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虎!虎!虎!
到下午2点,所有小队都已撤回,护送被救援同志的小队报告,已经全部完成转运,海船已经起航。
不过负责狙击敌军的几个小队中,又一次出现了一名重伤员,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狙击手,射击敌军的时候,也会碰上反应迅速的对手。每个狙击小组还是实行三三制,所以另外两人赶紧背着他撤离。轻伤员也增加了3名,其中有1名因为受伤在右手,其实已经不方便出击。本来欢快的战士们脸色上也出现了一丝凝重。这就是战争,总有流血牺牲。
李思华没有多说什么,战士们已经有自我调节心理的初步能力了。他们的隐蔽场所,离开英法租界的沙面岛很近,大致就在前世的文化公园一带。因为离开英租界近,也比较能够安全。国民党军警,肯定对于在英租界附近行动是有顾忌的。这个场所的屋舍看上去并不大,前院也不大,不过后庭很深,多数战士都在后庭倚靠歇息。
4月的春天,广州的天已经黑得很晚,而且计划要打英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行动的时间也定得比较晚。
夜幕降临已经是7点过了。按照侦查员们的汇报,国民党军警发现对手消失后,主要还是搜索他们掌握的以前那些共产党员的住所和办公场所,他们肯定没有想到,很多人已经从海上撤走了,海滩留守人员,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他们的影子。
吃过晚饭,战士们继续休息。不过到了8点后,大家都准备起来了,认真地反复检查待会要携带的武器弹药,参谋组负责后勤和转运的人员早已出门,马车散布在附近的几个地点,他们要提前去指挥安排。有的战士念念有词,他们还在反复记忆着计划中安排他们的任务和步骤。
9点不到,第一批人员潜出,他们是最精锐的一批,会潜伏到英军和法军军营附近,监视好计划路线中的沙面岛2座桥梁,守卫以及军营的各个进出口,一旦大部队到达并发布命令,立即争取轻声击杀守卫,在不惊动英军的情况下,掌握以上要点。
李思华还是觉得可惜,训练的时间太短,她手下还没有那种可靠的特种战士,否则直接潜入英军军营,几个炸药包和手雷,就能把他们全部干掉。所以思忖再三,还是采用了现在的方案。这就有风险,如果在先头部队控制的要点弄出了枪声,可能就会让英军醒来警觉,那就可能演变成强攻,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比较大了。
10点,李思华和曹子卿对视一眼,站了起来,全体战士也都站了起来,他们已经全副武装,枕戈待发!“出发!”她直接命令。
10点20分,他们已经到达沙面岛桥梁处,路上虽然潜行,但还是碰到了几个提着灯的行人,广州实在人太密集了,何况是租界附近。他们惊讶地张大了嘴,这些人穿着好像是军服,但每个人都带着古怪的头罩,看不见面目,夜色下差点以为是撞鬼了,让他们吓得魂都要飞了,战士们用粤语斥责:“不想死就赶紧到边上去,不许嚷嚷!”行人们胆战心惊地跑开了,第二天看到报纸他们才知道遭遇了“超级大盗”,他们居然能够保住命,真是祖宗保佑。
到达桥梁边上潜伏下来,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很多战士都觉得自己的心在怦怦跳,他们还没有那么老练。
10点30分,李思华发布命令:“过桥!”。其实已经潜伏的先头部队听不到她的命令,不过事先已经规定好10点半发动。主力部队立即以三三小组的形式开始冲过桥梁,这时候突然大家都听到了清脆的一声枪响,李思华心里咯噔一下,喊了一声:“加快速度!”
冲过桥梁,就可以发现先头部队已经控制了桥对面,守卫横尸在地,只有3个人,小队的队长跑上来汇报,他面色有点羞愧,说刺杀一个守卫的时候,他已经掏出了枪,在死前还是挣扎着开了一枪。李思华顾不得别的,对曹子卿说:“按计划行动!先快后慢!”
