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二百章 焦裕禄到兰考

第二百章 焦裕禄到兰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甘祖昌接受了组织上的任命。组织上让他帮着统筹管理萍乡各个公社之间生产大队之间的粮食生产和分配问题。

    也正如那位来找甘祖昌的同志所说,北方在倒春寒之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了。已经初步的出现了旱灾的情况。

    而被调用起来的不仅仅是甘祖昌。在1956年被派去洛阳机械厂学习的焦裕禄也被更早的调用了。

    组织_上已经任命他重新回到河南,担任兰考县县委书记一职。

    只不过和元时空之中有一个巨大的不同,那就是焦裕禄没有在洛阳罹患肝炎。

    元时空之中焦裕禄是因为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病,最后变成肝癌最后才离世的。

    而焦裕禄(不仅仅是焦裕禄)罹患肝炎,完全是因为那个年代中国人对肝炎的研究很少,预防和治疗手段都极少。

    因为肝炎(乙肝)这种疾病并不是中国本土疾病。就像是非洲大地上从前是没有埃博拉病拉毒一样。

    肝炎(乙肝) 是日军侵华时期带来的。这乙肝病毒到还真的不是日本人投毒,而是日本本身有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是东北开拓团,还是侵华日军,这其中罹患乙肝的人很多。而且当时对乙肝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乙肝是一种相对来说很容易传播的病毒。使用乙肝病人使用过的碗筷杯具都有很大概率被传播病毒。还有就是母婴、血脉传播。

    新中国建国后,面对的各种医疗卫生问题包括:华方的吸血虫病,西南地区的疟疾、全国大面积流行的脑膜炎、甲、乙、丙肝病毒。

    其中又以乙肝病毒最为恶劣。李锐可是知道的,元时空的后世中国有个绰号:乙肝大国。

    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后世最高峰时达到过四分之一,超过三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注: 乙肝病毒携带,不代表罹患了乙肝)

    本来作为传染病,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元时空后世一开始是不允许考公、参军、甚至包括考大学(当年大学还有体检的时代)。

    但是后来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太多了,多到不放开口子国家运行都会有问题的程度。才取消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一刀切。 只要体检证明乙肝病毒呈现阴性(也就是没有发病状态,这个状态不会传播病毒)就可以过。

    元时空之中,焦裕禄和其他广大的中国老百姓一样,都生活在一个对乙肝病毒完全不 了解,预防手段完全不懂。而且国家和社会对肝炎危害一无所知的时代。

    焦裕禄就是在洛阳机械厂的时候染上肝炎的。其实由此就可以知道,当时在洛阳机械厂里染上肝炎的绝对不止焦裕禄一个。

    比如说万一后厨有个厨师是肝炎患者,然后当时条件有限又没体检。那可能是全厂都会中招。就是看谁的抵抗力好,能不能扛下来了。

    就这么搞,中国不成为肝炎大国才奇怪呢。

    所以曙光厂的医药支线之中,对新中国的几个重要传染病疟疾、吸血虫病(这病属于寄生虫入侵)、脑膜炎、肝炎做了大量的攻关。(还有 类似小儿麻痹、百日咳之类的病症也在攻关中)

    其中肝炎的攻克很重要,毕竟元时空后世中国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想一想几亿人携带肝病毒,其实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卫生炸弹。 谁知道哪天会不会有敌对势力的医疗集团找到引爆这个炸弹的密码。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这些危险尽可能的扼杀在摇篮里。

    还好后世的肝病毒干预治疗的药品比如韦恩卡替片之类的专利早已过期。相关类型药物的配方也是公开的,只要去查就可以了。

    所以,本时空之中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生产出抗肝炎药物的国家。

    还真别说,这些抗肝炎的药物下发到各个医院之后,真的是救助了无数的百姓。出口的药物也帮助中国创造了巨大的外汇。

    焦裕禄只是在这整个时代变化中被改变命运的芸芸众生之一罢了。

    洛阳机械厂那个后厨有肝炎的帮厨做了抗肝病毒治疗,调离后厨岗位。

    全国的企业都在做定期传染病体检。有病就要治,不要害人害己。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改变,其实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数。

    没有罹患的肝病的焦裕禄精神充沛的去兰考县上任,而给他搭配的副手之一则是 之前在大营区和他搭档过的老熟人了。

    那个在朝鲜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张集。

    当焦裕禄乘坐火车在兰考县城下车的时候,他与张集以一种未成设想的方式碰面了。

    “乡亲们,回去吧!国家的救济粮很快就会下来。只要治理好沙化,咱们就会有好日子。参加治沙队,会给大家发补贴的!”

