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做好准备

第一百八十二章 做好准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松岗带着村里和周围村落的藏民们组成队伍在边境之地巡逻。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

    黄健等解放军战士已经把淘汰的枪支给了他们。从前藏民用的武器很杂的,有三八大盖,有英77,还有中正式等等。

    甚至于有的藏民用的武器还是大清朝制的叉子火枪。

    现在则基本给他们换成了解放军淘汰下来的武器,虽然这也是个老枪,但至少能连发。

    还给这些藏民配备了手榴弹。在藏区,重武器实在是太难搬运了。不要说正儿八经的重武器了,就算是连排级的重武器,如重机枪、迫击炮、防战炮这些东西,在高原也很难运输。

    因为地理条件太差了,道路环境太差了。在平原地区,如果道路环境差,这些武器还可以用人挑肩扛的方式来运输的画。那么到了高原,这种运输基本就不行了。

    因为高原上运输这些重武器太累了,对人体力的要求是在平原上的几倍。即便是从小生活在高原的藏民,想要搬运这些重武器都很难,最好的运输方法是把这些东西拆开之后用牦牛运输零件,等到了地方之后在组装起来。

    所以高原的武器思路和平原地区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像是西藏军区是全中国最早换装班用机器的军区。

    传统重机枪的设计和使用思路都是以连排一级为单位。是连排间使用的火力支援。

    但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多次打出过以班排为单位,甚至是将班组拆散的渗透作战。

    在这种作战之中,志愿军发现了火力配置的重大缺陷。那就是班组为进攻单位的时候,轻重火力不足,尤其是缺少机枪作为火力压制,导致穿插渗透达成目标,对美军实施了包围之后。也因为缺少足够的火力来敲破美军的龟壳。

    即便是有107火箭作为火力补充,但是依旧嫌弃火力不够,很难成建制的消灭敌军目标。

    就像是朝鲜战场上最重要的一战,150师阻挡美陆战一师的南归阻击战上。陆战一师在发现无法成集团突破后。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立刻改了打法。

    让陆战一师采用水银泻地式的方式进行突围。

    发挥陆战一师班排火力的强度,以班排为单位进行突围。逼迫的150师处处防守,但也是处处漏洞。陆战一师以己之长攻志愿军之短。

    最后的结果就是150师几乎是整个师的建制都被打残了。而美军的伤亡只有150师的几分之一。如果不是后续的志愿军部队以亡命强行军的姿态赶来支援,如果不是陆战一师史密斯看出大势已去直接率众投降。

    要是援军再晚到几个小时,陆战一师就真的撕开口子,最后扬长而去了。

    朝鲜战争到结束的时候,150师作为全军典范,在多次军事报告中都反复强调了我们中国现在在班排火力过于孱弱了。

    遇到真正的军事强国,根本无法与其正面对抗。在战略战术都派不上用场,只有班排间的战士死磕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只能用火力不足的武器和敌人死战到底。没了武器就要用冷兵器,没有冷兵器就要用拳头、用牙齿。

    150师的报告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重视。而加强班组之间的火力的事情其实中央也想要做。而破晓基地和曙光厂也在第一时间拿出了相关的产品设计和样品,不光有54式班用机枪,还有全新的超轻六十毫米口径迫击炮。新式的枪榴弹发射器。除了这些之外,曙光厂还生产了一款全新的玩意儿:自动榴弹发射器。也被称为榴弹机枪。

    这玩意儿和迫击炮重量差不多,占用人员也差不多。射程在两百米左右,可以直射也可以曲射。关键是这玩意儿一架就可以打出一个迫击炮排的火力效果(当然,和迫击炮分工不同,不能直接对比好坏)。

    而这些班排的火力神器,优先被安排到了西藏军区,就是为了防备印度脑抽。

    因为在打完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周边最有可能发生摩擦的就是中印之间的麦克马洪线问题了。

