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三百二十八章

第三百二十八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次中国展示出来的数控机床一共有三台。一台数控车床,一台数控铣床,一台数控镗床。

    这三台结合到一起,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工件的加工需求了。其实网咖内的破晓基地还在想办法研究数控加工中心来着。

    网咖内花了后世二十万左右的价格,买了一台国产的数控加工中心回来研究。相关科研人员就算是把这台机器拆开了再装回去,把里面的结构都吃透了也做不出来。

    单纯的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是可以通过内部改造的方式制作成数控机床的。李锐在后世就参观过一家工厂,其内部就有一台八十年代购买的产值日本的六十年代铣床。在2000年左右做了数控化改装,一直用到一几年。

    单一数控机床的结构虽然复杂,但是还属于普通机械加工从业人员可以理解的范畴。到了数控加工中心,那已经是脑袋不够聪明就完全搞不懂的程度了。

    加工中心内的刀库系统,红宝石对刀系统,校准系统,宏程序补偿系统等等,这些玩意儿加起来让网咖里的教授们头都大了。

    不说自研了,逆向破解仿制一个都极度困难。里面的系统每一个拆开都是一个极度困难的课题。

    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伙知道数控机床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在哪儿了。

    这一次展出数控机床的样品,其实也真的是为了勾引一波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现在中国搞出来的数控机床,要说精度其实也没有超过五十年代的标准,最多也就是和美国现在的数控机床打平手罢了。

    这还是网咖提供了很多资料后才能做到的地步。

    而这些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社会主义一哥的苏联都没做到呢。尤其是现在苏联正在航天项目上发力。其中有一部分项目构件就需要大量的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这里面中苏合作交流大有可为。尤其是中国的钱学森已经在北京和苏联秘密派遣来的航天代表会面了,就中苏航天合作项目开始了深入的沟通。

    中国也需要借住苏联的力量,将数控机床大量落地生产。毕竟中国现在生产机床的能力还有限。

    虽然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等工厂已经投入生产,开始大量生产车铣、刨、磨、钻等各式机床了。但是他们的产量对于中国的整个国家的缺口来说还是远远不足。中国需要借住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力气,向上攀登一把。

    现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也愿意这么做,中国已经抛出了一个香饵了。数控机床不用被美国卡脖子的感觉还是很美妙的。

    如果说苏联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在思考如何和中国就数控技术上达成合作。那么其他被邀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媒体的脸色就不是那么好了。

    比如说ABC的罗伯特和BBC的麦克,他们的脸色就很不好了。之前的大电视给他们的感觉就很不好,这数控机床给他们的感觉就更不好了。

    如果说大电视和相关设备,还可以糊弄一个:娱乐的东西不重要,中国人连饭都没吃饱,他们的领导人就开始贪图享受,把国家实力都花在这上面了。

    但是数控机床怎么说?

    看起来只能回去编写:我们尚不清楚中国到底盗窃了多少美国的技术,我们再次呼吁美国政府好好清查内部所有的可疑人员。

    这是他们所能编写的东西。

    但是赛宾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显然找到了另一个报道的方向。

    自赛宾举起相机向曹文清拍照之后,很多记者也发现了这个长相秀丽的女孩。

    这样一个清秀靓丽的女孩,拿着冰冷的金属,操作着巨大的先进机器。两者叠加有一种别样的反差美。

    甚至有不少记者都准备好回去的标题了。就是《科技让女孩成为大工匠》。

    当时学校里安排操作技工到展览会上出展览的时候,选曹文清成为三个操作工之一可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成绩在班上最好。最重要一点是曹文清外形很好。

    “我们也要吸引女性加入我们机械加工行业的大军嘛。谁说女性就只能在厂办搞些后勤工作呢。原来我们机械加工行业因为要下大力气,女性确实不吃香。但是这数控编程要的就是仔细,以后一线技术员多招一些女生也是好的嘛。毛主席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曹文清就很不错嘛,你们看她不光学习好,长得还漂漂亮亮的。我们就是要给年轻的女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啊。技术优秀,自己也干净清秀,这才是我们新时代姑娘的象征嘛!”

    校领导做出这样的发言,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除了曹文清之外,另外两名被选上的操作员也是从成绩好的学生中找了两个形象最好的。

    三人站在机床前操作的样子,居然颇有些科幻偶像剧的模样。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数控机床已经很科幻了。

    而在台下的张福对着曹文清用嘴型说道:我被人要挤走了。我去给你买好吃的,我等你散场!

    台上的曹文清操作机床的间歇对他点点头,明媚一笑。

    张福觉得自己现在被人挤的都不觉的难受了。而他也被挤到了农业展台那边。

    对于农业,张福是真的不大懂了。他就听到什么复合肥产量翻几番,什么亩产翻几番。什么各种先进农机什么的。

    而真正让张福和北京市民感到惊讶的是广东湛江农科院在现场蒸米饭。米饭香味飘散的老远了。

    他们不光蒸米饭,甚至还在现场给大家发米饭吃。

    这太新鲜了,谁都没见过这样的事情啊。

    张福也跟着人群排队领了一碗米饭。

    给他打饭的袁隆平对他说道:“小伙子,我们这个米饭很好吃哦。”

    “啊?”张福有些错愕。米饭不就是一个味道的吗?还能好吃到哪里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