曹子卿领会她的意思。按照计划,英军是一个不满编的连,100人出头,所以由李思华和黄敬带领2个最精锐的排对付,而法军则只有30余人,大致是一个排,所以由曹子卿带领剩下的一个排攻击。他知道她说先快后慢是先急促行军,因为到军营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在接近军营的时候,要低速隐蔽潜行,观察敌军动向后再开始攻击。
双方分头带领队伍急行军,夜色很深,幸好战士们都已经在脑子里,不知道对路线重复熟悉多少遍了。所以虽然有点看不清,但基本还算顺利。
小跑了几分钟,李思华虽然心里有点急,但也没有让战士们放开来跑,必须保持体力和反应力。接近军营300米,她一挥手,战士们都慢了下来,并向边上散开开始潜伏前进,潜伏行进很慢。
过了一小会,提前潜伏的侦查人员已经找到他们,汇报说枪声响起的时候是有几个人,大概是军官出来张望了一下,但接下来军营内无异常,英军并没有开始整备,李思华这才放下心来。
她想着,白天国民党清共的时候,城内枪声四起,沙面岛上可能也有听到,至少他们知道今天城内在清共,所以偶尔一声枪响,可能他们以为还是在附近,清共所发生的冲突,并没有联想到桥梁守卫被袭击,否则他们至少会联系守卫询问,这也算是有点侥幸了。在半殖民地的舒服日子过久了,英军的警惕心并不强。
过了一会,队伍已经潜行到了离开军营仅有十几米的地方,全部停了下来,大家静静地匍匐在地上,等待命令。爆炸队员已经一寸一寸地匍匐磨到了军营大门的两边门口,在两边都堆上了炸药包。然后缓缓无声后撤,把长长的导火索,布置在警卫室看不到的地上,一直退到了李思华的边上。
11点整,李思华对2个爆炸手做了个手势,他们立即点燃导火索,她吸了口气,看着燃烧的导火索,脑子里估量了剩下的时间,大吼一声“虎!虎!虎!”,她也要点仪式感,这念头在脑海里快速闪过。
“轰”的一声巨响,两组炸药包几乎同时爆炸,大门破飞,碎片四射,警卫室也瞬间塌了一半,战士们都埋头,避免砖石瓦块砸到自己。不等硝烟散去,先锋队员已经冲入了坍塌的大门,随手就是几颗手雷丢到已经半塌的警卫室内,不管警卫已经被炸死了没有,充分火力覆盖灭杀!
英军的军营并不大,因为从来没有考虑在此驻扎重兵,实际上英军主要都集中到香港去了,所以除了宿舍楼、军官楼,主要建筑就只有一栋提供军人娱乐、餐饮和淋浴功能的后勤楼,以及一个武械仓库。
时间已是深夜,英军必然主要都集中在宿舍楼和军官楼中,后勤楼和武械仓库应该只有少量守卫。事先侦查人员已经用望远镜,对军营做了尽可能的侦查,战士们都很熟悉计划。不用命令,几秒钟的时间,就已按照事前计划分兵而进,一个班去军官楼干掉军官们,一个班去武械仓库干掉守卫,至于后勤楼,派了一个3人战斗小组,而剩余所有的人,攻击宿舍楼!
这个时候,李思华也已经可以看见不远的地方,有爆炸声和枪声传来,她知道曹子卿那面同时发动了。
极速冲到楼前,大家已经听到宿舍楼和军官楼一片喧嚣,两栋楼挨得很近,还能听到似乎是军官的大声嘶吼,除了李思华,其它战士没有人听得懂英语,不过也不用听懂,肯定是军官在催促英军赶紧拿起武器抵抗——不过一切都来不及了。
宿舍楼只有2层,单层面积较大,而军官楼只有3层,单层面积很小。按照预先计划,先是投掷石头,砸破各个窗户,然后密集的手雷,就顺着窗户被投进去,两栋楼爆炸声响成一片,火光四溢,到处燃烧起来,砖块碎石四处乱飞。
爆炸刚刚停歇,各个三人小组就冲入两栋楼宇,军官楼进去了3个3人小组,而宿舍楼则被超过10个3人小组,从各个方向冲入,对方也有零碎的枪声开始反击,总有少数机灵的军人,不管是因为侥幸还是聪明,总算是避过了刚才的爆炸损伤。我方战士们开始攻击,不但是步枪声响成一片,更密集的是20挺轻机枪的连续射击声!
