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网咖回1950年 > 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的形式

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的形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伴随着李复的话语,电视画面一转。开始了中国风格强烈的剪辑手法出现了。

    那就是在节目开始前将今天节目的重要内容直接剪辑出预告。

    而且还是大剪特剪的那种。

    这是一种师从后世综艺节目的剪辑手法。其实这些年来中国也很少用这种剪辑方法了。

    之前用的最多的时候,正是战俘营真人秀的时候。

    当时这节目在全球创下收看狂潮。而之所以后面没大用特用,主要还是后续做的很多节目,没有那么多强烈的卖点。

    如果用同样的剪辑手法,会造成观众们的视觉疲劳审美疲劳。而且还有可能因为期待值拉的太高了,最后节目内容对不上,而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

    不过今天这个节目,由李复操刀,他觉得可以搞。大搞而特搞,没有问题。因为今天的内容很有看点。

    就像是出现的第一个画面。那就是一群被俘的以色列战俘。

    他们举着白旗,看起来神色衰败的排着队走来。

    然后在画面上伴随着大大的特效字幕:他们是谁?他们从哪儿来?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们又什么在这?

    接下来又是快速剪辑,剪辑到这些以色列战俘在和李复交谈的时候,那叫一个痛心疾首。那叫一个撕心裂肺,那叫一个悔不当初。

    尤其是其中一个叫做亚当的以色列年轻人那哭的、悔恨的那叫一个伤心啊。

    在剪辑里,他声泪俱下的对着李复忏悔道:“我并不知道巴勒斯坦人过的那么不容易。我被洗脑了,我以为他们都是恐怖分子。”

    李复问到:“那你知道了巴勒斯坦的真相之后,你以后还要打仗吗?”

    “不打了,不打了!”亚当哭着摇头,口水都甩出来了:“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愿世界没有战争。”

    在这个时候,电视画面又切出一行特效字:这位叫做亚当的青年,他的愿望会成功吗?

    然后画面又是一切,变成了游击队的出发前集结,用了五分钟宣讲的誓师大会。

    可以说这些快速剪辑的画面把这特殊开场给期待拉满了。

    反正远在法国的皮耶尔是期待拉满了。

    这位从战俘营出来之后混的最好,成为了欧洲知名歌手大明星。但是却没有染上现在大多数欧美大明星的恶习:吸毒。

    因为在战俘营里出现过土耳其人给美国大兵倒卖大麻(山上的野生土麻,药劲不如专门培育的大,但是也能过瘾)的事情。

    所以当初战俘营还特别给这些战俘们上过专门的培训课。讲解毒品的危害。

    并且还把美军滥用的药物给一列举了出来。说明这些药物具有成瘾性。还让皮耶尔他们自己养殖小白鼠和小猪,给它们喂食这些药物,让他们自己观察这些药物对动物造成的危害和成瘾性。

    更不用说还有各种毒品纪录片和图像给他们轮番轰炸。皮耶尔他们哪里受过这个啊。欧美的禁毒力度压根比不上新中国,宣传也比不上。

    反正进了战俘营的战俘们,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被那些禁毒宣传给吓出心理阴影了。决定这一辈子绝对不会碰毒品。这也是为什么霍华德·米勒都当嬉皮士了,但是依旧没有滥用那些成瘾性的精神药物。

    因为他被吓怕了!

    而现在的皮耶尔在今年的欧洲开了三十二场个人巡回演唱会。虽然在个人声势上还追不上披头士、甲壳虫、猫王这些欧美最顶流的乐手们。但是也是第一梯队的。只是他洁身自好的就像个清教徒一样,显得和这些大明星群体格格不入,所以进不了最顶尖的团队。

    就像是现在这个时间点,一般大明星要么在赌场玩牌,要么是去俱乐部灯红酒绿。而皮耶尔则是在招待朋友们吃了顿好的之后,就回家看电视了。

    看的恰好还就是这节目。

    皮耶尔的父母还和他住在一起。这也和一般的大明星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大多数欧美明星私生活混乱,在这个时代除了极个别不要脸的家伙之外,他们也不想父母看见自己乱糟糟的生活。

    不过皮耶尔这样,也会难免让父母唠叨他。

    “你真的不打算结婚吗?”皮耶尔的妈妈旧事重提。这个年代的法国人已经很浪了,但是对于结婚这种事还是很看重的。不像是几十年后,随便都不结婚了。

    皮耶尔懒得里自己的老娘,他白了眼过去,然后开大了电视机音量。

    他刚好看见电视里的快速剪辑,他直接扯开话题:“哎呀,这不是很我在朝鲜的那个教官吗。但是我的很多乐谱书籍都是他给买的呢。妈,你就先别开口影响我看电视了。”

    “哎呀,老爸你看看,这些家伙被俘虏的样子可真滑稽啊。你猜猜看,这些被俘虏的家伙们是谁?”

