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工

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一章有个bug修复一下,叶轮是铸造,不是锻造。我上一章写错了。)

    曹文清早就等着这一天呢。自从她加入了火箭部件的生产工作之后,她就在一直等着一个大活儿。

    所谓的大活儿就是其他人干不了,而且非常关键的东西。

    就像是在车床厂里最难的大的活儿就是大型主轴。哪种花东西精度又高,加工难度又大。必须是老师傅才能做的事情。

    这些是证明一个师傅是否是厂里绝对主力的机会。这算是所有工人都在争取的一个荣耀。

    对于曹文清来说也不例外。尤其是她还是个年轻的女生,而且一直是操控着整个研究所里最高级的五轴联动机床。

    目前这个东西代表的可是整个中国最高的工业技术。曹文清也需要一个东西来证明自己。同时这个姑娘也喜欢一个挑战。毕竟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涡轮叶片这种东西的加工难度,即便是在五轴机床加工之下依旧是显得困难重重。

    “加工这样的涡轮叶片不仅仅我们火箭发动机需要使用。包括之后我们生产的国产战斗机,国产潜水艇。以及到火力发电机组之中都需要广泛的使用。”

    “所以曹文清同志,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你需要使用这五轴机床摸索出一个详细的加工方案和加工工艺。为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曹文清还记得那一天,钱学森总工程师来到所里对她说的话。

    一个厉害的高级工程师,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一个顶尖的科学家。因为科学家的想法需要这些高级工程师动手来将它完成落地。

    科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它,而不是放在那里看。

    所以当曹文清看见运送过来的涡轮叶片粗胚时。她的心情不免的激动了起来。

    曹文清已经在电脑上不知道模拟多少次了。但她真的看到一个个大型叶轮被安装进入机床后,她依旧忍不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负责协调工作的孙家栋和黄志明也是心情激动。孙家栋的人生轨迹在本时空之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应该是由他来领衔的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发射这样的大事件,但是在本时空之中他只能充当这个计划的一员。

    因为本时空之中,中国的科技发展更快乐。不像是元时空之中,一直等到七十年代才成功。

    孙家栋少了几年的历练,也少学了一些知识。但是他在苏联茹科夫斯基航天学校学到的知识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依靠他在苏联学习的知识,再加上他回国后跟在一众大佬身边学习的知识,如今的孙家栋已经隐隐有了半步大佬的感觉了。毕竟元时空之中孙家栋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

    而现在这个叶轮,以及全套的涡轮组都是由孙家栋主要负责设计的。

    这就是他的主要成果之一,这整套新的涡轮设计要比最早敲定的方案有更大的提升。推重比更好,各项指标也有所上升。加工难度却没有增加。

    “老孙啊,你这脑子真的不知道是怎么长的。你和我一起进的五院。你这才几年啊,怎么就弄出这样的东西了呢。"黄志明和孙家栋是同学,回国后又是同时被选入五院工作的。

    黄志明也很聪明,但是和孙家栋一比就差很多意思了。毕竟有的人只是聪明人,而有的人则是天才。

    “嘿,要是在学校里的时候,你少参加一点安德烈女朋

    友安排的联谊,你肯定能设计出比我更好的东西。"孙家栋看着叶轮缓缓进入加工程序,他用调侃的方式缓解自己的不

    安。

    黄志明却道:“你扯蛋呢,那安德烈的女朋友一共就安排了我们寝室和她们护士学校的女生联谊十次。我也就参加了十次,能影响什么。再说了,我和人家苏联的护士姑娘都是正经的友谊关系,都是谈谈诗歌散文……”

    “行了,行了。你还不如谈恋爱呢,指不定现在还有个苏联老婆。"孙家栋颇为鄙夷的说道:“联谊去了十次,一个姑娘的手都没牵上,看不起你。”

    调侃一顿黄志明,孙家栋觉得自己的精神安定了很多。果然,人在紧张的时候需要一个发泄吐槽的地方。

    孙家栋可以发泄吐槽来缓解自己的不安。但是负责加工的曹文清不行。

    当零件安装进入机床安装到位,当各项对刀数据都正常。当曹文清在电脑上跑了三遍仿真程序,并且自己在确认无误之后。

    她打开五轴机床的控制面板,检查机床的各项参数全都正常。在所有的一切都检查完毕之后,她输入程序,按下启动按钮。

    没有八级工老师傅手摇机床来感受机床上细微的震动。没有肉眼观测加工零件表面的变化。

    当这台代表着目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五轴机床开始运转时,高速旋转的主轴呼啸声掩盖了一切。刀具切削着零件发出灼热的高温,又转眼被冷却液冷化。

    当机器运行时,全自动的它已经不需要人在介入了。曹文清一只手放在紧急暂停按钮的旁边。只要有问题,她随时会按下去。

    加工现场,不管是所长还是孙家栋等人都大气不敢出。

    这个年代编写五轴程序很困难,即便是有电脑的辅助,曹文清也前前后后写写改改的用了上百个小时来写这段加工叶轮的程序。(毕竟这个时候的电脑能力太弱了,辅助性没那么强。即便是拿后世电脑和程序的编程程序编写叶轮加工,依旧会有很多问题,必须要人为进行修改)

    刀具的切削、金属的轰鸣、冷却液的喷洒。

    隔着—道安全门,曹文清透过安全玻璃观察着一切。她的脑海中早就把每一刀的行径路线模拟千百遍。上千段程序代码,每一个代码都代表着机器的一段运动轨迹。

    曹文清全都记在了脑子里,只要机器有一刀没按照自己规划的代码走或出现偏差,她都将立刻按下暂停键。

    黄志明在加工现场外看着曹文清,他低声对孙家栋问道:“你说这姑娘行吗?”

    孙家栋道:“她不行,你行啊?“

    “嗨,那还是她行。五轴编程的代码和计算量,我看着脑袋都疼。"黄志明连连摆手:“她行,她行。”

    孙家栋道:“那就别废话了。”

    加工的过程很慢,因为零件的数量并没有多少余裕。所以即便是曹文清也不敢把加工速率开到百分之百,而是开到了百分之八十。

    这样机床移动速度会慢一点,但是稳定性更强。

    当经过长达八个小时的加工,第一个大型零件加工完成的时候,曹文清已经站的满头大汗了。

    她的全副心思都投入在上面,一点都不敢分心,连饥饿都感受不到了。

    零件取下,清理干净。测量部门的人用红宝石测量仪开始点对点的校对数据。

    孙家栋和黄志明亲自操做测量工具来确定最后精修出的精度。

    “我这里没问题,三十二个测量点,最大的偏差是千分之五毫米,在我们规定的百分之一毫米的公差精度之内。”

    “我这里也没问题。最大一个偏差值是千分之六毫米。可以啊,小曹同志。哦,不对。现在我们应该要尊敬的称呼你为曹工程师,曹工可以啊!剩下的东西交给你,我们完全放心了!“

    孙家栋和黄志明提起的心算是放下了。

    所长也走了过来,鼓励的对曹文清说道:“曹工,怎么样?休息一下,明天在继续吧。你现在的技术实力,以后所里的年轻一辈怕是要你来带咯。”

    “所长说的什么话,曹工不就是年轻一辈吗?”“哈哈哈!是哦,说错了,说错了。”

    曹文清看着大家伙,听着大家伙说的话,她的嘴角忍不住挂起笑意。这就是她所要的,她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