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五百四十六章 准备吧

第五百四十六章 准备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考辛斯走到俱乐部的门口,和几个相熟的老哥们好好的打听了一下,才搞清楚为什么人们在这里汇聚。

    感情是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殖民地:香港。那边的港英政府搞了一个福利房政策。

    “五百块一平米!”

    “小区里还有健身设施,还有草坪!”

    “有专门停自行车的车棚,以后自行车都不用淋雨了。”

    “还有车库!”

    “还有公共活动空间。”

    “关键是只要五百港币!”

    考辛斯来的俱乐部是当地的工人俱乐部。是他们当地工会搞的俱乐部。这里能提供相对平价的啤酒、薯条,这里的台球和飞镖可能也是权伦敦最便宜的。

    除了装修比较旧以外,其他都挺好的。这自然是很吸引考辛斯这一类的工人阶级来这里玩。

    每到周末,这里都是人满为患。大家要排着队等着打台球和康乐棋。

    现在好了,这一帮子工人今天都没人打台球了。今天台球桌很空,随便就能打,不用排队。

    但是可能你会找不到和你一起打的对手就是了。

    因为你的对手们全都聚集在一起,在那里愤愤不平。

    起因就是英国的一些报纸报道了在香港那边的福利政策。

    其他的都不提,就单单说福利房政策好了。五百港币一平米,确实很便宜。

    仅仅如此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些报纸上面居然还有这些福利房内部的样子。

    嗯,就是李嘉诚让人做的样板间的样子。

    从六十多平米的小户型,到一百多平米的大户型全都拍摄了详细的图片。

    要知道,李嘉诚为了卖房子,那些样板间可是花了大价钱修的。内部装修和设计都是顶好的。

    不要说是在香港了,就是在伦敦,很多中等收入的市民群体,他们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这些样板间看着好。

    也不是每个英国人的家里都用得起真皮沙发、胡桃木或橡木餐桌,更不是每个英国人家里都能在家里铺上地毯,在墙壁上贴上墙纸等等。

    这些样板间吸引着香港人疯狂的掏钱买房子,放到英国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报纸上写了:这些就是港英政府在香港修建的福利房。这些福利房将会以此为交付标准,每平米仅仅只要五百元。

    当然,除了样板房之外,还有李嘉诚精心制作的那个小区沙盘也是被仔仔细细的拍了照片发出来。

    仅仅是通过图片,如考辛斯一样的英国本土工人都要破防了。

    “我在伦敦工作了二十年了,生产了那么多工业设备。现在在伦敦却依旧只能租在一个半地下室里。因为伦敦的房价太贵了!”考辛斯的老哥们,名叫肖恩的中年工人破防的都快哭了。

    “现在,就在香港。他们居然给那些黄皮修那么好的房子,而且价格那么低!他们在干嘛?”

    “这才五百港币,肯定是有政府补贴才能做的这么便宜的。为什么英国政府情愿补贴中国人,都不愿意补贴我们?”

    “我可怜的老家啊,北爱尔兰的亲戚还住在石头房子里呢。每到冬天又冷又潮。”

    “这么好的房子,为什么不给我们住?”

    真的,真真的,这些工人破大防了。

    考辛斯也破大防了。因为他在伦敦工作这么多年了,但是辛辛苦苦赚的钱却连在伦敦买一个一居室都够呛。

    租住的地方也是很差,环境地段好点的地方,他又根本是负担不起。

    这就是现实,也是很多和考辛斯一样的普通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伦敦大,居不易。

    这里的房价和物价是全球最高之一。除非你是某些公司工厂的高层,或者是老伦敦正米字旗出身。

    不然就真的别想了。这个时代在伦敦买不起房,再过几十年依旧买不起。

    元时空后世,还有在伦敦打工的人在法国买房子。上班就租住在伦敦租最便宜的地下室住,周五就坐轮渡去法国住。

    房子,一直就是最大的生活矛盾。

    伦敦赚钱伦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如果说大家都是这样,其实大家也就认了。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嘛。

    但是现在你和我说,作为英国人,我们的待遇还不如殖民地?

    你么要干什么?你是把英国当初了意大利吗?!(注:意大利搞殖民地的时候把殖民地拉倒和本土一样发展,一样发福利)

    我们可不是意大利那些蠢货。

    这些在俱乐部里喝了几杯啤酒已经开始上头的大老爷们们,现在真的是气血上涌啊。

    考辛斯喊了一句:“去他妈的!凭什么给殖民地建设福利房?为什么不给我们建设福利房?”

    “我们应该去抗议!”

    就考辛斯的一句话,现场的气氛就被瞬间点燃了。

    本来就活的难受的很,还没房子,还要住地下室,还要吸伦敦的大雾。

    你们贵族老爷可以住在乡村大别墅,你们高层管理可以住在城中大平层。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必须要抗议!

    如果说考辛斯等工人阶级走上街头的抗议,还属于正常的工人抗议。属于一种诉求的表达的话。

    那么在伦敦还有另一批人,他们的抗议就不单单是抗议了,而是怒火中烧了。

    那就是爱尔兰人。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以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从名称上来看北爱尔兰应该说是和英国本土的没区别,对吧。

    但实际上,英国政府自古不当人。对北爱尔兰一直都不好。1845—1850年这五年,北爱尔兰因为土豆大面积开花(感染病毒),导致了粮食减产。

    而北爱尔兰是一个粮食作物单一,经济结构单一的地方(基本只有土豆)。

    土豆减产,导致了爱尔兰境内四分之一的国民活活饿死。史称爱尔兰大饥荒。

    但是就在爱尔兰大饥荒的同时,英国本土在干嘛呢?他们在积极准备救灾吗?

    当然不是!他们压根不关心整个爱尔兰。

    是因为他们没有粮食吗?当然也不是。

    1845年,正是大英帝国日不落的辉煌时刻。这个时候,英国本土手指缝里随便漏一点粮食过去,都能把爱尔兰的饥荒平了。

    但是他们偏不,不仅不救灾,还继续收税。因为爱尔兰是缴的固定税。

    什么叫天灾人祸啊。爱尔兰饥荒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了。

    英国本土政府压根没把爱尔兰人当人。即便是到了现在,爱尔兰人在英国本土依旧受到歧视。

    很多来英国本土寻找工作机会的爱尔兰人都只能从事最低级最辛苦辛的工作。

    第一是因为爱尔兰的基础教育不行(英国政府背大锅),导致了爱尔兰本土的老百姓接受教育程度不高。(除非移民或去本岛找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第二就是赤裸裸的歧视,两个相同条件的人在一起,一个是爱尔兰人,一个是印度人。公司可能情愿雇佣印度人而不是爱尔兰人。

    所以当考辛斯等工人趁着酒精上头去街上抗议的时候。

    在伦敦的某个地下室内。从爱尔兰来的年轻人托马斯正缓缓的合上报纸。

    他目光深邃的看向地下室里的其他十二名爱尔兰同乡道:“诸位,我们被欺压的太久太久了。”

    “现在就连殖民地都比我们好。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在持续下去了。诸位,我们要在伦敦,在爱尔兰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地下室里另外的十二名同伴,也是目光灼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