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零五章 一百万

第一百零五章 一百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只见一个男子推着一个手推车上来,手推车上有一件东西,正用纸箱装着。现场参与展会的人都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看中国到底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推着小车上来的男人姓韩名立,是李锐之前成立民俗小组,在全国各地搞反封建迷信行动,同时也搜集全国各地民俗文化记录的成员。之前在北京庞各庄等郊外乡镇闹的很凶的一贯道就是韩立带人给破了的。

    还给当地的老百姓演示了一番"斗法"。算是破了那帮子装神弄鬼的妖人。当时被抓的一贯道的首脑全都枪毙了。重要成员不是枪毙就是牢底坐穿。搞他们这些人,从来都不用心慈手软,该杀杀,该抓抓。

    韩立这些年单独领着一支民俗小组深入最难工作的云贵川地区。

    他和队友们这近七年来在山里走的路程加起来怕是有两个长征那么长。

    去过的村子、乡镇过千。抓的各种小邪教成员、巫婆、神汉数百。拯救的平民百姓过十万。

    这次他会北京述职,回来汇报工作。李锐见他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就让他来主持今天的发布了。

    这不是李锐心血来潮,而是对韩立这样奋斗在中国反封建反愚昧的成员的一种褒奖。他们身处在中国最愚昧的地区,见识着中国最黑暗最落后的一面。

    但是也要让他们看见自己的工作不是没有价值,没有希望的。李锐不仅仅是要用这些高科技产品赚来的利润来补贴民俗小组,增加他们的待遇,增加他们的设备。

    更要让他们看见希望。

    就像是韩立在几天前被李锐带着参观了中星1个人电脑,以及一众相关产品之后,韩立那种难以克制的喜悦一样。在中国最愚昧的地方待久了,是会对中国是否有希望产生怀疑的。

    而现在韩立则是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推着小车上台,不需要故意去演绎什么情绪。他自身的情绪就已经非常饱满了。他推着小车停在了观礼台前的一块幕布前。

    他停下脚步,用一种压抑着的热情声音说道:“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占地一百七十平方米,重达三十吨。耗电一百五十千瓦时,运算频率高达五千赫兹!”

    他揭开了第一块幕布。

    黑色的幕布滑落,幕布下是一块巨大的海报板。上面的内容正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ENIAC的模样,还有它的详细参数。这是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大家伙。从1946年出现开始,它就将人类历史划为了两截。吹响了信息时代大革命的峥嵘号角。

    在场众人对此自然是不陌生。

    实际上一直到两年前,以ENIAC为基础的电子管计算机技术依旧是全世界主流的计算机发展技术。“而在1954年。"韩立走到了第二块展示板前,他一把揭下幕布。

    “美国研发了第二代的计算机。他们采用了晶体管结构,将计算机的体积缩小到了曾经的几十分之一。曾经需要一个房子一样大的计算机,现在缩小到了比小汽车还要小点的程度。”

    "重量也缩减到了曾经的百分之一不到。成功从从前的三十吨的重量,瘦身到了三百公斤左右。耗电量也从一百五十千瓦时,缩减到了十五千瓦时。”

    “最重要的是他们将计算能力,从五千赫兹,提升到了五万赫兹级别!性能提升了十倍!”

    台下的众人这个时候表情多少有些不太好看。因为这些都是资本阵营取得的成就。美国的强大在此可见一斑。

    即便是美国现在国内反共都反的有些脑残了,但是依旧强大无比。看看美国的计算机进步吧,比苏联快多了。现场被邀请来的苏联大使多少有些不自在。

    因为苏联在计算机领域的进步太慢了。现在苏联方面的计算机取得了一些进步,还是依靠和中国合作来的。这让苏联在计算机领域方面确实没什么话语权。两次计算机迭代都是美国人引领的。

    但凡是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计算机这种工具的出现,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改变。科研生产力的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数。穷如越南都要想办法买一台计算机回国去研究。

    只不过现在韩立在台上这样大肆的说这些,给人一种好像在帮老美宣传他们强大的感觉。所以台下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诸位有一种面面相髻的感觉。

    “诸位,计算机的算力已经超越传统人工许多。我们需要正视生产力工具的变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韩立这话说的台下的人纷纷发出议论声了。中国人该不是有病吧?他们应该不会是在帮美国人张目吧?

