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吓死你

第一百一十四章 吓死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亚瑟这样的cia中高层来说,他可是看得懂王平安的间谍录像代理所录下的画面中代表的含义。

    没错中国方块长城看起来好像是个非常简易的东西。但实际上这玩意儿涉及到的图形处理以及指令集逻辑明显不是现在的美国计算机可以比拟的。

    这就是一种高超的算力啊。

    更不用说,中国还在现场展现了一大堆配合电脑使用的各种外部设施。

    别的不用说了,仅仅说中国正在搞的数控机床吧。这玩意儿其实全世界也刚起步没有多久,明显是属于现如今的顶级科技。

    多轴联动机床一直是各国所掌 控的精尖技术。不仅仅是现在在,原时空70年后也是如此。全世界能够造得好多轴联动机床,并且能够保持其加工精度在1%毫米之内的国家和

    公司屈指可数。

    在本时空的50年代,美国已经有数控机床,但数量并不算很多,而且多用于国防之中,用以加工导弹飞机中的复杂曲面零件以及精细零件。

    虽然说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用8级工的手工高精密技术来替代机器。

    但是八级工这种技术人员全世界才多少啊?这种靠人力堆出来的加工技术,可不能当成常态化的加工技术手段来对待。

    那种凭借自己手上细微的功夫,能够感知机器上1%毫米抖动的人,毕竟是和顶尖科学家一样稀少的存在。

    但是数控机床可就不一样了。这玩意) L是可以成批量制造的呀。

    只要数量足够,资源足够。中国完全可以组织起一个几千甚至上万甚至几十万数控机床组成的巨型加工厂。

    这已经是亚瑟能够想到的最大规模了。

    就像这个时代的人,觉得电脑这玩意儿再有几千台就够了。谁能够想到在之后的日子里,人类能有那么多电脑了。

    数控机床也是如此,谁又能想到在后世的中国能有几十上百万台各式数控机床忙碌在各个行业呢。

    中国没法培养那么多高级手工大师,但是培养中等技术能力的技工还是可以的。

    而且培养数控机床技工有一点好。普通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在后世有一个称呼叫做[绿键侠]。

    因为普通的操作工只需要负责上下料,然后按绿色的开关键就好了。剩下的都可以交给机器,如果出了问题,基本上就是喊组长来解决。

    一个中级技工的组长,可以带着十几个初级技工的组员,组成一个生产线, 完成很复杂的生产项目了。

    而一个车间里只需要两三个高级技工来解决更难的问题,他们就可以带着全车间几百号人生产高精密产品。

    继续扩大规模去看的话,一个几千人的工厂只需要几个高级技师、工程师就能完成全部工艺研发。如此一来,一个三千人的机械厂,只需要有五个高级技师、工程师,三十

    个高级技工,三百个中级技工,两千多个初级工或普工,就能生产很厉害的产品了。

    当然,美国并不相信中国能做出这样规模的几个大型工厂,因为就连他们自己都不敢妄想自己有这样工厂。

    但是这不妨碍他们觉得中国开始威胁他们了。毕竟这个技术分享给苏联的话,苏联可能可以搞出这样的工厂。想一想苏联的动员能力和苏联的工业生产力,亚瑟亚就害怕的

    全身哆嗦。

    所以他并没有犹豫,直接将情报发送回了美国。

    而在他并不知道的情况下,远在北京的王平安和他的接头人正准备撤离北京,把王平安通过渠道送去香港,最后转送到美国的过程中,他们被抓了。

    公安放长线钓大鱼,一举将CIA埋伏在国内的一条渠道从头到尾给破坏了个干净。

    不仅仅是抓了王平安,还把接头人,转运人等等一条线上的十几个人都抓了。是今年最大的规模的一起反特案件了。

    王平安等人没有警惕,是因为他们本来进行的很顺利的,一 一点问题都没有发现,怎么突然之间就神兵天降将他们给一锅端了呢?

    当然是公安部门]放水啊!

    执行这次抓捕任务的除了老公安老反特之外,也有新招收进来的新刑警。

    新人有一个疑惑:“队长,这王平安我们之前盯梢,他们好像传递了很多消息出去。现在那些消息都流出去了我们才抓人,会不会对国家安全产生破坏啊?”

    队长面对新人的疑问,他赞许的点点头:“小许啊,你不错嘛。不愧是公安学校毕业的,很快就能发现问题。”

    “本来这样的消息流出去呢,对我们确实是不好。毕竟这些特务们会把很多国家机密窃取后交给帝国主义。但是这一次不同。 ”带队的队长,也是之前北展展会上的保安队长

    笑着说道:“这次王平安传出去的消息不仅不会对我们国家的安全产生危害,相反他可能会对美帝国主义造成巨大的破坏!