很快,在如此密集的攒射下,剩余的抵抗消失了,只剩下非常零星的几个方位,还有活着抵抗的英军士兵,李思华也不招降,命令投弹,几堆手雷扔过去,所有的火力点都沉寂了。
战士们仔细地搜索每一个房间,偶尔还传来几声枪响,那是极少数躲避的英军残余被搜索出来了,或反击开枪,或被战士们击毙。所以不确定死亡的英军,都被补枪,务必保证没有活口,让英军难以确定攻击营地的是谁。
等到完成了全部搜索,确认敌军已经被全部消灭,李思华开始统计自己一方的损失。她发现有2名战士牺牲,2名重伤,7名轻伤,她想,这还是达成了完全突然性的结果,这只部队还远远达不到成熟。她发现,损失最大的是进攻武械仓库的那个班,牺牲1名,重伤1名,3名轻伤。原因是武械仓库离得稍远,英军反应的时间,相对充足一点,而且有一个班守卫,英军军官还是很注意武械仓库的防备的,这让她有点自责,还是低估了这个因素。
打开武械仓库,她检查了一下英军的武器弹药存货,虽然很眼馋,但是她知道,最好还是不要拿走,否则未来可能被英国人根据英械这个线索,找到他们。他们现在使用的武器和弹药都是德制的,当初购买的时候,她就是用马甲出面,德国人并不知道是她购买的,马甲被她安排去了香港。而且这个时代的德国人,是最仇恨英国人的,因为一战失败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盘剥太过分了,当英军发现敌人弹药是德制的时候,德国人肯定不会认真配合调查,反而在华的德国人们,会对这次事件很爽,对他们而言,英国人和法国人本来就该死。
检查完成,她命令转进目标银行,目标的两家银行都在沙面岛上,距离不远。而马车都已经开始进入沙面岛,计划就是当后勤队听到枪声和爆炸声的时候,开始进入。
队伍急行军,到了沙面大街接近汇丰银行的计划汇合点,没有几分钟,曹子卿也已经带队过来会师。两人简单沟通了一下,曹子卿汇报说攻击法军军营相比英军军营更顺利,完全没有防备,也反应不过来,地方太小。在手雷的攻击下,就没有几个剩余的法军还能反击的,很快就彻底消灭了他们,他这头只有2名战士轻伤,其中一名,还是不小心被爆炸的砖石砸伤的。
这两家银行的守卫,对于正规部队而言,完全不存在威胁,所以简单地由李思华和曹子卿各带一半人员,各自负责一家银行。
李思华自己负责的是资财应该最厚实的汇丰银行,20辆马车中有12辆跟着她,另外8辆跟曹子卿。携带了一些炸药,如果不能打开金库,就炸开它们。
另外有2个班已经去监控巡捕房,还有1个班散开去,警戒国民党军队有没有向租界开动的迹象。刚才那么大动静,巡捕房头目可能被惊动,但是除了晚上的巡警,深夜也不可能集合多少人,在这个时代由于通讯难度,集合起全部人马,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完全谈不上军事素质,武器也很差。所以如果巡捕房真的出动,向军营这面来,就消灭他们。至于国民党军警,常规是不敢干涉租界事务的,预防万一而已。
李思华带领的大半个排,来到了汇丰银行门前,大门紧闭,爬上围墙的战士,却汇报说里面有隐隐约约的灯影,应该是刚才的军营动静,惊动了值班的人员,如果他们聪明的话,可能会判断英军军营出了事,不过恐怕很难想到,马上就会有人来攻击银行。
汇丰银行不像军营那样有警卫室,值班人员是在银行大楼内,前面是个小广场。时间紧迫,战士们直接将4个炸药包,分布在门口和挂上大门把手,导火索布置完毕后,点火!
