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八十三章 搞产业

第八十三章 搞产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贵州,贵阳。

    “哎呀,张福同志,你这油辣子搞的是真的好啊。我们贵州的辣椒确实合适搞这个啊。”

    贵州省厅里负责产业发展的负责人陈光真的是高兴啊。因为人家给贵州带来新的产业啊。

    在他的面前,有一个小瓶子,瓶子里是半瓶油辣子。

    为什么是半瓶?因为有半瓶已经被吃完了。他的面前还有个大碗,而大碗里面之前有慢慢的一碗面。

    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空碗了。

    陈光用手绢擦了擦嘴,还颇有回味的说道:“这个油辣椒的味道是真的不错啊。刚刚那一碗白水面,光是拌油辣子就很好吃了。”

    而坐在陈光对面的正是被张祥念叨着许久都没着家的张福了。

    现在的张福,年纪轻轻也是有所成就了。最早是搞代餐,后来又搞奶茶和各种小料和相关的食品研究。

    现在也是搞各种食品研究,因为有比较成熟的食品工业化经验了。所以也在食品研究相关部门挂职了。

    除了自己的研究项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帮着把研究所和大学里那些研究出来的项目落地,能够工业化。

    这一点很重要,做研究不能光在实验室里。尤其是他们这种民生相关的研究机构,比那些纯理论研究机构更需要落地接地气。

    不能落地,不能生产就总觉得差了口气。

    张福就是帮着搞搞配套和统筹,毕竟在海南和河北都开过厂子,不管是生产代餐粉、魔芋粉,还是生产奶茶配料都是属于工业化应用了。

    不过虽然陈光一个劲的称赞这个油辣子,但是这个油辣子还真的不是张福搞的。是研究所里的另一个研究人员搞的。

    张福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在他身边的那个中年男人云泗川。

    他是计划经济委员会下属部门,针对云贵川等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性与工业性扶贫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简单概括他的工作就是想办法给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寻找产业出路的人之一。

    本时空之中,新中国发展的很快。工业产业科技都比元时空强多了。

    部分产业已经追平元时空八十年代的水准了。

    这样快速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全国上下的产业分布不均。

    李锐作为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他也陷入到了一个自己并不想要陷入的发展困境之中。

    那就是掌握在手上的就只有这么多米,但是全国等着开饭的人却这么多。

    如果搞平均主义,每个地方都撒点,那结果就是大家都发展不起来,中国没有拳头产业和优势产业。网咖搞来的科技领先也会很快被美国在内的国家追上。毕竟他们也可以摸着中国过河。

    如果产业集中发展,那就会和元时空一样,造成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差距巨大。

    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了。就像是现在的几个中部工业城市和东北重工业区,现在就发展的很好。

    尤其是像东北重工业区,比如沈阳好了。现在沈阳一机的双职工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已经快要接近苏联同样双职工的生活水准了。即便是没法完全一样,但是六七成的水平还是有的。

    这在六十年代的中国,简直是奇迹一样。

    而同样,在云贵川还有很多人生活水平也就是比建国初期有所提升,和那种工厂双职工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给地方找产业和工业出路,也就是他们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了。

    不做都不行的那种。

    云泗川道:“张福同志他们研究所搞出来的这个油辣子,还有下面的各种腌菜制品,口味口感都很好。比我们贵州传统的农家做法好吃太多了。”

    “我们已经在全国十七个省份做了口味调研,统计了差不多一万个家庭在品尝了油辣子、腌菜等等。他们给出的反应都很好。”

    “贵州地区很适合种植这些辣椒和蔬菜。如果贵州当地好好配合的话,这个产业我们觉得是可以做起来的。现在国民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大家对于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也变多了。很多地方的人们不在只是单纯的追求吃饱,已经开始追求口味了。”

    “不管是油辣子还是咸菜,以后工业化生产,可以为贵州直接提供几千个工作岗位。有了拳头产业,才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一起发展嘛。”云泗川笑呵呵的说道。

    省厅的陈光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站起来双手叉腰的在办公室里踱步,并且嘴里不断的说着:“太好了,太好了啊。”

    “我们贵州要是能有一些拳头产业,那就不会那么被动了。云同志,都要麻烦你们了。”

    云泗川哈哈一笑:“都是为国家发展,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个事情的具体啊,陈厅长,你还得向张福同志好好请教。”

    “搞食品工业化,怎么选址,怎么搞原材料。怎么处理,去哪里搞产业园,张福同志才是最有经验的。有他在,能少走不少弯路呢。”

    “说起来,这些东西选在贵州搞,还是张福同志提议的。因为他们在研究所里做了很多实验,贵州这边种植的辣椒做的风味最好。要不然隔壁的四川都想要抢这机会呢。老陈,你要多谢谢张福同志啊。”

    听到云泗川这么夸奖自己,张福则是笑了笑。工作多年,也经历了诸多风浪,他早就退掉了早年的青涩。

    现在面对他人的夸奖,他也会打着哈哈说道:“云主任夸的太过了。做这些都是我份内的事情。我肯定会帮着把这些事情给搞好的。”

    “贵州我也看了,人均收入也确实是穷啊。如果多种些辣椒,多搞些特色咸菜能帮着大家增收的话,那我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如果油辣子、腌菜在全国的销售情况好,贵州也就有更多的发展资金了嘛!”

    办公室里的众人都笑哈哈的,气氛融洽的很。

    陈光正准备让人去安排晚餐,并且为云泗川、张福安排住处的时候,他的秘书走进办公室,并且小声的在他耳边说了一些话。

    刚刚好笑呵呵的陈厅长面色瞬间凝固了起来,他对着张福和云泗川告了罪。然后把秘书拉到一边聊,他转头对秘书道:“怎么回事?人怎么样了?还在派出所?”

    “嗯。”

    “就不知道先把人安顿出来?!”

    “试了,但是那老爷子脾气犟的很。他说打人了,被拘留天经地义。派出所要关他三天,就关了。他不肯出来。”

    “啧!行吧。”陈光脑子转了几圈考虑了几种后果后,最后还是摇摇头走到张福身边,对张福如实相告道:“张福同志,你可能要去趟独山县。”

    “嗯?独山县的腌酸菜厂并不太符合我们做腌菜的条件,而且他们那里的交通问题很大。我个人不推荐在那里搞厂子。”

    “不是,张福同志。我不是说要在独山县搞腌菜厂。厂主要是你父亲在独山县。”

    “啊?”

    “而且他因为打架伤人,被派出所拘留。现在罚款一百五十元,而且要在派出所里关三天。”

    “啊?!!”张福一个头两个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