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四百零九章 两相对比

第四百零九章 两相对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阿森等伐木工人看着老大调试着天线,还好没有调多久,他们就听见收音机来传来一阵不太真切得声音。

    然后老大又稍微转了转天线的方向,收音机里的声音变得真切清晰了起来。虽然还带着一些沙沙声。 但是至少能听清楚里面发出的是什么声音了。

    阿森等人立刻屏息静气安静聆听《中国之声》的节目。

    作为在阿里山林区的伐木工人,他们的工作既幸苦又危险还很无聊。

    唯一能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得到心灵抚慰的东西就是《中国之声》的节目了。

    [听众朋友们,这里是中国之声广播电台。现在是准点报时,北京时间六点整。]

    [接下来请朋友们收听《谈天说地》节目。]

    《谈天说地》这个节目是大家很喜欢的一个节目,在中国之声的一众节目中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每天的有声剧场和音乐空间。

    《谈天说地》是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在音乐的伴奏下用闲话家常的方式将国家大事以及家长里短的事情说出来。

    相比于七点准时开始的《新闻联播》,《谈天说地》 更轻松而且也更加易懂。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琴,我是小林。欢迎大家准时收听我们《谈天说地》节目。]

    [小林啊,马上就要春节了,你家的年货置办的怎么样啊。]

    [小琴姐,我这年货可是置办的不少。你知道吗,现在咱们全国各大城市都开办了年货专场。我住在乡下的三叔还和我来信说,他们乡里也有了年货下乡。原本村里很多不方不便买的东西,现在都可以买到了呢。]

    [真的啊,那年货下乡都卖些啥呢? ]

    [卖的可多了。吃的、穿的、日用百货。都是国家组织的城里百货商店下乡去,让农村老百姓也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年货过大年呢。]

    电台里的播音员小林和小琴用这种聊天的方式把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事情说出来。好像是聊天,但实际上是另一种播报新闻的方式。和《新闻联播》那种严肃正经的风格分开。

    因为李锐搞传媒后很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坐下来安静听新闻联播的。尤其是新闻联播的调性注定了它是一个严 肃类节目,不能搞笑不能轻松,就是穿着正装绷在那儿。

    新闻类节目需要这种绷着的严肃类,也需要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的轻松节目。但是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变成元时空后世台湾那种娱乐化新闻节目就好。

    像《谈天说地》里刚刚两个播音员聊的这些其实都是对过稿子的。看似闲聊,其实把国家搞年货下乡,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事情。

    当然各地具体的实施就要看各地的本地新闻和广播了。毕竟《中国之声》是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它不可能详细到每一个乡 镇搞什么内容都播。

    播音员小琴和小林这么闲聊着。

    两人聊着年货。

    [小琴:我发现今年咱们商场里的年货品种变多了。尤其是有一种叫做巧克力的糖果好像大量上市了,我买了些尝尝,味道可真不错啊。]

    [小林:这事儿我知道。这是从前哈尔滨糖厂当初为了支援抗美援朝而生产出来的代可可脂巧克力。能快速补充能量。从前为了支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和人民军,糖厂的生产力全都供应他们了。现

    在战争结束了,咱们把美帝野心狼和它的走狗赶出了半岛,现在糖厂的生产力解放了,咱们老百姓也能尝到了。]

    [小琴:哎呀,原来是这样啊。我觉得这巧克力可真好吃。]

    [小林:是啊,现在哈尔滨糖厂正在和全国几个大的糖果厂通力合作,把巧克力产品推广开,还要出口海外呢。]

    [小琴:哎呀这么厉害啊! ]

    [小林:是啊,现在哈尔滨已经成为了全亚洲产糖量第一大的城市了 ,成为亚洲糖都。年产糖已经突破了一百二十万吨。我们现在全国各地所有糖厂加起来,我国年产糖量也突破了两百万吨的大关

    了。这也是为什么咱们现在过年买糖果的种类多了,而且价格还便宜了下来。]

    电台里,两个声音好听的女播音员闲聊似的将新中国的发展融进她们的闲聊里,又将新闻需要传递的信息给播放了出去。

    因为网咖提供了2015年才研究出来的生物酶解法降低了生产糖类的门]槛和成本,现在中国糖业的发展极快。

    元时空之中,一直到1959年时,国家年产糖量才堪堪接近一百万吨。而现在提前四年多完成了百万吨翻倍的产量。

    而且伴随着机械厂和良种、化肥厂的建设生产,北大荒的开荒已经初见成果。接下来的几年里,可以预见的是东北大地将迎来一波丰收潮。

    而且东北那边一开始就奔着农场化去搞的,基本没多少自耕农,多是国有农场和农业工人。他们在为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探路。

    小林和小琴还在聊着这些,林场的阿森和他的工友们也在闲聊。

    “你们吃过巧克力吗?“阿森问道:“听着感觉可真好吃啊。入口即化,还浓厚香醇,还甜蜜蜜的,那是个什么滋味啊?