    “乡亲们,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咱们奋斗十年,能给咱们的子孙留下一个青山绿水的兰考啊!

    “乡亲们啊..”

    张集正在火车站拦着准备扒火车离开兰考县的老百姓。但是不管他喊得多大声,那些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人听他的。

    很多人甚至是拖家带口的要离开兰考县。

    任凭张集喊破了喉咙也阻拦不下来。

    "张集!”焦裕禄拦下张集,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和张集分开也就五年时间怎么他看着好像老了十岁一样,之前听说他还去广东工作一段时间。 听说干的不错,怎么又回河南了。

    张集看清楚来人。

    “焦书记!我可把你给盼来了! ”张集重重握着焦裕禄的手,他的眼神都快哭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焦裕禄看着火车站里有几百号人,这些人爬上火车的闷罐车厢,眼神里看不出对故乡的一丝留恋。他们打定决心要离开这里。

    当火车开动后,张集也放弃了劝说。他无奈的摆摆手对焦裕禄说道:“焦书记,我是半年前从广东调回河南的。我现在是兰考县的副县长。”

    焦裕禄打趣道:“那你是高升啊!”

    “哎。“张集苦笑着摇摇头:“哪算高升哦。这兰考县副县长的位置烫屁股,没有人想要当的。人家都说了,情愿去其他县里当个区长都不想来兰考当副县长。也就是我个愣头青,一头闯了进来。”

    张集之前在广东打击宗族势力立下不少功劳,在国家整治南方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中出力不少。按照功劳来说,他也确实可以从区长往上升一升。

    刚好这个时候河南兰考县的县长职位空了,组织上和张集谈话。张集也是河南人,问他愿不愿意去当兰考县长这个职位。

    “这个职位来之前我就晓得,难办。兰考县这里出了名的穷,吃不饱。所以有不少人避之如蛇蝎。我是脑袋一热哦,说国家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在张集的办公室里,张集坐在沙发上和焦裕禄聊着他这些年的经历。

    “那些老乡就是因为穷的吃不上饭,所以趴火车离开的?”焦裕禄点了一根烟,并且给张集散了一根后说道。

    张集借着焦裕禄的火把烟点着,他深吸一口,然后烦闷的吐出一口烟气道:“兰考一直就很穷。但是得益于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这兰考这些年虽然说是富裕不了,但也饿不死人。就那么不上不下的吊着。吃不饱,饿不死。人民百姓的日子节衣缩食勉强也能过。

    “我们兰考三大害,盐碱、风沙、内涝。农业发展极其缓慢。今年从春耕到现在,就没下过什么雨。地里已经干旱了,已经有受灾的苗头了。刚刚你在车站看到的那些老乡,就是觉得今年田亩产量没戏,打算去外省讨活路的。”

    焦裕禄刚来兰考,没想到兰考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而这个下马威还没结束。

    一个中年男子风尘仆仆的推开张集办公室的大门。

    “张集,下面刘家村和王家村的又打起来了。你和我一起去,对了,我们的县委书记到了吗?”

    “张县长,介绍一下,我们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到了。”张集介绍道,同时也给焦裕禄介绍到: "焦书记,这是我们兰考县的县长,张钦礼同志。”

    “你好。”

    “你好。”

    “刘家村和王家村为什么打起来?”

    “因为水。”

    “我想一起去看看。”

    “好!收拾东西。”

    三人没有多余的客套话和官话,几句话的功夫,三人已经迈出办公室的大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