    坐在沙发上的老爹推了推眼镜:“既然是巴勒斯坦的专题片,应该就是以色列的人吧。嗯,没有想到那个叫做亚当的小伙子居然因为你教官的几句话,就放弃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仇恨,恨要好好改过呢。”

    皮耶尔也道:“那是,毕竟那些中国教官都有一种神奇的魔法,会让人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呢。”

    不得不说,这个剪辑可真的是给人很多的误导呢。

    大家还以为那个叫做亚当的家伙真的改正了呢。

    不仅仅是皮耶尔,远在美国负责以色列外宣的那个亚当也看见了这个节目。

    他气的跳脚:“和这样的人同名,我真的是耻辱!”

    而在旧金山,刚刚在这里创建了黑豹互助社区的霍华德·米勒他们也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这些节目。

    他们也在感叹,难道中国的教官都这么厉害,一下子就让以色列的犹太人都变了性子?

    不得不说,这一下快速剪辑的误导性太强了。导致了原本一些对这个节目没有兴趣的人都要看下去了。

    比如说一些生活在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

    不过剪辑是剪辑,真实是真实。

    在快速剪辑重点过后,整个节目的播放还是按照相对线性时间的流程来播放的。

    第一段的剧情就是李复来到巴勒斯坦,然后去老乡家里闲聊,了解情况。看看当地的生活。

    就像是他去了一个巴勒斯坦老乡家,老人家坐在门槛上打盹呢,李复往人家身边一坐就开始唠嗑。

    “大爷,您多大啊?”

    这大爷都懵了,一脸:你是谁,你在干嘛,我认识你吗?!

    那种表情当真是好笑的很,尤其是镜头还抓到了大爷懵逼的那一瞬间的特写。

    不过也许是游击队根据地和根据地附近的老百姓这两年见过很多次亚洲面孔,知道重信房子他们是来帮自己的。所以大爷虽然有些懵,但还是很礼貌和李复攀谈起来。

    聊着才知道,这大爷家里是种葡萄的。李复也是聊着聊着就嘴馋了:“那大爷啊,能去看看你家的葡萄园吗?”

    这话说完,他转头就对镜头说道:“咱们去看看大爷家的葡萄园,顺便吃点葡萄。我和你们说,葡萄就是在树上成熟的最甜最好吃。”

    说罢还擦了擦嘴角:“哎呀,想到酸酸甜甜的葡萄,我这口水就下来了。走,跟着大爷去解馋。”

    这话显然是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的。这种主持风格是现在的电视观众没有接触过的。很多人都是会心一笑。

    如看到了一个朋友带着自己一起去旅游一样。

    伴随着慢悠悠的音乐,镜头跟随着李复和大爷一起穿过住屋,来到一片普通种植园。

    来了这里之后,李复懊恼的一拍手:“坏了!我忘记了,这还不是葡萄成熟的月份呢。你们瞧,这葡萄还太小了。”

    镜头拉进到葡萄园,葡萄藤上有葡萄,但是果实很小,而且看上去很青。一看就觉得酸的让人流口水。

    而那个大爷还热情的邀请李复吃葡萄。

    李复面露苦色:“完了,刚刚和大爷说要吃葡萄,现在是骑虎难下了。”不得已,李复不能拒绝大爷的好意,拿起几颗葡萄塞进嘴里。

    入嘴咬了几口,酸涩的葡萄汁飞溅,他整个人酸的都要灵魂飞升了。五官都移位了。

    而大爷则是笑的非常开心。看起来一切都在大爷的计划当中。当然,电视画面上也给大爷来了一行特效字【计划成功】。

    而伴随着李复和大爷的闲聊,知道了大爷家更多的细节,比如说他家是酿葡萄酒的。这些葡萄其实本来就不是用来直接食用的,就算算是成熟了也非常非常酸。但是很好的酿酒材料。

    大爷家的地窖就是酿酒发酵的地方。

    几个大橡木桶有超过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大爷的大爷的大爷那一辈留下来的。

    “同志们,我和你们说,你们没在这。闻不到这里的香味。整个地窖里有一种项目和葡萄酒的香气,非常好闻。你们看这葡萄酒的颜色。这大爷说这种酒叫赤霞珠。呈现鲜红色。”

    “酒体很漂亮,闻着也很香。我尝一口啊。”李复举着酒杯对着镜头说道:“我不是馋酒了啊,现在就是为了工作。”

    说着,他大喝了一口,整个人细细品味着葡萄酒的香气和酸甜,然后在发出了:“啧~哈~好酒。”

    在电视机前面的人都被馋哭了。皮耶尔对着老妈说道:“家里还有红葡萄酒吗?我现在想来一瓶。没有想到巴勒斯坦的农村还有看起来这么好的酒啊。”

    而在其他地方,那些电视观众们也纷纷发出了和皮耶尔一样的赞叹。

    而伴随着李复和大爷一边喝酒一边深入的聊天,聊出了更多的东西。

    “大爷,这么大的葡萄园和酒窖,就您一个人打理啊?”

    大爷道:“还有我的老婆,还有一个女儿。还有一个小孙子一起帮忙。”

    “那您儿子呢?”

    “三个儿子。大儿子得病没有药死了。二儿子去约旦河边上的亲戚家,被以色列人打死了。三儿子出门去打水,被以色列的火炮炸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