    台下来自日本代表团的宇佐美顾问忍不住举手发言:“先生,你说了这么多。中国是不是研究出了和美国相同能力的晶体管计算机了?"宇佐美问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想要问的问题,铺陈了这么多,你们中国人要拿点东西出来吧。

    也不用多说什么,美国人在1954年末的时候搞出了晶体管计算机,频率达到了五万赫兹,震惊了世界

    即便在本时空之中,美国在亚洲的军事输的

    有点惨,但是依旧不改它世界霸主级的本色。

    你们中国人要是晚个一年半载也搞出了美国人的晶体管计算机,那么也行。大家默认钱学森从美国带回来了很多技术,指不定就有晶体管计算机技术呢。要是中国能分享合作生产这样的计算机,那就很有搞头了。

    宇佐美突然来了兴致。

    不仅仅是他,其他国家的代表也都回过味来,不少人开始举手发言。“中国是不是搞出了五万赫兹的计算机了?”

    “是啊,如果搞出来的话,那么赶紧拿出来吧!我都等不及了!”

    “五万赫兹的晶体管计算机,你们要是有的话,我们国家想要采购五十台。”“快点让铲车把机器运上来给我们看看吧!”

    看着台下渐渐热闹的场子,韩立微微笑了笑。

    他拍了拍自己的小推车,同时对众人说道:“已经上来了啊,诸位!”“额?!“惊疑之声响彻全场。

    1954年美国人搞出来的晶体管计算机有多大,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

    虽然比电子管计算机小多了,但那也是一个接近小汽车大小的玩意啊。好几百公斤重呢。

    用推车推的话,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确实可以推得动,但绝对不会和刚刚韩立推小推车上台那么轻松。这小推车才多大啊?长宽也不过七十厘米乘以六十厘米罢了。

    仅仅只有0.42平米。你和我说这里面装着一台电脑?你在耍我们呢?据说美国现在最小的电脑都要占地三四平米呢。

    台下的议论声已经到了最大。

    很多人都已经站起来了,听到韩立的话谁还能做的住啊。能把计算机做到这个体积,这也太惊人了!

    最先站起来提问的宇佐美惊疑不定道:“这位先生,你是说这上面装的是一台计算机?”

    "是的! "韩立不在卖关子,将电脑外的纸壳揭开。一台比全塔式机箱在大两圈的电脑机箱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个采用了铝合金外壳,并且表面一部分采用了喷砂,一部分采用了镀膜工艺制作的机箱太有科幻感了。按照后世的审美就是那种复古科幻的美。

    但是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妥妥的高级科幻啊!机箱采用黑色为主色,采用红色、金色做点缀。

    最早中星1号的外壳不长这样的。但是李锐坚持要换一个漂亮的外壳,哪怕成本增加不少也要换。所谓货卖一张皮,卖相先要把人给震住。一颗启明星的标志印刷在机箱的左上角,这就是以后中星科技的图标标志了。

    现在整个会场已经没人坐着了,大家都站了起来。

    如宇佐美这样搞产业研究或者是搞技术的人甚至都围到前台去了。要不是现场早就安排了安保,说不定他们都冲上台了。

    这些人开始七嘴八舌的问起各种问题。

    “这个电脑真的可以用吗?”

    "频率是多少?”

    “用什么储存介质?我听说美国出了一种新的储存介质。”“这个体积,太不可思议了! ”

    “耗能会减少吧,而且看起里散热也会比较好,不用修建专门的冷房了。”“能不能达到五万赫兹……不!这个体积只要能达到一万赫兹都可以了。”

    “甚至是七八千赫兹,乃至是五千赫兹我都可以接受。这个体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包括宇佐美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专家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如果以降低性能的方式缩小体积,尤其是缩小到这么小,那么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那种和汽车和房子一样的电脑真的太麻烦了。

    面对众人的疑问,韩立脸上的笑意怎么样都压不住不。他走到台上的第三块幕布前,一把揭下。

    中星1型电脑的巨型海报赫然出现。

    与此同时,韩立环顾四周,看着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所有记者的照相机、摄像机都已经架设好.他对着所有人伸出一根手指,并且吐字如山:“一百万!”

    “我在这里宣布,中国新研发中星1号,频率为一百万赫兹!”静默无声。

    所有人都像是被卡住了喉咙一样,所有人都失去了言语的能力。除了摄像机运转的机器声与众人的呼吸声,现场再难听到一丝杂音。宇佐美闭嘴了。他猛地退了两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越南的正使代表看着远处震惊的苏联代表,他只觉得心口一痛。

    现场维持秩序的解放军战士们也回望那站在礼台上的韩立,和他面前的电脑。战士们虽然不懂电脑计算机什么的,但是他们懂人。

    他们知道了,今日这一刻将会被写入历史课本,他们今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