    嘿,那可是个好滋味啊。”伐木工友里有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咂咂嘴。

    “你吃过啊? "阿森好奇道。

    “嗯,当年当兵的时候美国佬给我们发过一次补给。里面就有巧克力。黑漆漆的,但是香的的很。是别的糖果都没有的香味,他们说那就叫巧克力香味。香甜香甜又带点苦,吃起来顺滑可口。啧喷.

    真好吃啊。老子这辈子就吃过一次。后来狗日的长官就把美国人给的补给给贪污了。巧克力换成麸皮馒头了。妈的!

    原本还在追忆美好的男人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不好的回忆,他以骂骂咧咧的低吼作为整段话的结尾。

    “咱们台湾有卖巧克力的吗? "阿森好奇道。

    “有啊,台北的高级商店有得卖。你买得起吗?二两的一块巧克力要你一天的薪水了。你吃得起啊?‘

    “这么贵啊! "阿森吃惊道:“那为什么电台里她们说巧克力很便宜,在北京、天津的商店里才卖几毛钱一斤。”

    “嘿,台湾能和大陆比嘛?! “刚刚骂长官贪污的中年人低声咕哝了一句。

    阿森摇摇头,和工友们继续听收音机。

    [小林:对了听说国家上调了粮食的收购价格。不知道明年会不会粮价上涨呢? ]

    [小琴:不会呢。不用担心粮食价格上涨。我听说是因为这五年时间里,咱们国家的基础道路建设好了。粮食等大宗物品的运输变得容易许多。从前把粮食从农村收来在运到各地城市最大的成本不

    是收粮食,而是运输和保存。]

    [小琴:咱们国家现在道路运输好多了。而且仅仅去年一年咱们铁路新增了两千公里!宝成铁路通车,兰新铁路完成了第二阶段工程。京广铁路、京哈铁路也完成相当路段,部分路段已经通车,从

    南到北我们国家发动了数百万的群众力量进行铁路的基础工作。]

    [小琴:这些群众力量其中有很多是农民。因为铁路通车了,仓库建好了。粮食的转运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啊。所以国家将一部分降 低的粮食成本用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

    农民收入。另一部分用来调控城市内成品粮食价格,减少粮价波动。让市面上的粮价保持平稳。]

    [小林:原来是这样啊,你这一说我就懂了。]

    工友里有人抽着旱烟,听到节目这话,他吧嗒着烟屁股:“还能有这好事呢?当官的没把钱都收走?还能落到农民口袋里? "

    阿森也觉得真厉害,还能这样的吗?原来修路还有这样的作用啊。

    “但是咱们台湾最近两年不也修路了吗?怎么没看见粮价下来点?我咋还感觉钱还越来越不值钱了呢?从前干一天的活赚的钱买粮食够一家三口吃两天半的,现在感觉就只够吃两天了。"阿森提出了自

    己的疑问。

    工头老大低声说了一句:“因为咱们这里是台湾啊,当头的姓蒋。

    “啧。“工棚里的大伙儿不约而同的啧了一 声,但是谁都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多说话。多说多错,心里知道就行了。

    而《谈天说地》的节目还在继续,小林和小琴又在说国家准备在过完年后开始组织大规模的医疗下乡。

    解决乡村里赤脚医生解决不了的复杂疾病。

    阿森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出生在台湾。童年时期生活在日据统治下,少年时代则是蒋光头的统治时代。

    他这辈子都没离开过台湾,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台北,那还是因为他太爷爷在台北郊区去世了,一家人去奔丧。

    大陆,那是一个遥远的名词,是一个雾里看花的地方。

    台湾的报纸天天都在说大陆的坏话,但是阿森不在意,因为他不认识几个字,根本看不懂台湾报纸写的什么。

    台湾的电台节目也无聊的很,远比不上《中国之声》。而且从台湾节目的无休止抹黑和中国之声客观的报道来说,他更相信中国之声。因为人家好的坏的都说。

    二十岁的阿森心中有一个影影绰绰的想法, 那就是自己要是能去大陆就好了啊。

    听着电台里的节目,阿森的心绪飞的很远,仿佛都已经穿山越海的抵达了那个地方。那个他做梦都想要去的地方。连身上的疲惫都放松了。

    就和他的工友们一样,抽着烟听着广播,他连因为砍树而造成的虎口伤势都不那么痛了。

    还有三天就过年了啊,那么明天就该放假了。刚好拿了钱之后去买年货,也不知道巧克力是不是真的那么贵。要是便宜点的话,自己买一小点尝尝吧,毕竟过年了。

    阿森和工友们挤在大通铺上,带着对过年的期待沉沉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叫醒他的是激烈的争吵。

    “过年不放假?!这他妈是哪个狗屎人想出来的主意?!你别和我说什么威尔士先生,他现在站在我面前我一斧子劈死他!”

    工头老大的叫骂声将阿森从梦境中唤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