“轰轰”爆炸声中,汇丰的铜皮大门四分五裂,银行的大门质量,当然要比军营好得多,但也挡不住代表这个时代真理的炸药。
战士们冲入银行大厅,缴枪不杀的吼声,充斥着大厅,银行值班的那几个保安,刚才已经被爆炸惊得半死,看到冲进来的队伍,吓得赶紧把自己手中的烧火棍丢到地上,战士们把他们通通关进了一间办公室,并用铁链锁好了门。
一群人来到了金库门前。这个时代的金库,可没有后世那样机关重重、难以打开,何况广州的汇丰银行,在其全球体系中并不算大的分支。找到金库后发现,其实金库的格局,就是一个厚的水泥大盒子,只有很小的几个通风口,通风口的尺寸是无法让人爬进去的,除非有传说中的缩骨功。另外就是金库的大门是钢制的,特别沉重、特别结实。银行的英国高管早就下班,密钥是弄不到的。
不过这难不倒李思华他们,暴力拆迁就是了,局部损失是难免的。其实李思华通过李家,早已了解了汇丰金库内部的建筑格局,所以拆迁方法是早已计划好的。
他们找了两个通风口作为下手的地方,在通风口侧绑上炸药包,“轰”地爆炸后,通风口四周崩开了一大堆碎片,但是还没有崩溃,果然40公分厚的钢筋水泥墙体没有那么好对付,但是什么叫无限暴力?再次绑上炸药,再次爆炸,通风口已经裂开了一大块。李思华让大家再炸一次,时间紧张不能浪费,于是第三次爆破,两个通风口都终于坍塌了。
接下来就是进入金库,士兵们迅速搬运清理了一些碍事的墙壁碎块。整个金库的格局终于展现在了大伙儿的面前,有一堆金砖,本来堆得很整齐,不过被爆炸和碎墙砸塌了,地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箱子,打开看都是银元和外币,外币以英镑为最大宗,其它美元也不少,其它国家的外币就不多。然后就是沿墙放着的一些钢制柜子,柜子由很多有锁的小抽屉构成。场面还是很震撼的,有些士兵们的呼吸有点急促,倒不一定是贪欲,而是他们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那么多财宝。
李思华笑了笑,说到:“哈哈,这些都是未来我们事业发展的资本,有了这些,我们才能买更好的武器,才能壮大我们的队伍。大家都是革命军人,眼热一下就可以了啊。”战士们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李思华命令立即装运金砖、银元和外币,放弃柜子那些小抽屉,她知道那些,都是广州富人们的私藏,主要应该都是些珠宝、房契和存折之类的,不方便处理,对于部队而言价值也不大,说起来,这里还有李家的抽屉呢。
早已准备好的空箱,立即被送进来装箱,战士们迅速地将金库内的资财,转而装入这些空箱中,装好一个就运出去一个,到后面发现,足足20个箱子用完,都还剩一些银元,只好就用汇丰的箱子把剩下的银元装上。这些资财的总额还不知道,但李思华觉得可能不会低于一千多万大洋的价值。
不过马车是足够的,一辆马车上面至少可以放两三个箱子,即使金砖和银元沉重,也没有超越马车的载重量。大约花了20多分钟,一切都已完成,而曹子卿那里也已经派人汇报他们也顺利完成了,渣打银行的防卫和金库大致与汇丰差不多,所以还是很顺利。
李思华看了一下怀表,时间已经接近凌晨的12:30分。她命令:“全体按计划撤离!”