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四十三章 何为幸福

第四十三章 何为幸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些巴拿马的大头兵,一个两个的都是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想过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就这么把我们给放了?”其中一名大头兵拿着十公斤的粮食,现在还有些不可思议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他们都没打我们。甚至没有搜身。”

    这些是让这群俘虏兵最绝的不可思议的地方。之前革命军里两个士兵因为想要贪着巴拿马军营长的手表,然后被指导员布雷给罚了。在革命军里,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就有一条,严禁掏俘虏私包。不能擅自处理俘虏的财务。

    除非这个俘虏确定是罪行,才会将俘虏财物归公。否则的话俘虏的财物是属于俘虏的。

    这在巴拿马军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巴拿马政府军偶尔也是去剿匪的,那些走投无路最后被逼成土匪的流民,对于巴拿马政府军来说只要剿匪,那就是发财的时候到了。

    有时候土匪躲的深,在老林子里未必能抓的到。

    但是那些周边村落的村民可没得跑。不说杀良冒功吧。但是进去村落总归是要搜刮一番。虽然说村民都是穷鬼,没什么油水了。但是当兵嘛,不刮穷鬼的钱,刮谁的钱?

    总不能谁有钱就刮谁的钱吧。巴拿马最有钱的就是管理巴拿马运河的美国公司了,咱们能刮吗?刮不动啊!

    去收刮村民,能收刮到一些粮食也是极好的啊。毕竟军队的伙食很一般。能收刮到足够的大米,然后来一顿纯大米的米饭,那也是打牙祭了。要是能抓到母鸡和找到鸡蛋,那就是过上感恩节了。

    杀良冒功在巴拿马比较少,倒不是军队的指挥官有良心。主要是巴拿马现在的军事政治还没进化到能玩这一步的时候。

    那些中高级军官还没点出这样的技能点。

    但是打骂虐待俘虏和士兵,在巴拿马军队之中屡见不鲜。

    很多时候士兵就和军官的私人奴隶没什么差别。动辄打骂,对俘虏上肉刑,这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当这支革命军处理他们的事情如此结束,这对于他们来说冲击很大。

    而对他们的冲击不仅仅是如此,还有在这一路上,他们虽然是俘虏,给革命军干杂活体力活。

    但是人家每餐饭都是给他们吃饱了的啊。每个俘虏,每餐定量两百克大米(干大米)或三百五十克干黑豆,每天定量有十克油,四克盐。

    虽然东西不多,但都是足量的。吃下肚子起码不饿。

    相比于巴拿马军队,那真的是好太多了。

    而且革命军对他们这些俘虏虽然说没什么好气,但是也没有太恶劣。甚至于他们这种对待俘虏的态度,比他们在巴拿马军队里待着的感觉好像还好点。

    至少革命军是把俘虏当成一群人类来对待,而不是当成猪狗牛。

    所以当这些俘虏真的获得了自由之后,他们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少人傻乎乎的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干嘛。

    “我们真的可以走了?”有人发问道。

    “好像是的。那些革命军都走了。他们也没带上我们。”另一个士兵说道。

    “革命军真好啊,每天除了行军打仗,指导员还会教大家唱歌。”有人羡慕道。

    “是啊,是啊。他们行军的时候还在背后背着教人识字的海报,一边行军一边唱歌学习文字。他们人人都认得字啊!还会写信呢!”又有人羡慕道。

    这些事情是不需要耳提面命的,只要在旁边看着就能感受的到。

    有的时候事实比任何书面教育都有用。只要有了对比,那才会有差距。

    就像是村里的少年说,他要是没去镇上(小城)偷听学堂讲课,没有听那些历史、人文故事,那么他就可以浑浑噩噩的如他的父母一样继续割香蕉的过一辈子。

    但是因为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所以才越发的不能忍受。

    就像是现在的这些巴拿马政府军一样,他们的心中有些迷茫。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念过书,能写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了。四则运算都不会。所以他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心里会有一种空虚难受的紧的感觉。

    但是这种感觉却有确确实实的存在。

    所以这两百多名大头兵俘虏,有一些人拿着粮食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我不想当兵了,没劲。”有一个大头兵低声的说道。

    “嗯,我也是。没劲。如果是革命军那种部队,那才有意思呢。”有人道。

    “我决定回家了。”

    “等等我,我也走。”

    “散了吧,散了吧。”

    有一部分人离开了,其中有些人想要投奔革命军,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投奔,只能回家。

    而另一部分人在思考了半响之后,还是选择回去部队。

    因为不回去,他们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能吃什么。

    既然如此,那还是回去吧。

    不过他们心中还是有一个念想,那就是如果可以,要是能加入革命军那种部队,好像确实不错。

    不过他们想要投奔革命军,那是真的有点难。

    因为革命军并不缺兵源。

    就在他们的根据地,多雷拉斯等人带了一批食物回来,算是解决了未来一段时间部队的粮草问题了。

    而回来之后,根据地附近的村落听说革命军打胜仗了。很多周边的青年都跑过来了。

    “连长,你之前说没有武器,不能招我们进部队。现在你们打了大胜仗,缴获了那么多武器。现在能把我们都收了吧!”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开口问到。

    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上百双同样期盼的眼睛。在更远的地方,则是一群更小的孩子,他们的眼睛也是亮亮的。其中个头最大的孩子王,擦了擦鼻子道:“等过两年,我十六岁了也要去参加革命军!”

    为什么?

    希尔维托心中有很多疑问,他来革命军的时间并不长,算起来才几天罢了。他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踊跃参军,难道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远大理想,为了巴拿马的自由和独立而奋斗吗?

    希尔维托接下来才慢慢的见识到。第一场战斗结束,除了部队休整和干部们开始制定下一个战术目标外。

    其他的战士们开始恢复到有条不紊的生活。

    受伤的战士有人照顾,能吃病号饭。(当然,因为操作枪支失误而伤到自己自的,该批评还是要批评。)

    而除了每天的训练之外,在下午的时候,部队则会开始文化课目。指导员布雷会给战士们讲课,教战士们唱歌。

    讲课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更是要深入结合巴拿马的实际情况。

    来听课的不仅仅是战士们,还有周边村庄的青年们和孩子们。

    在这个贫瘠的地方,第一次带来文明火种的并不是那些自诩文明人的昂撒人。而是这些革命军。

    读书识字,讲新闻报纸。在这个深山老林里,指导员布雷拿着话筒给几百名青年、儿童讲述着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很多这辈子都没离开过故土二十公里的年轻人,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有高山,有海洋。在遥远的东方,有正在和美国角力的大国。

    而人活着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

    尤其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连队拿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一个物件。

    自行车发电机和投影仪。

    在这个山林之地,在这个好像被西方文明世界抛弃的边边角落。

    一束光划破了夜晚的黑暗。

    不是柴火,不是油灯,不是蜡烛。是电力,是工业文明的光。

    是吸引周边村落几千名老百姓都赶过来的文明之光。

    当一束光投射在临时支起来的银幕上时。即便是之前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是依旧有当地村民发出阵阵惊呼。

    希尔维托也第一次才发现,在这种巴拿马的边角之地,人民们在享受着现代工业化的伟大发明之一:电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