    果不其然,现在就是问题来了。

    那些安排进西藏军区的武器也差不多该发挥作用了。

    松岗跟着黄健等解放军战士一起在边境巡逻。最近巡逻之中,他们和印度巡逻兵的摩擦越来越多了。

    前两天,中印两队巡逻兵在有争议的边境线上向遇了。黄健带着三十多人的队伍,还有松岗等十几名藏民民兵。撞上了印度一支五十人的巡逻队。

    双方非常不愉快,两边直接亮刺刀了。

    当时刺刀距离黄健的下巴只有三十厘米。但是黄健是一步不退,相反还挺着刺刀向前一步。几乎压在对方军官的身上了。双方之间已经是剑拔弩张了,枪都上膛了。

    而松岗那些民兵如果不是被后面的战士拦住,他们已经拔刀直接砍过来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明显印度那边不够勇,他们还是撤了。

    不过自从那次之后,黄健等人的巡逻就更加小心了。

    藏地民兵的优势就是他们非常擅长山地穿梭,一般的解放军战士在高原山地根本跟不上他们的速度。

    按照古代来说,这些藏民的民兵当斥候是极好的。就是他们很多都不会汉语,只会藏语。

    还好松岗和次松两人会汉语,即便是有些生涩,但是至少能交流。

    在九月一日,黄健从驻扎的帐篷里出来的时候,营地里已经传来了一阵阵的香味了。是方便面的香味,今天做的是红烧牛肉味的方便面。

    这玩意儿在高原是好东西,水不用完全烧开也不至于吃夹生的面条。

    而且这玩意儿在高原巡逻的时候,比其他任何的干粮都受欢迎。如果没有方便面,那就只能吃水冲式土豆粉(抗美援朝时发明的军粮)。那玩意儿虽然还行,但是常吃那种土豆泥,很容易大便不成形。

    一到煮方便面的时候,那些帮着一起巡逻的藏民就很激动。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东西,他们觉得这玩意儿可比糌粑好吃多了。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黄健现在所处的营地,算是营部直属指挥地。他是副营长,和营长兵分两路,分别驻扎在所管辖的边境线的两头。

    其他的巡逻队需要通过电台向他这边进行汇报。

    就在松岗等民兵刚端起方便面,准备好好饱餐一顿的时候,电台里突然传来了一连的传呼。

    “呼叫营部,呼叫营部!我连所处方向,发现大量印度军队,具体数量不详!但是漫山遍野!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这边一连的求援才刚落下话音,二连的呼叫也来了。

    “呼叫营部,印度人朝着我部开火了!预估,超过五百名印度兵压境!”

    这下好了,方便面都来不及吃了。黄健立刻通知营长,并且上报团部。

    而向团部上报情况的不仅仅是他们。印度人就像是疯了一样,他们从印度方向的实控点那边大量出兵。

    不仅出兵,同时还在实控线上建立了大量的碉堡。

    团长都惊呆了,因为中印矛盾的边境线长达数百公里,而现在仅仅是他们团所管辖的区域内,印度人就像是野草一样长了出来。

    而把所有的战况都汇总之后,军区高层发现一件不可不思议的事情。

    印度人居然在长达几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全线出击。

    一时之间中国也分不清那边是印度的主攻,那边是佯攻了。

    而在一线部队那边,战争已经打响了。

    一连三排四班的战士都快疯了。

    “他妈的,班长!“班里的机枪手骂着粗话。

    班长吼道:“别他妈骂我!”

    “我不是骂你,班长!我是骂印度人。我们现在这里只有一个班啊!这漫山遍野的,有一个连的印度士兵了吧?我们守得住吗?”机枪手道。

    班长吼道:“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我已经通知上级了,增援很快会来。老七,你最宝贝疙瘩的自动榴弹枪给老子搞起来。妈的,这么多印度人,靠你和老六的机枪压制了。”

    班里的机枪手和自动榴弹枪发射手都猛地一点头。

    “记住了,不要傻乎乎的扳机扣到底。给我瞄准了之后点射的打!”

    班长咬着牙吼道。远远的看着,数百米外印度士兵的人影影影绰绰。这么多印度兵,要打硬仗了!

    全班上下都握紧了拳头,甚至大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只要能拖住印度人的进攻,给后续部队争取时间,他们的牺牲就不冤枉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