大量的野战帐篷。
国家只能够优先将生产力先倾斜到近在咫尺的朝鲜战争上。
等到53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国内才有余力将生产的帐篷转投到更多的民用领域,尤其是为了五四年可能会出现的洪涝灾害而做准备。
这样自然会稍微晚一点。所以季东来他们才需要加紧运输。
趁着现在九江的水位还并没有真正达到历史上的高峰,航运也没有彻底断绝的时候,能运多少物资就先运多少物资。
当季东来的水泥船小心翼翼的靠在现在还能停泊的码头上市。
季东来发现码头上已经堆满了各种物资。码头搬运工人甚至都不够了。有许多人是穿着其他工厂工作服被临时调派来进行搬运的,还好,今天雨小只是蒙蒙细雨。
很多人就直接将衣服脱了,系在腰上光着膀子干活。
“工头!我这上面全是运来的帐篷,赶紧搬下来呀!”
“现在人手不够,这些天一直大雨,搬东西本来就慢,有的东西滞留着码头货场都一两天了,要趁着今天雨势小赶紧运走,你们辛苦一下帮忙一 起卸货吧。”
码头负责管理搬运的工头,已经抽不出人手来帮季东来搬东西了。
季东没法子,只能够想办法自己和人一起把船上的东西搬运下来。
现在九江虽然说是连日大雨,但其实水位并没有长到多么夸张的程度距离这些年修筑加强的堤坝还有一段距离呢。
但是现在九江市新任的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李指挥却并没有任何高枕无忧的情绪。
相比于。上游村那个有些玩忽职守,甚至丝毫不在意的张海村支书来说。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李指挥可要紧张的多。
他披着雨衣来到了九江现在还能运行的几个码头。码头上有来自九江市机械厂。五金厂,还有水管厂等各个厂里的搬运工。
厂里的生产活动都已经暂时停顿,优先为储备防汛抗旱战略物资而让路。
李指挥也不知道上面为什么那么笃定,说今年一定会出现特别强的降雨。要求各级部]做好全力应对的准备。
甚至于省里面特别派了专员下来和他打了招呼。
九江有几处地势较为低洼的地方,还有几处堤坝没有完全修好的地方,这些地方很有可能是保不住的。
上级要求李指挥提前就要进行好部署,准备好接纳这些地区可能会产生的灾民。
而日上级用的口吻是非常有可能。
一般在官场上面的事情都不会说死,但是说到非常有可能,那基本上就说明了中央的气象部门,确实不看好今年的雨水形式。
相比较那些每天只能看报纸或者是听收音机来了解情况的老百姓来说。
李指挥能了解的情况更多,从建国开始国家就大力的修建各种水库,尤其是在长江沿岸。
这些水库基本。上都是组织各地的村民或者是企业职工进行修建。其主要目的就两个,一个是蓄水灌溉。另一个则是在特大洪涝灾害时用来分流洪峰。
李指挥知道上游已经有很多水库已经蓄满了。荆门江淮河一线,现在虽然说不上是洪峰告急。
但也确实是有不小的压力。
“李指挥还有一批物资, 将会在今天晚上的时候通过火车运抵。上级说是大量 的救生衣和冲锋舟等设备。”就在李指挥巡视完码头,进行堤坝巡视的时候,他的秘书打着雨伞跑来。
“而且还有一个消息。”
"讲。”
“几个军区都有部队开始调动。是公开的信息,说是向我们这边还有武汉以及淮河沿岸调动部队。
上级要求我们准备在一个星期之后迎接上万名解放军的到来。”
李指挥的眼皮子忍不住跳了一下。
看起来事情可能会比自己预想的还要严重。
事情也确实比他要预想的还严重,当时间滑到6月底的时候。整个南方的天就好像漏了一样。瓢泼大雨没日没夜的下。
九江的防洪堤坝还没垮,但是九江城市内那些的低洼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内涝。
有六条街道,水已经超过半米深,根本无法居住了。受灾人群已经超过3000人。
幸好之前国家准备的防灾帐篷基本都算是到位了。
防汛抗旱指挥部,尽可能的组织民众进行撤离,如果有亲戚家可以住的,优先住到亲戚朋友家去。
如果没有地方可以投奔的,则会安排进防灾帐篷进行居住。
九江市内已经开始在地势高且相对平坦的地方,支起一个又一个的临时安置区。
从全省各地支原来的医生护士群体则开始在人员密集的安置区内开始每日的消杀作业。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以免有人在这期间染上疫病。
目前来看,九江一切井并有条。虽然说依旧是大雨滂沱。但是市区内的老百姓却不怎么担心。
可是李指挥知道九江市。难的不是市区里面的这些人,而是九江市周边那些村子里的人该怎么办?
……
九江市下都昌县田畔街。防汛抗旱指挥部任命的防汛指挥主任李常在只觉得头大如斗。
“tmd,李有田一家又去哪里了!”在临时安置点里,他刚刚分发完今日份的救灾物资,确保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吃饱的食物之后,发现有一份没发出去。
后来清点名册,一看又是李有田不在。
“李主任,这几日雨小了,水好像也退了。李有田说要回家看看。”有村民在那嚼着应急饼干喝着用净水片滤过的净水,吃东西的间歇这么说着。
李常在忍不住猛的一拍额头:“李有田啊,李有田你可真会给我找事儿。我昨天不是给你们说了气象台预报吗?今天晚间将会有大到暴雨。而且昨天晚 上到今天是没下雨,水好像是退了,但是今天晚上有暴雨怎么办? "
“主任,李有田说他会看天气,他看那个云说不会下雨了。还让我们也早点回家”刚刚透露了李有田走人消息的村民又说道。
有的时候,有的村民真的是无法沟通,他们相信自己所理解的事情,更胜于相信科学报道。
田畔街的主任李常在怒骂一声。但是没有办法,命人带上多几件救生衣。自己赶紧骑着自行车下乡。也不知道这烂路自行车还能不能骑。李有田这一大早就偷偷跑回去了,自己能不能在晚上之前把他给抓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