    “啊?”新人有些懵逼。

    在刑侦、反特岗位工作了七年的老队长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这世上啊,有的时候我们的真实消息就是最锋利的刀,就能切割帝国主义的喉咙血管!他们会害怕,会瑟瑟发

    抖。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曾经殖民的,他们曾经看不起的国家、民族, 如今站起来了!现在他们该诚惶诚恐了。

    “只要能打击到敌人的士气,哪怕一丝一 一毫, 这些公开的消息放出去都是很有必要的。北展的那些技术,我们本就是公开的。就是要让美国人坐立不安!不仅仅要让美国人坐

    立不安,更要让他们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新人小许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而在美国,早就学习了相关知识的一众智囊团成员看着CIA传回来的资料,还有中国人在展会上做得各种技术前景的展望,他们都在面面相觑。

    "有可能实现吗?”赫克托尔低声问着。

    在他的面前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的教授们,还有其他相关专家。他们是目前全世界在这方面最顶尖的权威,至少在看见赫克托尔给他们的视屏

    前,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他们原以为自己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但是现在嘛……

    二十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看着银幕上的画面,他张开嘴巴想要说些什么,但是最后又闭上了。

    坐在他旁边的克劳德:香农教授则几乎是使用牙缝挤出声音道:“可能.. ..中国人已经在计算机上走的很远很深了。他们现在公布的仅仅只是应用技术,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他们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了。”

    赫克托尔好不容易把这些科学界的大拿齐聚一堂, 他听到克劳德教授的话之后,他立刻追问道:“教授,能说得明白点吗?”

    晶体管的发明者,威廉肖克利教授叹息了一声道:“克劳德的意思是,中国人能推出这么多应用,必然是他们在理论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在理论上面有了海量的数据支持。

    否则这些应用不要说拿出来推广了,就算是我们自己内部开会讨论,也只能将其列为待办事项。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背后是几十.上百个甚至几千个理论知识的支持。中国人走的太远了。”

    冯诺依曼这个时候开口了:“部长先生,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人在理论知识上可能已经领先美国十年了!他们推广的这些技术,我们自己也有设想。但也仅仅只是科幻一样的设

    想。因为在理论基础落地之前,一切都是幻想。而现在,他们理论落地了。

    “甚至生产了样机。”

    “也许中国的工业能力很薄弱,但是他们在欧洲有苏联有东德,有捷克这些工业国家的支持。更不用说在亚洲现在还有日本。”

    “日本虽然在二战遭受重创。但是朝鲜战争时期,我们美国向日本运输了大量的设备。赤军占领日本后,可是好好保护了那些设备,他们还有大量的现成技工。”

    “不靠苏联,仅仅是中日合作,他们都能产生一个怪物一般的国家。 他们的计算机算力是我们的二十倍啊!”

    冯诺依曼语气中有一种绝望。那种感觉就像是知道对方获得了一个比原子弹、氢弹还要强大的武器一样。

    ”他们已经能生产原子弹和导弹了,如果再加上这些电脑的帮助。他们的计算力会疯狂解锁。我们的科研优势有可能不保!”

    冯诺依曼的话让赫克托尔都有些毛骨悚然。

    科学家有的时候是喜欢一惊一乍的,因为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思考逻辑和智商水平来推定对手。就像是元时空的于敏认为印度最晚最晚会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搞出氢弹和准确

    度高的洲际导弹一样。

    冯诺依曼现在也是如此推定中国人的。而且中国人显然比印度人更加务实。

    赫克托尔的这场分析会开的并不圆满,他并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相反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他向白宫报告了这一消息,不出意外,白宫做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那就是尽可能的封锁中国电脑计算机的消息,实在是有流出的,他们就抹黑嘲笑。不能让民众恐慌。

    但是这样真的有用吗?

    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他们有宣传能力的。

    中国和苏联也是有宣传能力的。两国在疯狂宣传,这是要给美国施压,让美国恐慌。同时也是要逼迫美国进入到计算机竞赛和航空竞赛的轨道上。

    甚至为了渲染其恐怖,让美国和其盟友将更多资源投入其中,而不是投入到军费上。中方甚至做出了一个大胆无比的决定。

    “制作几台专门的游戏机,放到东德的中国商场去!”

    “让全世界的人看到它们!”

    “同时在形成舆论效应之后,宣布中苏将合作建设一家年产千 台数控机床的大型工厂的消息。炸不死美国人也吓死他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